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3-16》 |
本期內容 | |
◎世界傳真:美博士候選人 飯碗難找 | |
◎經濟不景氣 英國人搶著唸大學 | |
◎金融危機下的國際教育思考 | |
◎刺激經濟 美國千億投資教育 |
世界傳真:美博士候選人 飯碗難找 | |
譯寫■葉興台 | |
根據紐約時報等媒體報導,美國經濟不景氣,導致公立大學削減支出,私立大學的捐贈和入學人數減少,因而經費不足,被迫凍結人事,使得很多博士候選人面臨畢業後一職難求窘境。 克里斯‧派柏(Chris Pieper)6個月前開始申請社會學系的教職,共發出24封求職信,結果只收到兩所學校的面試通知,但始終沒有接到聘書。 派柏現年34歲,即將取得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學位,他說:「我收到的拒絕信中,約一半提到經濟不佳是無法聘用的原因,有些學校因缺乏經費而取消聘用計畫,有些學校則把終身職改為兼任教授或講師。我申請教職的大學中,有很多收到超過3百封求職信。」 全職教學工作難尋 克里斯‧派柏的窘境並非個案。近十幾年來,全職教學工作並不好找,但對博士候選人而言,今年更是難上加難。美國各州為了因應日益嚴重的預算赤字,不得大砍州立大學的預算,就連有錢的私立大學也發現,金融危機爆發後,捐款逐漸減少,校務基金也大幅萎縮,因此,很多高等教育機構開始部分或全面凍結人事。 高等教育紀事報和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去年12月對2百所大學所做的調查顯示,5%的大學已全面凍結人事,另外有43%的大學部分凍結人事。而根美國歷史學會(AHA)的調查,今年各大學歷史系的增聘人數較去年減少15%,美國數學學會(AMS)公布的就業機會也較去年減少逾25%。 根據ikihost.org的職業意向調查,在過去的3個月裡,至少有20所大學已經取消或延後在宗教和哲學領域的研究計畫。現代語言學會(MLA)對2008至2009學年度教職職缺的調查則顯示,英語、文學和外語的人才需求比去年減少了21%,這是34年來最大的降幅。 資深教員延後退休 紐約大學文理研究院院長凱瑟琳‧史提普森(Catherine Stimpson)表示:「今年根本沒有工作可找,等著畢業的博士候選人,就像在紐約拉瓜地機場(La Guardia)上空等待降落的飛機一樣多。」 大學行政人員表示,原本預期要退休的60幾歲教授,因為退休金和養老金大幅縮水,很可能延後退休,這意味了想轉任教職的博士後研究員又得多等幾年,限縮了博士候選人畢業後的出路。 33歲的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學教育所博士生凡妮莎‧史維拉(Vanessa Svihla),下個月就要進行論文口試,她表示:「一開始老師鼓勵我儘量找好學校的教職,現在工作一個個被砍,我很擔心可能連博士後研究員都找不到。除了要準備口試,加上出版論文的壓力,找不到教職更讓我憂心忡忡。」 獎助學金申請不易 儘管不少學生認為,攻讀碩博士學位可以暫時躲開經濟風暴,但很多大學生已經表示,由於經濟太糟,加上可能申請不到學生貸款,他們將消取或延後今年讀研究所的計畫。 在歐柏林學院主修伊斯蘭研究的大四生愛莎‧哈德洛克(Aisha Hadlock),決定今年先不讀研究所了,她說:「經濟這麼不景氣,我沒有辦法支付研究所的學費,獎學金和學生貸款又很難申請,因為有太多人需要獎助學金。」 哥倫比亞大學美國研究計畫主任安德魯‧戴爾班科(Andrew Delbanco)表示,培育研究生的體系漸漸與聘用她們的體系脫節,他說:「金融危機的效應之一就是研究生人數和初級教職缺額減少,因此博士候選人的就業前景渺茫。」 人文學系受創最深 人文學系的受創程度最深。根據美國藝術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最近發布的人文學系指標原型數據庫(Humanities Indicators Prototype),人文學系教授的薪水是所有大學教員中平均最低,更糟的是,將近一半的人文學系教職是兼任,不僅缺乏福利,工作也不穩定,很多教育人士認為,情況可能會更糟。 當景氣好的時候,兼任教職多半是由很多即將畢業的博士生擔任。哈佛大學英語系教授路易士‧孟納德(Louis Menand)表示,通常英文系的博士生要花9年才能拿到學位,他們要花很多時間準備教學和賺錢,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寫論文。 以筆名湯馬士‧班頓(Thomas Benton)在高等教育紀事報撰寫專欄的密西根州希望學院英語系副教授威廉‧龐納佩克(William Pannapacker),最近試圖說服大學生不要攻讀人文學系碩博士學位,他認為經濟衰退將使全職工作愈來愈少。 威廉‧龐納佩克在最近的專欄中寫道:「我很難跟年輕人解釋,他們的理想和精力以及對實際狀況的不瞭解,遭很多大學剝削,若你不是擔任全職工作,大學會假裝你根本不存在,而且表現出那是因為你自己不行,所以才找不到全職工作。除非你很有錢,不用擔心經濟問題,或者有豐富的人脈,否則別來念博士班。」 花8年時間,在德州大學拿到歷史博士學位的瑪格麗特‧皮考克(Margaret Peacock)是少數的幸運兒,剛取得阿拉巴馬大學的全職工作,她在一月舉行的美國歷史學會年會上表示,該校的招聘委員會成員告訴她,他們急著在今年找到新教師,是因為擔心未來預算被砍。 皮考克指出:「很多系所提供的福利都沒有以前優渥,教學負擔加重,談薪的空間有限,歷史學領域的教職特別難找,我想我是運氣好,趕上最後一班車。」 過去30年,公立和私立大學大幅減少人文學系的經費。根據人文學系指標原型數據,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的預算,經過通膨調整後,約為1979年最高峰的3分之1,該機構13%的預算(約1,600萬美元)用來補助人文學系,但不像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中心,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並未頒發博士後研究獎。 當然,人文學系不需要研究室和昂貴的設備,但如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執行長雷斯利‧柏洛維茲(Leslie Berlowitz)所言,由於人文學系教授較不能在校外幫忙學校開源,當學校要砍預算時,人文學系首當其衝。 克里斯‧派柏還在努力找工作,卻愈來愈失望,他說:「在經濟不景氣下進入高等教育就業市場是一大失策,而且明年也不見得會更好,要等到就業情況變好將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
|
(回目錄) |
經濟不景氣 英國人搶著唸大學 | |
  | |
根據英國衛報等媒體報導,英國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經濟衰退引發了英國申請就讀大學的人數激增,申請今年 9月入學的人數達到創紀錄的46.5萬人,申請進修教育的人數也大幅增加。 英國教育界人士警告說,今年申請就讀大學的人數較去年增加7.8%,約3萬4千人,學生們將面臨近年來最為激烈的競爭。 分析師認為,英國申請就讀大學人數激增的原因在於,民眾希望利用就讀大學來避開經濟衰退,並希望在就業市場復甦時,具備更強的競爭。 根據英國申請大學服務機構高等院校招生委員會(UCAS)公布的最新數據,24歲以上的申請就讀大學的人數增加12.6%,20至24歲的申請人數增加了12.9%。 數據也顯示,經濟衰退正在影響民眾就讀大學學系的選擇,申請經濟學的順大增15.7%,達4萬4,750人,申請數學和政治學的人數也分別猛增了10.4%和16.7%。 有更多的民眾為了在公部門工作而申請了進修教育,其中,申請護理和師資進修的人數分別增加了16.7%和10.7%。由於房地產業蕭條,申請進修建築師的人數則減少了7.6%。 報導指出,由於錯估弱勢學生的獎助學金支出,英國政府被迫將擴大招生計劃縮減了5千人,因此,今年的大學入學競爭將更為激烈。 |
|
(回目錄) |
金融危機下的國際教育思考 | |
■陳德雲 | |
經濟全球化不但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影響著金融、貿易和科技,而且也深刻地影響著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教育」這一概念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關注。前不久,由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華東師範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國際教育與價值教育聯合會等機構聯合舉辦的「2008亞太國際教育會議」從促進國家發展與世界和諧的角度對「國際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探討。 國際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與學會共處能力,促進可持續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教育局局長沙爾頓‧西弗在大會發言中指出:「我們必須從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等視角出發學會更好地共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國際教育與價值教育聯合會會長周南照認為:「『國際教育』有助於解決21世紀面臨的全球化與地方之間、社會與個人之間、現代化與繼承文化傳統之間、競爭與合作之間、物質消費與精神價值之間、大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與教育資源有限的供給之間的矛盾。」 國際文憑組織(IBO)將國際教育界定為:培養學會共處的世界公民;培養學生世界認同與世界文化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學習熱情;教學生學會學習,既能夠獨立地又擅長通過團隊合作在各個領域獲得知識並將知識運用於實踐;培養學生既具有國際視野又具備本土實踐能力;鼓勵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使用適當的國際基準評價方式。 國際教育有助於推動國家發展、世界和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國際教育」定義為促進「國際理解、國際合作、世界和平的教育」,並且是「各級各類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全體人員的教育」。周南照認為,「最好的教育將是為所有人而非少數人的教育。億萬學生將能從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新的學習環境中,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處,促進21世紀平等與可持續的和諧世界建設」。 亞洲地區「科倫坡計劃」技術教育學院院長馬劄姆達的發言指出,21世紀的核心技能應包括關於世界其他區域和文化的知識、熟悉國際和全球性問題、在全球性或跨文化環境中的工作技能、在多種語言環境中的溝通能力、對於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尊敬與關注。 國際教育需要高質量教育作保障。提高教育質量已成為各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目標,目前,許多國家都在致力於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因此會議把交流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創新經驗作為重點議題之一。與會代表認為,對於優質教育的理解,傳統的概念是遠遠不夠的,優質教育的概念必須不斷適應發展不均衡的、處於迅速與深刻變革中的世界。優質教育的特徵包括:高效的管理;以研究和證據為基礎的健全政策;適當的立法框架;充足的資源;適當的教學服務體系;合格教師的專業標準體系;一致和公認的學術標準;綜合全面的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學習;對學習結果使用質性評價方式;基於公平社會文化的定性標準以促進和平、公正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跨國家、跨機構、跨部門、跨企業、跨團體的創新夥伴關係。 國際教育需要地方、國家、國際三個層面的通力合作。國際教育包含了旨在促進國際瞭解、尊重其他文化與傳統的教育工作。自20世紀70年代以後,促進教育為國家發展服務、為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服務已成為國際教育的重要目標。當前,世界範圍的重大變化已深刻地影響了教育的組織管理,從而也影響了國際教育的特性。國際教育關於「全球性」教育問題的研究,關於各級各類教育的師生交流、知識共用,關於國際範圍的教育援助這三方面的主要內容,正體現了國際教育合作對於促進各國實現全民教育目標的重要作用。近期世界範圍的金融危機說明,經濟的全球化已使一國的經濟問題,也包括教育問題,變成了超出國界的問題,需要全球範圍的應對戰略。 此外,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國際教育不僅強調進行國際理解、合作與和平等方面的教育活動,還應通過廣泛的活動、政策、專案等,將國際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學生交流、學術交流以及專案交流中。 (山東臨沂師範學院) 中國教育報2月24日4版 |
|
(回目錄) |
刺激經濟 美國千億投資教育 | |
  | |
旨在應對美國當前經濟危機的《刺激經濟法案》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入主白宮後簽署的第一個法案。該法案提出,由聯邦政府投入總額7870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拯救陷於癱瘓的美國經濟。據美國《紐約時報》2月16日報導,由美國國會授權撥付的這7,870億美元資金中,有整整1千億用於2009-2010學年「緊急資助公立學校和高等院校」,占總投入的12.7%。這麼巨大的一筆資金讓美國聯邦教育部新任部長阿尼‧鄧肯興奮不已,因為這在美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教育投資是生產性投資,這早已被教育經濟學證明。在當前美國嚴重的經濟危機中,美國人竟然從拯救經濟危機的經費中拿出12.7%用於改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這無疑是具有戰略眼光的。這1千億美元的經費怎樣分配使用呢?該法案明確規定,用於「資助處境不利兒童和殘疾兒童的經費比以往增加了一倍,增加用於幼稚教育『開端計劃』的經費,大幅增加用於高校學生獎學金的經費,並且第一次為翻新公立中小學校舍投入聯邦政府資金」。這項史無前例的聯邦政府用於振興教育的投資,能否促使美國經濟起死回生,發揮立竿見影的作用,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歐巴馬政府通過注入聯邦資金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眼光不能不讓人欽佩。 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僅有錢是遠遠不夠的,但沒有錢又是萬萬不能的。由聯邦政府撥款維修校舍,這可以說在美國歷史上還是頭一回。公立中小學「因禍得福」,讓成千上萬的貧困家庭不因經濟危機而影響子女的教育。據《紐約時報》稱,美國幼稚園和小學低年級的班級人數僅有21人,而小學中高年級和中學班級人數也限於26人左右。縮小班級規模必須增加教室和教師,因此教育費用必須增長。為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美國國會授權新任聯邦教育部部長阿尼‧鄧肯,可以使用50億美元用於獎勵美國各州推行教育改革卓有成效的學校和教師。這大概就是歐巴馬在就職演說中所承諾的「要讓管理經費的政府官員負起應有的責任,明智地使用經費」的含義吧。 在這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中,各國紛紛制訂刺激經濟發展的投資計劃,其中有多少投到教育領域,這筆錢怎樣花才最有效,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畢竟,教育投資是長遠的經濟投資。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中國教育報3月2日3版 |
|
(回目錄) |
長期徵稿啟事 |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