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單純的從空間改造的角度來看,先不論農村再生的本質課題,農村的空間景觀該如何再生?為誰再生?應該再生成怎樣?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與認知,這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課題,若要避免規劃設計與使用者的需求產生嚴重落差,在規劃設計階段提供居民深度參與的機會是必要的,其次設計者對於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社會階層、年齡階層、社會角色、性別等的研究分析,第三對於社區的空間進行想像,簡單的說也就是空間編劇,根據”什麼活動-什麼人-什麼地方 -什麼時候-為什麼”反覆檢索。
如果空間生產是為人所使用,那麼我們必須確定使用者將會是誰,是住在社區的居民、小孩或是出外打拼的年輕人還是週休二日來休閒觀光的都市朋友。必須強調的是,筆者並不是反對農村走向休閒產業,但是農村再生所營造的空間如果一味的朝向為觀光客而設計而忽略了社區居民的使用需求,可預見的是失去生活感與場所感的大型休閒農場。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針對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社會階層、年齡階層、社會角色、性別等的研究分析,客家庄與閩南庄其使用行為會有不同;如果你能拋棄以權力看人的勢力眼光,那麼就根據教育、職業和收入來進行社會階層的劃分,不識字的老人家與大學生對於空間的需求定會不同;70歲與7歲的需求不同;傳授知識的老師與生產食糧的農夫需求不同;女性與男性的需求不同。
台灣農村陣線
守護農村行動123
連署、call立委、出席326農再條例公聽會
|
親愛的朋友們:
因為大家的連署與call in 立委行動,讓立院與農委會如坐針氈
立院開始加快他們審議的腳步,讓情勢緊急了起來
3/26(四) 早上 9:00,立法院群賢樓一樓大會議室
將由立院經濟委員會正式舉辦農再條例公聽會
台灣農村陣線邀請你一起站出來
我們必須在場表達嚴正的抗議,並說出農民農村的真正需求!!
我們不要跟農村說再見,我們要農業農民農村的明天!!
邀請你利用以下電話或 email 報名參與公聽會
並在 3/26 早上 8:45 於立法院群賢樓前集合
02-23956771 或 email: cesroc@seed.net.tw
1.[連署] 不要說再見 -- 守護台灣農村聲明
2.請以電話或傳真,向經濟委員會立委的辦公室、服務處表達強烈反對農村再生條例!
丁守中(北市)、翁重鈞(嘉縣)、蕭景田(彰縣)、李復興
(高市)、張花冠(嘉縣)、鍾紹和(高縣)、李慶華(北縣)、張嘉郡(雲縣)、蘇震清(屏縣)、林滄敏(彰縣)、陳啟昱(高縣)、邱鏡淳(竹縣)、劉銓忠(中縣)
(詳情請見) | |
如果我們對於社區空間生產之後的使用者有所想像,那麼就不會出現同質性的空間類型與使用機能。檢視農村再生計畫示範點,我們看到的是同一個聚落內重複的空間類型、重複的造型、重複的設施、重複的材質、工法,我們還能想像未來十年後台灣的農村將呈現什麼樣貌嗎?
◆撰寫未來農村的劇本!
當我們要提出故鄉的農村再生計畫,請先想像未來農村的畫面。讓我們回想電影海角七號裡面有一幕,阿嘉騎著kawasaki與日本教師交會的大草原,那壯闊的景色、蜿蜒無盡頭的路、遠方的青山應襯著藍天白雲。如果顛波的石頭路旁停滿了汽車,沿著大草原欄杆旁有零星的攤販,或是連鎖磚鋪面取代了石頭路,又或是新增了一條人行木棧道、休憩涼亭,你還會覺得這個畫面美嗎?
提出空間改造的計畫之前,請不斷的反問:「我們要的是什麼活動?空間使用者是什麼人?需要什麼樣的地方?會在什麼時候使用?為什麼人們要選擇這樣的場所?」
筆者舉一個案例跟各位分享,白河與後壁交界的小南海,過去有著名的景色叫做白鷺歸巢,每到傍晚成千上萬的白鷺鷥會成群結隊的回到埤塘旁的樹林休息,公部門為了讓更多人享受這美麗景色,沿著小南海大興土木設置了生態賞鳥設施、砍除竹林設置步道、增設廣場、坐椅與夜間照明,以為這樣就能讓社會大眾更近一點欣賞生態美景.
各位猜猜怎麼了,當這些景觀設施完成之後,白鷺鷥也搬家了,因為休息的竹林被挖成步道,所謂的生態賞鳥設施緊鄰著樹林,夜間過度的燈光照明影響生態棲息,所有的設施都是在摧毀原本珍貴的自然資源,現在設施完成了,白鷺鷥走了人也不來了!
如果我們等待已久的農村建設也成為上面案例的翻版,那我們是否更該謹慎思考看看。當農村拉過了一層皮,建築變漂亮了、空地都變成花園了,那住在村子裡的人真的就會快樂了嗎?還是像小南海的白鷺絲一樣,把漂亮的故鄉留給外來的朋友,自己再找個沒人打擾的小窩歇著。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