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3-2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美國聯準會的金融豪賭
美國處理銀行不良資產計畫出爐
  衛報週評:歐巴馬對以巴衝突的立場與布希相同



【社論】
美國聯準會的金融豪賭
 
 

上週五全球媒體報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以1兆餘美元,收購兩種美國長期債券,以解凍信貸市場而刺激經濟復甦。這條新聞,由於內容涉及金融信用專業知識的隔閡,以及總統歐巴馬連日以近乎民粹主義的方式、炒作AIG主管分紅新聞轉移目標,而使一般民眾與普級理財投資者,未能深入瞭解FED做法的真象意義。

台灣有大報頭條指出,這是美國聯準會對全球輸出通貨膨脹;其它報導多以「印鈔票救市」形容,而全球匯市的美元立即大跌;於是又造成一個美元貶值以及轉嫁全球的重複陳舊印象,有助於掩飾深層真象。

加印鈔票以解決財政金融危機,最後導致幣值狂貶經濟崩潰而帝國瓦解,過去曾有過中國元朝末期、一戰後的德國、蘇聯末期這三次駭人的大崩解,監督FED的美國國會與政府為何不怕重蹈覆轍?最近大半年全球金融嚴重惡化、經濟普遍衰退,美國新舊兩政府幾番紓困、振興,與這次聯準會大舉收購債券,其實都是不同方式的加印鈔票救金融;3月14日20國集團(G20)財長倫敦會議之後,歐盟當局拒絕再作新一波的振興措施,原因何在?

關於前一個問題,最近一年多無數評論分析,大概可使全球人民略知:1944年布列頓森林會議制定二戰後全球金融體制,結束黃金本位制,形成「美元本位制」,此後在美元為全球唯一強勢流通貨幣與外匯儲備之下,如果美元與美國經濟崩潰,將拖累全球經濟同歸於盡,所以美國「有恃無恐」敢於玩火。上述3個加印鈔而自毀國家的往例,它們共同之處都不是全球唯一流通貨幣,所以轉嫁拖累不了國際,而只能孤單自亡。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從第一個答案而來:因為歐元不像美元可以把虛值轉嫁全球,所以不能效美國做法。

而FED的豪賭,主要針對美元、歐元的全球爭霸。G20財長會議後不到3天,美國加印1兆餘美元救債市,FED的大動作,是針對這個會議而來的。這個會議為即將舉行的4月2日G20倫敦高峰會預備會議,而預先提出國際貨幣基金(IMF)將增資5千億美元案,將在4月2日確定,所增巨資主要是對「新歐盟」的東歐各國紓困──此前歐盟內部激烈爭論西歐應否援救東歐,現在迂迴到IMF來解決。而IMF大增資將被迫改組結構,則必削弱美國主導權與金融霸主地位;美國趕在此事發生之前加印美鈔,既可因大量銀彈在握而緩和金融霸權流失,又可持續過去幾年,歐盟因放貸東歐過度,而向FED告貸的債主地位。

幾年來歐盟向FED告貸,以及現又轉向IMF伸手,都是「不擇手段」要以唯金融方式,穩住歐盟整個區域的經濟。而這個以歐元結算排除美元流通的全球最強大區域經濟體,只要不再衰退,歐元區必將繼續擴大並且外溢,而挑戰美元的全球流通貨幣獨霸地位。一旦美元失去這個地位,也就是不再能把貶值轉嫁而拖累全球時,上述的3個帝國崩潰於狂印鈔的覆轍,美國就無法再保持「例外」了。所以FED要在4月2日之前豪賭美元地位,繼續牽制歐盟與歐元。

現在,可以檢視一下一年來台海兩岸暢銷的《貨幣戰爭》一書的論點了。此書不少精論、警言之外,並未劃清美、歐的金融基本矛盾,並且扭曲而誇大人民幣挑戰美元的說法──其實時機尚未成熟。人民幣結算,正在追隨歐元結算之後,同時逐步蠶食全球的美元結算區,而未來的火線將先在美、歐之間的金融爆發。

(回目錄)



【左右看】美國處理銀行不良資產計畫出爐

【左看】
國有化焦慮所為何來
李亮/文字工作者

在美國如何處理銀行不良資產的各種構想與方案中,美國前財長鮑爾森的方案是由政府出資接下燙手山芋,讓金融資本先獲利了結,然後再讓政府在有行無市的處境中自行定價,幾乎注定要承受損失,被視為「獲利歸私人、虧損歸社會」而飽受批評。

美國現任財長蓋特納23日提出改良的新方案,計畫以公私合營投資的方式處理不良資產,透過提供無追索權的貸款引進私人投資者,希望保留市場定價的功能,但大部分計畫資金仍由政府支應;在此,私人投資者只需投入一小筆資金即可控制這些資產,獲取潛在的可能利潤,若損失亦有其限度,與鮑爾森方案是五十步笑百步。

就損失歸屬的角度來看,第三種由克魯曼、史蒂格利茨等人所提出的國有化方案,遭到金融界強烈反對就不足為奇了。在國有化方案中,只要政府接管時的支付價格夠低,中間的損失將由原先投資的金融資本承擔,而政府在將其重整之後,未來也有獲利的可能。

此外,對資本而言,國有化另一個可怕之處是未來融資將可能受到政治干預。干預的方向固然不一定對資本不利,但卻給了公民運動主張進一步民主化的空間。




【右看】
改良資本主義的試探
王放/政治評論員

美國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針對各種因應、抒困方案的爭論從未停歇,盛況空前。原因無他,全在於我們面對的危機確實前所未有,即便與1930年代相比亦有許多全新因素,需要以新思維、新作法摸索未來的出路。23日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提出的處理銀行不良資產的新方案,便是這樣的一種試探。

價格的衡量是市場優於政府的首要功能,過去社會主義之失敗,便是以政府取代市場導致價格長期扭曲,造成資源利用的無效率。在先前鮑爾森的方案中,由政府收購不良資產固然果斷乾脆,但接下來政府則無法解決資產定價的難題,潛在損失太大,更無法得到市場信任。蓋特納引入私人投資者進行公私合作的投資方案,儘管私人投資者預估將只佔其中8%左右,但卻可望發揮重要的市場定價機能。

然而,蓋特納方案的一個缺點是研議過程緩慢、遲疑,動搖市場信心。另外,其方案雖有新意,但仍相當有限,無法完全超脫固守舊理論典範人士的批評。

摸著石頭過河固然是目前政策擬定的現實寫照,但在背後的理論思維上,則不妨有更多大膽的試探。

(回目錄)


衛報週評:歐巴馬對以巴衝突的立場與布希相同
節譯■葉興台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不到幾週,阿拉伯世界就稱讚這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承諾的時代。期待總是會被誇大,部分是因為布希年代終於結束而大鬆口氣。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值得懷念的時刻:歐巴馬誓言將基於互利和互相尊重,與伊斯蘭世界建立新的關係,立即關閉關達那摩集中營,宣布美國撤軍伊拉克的時刻表。

1月20日以色列空襲加薩走廊,當時還未入主白宮的歐巴馬保持沉默,引起外界憤怒,隨即被歐巴馬任命米契爾(George Mitchell)為中東特使而暫時平息。倘若這位資深的民主黨人能成功的化解北愛爾蘭爭議,也許也能解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糾葛。

中東地區沒有人會爭論,美國的介入政策會比圍堵更好。歐巴馬主張對中東地區展開接觸,已派遣兩名資深官員前往敘利亞,為4年來首見,就連難纏的對手伊朗,歐巴馬也試著喊話,包括利用錄影溫和警告伊朗:發展核武和支持恐怖團體,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大體而言,目前美國說的比實際做得更多。美國國務院向黎巴嫩保證,無須對美國和敘利亞關係改善而擔心,也向黎巴嫩表示,對英國外交部打算與黎巴嫩真主黨進行接觸表達不悅。美國的立場顯示,依然只願意與承認以色列的團體往來,真主黨領袖納斯拉亞(Hassan Nasrallah)立即澄清,他絕對不會與英國或美國對話。而美國政府現在才考慮與巴勒斯坦哈瑪斯組織對話,歐洲國家早就提出類似呼籲。

可以預見的是,阿拉伯世界一直對巴勒斯坦問題感到沮喪。美國國務卿希拉蕊3月初首度踏上中東地區時,委婉批評以色列破壞東耶路薩冷的巴勒斯坦人住家毫無助益,她也堅稱巴勒斯坦建國是不可避免的,美國政府強調非常關心以色列的安全,但並未明確要求以色列停止在西岸區屯墾。

埃及官方媒體金字塔報(Al Ahram)專欄作家薩米(Mustafa Sami)寫道:「希拉蕊用柔軟身段主導美國的新外交政策,其殺傷力未必低於前國務卿萊斯。歐巴馬在中東問題的首堂考試不及格,讓阿拉伯世界明白,他不僅不能保持中立,也不能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中採取平衡的立場,更不能阻擋極端猶太團體在美國的施壓。」

如今,以色列可能由強硬派的聯合黨(Likud)領袖納坦亞胡籌組聯合政府,加上極端民族主義者、反阿拉伯的李伯曼(Avigdor Liebermin)可能出任納坦亞胡的外交部長,阿拉伯世界擔心,結果可能與布希時代沒啥不同。

埃及另一位政治評論家阿米爾(Ayman El-Amir)表示:「對歐巴馬政府而言,最嚴峻的挑戰不是敘利亞、哈瑪斯組織或真主黨,而是以色列,美國最親密的中東盟友,以色列希望繼續擴張領土,建立以優劫武力為基礎的和平,希望美國施壓阿拉伯世界和幾乎快發狂的巴勒斯坦人,問題是,以色列和美國雙方都很清楚,與美國能影響的阿拉伯對話者相比,美國對這個親密盟友能施加的有效壓力相當有限。」

黎巴嫩政治評論家馬克狄西(Karim Makdisi)警告,歐巴馬顯然已經背叛巴勒斯坦人,也背叛任何透過協商來尋求解決的希望。

毫無意外的是,阿拉伯世界影響輿論走向的人都關心,獲提命為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的前美國資深外交官傅利曼(Charles Chas Freeman),遭國會強烈反對,要求歐巴馬撤銷提名這件事。傅利曼歸咎於親以色列遊說團體的操作(也可能是因為他為中國在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大屠殺辯護),對阿拉伯媒體生活日報(Al Hayat)有影響力的專欄作家哈森(Jihad al-Khazen)而言,這證明歐巴馬向以色列遊說團體屈服。

此事也引發阿拉伯世界的自我批評。評論家拉希德(Abdul R. Al-Rashed)表示:「猶太復國運動人士的遊說行動並未違法,在這件事情當中,最大的問題是缺乏阿拉伯遊說團體,過去30年來阿拉伯世界的利益因此沒有人捍衛。並無法律限制阿拉伯人建立遊說團體,問題是阿拉伯人分裂成好幾個個派系,不能形成一個表達自我立場和利益的團體。」

跡象顯示,除非美國對以色列的政策更加強硬,尤其是對西岸屯墾區議題,歐巴馬的阿拉伯蜜月期可能很快就結束,歐巴馬和納坦亞胡的關係將遭到嚴格監督。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