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90323】我們的故鄉該為誰再生?—農村的空間景觀再生課題(呂耀中)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今日主題文章

※「南方」歡迎各界投稿,投稿信箱為editor@esouth.org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活動訊息請寄到south@esouth.org

我們的故鄉該為誰再生?—農村的空間景觀再生課題

作者:呂耀中 (社區工作者)

農村再生的示範點階段性的完成了,媒體報導上編織著未來農村的美好畫面,雖然空間完成了,設施也改善了,但是人呢?有朋友問:「怎麼感覺不對勁!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如果我們單純的從空間改造的角度來看,先不論農村再生的本質課題,農村的空間景觀該如何再生?為誰再生?應該再生成怎樣?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與認知,這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課題,若要避免規劃設計與使用者的需求產生嚴重落差,在規劃設計階段提供居民深度參與的機會是必要的,其次設計者對於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社會階層、年齡階層、社會角色、性別等的研究分析,第三對於社區的空間進行想像,簡單的說也就是空間編劇,根據”什麼活動-什麼人-什麼地方 -什麼時候-為什麼”反覆檢索。

◆我們的故鄉該為誰再生?

延伸閱讀

◎連署:不要說再見 -- 守護台灣農村聲明

◎農再條例0312公聽會,現場報導(孫窮理)

◎開發不是硬道理(廖桂賢)

◎從社造觀點看「農村再生條例」(曾旭正)

如果空間生產是為人所使用,那麼我們必須確定使用者將會是誰,是住在社區的居民、小孩或是出外打拼的年輕人還是週休二日來休閒觀光的都市朋友。必須強調的是,筆者並不是反對農村走向休閒產業,但是農村再生所營造的空間如果一味的朝向為觀光客而設計而忽略了社區居民的使用需求,可預見的是失去生活感與場所感的大型休閒農場。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針對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社會階層、年齡階層、社會角色、性別等的研究分析,客家庄與閩南庄其使用行為會有不同;如果你能拋棄以權力看人的勢力眼光,那麼就根據教育、職業和收入來進行社會階層的劃分,不識字的老人家與大學生對於空間的需求定會不同;70歲與7歲的需求不同;傳授知識的老師與生產食糧的農夫需求不同;女性與男性的需求不同。

台灣農村陣線
守護農村行動123
連署、call立委、出席326農再條例公聽會

親愛的朋友們:

因為大家的連署與call in 立委行動,讓立院與農委會如坐針氈
立院開始加快他們審議的腳步,讓情勢緊急了起來

3/26(四) 早上 9:00,立法院群賢樓一樓大會議室
將由立院經濟委員會正式舉辦農再條例公聽會
台灣農村陣線邀請你一起站出來

我們必須在場表達嚴正的抗議,並說出農民農村的真正需求!!
我們不要跟農村說再見,我們要農業農民農村的明天!!

邀請你利用以下電話或 email 報名參與公聽會
並在 3/26 早上 8:45 於立法院群賢樓前集合
02-23956771 或 email: cesroc@seed.net.tw

1.[連署] 不要說再見 -- 守護台灣農村聲明

2.請以電話或傳真,向經濟委員會立委的辦公室、服務處表達強烈反對農村再生條例!
丁守中(北市)、翁重鈞(嘉縣)、蕭景田(彰縣)、李復興
(高市)、張花冠(嘉縣)、鍾紹和(高縣)、李慶華(北縣)、張嘉郡(雲縣)、蘇震清(屏縣)、林滄敏(彰縣)、陳啟昱(高縣)、邱鏡淳(竹縣)、劉銓忠(中縣)

詳情請見

如果我們對於社區空間生產之後的使用者有所想像,那麼就不會出現同質性的空間類型與使用機能。檢視農村再生計畫示範點,我們看到的是同一個聚落內重複的空間類型、重複的造型、重複的設施、重複的材質、工法,我們還能想像未來十年後台灣的農村將呈現什麼樣貌嗎?

◆撰寫未來農村的劇本!

當我們要提出故鄉的農村再生計畫,請先想像未來農村的畫面。讓我們回想電影海角七號裡面有一幕,阿嘉騎著kawasaki與日本教師交會的大草原,那壯闊的景色、蜿蜒無盡頭的路、遠方的青山應襯著藍天白雲。如果顛波的石頭路旁停滿了汽車,沿著大草原欄杆旁有零星的攤販,或是連鎖磚鋪面取代了石頭路,又或是新增了一條人行木棧道、休憩涼亭,你還會覺得這個畫面美嗎?

提出空間改造的計畫之前,請不斷的反問:「我們要的是什麼活動?空間使用者是什麼人?需要什麼樣的地方?會在什麼時候使用?為什麼人們要選擇這樣的場所?」

筆者舉一個案例跟各位分享,白河與後壁交界的小南海,過去有著名的景色叫做白鷺歸巢,每到傍晚成千上萬的白鷺鷥會成群結隊的回到埤塘旁的樹林休息,公部門為了讓更多人享受這美麗景色,沿著小南海大興土木設置了生態賞鳥設施、砍除竹林設置步道、增設廣場、坐椅與夜間照明,以為這樣就能讓社會大眾更近一點欣賞生態美景.

各位猜猜怎麼了,當這些景觀設施完成之後,白鷺鷥也搬家了,因為休息的竹林被挖成步道,所謂的生態賞鳥設施緊鄰著樹林,夜間過度的燈光照明影響生態棲息,所有的設施都是在摧毀原本珍貴的自然資源,現在設施完成了,白鷺鷥走了人也不來了!

 

如果我們等待已久的農村建設也成為上面案例的翻版,那我們是否更該謹慎思考看看。當農村拉過了一層皮,建築變漂亮了、空地都變成花園了,那住在村子裡的人真的就會快樂了嗎?還是像小南海的白鷺絲一樣,把漂亮的故鄉留給外來的朋友,自己再找個沒人打擾的小窩歇著。

[留言 / 轉寄]

 
投稿文章摘要
 

霧峰光復新村何去何從?

─光復新村惜別音樂會暨座談會紀實報導

作者:吳東明(光復單冬仔文史工作室)

省政府員工宿舍光復新村即將辦理騰空標售,為討論光復新村的未來發展,由居民組成的光復單冬仔文史工作室、以及關心社區的台中縣屯區社區大學,聯合舉辦「光復新村惜別音樂會暨座談會」,活動於98年3月21日下午,假台中縣霧峰鄉光復新村復興國小禮堂舉行。與會者約有近百名居民,以及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劉可強教授、霧峰鄉公所陳莎葦秘書、921地震教育園區吳德棋主任、霧峰文化創意協會李謁政理事長等人士。

由於政府決定將光復新村騰空標售,因此自97年11月開始,居民已陸續搬遷,繳回房舍。目前幾乎搬遷一空,居民之間缺乏統籌的聯繫方式,因此號召參加活動並不容易。這次活動,居民竟能透過口耳相傳,得知消息並前來參加,著實別具意義。

[ 瀏覽 / 轉寄]

 

讓失語的新移民女性自由表述

作者:鄭詩穎(南洋台灣姊妹會專案社工)

書寫、詩詞、肢體或音樂等藝文創作,對於許多生長在東南亞文化的人民而言,是稀鬆平常之事;透過各種存在於生活中的藝術形式,人們抒發情感、表達情緒、與人溝通。然而,因婚姻移民遷徙至台灣,約十四萬的新移民(包含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外籍姊妹)卻常因不諳中文表達、文化差異、社會歧視與偏見,使台灣社會忽略她們表達情緒與感受的能力和需求。

南洋台灣姊妹會作為台灣第一個新移民自主成立的草根組織,自一九九五年起,即透過協助新移民女性認識中文為途徑,以中文學習過程作為培力(empower)的方式,恢復新移民在異地的失語,使其有條件勇於表達自己,適應台灣生活。自此,南洋台灣姊妹會不僅持續進行新移民女性的草根組織和培力工作,同時從新移民女性的親身體驗發現許多新移民面臨的困境,例如入籍需42萬財力證明、家暴、親職教育、社會歧視等,透過南洋台灣姊妹會的組織與號召,許多新移民願意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益,也因此促成許多政策的改變,讓台灣社會更認識這一群來自各國的準國民。同時,南洋台灣姊妹會亦培訓東南亞多元文化講師,讓新移民女性至各大專院校、公私立機構,與台灣人分享東南亞文化。藉此,新移民女性從『受教者』成為『教育者』,述說母國文化、與遷徙來台的心路歷程。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如果空間生產是為人所使用,那麼我們必須確定使用者將會是誰,是住在社區的居民、小孩或是出外打拼的年輕人還是週休二日來休閒觀光的都市朋友。必須強調的是,筆者並不是反對農村走向休閒產業,但是農村再生所營造的空間如果一味的朝向為觀光客而設計而忽略了社區居民的使用需求,可預見的是失去生活感與場所感的大型休閒農場。(本文責任編輯:周馥儀

 

 

活動訊息:

 


2009「轉型正義工作坊」第一場:黃若羚 「轉型正義與法院之功能角色」(3/27)
台灣社會論壇:揭露農再條例,尋找另類出路---以社會性的農民組織扭轉滅農政策(3/28)
彰化海岸行腳–搶救潮間泥質灘地(3/29)
329護海灣 救台灣
2009年「雲林縣環境教育青年種子隊培訓」(3/27-3/29)
連署:「加拿大獵殺小海豹: 告訴奧林匹克委員會,幫助結束加拿大的小海豹屠殺惡行」
台南環盟:呈遞北勢坑斷層通過永揚場址報告給蘇縣長 質疑「成功大學衛星資訊研究中心」不實失格
、不提供實驗數據、要求重做地下水流速試驗

地球公民協會:台灣一年吃掉多少森林?——揭開台灣伐木養菇的真相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新增平日白天現代舞課程!
蔣渭水先生紀念特展(-4/2)
招募大專青年志工 加入修復文化資產吳家木炭窯
2009圖博抗暴50週年相關活動
「抽100台筆電!玉山加油!票選新世界七大自然景觀
《練‧戀‧舞》校園巡迴講座
「行到田中央‧兜陣作伙 護土地 挺農民」相招舉辦農再條例說明會
台南人劇團:莎士比亞不插電4-維洛納二紳士
2009全國研究生歷史學論文發表會徵稿(4/13截止)
連署:檢疫,真虐殺!要求桃園縣立動物收容所全面開放認領養,作業公開透明
台社新書:《示威就是傳播:台社傳媒讀本》 魏玓、馮建三編
台社新書:《騷動流移:台社移民∕工讀本》 夏曉鵑編
台社新書: 《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上、下) 夏曉鵑、陳信行與黃德北編
台社新書:《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七十二期
支持台灣勞陣的萬千計畫
台灣生態學會:懇請助印《『尋找一座島』2006、2007環境苦行紀實》
高雄市電影圖書館邀請您一起跟著電影去旅行(-4/26)
2009 碧潭音樂節(-3/29)
刑事人權法案推動聯盟邀請您加入連署行列
屏東環境保護聯盟&綠農的家:小農徵求團購達人對抗不公平交易
「流浪法庭30年 全台捐書救司法」活動
「保護湳仔溪 反對高架橋  照片連署行動」緊急!!
節能減碳「我要生活單車道」連署
【徵人】人本教育基金會台北辦公室編輯部:採訪編輯,全職1名
花蓮縣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徵家訪員
智邦生活館「讓公益沒有數位落差」公益人文團體網路空間贊助方案
連署:搶救湳仔溝!還我清清小河不要高架橋!
人本台南辦公室急徵「執行企畫」一名

捐款公告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23)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30)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06)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20)
◎ 感謝潘忠政捐款 3000 元。
(2005/04/12)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9/03/23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日
執編周馥儀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南方文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