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3-13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民主化已無內外之分 | |
都市原住民的住屋問題 | |
兩分錢:為台灣棒球建言 | |
政經掠影:挑戰發展型國家 |
【社論】 |
民主化已無內外之分 |
  |
  |
台灣的民主化敘事,大抵是一種內向型的發展,即受壓迫的在地住民反抗黨國權威,結束了軍事戒嚴、緊接著出現首位台灣出生的民選總統,以及在世紀之交完成了劃時代政黨輪替。 |
|
(回目錄) |
【左右看】都市原住民的住屋問題 |
【左看】 |
拆屋是為了炒房 |
文 |
潘欣榮/教育公共化連線 |
明眼人都知道:金融危機下最保值的就是房地產。所以橫跨北桃兩縣,長達30公里的河畔腳踏車道的附加價值,極可能讓桃園的房價「向上提昇」到北縣的水平。 |
【右看】 |
原民與政府的雙贏策略 |
文 |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
本週三侯孝賢導演與桃縣河濱部落、北縣三鶯部落,共同前往國民黨:抗議桃縣府以興建腳踏車道為由,在未安置之下、強行拆除其位於行水區中的住家,並要求朱立倫下台、國民黨道歉。 |
|
(回目錄) |
兩分錢:為台灣棒球建言 | |
文 |
■陳子軒(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
先是撞球好手吳珈慶鬧出走,接著是WBC中華隊再敗給中國,在其他各組尚未開賽之際就已打包回家,名符其實「還沒開始就結束」,然後是台維斯盃輸給了印度,才一個多月的「牛年」,果然不利。 相信對大多數人來說,這裡面最痛的,仍然是棒球的落敗吧!上週的預言也一語成讖,WBC這「馬戲團」果然搞得台灣雞犬不寧,總教練葉志仙也從杜哈亞運用兵如神的金牌英雄變成了無米可炊的狗熊。一個星期下來,劉揆震怒、體委會挨轟,連原本不甚重視運動的諸家媒體們也開始「檢討」,甚至連每天聊「阿扁」的政論節目都忙著開藥方了,只是很妙,怎麼都是同樣一群人啊? 京奧的輸球,可以辯稱運氣使然,這次的敗戰可是一點藉口都沒有,如果輸了這一場球可以真正喚起國內棒壇,倒也不是壞事,而本人在此貢獻我的「兩分錢」,提出幾點建言。 首先,是到了聘請外籍教練的時候了。但這絕非立意於外來和尚比較會念經,或是本國教練水準的問題,而是這是解決國內棒壇山頭林立的治標方法。如果細看經典賽中華隊的名單,會發現11位選手來自於國立體育大學台中校區,其中林哲瑄與蔣智賢一入學後就被轉介到美國打球,但是這當中許多選手甚至連上場亮個相都沒有,這樣的現象足堪玩味,選訓委員中,是否有傾向拔擢自己子弟兵,但卻忽略了整體戰力的考量?溫情主義與派系是普遍存在於台灣社會中,這並非體壇專利,然而唯有聘請外籍教練,方可以跨越派系的包袱,用人惟才。聘請洋教練,對於號稱國球的棒球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搥,然而連號稱「足球祖國」的英格蘭都可以放下身段,先後聘任瑞典籍的艾力克森與義大利籍的卡佩羅領軍,那台灣棒球還有什麼好矜持的呢? 再者,國內棒壇的雙頭馬車時代,是該劃下句點了。中華棒協與中華職棒之間的鴻溝已經深不見底,中華職棒身為台灣棒球金字塔的最頂端,但卻上樑不正,屢屢出包,其領導者也淪為虛位;棒協既然手上無兵,則乾脆扮起業餘球員掮客,把年輕球員一個一個往日本、美國送,甚至還辦起了名為「訓練營」,實為供外人「選妃」,基層棒球中,買空賣空的「球探」與「經紀人」卻反客為主,變成了主導基層棒球發展的黑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雙頭馬車的領導,自從唐盼盼於1993年卸下兩者的領導者之後,棒協與中職就此分家,其惡果在十幾年後一一浮現,兩者間沒有互信基礎,甚至為了賭氣而並未齊心協力為台灣棒球發展努力,在這國際棒壇迅速變化的十幾年間,內憂外患下虛耗的台灣棒球的確被拋在這浪潮之後了。 棒球的重要性在台灣社會不言可喻,撞球的風風雨雨、網球的失利都被淹沒在WBC失敗的巨浪下,國球之名是沈重的,但不可否認它也享受了國內體壇最大的資源,改革之路漫漫,但若能先從這兩項改革做起,將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
|
(回目錄) |
政經掠影:挑戰發展型國家 | |
文 |
■卞中佩(社運工作者) |
明年,是台灣實施「19點財經改革措施」50週年,這是個讓台灣一腳踏進出口導向生產的重大政策。在這個歐美消費市場萎縮,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越來越擴大的時候,其實是對這50年台灣經濟發展探討的時候。 就在半世紀前,在美援即將終止的壓力下,尹仲容等財經首長提出的「19點財經改革措施」,搭配1965年成立加工出口區,讓台灣成功作為加工生產基地。自由經濟學者常以當年的改革開放作為進一步自由化的理由,但仔細深究,當年的國民黨政府是有意識地對進行資本及商品進出進行分類控管,加上國營企業仍佔據戰略性產業,台灣經濟的發展,是有高度管理性質。 但要注意的,在生產層面有戰略性管控,分配層面除了選擇性的恩給之外卻是呈現「放任」,因農村破產游離出來的勞動者,僅在勞動力自由市場的「下滴」邏輯中換取薪資,集體談判權則在工會戒嚴中完全消失。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隨著1970年代石油危機的過關,二次進口替代成功,薪資成長仍隨著GDP的增長而順勢墊高。更重要的是,台灣製造業的薪資,曾因為後進國出口導向規模還未趕上,加上勞基法實施,而有一段時間的成長蜜月,但隨著1980年代國民黨政府的獎勵資本外移政策漸漸奏效,傳產外移造成失業,台灣的經濟成長一定程度開始仰賴新興產業的泡沫效應。 這種模式,帶來經濟成長,卻使得以工資成長創造擴大消費成為發展險途,其實在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後,就有一波反省東亞各國加工出口生產的討論,但隨著美國仍扮演著吸納全球商品的超級市場,東亞各國就靠著繼續撩下去走出風暴。這也是為什麼台灣一碰上美國消費力下降,GDP及工業生產指數就下降到全球最差的地步,台灣的出口,已經佔了高達GDP的74.14%,而在1999年,僅僅47.32%。 但大有為政府的神話卻依然在東亞各國竄流。國民黨重新取得政權,也是仰賴著技術官僚治國的神話,在東亞新興工業國家,除了南韓公民社會力量較強之外,這次危機的解決方案,仍然靠著政府菁英支撐,已經建構半世紀的發展型國家,不論從實體經濟或是意識型態,正在奮力一搏。 這半世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許多經濟迷思,從對大政府的稱許,再到對自由經濟的擁護,累積至此,帶來的種種政治經濟問題,得這次危機讓東亞各國面臨嚴重的經濟震盪。這次經濟危機讓新自由主義人人喊打,但不見得回到大政府就是出路。 |
|
(回目錄) |
長期徵稿啟事 |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