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嬉遊文字

嬉遊文字
2009.3.12/報主.俞伶

本期內容:
‧上帝可以原諒一切?
‧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去彌補犯過的錯?
‧降低風險減少變數較容易繼續營生
‧難道不能自私地只想到自己?
‧理智與信仰交鋒,孰贏孰輸?!
‧表現的現實未必是真,一切在乎於心

上帝可以原諒一切?



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去彌補犯過的錯?

因為伊恩的一句話,醉酒的哥哥開車撞牆自殺!嫂嫂也隨之因為藥物過量而猝死。

沈重的罪惡感,壓得他喘不過氣,教他不知如何是好?

當伊恩向上帝尋求原諒,牧師卻告訴他,光說「上帝,對不起!」是沒用的,得作具體、實際的彌補──從大學退學,撫養兄嫂的三個孩子!

這未免也太荒唐!伊恩想著,十八歲的他如何當三個小孩的父親?

祂真的要他放棄大好前程,一個高中畢業生能作什麽、要靠什麽養家餬口!太荒謬!


降低風險減少變數較容易繼續營生

如果是你,會如何抉擇?為了獲得諒解、想抹去內心的罪惡感,真的放棄自己的人生!

在這個學歷已然不能證明什麽卻不能不有的年代,一個高中畢業生如何贏得職場優勢?

靠創意、靠毅力、靠不達目標絕不棄守的堅強決心?

我想著,那需要太多的機運,但卻是可遇不可求。人生的風險變數全然不可期,因此如何降低風險、減少變數,該是比較容易繼續營生的方向。


難道不能自私地只想到自己?

然現實卻不容他跟隨理智而行,年邁的雙親已然無能代替兄嫂照應三個孩子,已經出嫁的姊姊也自顧不暇,只有伊恩,屬於他的未來尚未定型、還能作出改變……而且如果不是他無心的一句話,哥哥不會自殺、嫂嫂不會用藥過度致死,那麼三個姪兒女就會是兄嫂的責任,怎樣也不會落在他肩上……

只是伊恩難道不能自私地只想到自己?

有人曾對他說,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難道他就要這樣虛擲再三個孩子身上?她說這是一種犯罪!

他反駁道,只是他有道義上的責任必須如此浪費自己的人生!

那麼你就得把後悔拋在腦後,這樣才能超越生命的遺憾,也就不會犯下浪費生命的大罪。

伊恩不知道自己是否後悔?從十八歲開始,他所作的一切只為了贖罪;也無能確認自己是否幸福?只是想獲得原諒。

他真的沒有好好利用自己的生命?只為這道義上的責任!

牧師卻對他說,你怎麼沒沒好好利用?這就是你的人生。迎向前去,把重擔當作賞賜,是神屬意的課題,接受它、迎向它,這才是你會有的、僅此唯一的人生。


理智與信仰交鋒,孰贏孰輸?!

怎樣才能稱得上不枉此生?怎樣才能被認定沒有虛擲生命?

怎樣才算得上擁有理想(或是幸福)生活、生命?

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好好努力、用功讀書、考上一流學府、進入一流企業、坐擁豪宅、駕名車、出入高級餐廳、結識權貴、嫁娶多金郎和美嬌娘……

這些約定俗成所描繪而成的美好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

或者,你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卻清楚知道自己不想要終日為了溫飽奔忙、為免流浪街頭而欠下鉅額房貸、為免年老體衰拚命增加存款金額,擔心一旦有了病痛得有足夠的積蓄為自己聘請看護……

但究竟怎樣的生活才是自己的生活?怎樣的人生才是真正屬於自己所有?

沒有人可以或者肯給答案。

迷惘、失措、不知如何繼續或者不想行屍走肉度日的你,遇見神,祂說,只要相信就能成真;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於是你跟隨了、你遵從神的律法、你成為神的子民……即便祂要你放棄學業、要你嫁娶那個你認為絕對不可能是良配的那人……你統統照辦了。

難道你不曾因此戒慎恐懼?難道你不覺得自己不過是膽怯不想肩負決定的責任,所以才將一切交託給祂?


表現的現實未必是真,一切在乎於心

我也沒有答案。

我只知道身為一個人得守不同的律法,種類多寡,端視你擁有多少身分。
我們守家庭的法、依照傳統要作個好孩子、好父母、好伴侶;我們守公司的法,為了工作責任、為了領得報酬;我們守國家的法,因為責任義務也為了得以安全的生存……

我們也守自己的法,那是對自我要求所產生、那是個人的期許……

那麼那麼多的法,難道不曾讓你感覺受綑、倍感束縛,教你幾幾乎不能呼吸?

如果神可以帶你走出一切、如果祂真能讓你感到平安喜樂,那麼生命多了神的法,有什麽損失?

伊恩遵守了神的律法、走向理智不會選擇的人生,他獲得了什麽?結果或表象的現實情況未必是神給的答案,一切在乎於心;伊恩的心怎麼想自己、看待遵循神的意旨所選擇的人生。

我只知道他改變了三個姪兒女的人生,沒有他,一且都將不同,也許更好、也許更糟,然而套用書中的一句話,每一年的每一天,都有人在改變別人的一生,幹嘛這麼大驚小怪!

你是改變還是被改變的那人?


報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