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9-03-11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3-11》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違反法令的函釋自始無效 暑期課輔顯非教師義務 
  ◎面對青年貧窮化:邀貧困者一齊投入社會改革 



教育論壇:違反法令的函釋自始無效 暑期課輔顯非教師義務
  ■羅德水
教師請假規則自民國95年5月8日發布施行以來即將屆滿3年,可迄今仍有部分縣市未能與同級教師會完成協商,尤有甚者,雖然教師請假規則第12條業已明訂:「公立中小學未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於學生寒暑假期間,除例假日、返校服務、研究與進修等活動及配合災害防救所需之日外,餘可不必到校。」不過,繼96年12月27日之後,教育部竟再次於98年2月20日發函各縣市政府,重申寒暑假課業輔導課程係教師義務,無法配合者應辦理請假,從而引起諸多爭議。

教育部98年2月20日台人(二)字第0980013253號函略以:

查教師法第17規定:「教師除應遵守法令履行聘約外,並負有下列義務:……二、積極維護學生受教之權益。三、依有關法令及學校安排之課程,實施教學活動。……七、依有關法令參與學校學術、行政工作及社會教育活動。……」是以,學校所安排之寒暑假課業輔導課程,教師實施教學活動,尚屬上開規定所規範之義務範疇。……教師於寒暑假期間,若有與教學相關事項或配合災害防救所需亦應到校辦理,教師無法配合參與時,應依規定辦理請假手續。

就法制面而言,教育部前揭函釋至少有以下問題:

一、扭曲教師權利義務:教師法第1條開宗明義指出其立法精神旨在:「明定教師權利義務,保障教師工作與生活,以提昇教師專業地位。」惟教育部前揭函釋卻極盡扭曲教師權利義務之能事。教師固有維護學生受教權益之義務,可相對而言,教師亦享有包含休假在內的法定基本權利,權利義務應衡平發展,方為保障師生權益的正確作法。

進一步言,所謂「積極維護學生受教之權益」係一不確定法律概念,據以推論教師在法定假期期間亦負有擔任學生課輔活動之義務,不僅有將教師義務無限上綱之虞,更悖離教育部此前三令五申有關「課輔活動應兼顧教師授課意願」之政令。極其明顯,暑期課輔若確屬教師義務,又何需兼顧教師意願?相反地,既然課輔活動應兼顧教師意願,又如何會是教師義務?教育部此種一方面將教師義務極大化,一方面卻又將基本權利極小化的作法,不僅破壞自身頒訂的學校課輔實施方式,更全然無視教師法保障教師權益的立法意旨,殊不可取。

二、曲意解釋法令:眾所周知,關於人民之權利、義務者應以法律明定。教育部再三強調依教師法規定教師有「積極維護學生受教之權益」之義務,教師未能配合時應辦理請假,問題是,教師法第17條中有關教師之義務顯然未包含「寒暑假課業輔導課程與教學活動」,教育部逕行擴大解釋,已然違反法律保留原則與授權明確性原則,教育部身為最高教育主管機關,本身即應依法行政,豈可以一紙公函逕自剝奪教師合法權利?

更何況,法規對其他法規所規定之同一事項而為特別之規定者,應優先適用之,亦即,教師法的位階雖高於教師請假規則,惟有關教師差勤與寒暑假返校事宜之法規適用先後順序,卻是教師請假規則先於教師法,而自教師請假規則公布施行後,中小學教師之假期與請假程序已悉依教師請假規則辦理,揆諸教師請假規則第12條:「公立中小學未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於學生寒暑假期間,除例假日、返校服務、研究與進修等活動及配合災害防救所需之日外,餘可不必到校。」已明確定義所謂教師寒暑假返校活動事項之內容,並未包含返校進行課輔活動;復依教育部「公立中小學未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寒暑假期間返校活動事項及日數實施原則」相關規定,亦無將寒暑假期間課輔活動列為教師寒暑假期間返校活動事項之情形。至此,寒暑假為未兼行政教師之法定假期,且假期課輔活動亦非教師之義務,益臻明確。

綜上,教育部前揭函釋破壞教育法制、不法侵害教師權益甚明,行政行為應受法律及一般法律原則之拘束,違反法令之函釋自始不生效力,教育部應儘速針對寒暑假課輔活動重行做出適法解釋,以維法制與師生權益。

(教師)
(回目錄)



面對青年貧窮化:邀貧困者一齊投入社會改革
  ■林柏儀
前幾天我和高中同學相約聚會,好幾位已經進入金融、主流產業工作幾年的老同學,也紛紛對不景氣表示憂心。他們說著:「原本都已經準備好買房子的頭期款了,沒想到會遇上這種事……。」「唉,我們算是台灣運氣最衰的一代,才剛進社會就碰上這種大蕭條……。」「現在才在找工作的更慘,不但找不到工作,就是有薪資也很低。」所謂的經濟危機,不只是帳面上的經濟成長率下滑,也的確造成了勞力市場的崩盤,和一整代困頓、前途茫茫的人們。

除了他們,九五聯盟的工作也越來越常接到過去風光、高薪的電子業工程師來信申訴:「公司強迫我們要休無薪假,要我們在家待命卻又不給薪水。」甚至還有「公司已經只發半薪5個多月了,有時候還是隔月發半薪,最近資遣了一半員工,甚至還不給資遣費……」。而過去社運圈的同學、朋友們,不論是念研究所,或者四處兼差工作,面對教育費用高漲、工作機會難求的窘境,也紛紛日益有著「我們是貧窮青年」的感受。

這些至少還有工作的人,處境應該算好的了。更多的是「長期的準失業者」,或者有人稱他們叫「窮忙族」(working poor),投遞了一次又一次的履歷,經歷了無數的面試,還是無法找到一份正職工作。也許得要一天兼上3份時薪95元的差事,舟車勞頓在不同的店家間,才能獲得勉強維生的1萬7,280元月薪。而還有許多因為年齡、能力,連兼職工作機會都沒有的人,只能負債度日,過著有一日沒一日的生活。

經濟危機下的貧困者處境

隨著經濟危機的發生,不論有沒有工作,「貧困者」的人數,的確持續上升。我們看到貧困者們無助地面對著人生的困窘鉅變:焦慮、社會地位尚失、家庭經濟危機、前途無望、負債累累無法償還、投資套牢等處境不停上演。然而,日子還是得過,對(準)失業者而言,只能自己面對這一切,得要更加倍地努力,並且更加地節儉。

「錢快不夠用了,今天隨便吃個陽春麵就好」、「搭公車要花車票費用,用走路的是不是就好了?」、「找不到工作,好丟臉,我看我是沒希望了」、「小孩子的奶粉錢都不夠了,該先找哪裡去借」……彷彿生活中的一切行動,只剩下追求「活命」,縮衣節食地「撐下去」,也無法深刻地思索任何問題。而對整體社會而言,這似乎是個悲劇,但卻與任何人都無關,是個「世界趨勢、全球景氣的問題」。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準備,等待景氣復甦,下一波就有成功的機會?

主流的說法將各種苦難「去問題化」,虛假地繼續頌揚「努力就會有成果」,卻無法回答:資本主義發達後的勞動者是越來越努力了,會的技能越來越多,平均實質工作時數也沒有縮短,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苦難?為什麼得在「失業」或「窮忙」間抉擇?這麼多的失業者,是因為他們個人不努力嗎?還是資本主義體制本身出了問題?

我們相信,這一切的苦難,不是源自「個人」的問題,而是「體制」本身的內在問題。儘管為了在現實中過活,貧困者們在個人層次得更加努力,尋求活命的機會,不論是學會一技之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尋找各種賺錢的機會,這都是個人得努力的;但在這之餘,也有可能同時看到:問題根本不在「個人」,而在於「體制」!

就如同過去兩年喧騰一時的「卡債族」問題一般。我經過了實際與卡債族見面討論,瞭解其處境,提供基礎法律諮詢的經驗,才確切認識到,卡債族的絕大多數,不是所謂「過度消費」、辦卡揮霍沒想到後果的人,相反地,他們本來就是「貧窮者」,甚至就是「失業者」,在入不敷出的窘境下,才走入卡債的牢籠中。問題在哪?問題在不健全的福利體系、失業漸增的經濟環境、不負責任的政府、吸血的發卡銀行、違法的討債公司……,但不在這群貧困者身上。

貧困者們,請一齊投入社會改革

貧困者們,請讓我們一齊走出自我責備的牢籠。在奮力勉強度日之外,也清楚認識到,既然問題出在「體制」,長期來說真正能安穩度日的方法,除了「自身努力流動」外,也必然需要包括投入改革運動,集體來追尋另一個更好的世界。生活窘困的朋友們,我們知道,「現在的苦難,是源自過去改革行動的不足」,儘管力量有限,我們還是可以找出一些些的空檔,長期投入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行列,換取未來、或下一代的幸福。只因為,除了努力追求整體體制的改革外,我們個人、特別是個人的下一代,又能怎樣會真正安全呢?

而對於整體社會而言,請別再把各種窮困者的壓迫「去問題化」,空言是「景氣循環的必然」,甚至責怪個人缺乏「競爭力」,而沒看到窮困的來源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體制問題。景氣也許會復甦,但隨著資本的流動與競爭更加迅速,下一波危機也許來得會更早!

我們認為,這樣對於困窘處境的重新認識,並且尋找一絲一毫的行動可能,其實扣連上的,就一種馬克思主義者的生活:在困境中實踐。作為高度繼承啟蒙運動以來「現代性」思想的馬克思,儘管承認歷史物質環境對人類的限制,但他仍相信著「人類可以透過理性和行動,來擘劃人類的生活」,以及「人類可以科學地認識資本主義的邏輯和規律,並找出其弱點廢除它」。除了作為資本主義下的受害者,在我們還有生命能量之時,我們的確可以胼手胼足地創造可能:一個能由人民掌握自身的世界。

一齊面對經濟危機的政治經濟學

英國左翼精神分析學者紀傑克在去年金融風暴剛開始時,發表了一篇著名的專文:「不要只是找些事做,要討論。(Don't Just Do Something, Talk)」抨擊面對資本主義危機時,政府與媒體只簡化討論怎麼因應、景氣何時會復甦,卻從未思考「為什麼會發生危機」這樣的基本問題。我們相信,同樣地,對在這波危機中受害的人民,在思考如何「撐過去」之外,看到資本主義的結構性危機問題,並累積力量來取代它,是一樣地重要。

紀傑克簡單地總結:「2000年總統大選時,柯林頓當年以『笨蛋,問題在經濟!』的口號贏得了選舉;現在,民主黨人該說的是一個新訊息:『笨蛋,問題在「政治」經濟!』當前美國需要的不是更少的『政治』,而是更多。」這裡所強調的「政治」,除了是講來批評無知無能的政府,同時也是最該告知給經濟危機下貧困者的訊息:問題得要我們一齊改革。

而在盡力追求改革社會之外,或許還有一個更深層的意義。當貧困者能從自我責備出走,一齊找尋社會行動的可能,我們儘管可能活得困窘,但將更能有著尊嚴。實際上,在長期困窘、邊緣的當代社運行動者上,我們一直都看得到這樣的氣質:儘管經濟收入不穩定、或者放棄了主流中產階級的生活機會,但社運行動者並不以此為辱,相反地,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們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年代,我們透過學習,奮力瞭解資本主義社會變遷的邏輯。儘管可能貧困,但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也知道這樣的努力,將一點一滴地推動真正除去貧困的處境。雖然還是得要奮力維生、雖然各種縮衣節食的壓迫還是無所不在,但我們知道這一切非但不是我們個人所應得的,並且在努力下中有可能改變。這樣的重新認識,是源源不絕的力量來源,灌溉貧困者的心靈,成就一種有尊嚴的奮鬥生活可能。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