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割除快感,卻不能囚禁自由 看了《被切除的人生》,心驚膽跳也很哀傷,全世界居然每年還有200萬女孩遭受割禮酷刑,累計有一億三千萬名女性遭受過這種殘害。 《被切除的人生》一書不僅述說著切除陰蒂的酷刑,更說著一位在法國新移民女性如何突破家暴、男性家族窄制、陌生環境等枷鎖,最後重生的故事。作者卡蒂從一位受害者、倖存者,勇敢的突破重圍,成為倡導者,其艱辛歷程讓人欽佩。這是一本充滿力量的女人生命故事,也是婦女充權的好書。 我認為,若不是卡蒂現身說法,全世界包括台灣,一定還有很多人仍然以為,這是宗教、習俗的一部分,應該要尊重。我很高興大田出版社引進此書,要破除這樣的迷思,唯有親身經歷這種痛苦的證詞,才能斬擊要害。 卡蒂原本在賽內加爾是一個到處玩耍快樂的女孩,但自從七歲那年,她和十幾個小女孩被家族以淨身之名切除陰蒂,錐心之痛,歷歷在目。之後隨著傷口的結疤,切身之痛就像一個悶著的膿包正在醞釀,她知道內心有什麼東西被徹底的變了,她說:「從私處這一刀之後,將永遠失去正常的性生活,內心原本有一朵無名的花,但永遠也不會綻放了。」……詳全文 |
|||||||||||||||||||||
薩蘭德 割禮【2】 續上期:https://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49425#03 外婆用索寧克語告訴我們說,我們即將被施行「薩蘭德」(salind)以便「能夠祈禱」,以我們的語言來說,意思就是「被淨身而得以祝禱」。用法文就是「進行割禮」。也有人說「割」。 這項宣布很震撼。我現在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了:媽媽們在家裡有時會提起這件事,聽起來就像一種能提升自己境界的秘方。這時候,過去一些曾幻想過的畫面彷彿又在我眼前浮現。大姊姊們曾經經歷過這種事,她們都是由主導家事和教育孩子的祖母們所帶大的。每當有小女孩誕生時,第七天受洗後,就是由她們負責用針替孩子打耳洞,並用紅黑相間的細線穿過,避免耳洞癒合。她們負責打理婚禮、準備接生事宜、照顧新生兒,也由她們決定我們的淨身日子。 母親們離去了。當下有一股莫名的失落感,但我現在知道任何一位母親,就算內心再堅強,也無法忍受親眼目睹自己女兒即將經歷的事,更不忍聽到那悽慘叫聲。她們知道詳細的流程,畢竟她們自己也是過來人,而當對象是她自己的骨肉時,她無異於再痛一次。然而她卻接受,因為事情就是這樣,而且她無力抗拒這種號稱能「淨身以便能祈禱」和確保女孩到婚前都保有處子之身,並在婚後對婚姻忠誠的野蠻習俗。 把非洲女性用這種習俗禁錮起來,根本是一種欺騙行為,它和宗教一點關連都沒有。在我們這些黑人非洲國家裡,不論是信仰萬物有靈的民間宗教、基督教、回教或猶太教,統統都有割禮的習俗。這項習俗可追溯到回教文化傳入前好幾世紀。男性之所以堅持這項傳統,有幾個很不正當的理由: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為了讓自己的妻子不紅杏出牆,也為了讓別族的敵人不能強暴她們!還有別的說法聽起來更荒唐,據說女性的性器官是不潔的,是邪惡的;據說陰蒂本身就是邪惡的,在初生時若觸及幼兒的頭部,將惹來厄運,甚至害幼兒死亡。有些人還認為陰蒂宛如迷你版的陰莖,會威脅到男性的雄風。 其實說到底,主宰權才是真正的理由。而且男人把這件事交給女人來執行,因為男人才不肯去「看到」或「摸到」女性的這個私密部位,哪怕尚未發育完全也一樣。 七歲時的我,跟一般小女孩沒兩樣,根本不知道自己生來具有這麼一個陰蒂,更不知道它有什麼功用。我從來不曾注意過它,從今以後也沒有機會了。這天早晨,唯一重要的事,就是知道將有難以想像的痛楚等著我,以前曾模糊地聽說過這種事幾次,但那時感覺距離我好遙遠。譬如,我還記得有一位母親或祖母,手裡拿著一把刀子或一把剪刀,象徵性地拉著一個不聽話的小男孩的小生殖器官,語帶威脅地恐嚇他說:「要是你不聽話,我就割了你!」小男孩總是被這種閹割威脅嚇得落荒而逃,心生恐懼,但差別在於他日後並不會終生痛苦,而且割包皮這種習俗主要的目的是確保衛生。但我曾經看過他們走路模樣很怪異,跟鴨子一樣,而且坐下來也有困難,還會哭哭啼啼兩、三天,有時候甚至哭一整個星期。我當時心裡總想:好險,還好我是女生。 一九六七年這一年,我仍不知道這場血腥的私處切割,將對日後的我造成多麼深遠的影響。它將驅使我展開一場漫長的長征,一路於二○○五年走進聯合國,路途不但艱辛,甚至殘酷。 -未完 |
|||||||||||||||||||||
早上的「有時間限制」會帶來什麼效果 因為早上的時間有限,所以就要多花一點心思,以期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有效率地學習。 舉例來說,以我而言,我在早上六點起床從事學習活動,大約一個小時之後,孩子就起床了。我必須幫孩子打理前往幼稚園上學的準備(我們家是雙薪家庭,所以孩子早上的打點工作是我的任務)。 在這種狀況下,我沒辦法慢條斯理地學習。所以,坐到書桌前面之後,我沒有多餘的時間好整以暇地檢視不是那麼重要的新聞。我會立刻開始學習或從事寫稿的工作。 此外,由於時間有限,沒有頻繁地穿插休息時間也可以讓集中力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也許是因為有「沒有多少時間」的認知吧? 一旦時間受到限制,自然就會多花費心思好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之內能有效地學習或工作。不管是從事什麼學習或工作,多花費一點心思,多少都有提升效率的餘裕。另外,如果有時間上的限制,就只能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換言之,自然就會省略非必要的事務。 舉例來說,早上的學習時間只有30分鐘,大概沒有人會想在這時候看電視或上網漫遊吧?好不容易比平常早起30分鐘,擠出這麼一段時間,當然不會用來看電視或上網漫遊。 如果時間上有所限制,學習或工作等的作業效率自然就會提升。 我在前一本著作當中也提到過,當我在報社工作時,因為經常被截稿時間追著跑的關係,自然便養成了快速完成工作的技巧。 只要在量、時間、精神上受到壓力,任何人都會企圖找出解決的辦法。因此,如果早上早起從事學習活動或工作,自然就會學到有效地推動學習活動或工作的技巧,如果再加上學習本身所得到的收穫,真可謂是一石二鳥。 反過來說,如果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因為一直到上床睡覺之前都沒有時間限制,因此往往會有散漫學習的傾向。舉例來說,在學習的空檔適度地休息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休息期間往往會不自覺地拉長看電視的時間,或者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上網漫遊上。 如此一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事後回想,自然就會發現,自己真正學習的時間並不是那麼多。 我個人喜歡利用早上的時間學習或工作。因為一旦有時間限制,自然會有適度的緊張感,往往都比較可以有效地學習或工作。設定限制的時間對有效的學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時間限制或截止時間,在短時間之內集中注意力,或者在短時間之內做完學習活動或工作的意識就會比較薄弱,學習或工作的過程當中往往會變得有一搭沒一搭的。 摘自大田創意系新書《每天早上只要30分鐘》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