COP14觀察雜記
文/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身為富裕國家之列的台灣,碳排放占了全球1%,意味著如果將來出現100萬的氣候難民,其中,有1萬人是台灣所加害的。然而,因為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一直未被要求列入減量的國家,經濟官員可能暗自竊喜──因為台灣的排放量會被計算入中國而被國際忽略,我們可以靠10億中國人口分攤或稀釋責任,因此,台灣仍在肆無忌憚的擴張高污染的石化、鋼鐵業及燃煤電廠,讓碳排放倍數成長,簡單說:在減排這項國際責任,台灣根本不想承認自己是個國家;但另一方面,政府卻一直想要在聯合國、衛生、貿易等國際組織爭取空間,強調是自主的政治實體。
我們像是個雙重人格、精神分裂,鬼鬼祟祟的生意人。繼續閱讀
……………………………………………………………………………………………………
ICLEI開幕與反思--這樣的美好還有多久?
文/王敏玲(地球公民協會副執行長)
David Cadman 引用史登(Stern)博士曾說的話表示,用全球GDP的1%來救地球,可以避免未來要花20%的代價!他高聲呼籲地方政府的合作非常重要,我們要努力去喚醒我們的國家政府,別忘了有相當高比例的人住在城市,他激動地說:「面對全球危機,我們可以有的選擇已經不多,只有全力投入,沒有失敗這個選項,呼籲大家,明年一定要去哥本哈根,而且,沒有達成協議,我們就不離開!」 繼續閱讀
……………………………………………………………………………………………………
公平發展的權利
是否該將發展的門檻明文列入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文/王敏玲(地球公民協會副執行長)
地球上有高達20億的人,欠缺炊煮的基本燃料,有15億人根本沒有電可以用,有10億人就連要取得潔淨的飲水都還有困難,……在此條件下,已有相當的不公平,如今國際氣候變遷會議大談各國人民都要努力減排,呼籲各國政府應致力於減緩、調適。他要大家看看這些低收入國家的人,他們連吃飽都有困難,彷如天文數字的調適成本對他們來說根本是痴人說夢! 繼續閱讀
……………………………………………………………………………………………………
民間監督--當日化石獎反諷演出
文/王敏玲(地球公民協會副執行長)
COP14全名是:聯合國第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十四次締約國大會,這樣的會議當然是國際環保組織一個重要的觀察及作戰時機,一個串連世界各國環境NGO的組織「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簡稱CAN)就在每年COP召開時,根據他們的成員每天在不同會場中做的第一手觀察與討論,投票選出「當日化石獎」(Fossil of the day) ,頒發給阻撓當日會議協商最力的三個國家。 繼續閱讀
……………………………………………………………………………………………………
波茲南COP14之行心得分享
國際參與有賴長期耕耘
文/王敏玲(地球公民協會副執行長)
這趟行程,我們抱著學習與觀摩的心,見識到一個國家為了順利舉辦大型國際會議,幾乎傾全國之力投入,無論是街頭鮮明的標示、細心周延的人力引導、免費的接駁火車、電車、完整的當地資訊等,付出極大心血;也瞭解到國際社會對氣候變遷環境議題的關注面向之廣度與深度,有許多場周邊會議的主持、報告、資料的提供……都相當專業、完備,不僅令人刮目相看,也讓人體會到要真正做好國際參與,或是有「專業性」、「有說服力」的呈現是有賴一整個團隊長期、有規劃地下苦功耕耘的。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