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選看文學的變與不變—九十七年度文學獎頒發
吳佳綺/台北報導
九歌出版社舉辦年度文選,至今已經二十八個年頭了。在2009年3月4日的頒獎典禮上,九歌出版發行人蔡文甫表示,根據不同文類,在一整年發表過的作品當中選拔出具代表性的作品,並且集結出版,向來是耗費大量人力與財力的工作,許多出版社在辦了幾屆之後停辦,九歌能夠持續舉辦至今,或許就是比別的出版社多了一點毅力。因為毅力,九歌每年持續舉辦具有公信力的文選,作家也願意將作品交由九歌出版。
上排左起:周芬伶、季季、黃秋芳、九歌社長蔡文甫;下排左起:賴香吟、山鷹、曾麗華、九歌副社長蔡澤松
而由於資訊科技的發達,文學發表的平台日益增廣,九歌出版社為了選出優秀作品,除了一般書籍以及報章雜誌以外,包括網誌、個人新聞台等等的網路平台,也是他們尋找的媒介。
今年九歌共出版了三本文選:九十七年散文選、小說選,以及童話選。其中散文獎由曾麗華的〈我寂寞故我在〉獲得,負責評選散文的主編周芬伶表示,自己是一個不太說話的人,然而為了說服曾麗華這個不願意獲獎,堅持要她把獎頒給別人的人,她在電話上跟她講了非常久,這是她這個編輯兼評審的堅持。周芬伶認為,散文的聲勢被小說壓過,越來越多人只讀小說不讀散文,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寂寞的又何止是以散文寫作的人?少了散文這種自我剖析,自我省察的文體,讀者在小說中又只能間接地看見作者,事實上,沒有散文可讀的人更是寂寞且欲訴無人。而終於被說服願意接受這個獎項的曾麗華,則表示在文學的天地裡人人皆寂寞,然而不放棄的心,讓人能夠在這寂寞世間,尋到那片足以豐富人生的園地。
而年度小說獎由賴香吟的〈暮色將至〉獲得,這篇小說是她對一個朋友的生命歷程所做的最後見證。文中她以旁觀者的姿態,記述了一對學運時代的革命情侶,在兩人離婚各自生活後,因女方罹癌而重新開啟聯絡;當初的學運同志,如今個個成了政壇金童,曾有的熱血抱負,在革命「成功」後卻化為無法掩飾的衰敗氣息。賴香吟將個人與社會的歷史交錯,藉由男方的回想,在過去與現在間穿梭來回,記述的是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主編季季認為,本文是一首生命的輓歌,然而哀悼的不止是肉身的病亡。賴香吟圓熟穩重的文字,讓這篇文章字字透出對人事的透徹觀察,以及在看透之後,那一抹深刻的包容與同情。
年度童話獎由山鷹的〈遠遠與近近〉獲得,目前仍在電信業上班,鑽研的是傳播與資訊科技的山鷹,向來以寫作當作個人的興趣,他用下班時間寫作,同時也想藉著作品來證明,文學與科技其實是不可分的,文學中的種種想法、概念,往往成為引導人類發展科技、讓社會改善的源頭。而童話選主編黃秋芳說,兒童與成人的界線,在現今社會其實是漸漸模糊,透過與另外三位兒童主編的共同評選,讓她更加確認童話的閱讀群其實沒有界線。
在本次文選的頒獎典禮後,九歌出版社特地舉辦了一場座談會,談文選的變與不變。與談人鍾怡雯表示,文選有兩大功能,不僅僅是對創作者的一種肯定與鼓勵,更重要的是,它協助保存了文學史的材料。許多創作者的發表其實是零散而不成書的,加上現今出版業經營不易,往往挑選知名度高的作家才予以出書,因而即使是好作品也未必有出版機會。然而藉由文選,一方面讓讀者知道過去一年,公認的優秀作品有哪些,另一方面,也讓好作品不致埋沒在時間的推衍中。
而楊照指出,在過往,文選對於創作者與讀者來說,都是意義非凡的大事。文選集的意思就是「如果今年只看一本小說,就看年度小說,散文亦然。」然而時代變遷,文選的權威性不再,就他看來這並不是文選本身的問題,而是呈現出現在的創作者,對自身以及對其他創作者的認知,都漸漸在改變。「越來越多創作者閉門造車,」說到這裡,楊照的語氣不無惋惜。文學的「圈圈」消失,越來越多人不看別人的作品,不去了解目前被認為優秀的有哪些,以為這是一種自我風格的確立,殊不知,「不看別人作品的人,寫出來的都跟別人一樣。」因為缺乏一種相互交流所提供的刺激,不知道自己要加強哪裡,更不懂得去迴避、或者去突破,那些早有人寫過或者立下典範的東西。
編過五次文選,最早的一次是在民國六十五年的季季則強調,今年編小說選讓她有一些感慨。基本上,小說文體有它的特色,創作者受到外來文化的刺激,往往嘗試寫作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然而在擴大寫作領域的同時,不應該忘記小說的根本要求:想像與寫實的確實融合。取材不夠嚴謹的小說,即使再有想像力,終究因為缺乏真實性,而在故事背景的鋪陳上,就讓人看見那難以忽視的漏洞,破壞了閱讀小說時,那種讓讀者身歷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覺。總歸一句,小說創作者不能只是追求魔幻,而忽略寫實。
透過文選,讀者能夠看見過去一年來,被具有公信力的評審挑選出的優秀作品,那些行事低調,發表篇數少且難以成書的作者,也不至於受到埋沒,然而文選舉辦二十八年至今,即使它的功能與意義不變,讀者看書的偏好、創作者的心態,卻顯然和過去有了落差。再好的書,讀的人少,發揮的作用就受到限制,如何能讓文選接觸到更多的讀者,讓那些習慣了在自己的網路天地上,只挑選自己熟悉的網站、挑選自己認識的作者閱讀的讀者,也能夠對文選產生興趣,顯然是在這個出版業蕭條的時代,每一個仍堅持舉辦文選不輟的出版社,都必須思考的問題。畢竟文選可以不變,一個好的立意和模式,可以成為一種代代承襲的典範,然而時代在變,文選的作法與宣傳方式如果不伴隨調整,恐怕很難引起新一代的興趣,發揮它引薦優秀作品的功能。
黃秋芳在座談中說過這麼一句:「文學寂寞然而持續溫暖。」這句話用在創作上確實沒錯,然而文選,卻是要將這種產生於寂寞中的熱度擴散出去,讓文學在這個充滿經濟焦慮的時代,豐富且溫暖更多的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