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90401】農再條例公聽會及媒體之外(吳音寧)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今日主題文章

※「南方」歡迎各界投稿,投稿信箱為editor@esouth.org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活動訊息請寄到south@esouth.org

農再條例公聽會及媒體之外

作者:吳音寧(作家、台灣農村陣線發起人)

伙伴們:

我想與你們分享3/26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舉辦「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公聽會那天發生的一些些事,因為,從主流媒體上完全看不見那天真實發生過的情況。

3/26的早晨八點多,我抵達立法院。前一晚,臨睡前我有些緊張,想著今天要當抗議活動的「主持人」,掌麥克風,該怎麼臨機應變?因為之前已得知,農委會水保局有動員那些領經費補助的社區成員,同時對其他社區恐嚇:若反對農再,小心拿不到錢……。

因此,我們(台灣農村陣線)的工作人員,一而再、再而三的相互提醒,當天切莫發生衝突,若有人挑釁,也要冷靜,不能被形塑成民間兩邊,對政府的政策,「自己」意見不一;甚至是農村「自己」意見不一。

但事實證明,有些事,不是我們的態度如何就能展現,而是媒體與行政部門,早就已經「喬好」要怎麼「報導」這件事,不管我們的態度、意見如何。不過那天早晨,我還沒意識到這些,我只是有點緊張。

立法院內外,陸續來了識與不識的伙伴們,將近百人。本全老師說到,他昨夜睡不好,還念了經;我想我們的伙伴們,都把公聽會慎重的當一回事,當成重要的戰役之一,要透過發言、透過行動,傳遞出我們的心聲與理念,傳遞出我們的不滿與憂心。

可是行政官員和媒體公司早已大致安排好「新聞」劇情了!我們還是慎重的一早起床,準備去迎戰。

一場不被報導、甚至被扭曲的戰役,朋友們,我要說,那還是場重要的戰役,真實發生過的戰役。

延伸閱讀

◎農再條例公聽會及媒體之外(二)(蔡培慧)

◎326公聽會影像記錄(陳韻如)

◎326農民心聲記者會、公聽會影像記錄(陳韻如)

◎我等農民的願望

◎4月初農再條例說明會場次預告

◆不准農民表達心聲的「公聽會」

回到3/26號的早上,更早之前,清晨三、四點多,住在白河的農民薛弘明就騎腳踏車出門了,他必須騎腳踏車到車站,再搭車到台北。而從美濃來的正揚、啟尚哥等人,也透早就出門。從東勢與石岡出發的謝美麗等人,從蜿蜒的山路下山(我曾去過謝美麗主辦的農再說明會,才第一次到那「偏僻」的山村)。

台北的立法院,對很多人來說很近,但是對農民來說,那路程,何其迢遙,且遙遙的不只是地理上的距離、不只是公共交通工具的匱乏,更是政經與文化地位的大落差。

儘管很遠,農民們還是暫時放下田地,進入台北城,慎重的想要去表達心聲。畢竟,這是農再條例進入二讀前,立法院決議,必須舉辦的一場公聽會;第一場「正式」的公聽會。

「公」聽會?

名為公聽會,但那天,當各地的伙伴來到,想要進入公聽會場旁聽時,立法院的警衛出面攔阻了。其中一個警衛根本搞不清楚狀況,還很兇的說:「這不是公聽會啦,這是委員會」。

「這是公聽會!」

「這不是公聽會!」

「這是公聽會!」、「這不是公聽會」爭辯著。如今想來真是有點荒謬。明明是農村再生條例第一場正式的公聽會,而且依據當天公聽會的主席,彰化縣立委林滄敏的說詞聽來,可能是唯一一場、最後一場立法院的公聽會,竟然是這種情形,真讓人對行政與立法機關可以何等失職,大表「驚嘆」。

一場不對農民開放的、號稱要再生農村的公聽會。

透過民進黨立委的協助(公聽會竟然必須透過立委的協助,才能入場旁聽),一些伙伴們登記入場。在場外,我看見謝美麗從公聽會場內走出來,無奈的表示到,縱使進去了,也不能發言啊,有什麼用?

不准農民表達心聲的「公聽會」,而且可能是「官辦」的唯一一場。這算什麼「公聽會」?

排灣族反核聯盟
敬邀各界連署
排灣族反核聯盟聲明

活動聲明稿:

我們是一群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排灣中會、東排中會所組成之反核聯盟。我們堅持遵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愛鄉護土之信仰精神,誓以建立「非核家園」為終極目標。

近年來,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和台灣電力公司規劃於南迴海岸興建「核能廢料最終儲置場」。由於該處為台東達仁鄉、屏東牡丹鄉人的傳統領域及安身立命的美麗家園,該儲置場之設立直接危及排灣族人生命財產與部落之永續發展。政府竟然以回饋金來利誘地方政府與士紳,並以各式文宣品及說明會來欺騙地方百姓,其行逕令人髮指。同時,利用地方政府各級行政系統來遊說族人接受,還企圖醜化誓死守護家園的族人與地方組織。

聯合國早在1957年國際勞工組織第40屆組織大會中,通過了「土著及部落人口公約」。該公約主要內容促請「各國簽約的國家,對其境內的原住民族宜用特別法或符合原住民自主式的措施,以保護原住民的原有制度、身體、土地的各種權利,來促進並尊重其個人尊嚴與進取精神。」這項公約儼然已成為世界各國原住民族政策的參考依據。我國原住民基本法第4條說明「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第20條提出「政府承認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因此,我們除了主張政府應尊重在地住民之意願,並發表以下聲明:

1. 落實上帝創造人類賦予管理自然世界的責任。
2. 實踐我長老教會非核家園、固守並營造美麗島之信仰理念。
3. 堅持維護排灣原住民族之尊嚴與權利及生命財產與安全。
4. 固守先祖之祖產命脈,營造部落之永續發展。

我們信,教會是上帝子民的團契,蒙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且根植於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盼望的記號。

發起團體: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東排中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排灣中會

連署書:

我們堅決反對台電公司規劃台東縣達仁鄉、屏東縣牡丹鄉人的傳統領域及安身立命的美麗家園興建為「核能廢料最終儲置場」,為此表達我們嚴重的抗議。同時,敦請政府及台電高層尊重在地住民之意願,勿再破壞台灣南迴海岸純淨自然的土地與生態環境。

參與方式:

請至活動部落格,以回應文章的方式,將簽署者單位姓名留下,以參與連署!

詳情請見

◆農委會與媒體早安排好「新聞」劇情

於是那天早上,伙伴們舉牌呼口號後,「退回」立委潘孟安租借的會議室看公聽會轉播;時而噓聲,時而鼓掌。就我聽到的,連那些傾官方的學者,都不敢說農再條例是完備的好的草案,而是原則上大方向贊成,然後模糊的提及,該修也要修之類。可是,當天主流媒體的新聞報導,根本不是這樣。

是記者太笨嗎?聽不懂嗎?我看著那些濃妝豔抹、穿高跟鞋的女孩們,手拿麥克風,匆匆走過,身邊是扛著攝影機的男子。或者,是媒體老闆的力量太大?我想起在公聽會的前一天,看電視新聞(說實在話,我已經很少看電視新聞了,太多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以及報導內容,讓我幾乎不能忍受。)。偶爾看一下新聞,就看到農委會的置入性行銷。而且這不是我偶爾的頻率中,第一次看到的「行銷新聞」。這幾個月來,有好幾次,我都在民視新聞台裡,看到這類的新聞,我猜,三立電視台也不乏這種「新聞」!

「新聞」報導了某社區(我忘了名字),做社造多年了(因此,是從民進黨時代開始接受文建會補助的社區囉),把農村社區弄得美美的,新聞畫面中出現,微笑的人、一小塊被特寫的綠地等,然後—-重點來了—-社區的總幹事出來說話,說他們需要經費。

總幹事沒有直接說出口的,是農村再生條例(不管這法律怎麼爛、怎麼粗糙、怎麼後患無窮、怎麼空白授權給予行政官員無限擴權的權力),一定要過,盡快過,因為農委會水保局說,法條過了才能動用那舉債來的2000億,才能有更多錢下到地方去,而社區「很需要」、「很想要」經費。

但重點—-如曾旭正老師提到—-不需要通過農再條例,社區不是已經在做社造了?經費不是也一樣在撥了?有什麼建設、什麼美化、什麼工程發包,是非得農再條例通過才能做得嗎?

追根究底,只有兩樣,一就是2000億,二就是空白授權給縣市主管機關,強制徵收、重劃、重新分配與整備農村社區(沒有範圍規範)的土地。而開發土地也不是現今任一社區發展協會做得來的事啊,到時候法案做為一種武器,是握在縣府及農委會手中。

但有多少社區,或說,有多少民進黨時代開始領補助的社區工作者,抗拒得了誘惑?因此而噤聲?

甚至,縱使領補助也沒關係,反對惡法與社區營造,本來就是不同面向的兩件事,不必然衝突的,但是農委會卻搬出社區工作者來與反對條例的人「對抗」,這是統治者何等邪惡卻擁有長久歷史的分化伎倆啊。

回到領補助的社區工作者被動員、社區總幹事(公聽會裡發言的那位是退休老師)在新聞媒體上,被報導為來自農村的聲音,而真正的農民不能進入會場旁聽的那天,早上公聽會即將結束之際,伙伴們拿著小標語,以及從新竹尖石鄉運到台北的有機高麗菜(要感謝惠雯)等,走向公聽會門口,送菜給官員們,並呼口號,要他們重視農業,不要只是搞工程發包,搞大而無當的「建設」。

媒體的相機喀擦喀擦,但隔天,聯合報沒有報導,中國時報有一張幾乎佔四分之一版面的照片,但是沒有內文報導,只有一行圖說,被下標為「正反意見兩極」。彷彿這樣就是「中立」?

◆不投主流媒體所好的農民記者會

公聽會後,我們隨即召開記者會,但「剩」下來的記者已經很少了。不過,留下來的,我想都是真正想要理解的記者,譬如立報的記者胡慕情,以及我不認識的自由時報的記者陳曉宜等(請大家可以去閱讀他們的報導)。

我們的記者會,一點都不投主流媒體所好,不僅缺乏爆點,農民及學者們,發言還「過長」(據說立法院的記者會,發言最好都不要超過3分鐘之類),但我聽得很感動,甚至哽咽。我聽見我不知道的事,譬如白河蓮子的情形,譬如啟尚哥說到農地上蓋豪宅,農地的失地率超過百分之百,因為還會污染到臨田等。這一點一滴的小事,都牽涉到大環境與大結構,但是多麼可惜,也多麼令人擔心的是,台灣的記者們「沒空聽」。我更聽到很重要的觀念,譬如謝美麗說,為什麼工人有基本工資,農人沒有?

為什麼工人有基本工資而農人沒有?回家後我還在想,為什麼替資本家工作的人,才有基本工資的保障,而為人類生產糧食、不隸屬任何一間公司的小農,卻沒有基本的保障?

「過長」的記者會結束後,大多數伙伴們散去,很多人還要回去工作。美濃的朋友回美濃,台中的朋友回台中,嘉義的朋友回嘉義等。不過下午還有一場行動。那天,官方舉辦了國土規劃的會議,據說馬英九會到場致詞,我們決定殺過去抗議。

從立法院紅樓101室、群賢樓101室,轉戰到國際會議廳101室。

◆官員照本宣科國土規劃、農陣突圍發聲

幾個人(大多是女人喔),搭計程車出征了。標語藏在袋子裡,抵達國際會議中心,在一大群整整齊齊、高高級級的西裝套裝裡,伙伴們假裝不動聲色的各自進入會場。

一踏入那個門,我的感覺是,喔,我進入了「大人國」。

台上是一排穿西裝的大人,台下也是一大群「正經八百」的大人們。坐中間的那個大人,被歡迎著入場後,坐下,請各部會官員報告他們的國土規劃之計畫。經建會、環保署、內政部……全台的權力中心,當權者。這些當權者講話很斯文,完全像催眠曲,他們照本宣科,按照發給予會者講義上的鉛字,再念一遍。

什麼保育啦、環保、保護優良農地啦……我確信,他們壓根、打心底,不相信他們自己講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假話、廢話、虛偽至極的報告。不過整個會場,全場的教授學者們,倒還是行禮如儀的鼓掌。

我沒辦法聽下去,只好趴在桌子上睡覺。邊睡邊等待,不像我身旁的人,嘿,他也閉起眼了,只不過是坐著;我想他可能有成為官員的潛質,因為官員不都是坐著打盹嗎……。

言歸正傳,這「大人國遊記」的前半段,我睡了好一會兒,好不容易,等到官員報告完了,開始自由發言。培慧很快的舉起手。她高舉著手,劉兆玄大概不好意思不點她,所以由培慧率先發難,陳述反對農村再生條例的事,接著我和增芝等人也都陸續發言反農再。

讓我偷偷的講一下,那天,讓我自己最感到高興的,是我報身份時,說我是作家吳音寧。聽來也許沒什麼,可是對我來說,是歷經多番掙扎才得以說出口的。

好啦,再回到下午的國土規劃會議,劉兆玄面對伙伴們的發言,沒有回應,而我們在劉兆玄走出會場時,拉了標語,喊了口號,被稍微制止,不過沒被抬出去 —-咦,竟然沒被抬出去耶!在事前的推想中,我們應該是被抬出去的—-然後,國土規劃會議的工作人員搬動台上的桌椅,換馬英九被簇擁著(劉兆玄跟在他身後)進場了。

◆上位者能否聽見農民心聲?

馬英九上台致詞,一開始就說,他剛進來時被嗆了。嘿,是怡婷和思穎「嗆」他。當時我和培慧等人入場內,怡婷和安慈負責「外場」。馬英九說,他被嗆說,要做好國土規劃,再談農村再生。坐在台下正對著他的我順勢說,暫緩通過農村再生條例。他回說:這樣會來不及。我說:不會來不及。他說,你聽我說完嘛,我就靜靜的聽他說了。然後他說到哪裡時,培慧冒了一句:農村再生條例是滅農法案。總之,我認為我們極其溫和,根本談不上「嗆」。

最後,馬英九終於講完他的場面話、空話(天啊,身為官員,一天要講多少空話),而在我們大喊「傾聽農民心聲」時,斯斯文文的走了。

在上位者,不需要吶喊,不需要冒著被抬被抓的風險大喊,他們斯斯文文的在隨扈的護送中,斯斯文文的走了。

而美濃、石岡、白河、東勢、我們彰化溪州、雲林、嘉義、宜蘭、台東、花蓮……各地的農民,他們縱使扯破喉嚨大喊,這些位於國際會議中心的西裝套裝人,聽得見嗎?

我們再次拿出標語時,馬上被制止。有一個女警(或者只是工作人員),強力壓制住我的手腕,很生氣的說,妳怎麼這麼沒有禮貌!我說,這不是禮不禮貌的問題。她說,這當然是沒有禮貌。而我的手被她抓得發痛,不想跟她爭辯,反正馬英九也走了。就這樣,我步出會場,伙伴們也陸續步出會場。

當晚我坐車南下,沒有看到新聞是否有報導、怎麼報?不過已輾轉知悉,一些很誇張的「報導」。我在電話中對一位搞運動的妹妹說,以前參與學運時,反正消息一定會被主流媒體封鎖,感覺還比較單純,現在面對這種,拿錢做新聞、以老闆的立場為立場的媒體,唉,實在不知道怎麼辦?

因此,回到家,我寫了這封信。我感到,這是一條長路啊!

護農村、護農業,還要對抗謊言、偽善,對抗金錢收買與威脅的長路上,我們不無感到疲憊、無力、卻又不甘心而仍然懷抱希望的走著。3/26日只是路途中的一天,「每天每天」套句台灣農村陣線「不要說再見—-守護台灣農村」連署聲明中的句子,每天每天,我們都要爭取一點點、努力一點點,因為,我們真的不想和農村說再見。

*「不要說再見—-守護台灣農村」連署聲明
http://www.todei.org/?q=node/17

仍有許多依農為生的人們,在鄉村勤勞工作,對他們來說,土地不是資產,是伙伴(攝影/許文煙)。

[留言 / 轉寄]

 
投稿文章摘要
 

霧峰光復新村何去何從?

─光復新村惜別音樂會暨座談會紀實報導

作者:吳東明(光復單冬仔文史工作室)

省政府員工宿舍光復新村即將辦理騰空標售,為討論光復新村的未來發展,由居民組成的光復單冬仔文史工作室、以及關心社區的台中縣屯區社區大學,聯合舉辦「光復新村惜別音樂會暨座談會」,活動於98年3月21日下午,假台中縣霧峰鄉光復新村復興國小禮堂舉行。與會者約有近百名居民,以及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劉可強教授、霧峰鄉公所陳莎葦秘書、921地震教育園區吳德棋主任、霧峰文化創意協會李謁政理事長等人士。

由於政府決定將光復新村騰空標售,因此自97年11月開始,居民已陸續搬遷,繳回房舍。目前幾乎搬遷一空,居民之間缺乏統籌的聯繫方式,因此號召參加活動並不容易。這次活動,居民竟能透過口耳相傳,得知消息並前來參加,著實別具意義。

[ 瀏覽 / 轉寄]

 

讓失語的新移民女性自由表述

作者:鄭詩穎(南洋台灣姊妹會專案社工)

書寫、詩詞、肢體或音樂等藝文創作,對於許多生長在東南亞文化的人民而言,是稀鬆平常之事;透過各種存在於生活中的藝術形式,人們抒發情感、表達情緒、與人溝通。然而,因婚姻移民遷徙至台灣,約十四萬的新移民(包含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外籍姊妹)卻常因不諳中文表達、文化差異、社會歧視與偏見,使台灣社會忽略她們表達情緒與感受的能力和需求。

南洋台灣姊妹會作為台灣第一個新移民自主成立的草根組織,自一九九五年起,即透過協助新移民女性認識中文為途徑,以中文學習過程作為培力(empower)的方式,恢復新移民在異地的失語,使其有條件勇於表達自己,適應台灣生活。自此,南洋台灣姊妹會不僅持續進行新移民女性的草根組織和培力工作,同時從新移民女性的親身體驗發現許多新移民面臨的困境,例如入籍需42萬財力證明、家暴、親職教育、社會歧視等,透過南洋台灣姊妹會的組織與號召,許多新移民願意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益,也因此促成許多政策的改變,讓台灣社會更認識這一群來自各國的準國民。同時,南洋台灣姊妹會亦培訓東南亞多元文化講師,讓新移民女性至各大專院校、公私立機構,與台灣人分享東南亞文化。藉此,新移民女性從『受教者』成為『教育者』,述說母國文化、與遷徙來台的心路歷程。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回到領補助的社區工作者被動員、社區總幹事(公聽會裡發言的那位是退休老師)在新聞媒體上,被報導為來自農村的聲音,而真正的農民不能進入會場旁聽的那天,早上公聽會即將結束之際,伙伴們拿著小標語,以及從新竹尖石鄉運到台北的有機高麗菜(要感謝惠雯)等,走向公聽會門口,送菜給官員們,並呼口號,要他們重視農業,不要只是搞工程發包,搞大而無當的「建設」。

媒體的相機喀擦喀擦,但隔天,聯合報沒有報導,中國時報有一張幾乎佔四分之一版面的照片,但是沒有內文報導,只有一行圖說,被下標為「正反意見兩極」。彷彿這樣就是「中立」?(本文責任編輯:周馥儀

 

 

活動訊息:

 


《減少伐木養菇》一人一信,保護森林!
邁向沒有死刑的世界~國際特赦組織公佈《2008年全球死刑現狀報告》~台灣第四年死刑零執行仍需努力
地球公民協會講座:鐘怡婷、黃仁志「農村,可能再生嗎?──農村再生條例的爭議解析」(4/1截止報名)
「新生一號出口,4/2首播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沿江而上》
2009台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始徵論文摘要(4/15截止摘要)

連署:「加拿大獵殺小海豹: 告訴奧林匹克委員會,幫助結束加拿大的小海豹屠殺惡行」
台南環盟:呈遞北勢坑斷層通過永揚場址報告給蘇縣長 質疑「成功大學衛星資訊研究中心」不實失格
、不提供實驗數據、要求重做地下水流速試驗

地球公民協會:台灣一年吃掉多少森林?——揭開台灣伐木養菇的真相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新增平日白天現代舞課程!
蔣渭水先生紀念特展(-4/2)
「抽100台筆電!玉山加油!票選新世界七大自然景觀
《練‧戀‧舞》校園巡迴講座
「行到田中央‧兜陣作伙 護土地 挺農民」相招舉辦農再條例說明會
台南人劇團:莎士比亞不插電4-維洛納二紳士
2009全國研究生歷史學論文發表會徵稿(4/13截止)
連署:檢疫,真虐殺!要求桃園縣立動物收容所全面開放認領養,作業公開透明
台社新書:《示威就是傳播:台社傳媒讀本》 魏玓、馮建三編
台社新書:《騷動流移:台社移民∕工讀本》 夏曉鵑編
台社新書: 《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上、下) 夏曉鵑、陳信行與黃德北編
台社新書:《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七十二期
支持台灣勞陣的萬千計畫
台灣生態學會:懇請助印《『尋找一座島』2006、2007環境苦行紀實》
高雄市電影圖書館邀請您一起跟著電影去旅行(-4/26)
刑事人權法案推動聯盟邀請您加入連署行列
屏東環境保護聯盟&綠農的家:小農徵求團購達人對抗不公平交易
「流浪法庭30年 全台捐書救司法」活動
「保護湳仔溪 反對高架橋  照片連署行動」緊急!!
節能減碳「我要生活單車道」連署
【徵人】人本教育基金會台北辦公室編輯部:採訪編輯,全職1名
花蓮縣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徵家訪員
智邦生活館「讓公益沒有數位落差」公益人文團體網路空間贊助方案
連署:搶救湳仔溝!還我清清小河不要高架橋!
人本台南辦公室急徵「執行企畫」一名

捐款公告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23)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30)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06)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20)
◎ 感謝潘忠政捐款 3000 元。
(2005/04/12)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9/04/01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日
執編周馥儀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南方文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