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文化社區電子報 |
2009.4.2/報主.鍾理和文教基金會 |
|
|
鍾舜文,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創作組畢業,她的祖父鍾理和,是著名的美濃客籍作家,繼承了優良的家學,鍾舜文有深厚的文學素養,且勤於創作,對膠彩的材料及視覺形象的要求,有其高標準的堅持。
<<創作自述>> 創作對我來說,是一種紀錄,是一種留下記憶的方式。 因為記性不好又害怕遺忘了什麼,我一直有著記錄的習慣,透過日記、手札,我記錄著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與自己的心情。大學之後開始接觸到攝影,我多了一「看」的種方式,得以迅速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並以「相」的形式來記錄生活中的「曾經發生」。至此,「看」與「記錄」,便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席的部分,而這個部分亦連帶的反應出自身的創作形貌。 2006年初秋,我回到美濃,趕上了原為末代菸的95-96期菸葉採收。於是,我拿起相機開始了一連串的菸葉紀錄,並在冬日的菸葉田裡,認識了一群阿叔阿伯、叔婆伯母。勞動的身形、色彩鮮豔的花洋巾在一片綠色的菸葉田裡不停地來回走動、穿梭,是此時期田裡最美麗動人的風景。陽光下,這些阿叔阿伯、叔婆伯母身上,散發著一股與冬天的泥土混和過後的體味;空間中,充滿摘菸葉“啵、啵、啵、啵”的聲音、鐵牛車的聲音、大聲吆喝的聲音、菸農之間相互揶揄調侃的玩笑話,以及偶爾會聽見的“細妹耶,汝又來耶唷!”儘管這些阿叔阿伯、叔婆伯母都有些年紀了,但是那藏在斗笠下、躲在洋巾後方的臉孔,卻是如此的認真而美麗。 花布、洋巾與斗笠,串連著對於祖母、母親和這片土地上敦厚樸實的人們所共有之記憶與印象,那樣的鮮明、熟悉、親切而溫暖。 我只想單純的描繪出所繪人物其存在、容貌與表情,正因為他是「他」,是那個我所看到的「他」,所以我靜靜地記著他,將他的形象記錄在「羅馬城」的某一塊磚牆上。因而,我所描繪的,是我的記憶。我並不期盼自己能夠記錄某一時空下的歷史表徵,但卻期望經由攝影、透過繪畫來記錄關於「自身」所經過、走過、看過、感受過的一切一切。 藉由攝影,我將親愛之人的形像保留在我所看到的那個瞬間,並將這個「此曾在」透過媒材的轉換,得以細細的珍藏起來。當我從攝影的習慣、興趣過渡,以攝影作為創作歷程的同時,直接或間接的發現到攝影本質和自身創作本質之間的關連性,同時也找到了創作對於自己人生得以繼續延續的價值,那即是以凝視的方式「留下記憶」。
|
|
|
展覽期間:2009年03年10日~2009年04月24日 開 幕:2009年03月10日 PM2:00於本館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10:00~12:00 15:30~17:30 19:00~21:00 週六10:00~12:00 週日及國定假日休館 展出地點:壢新醫院門診大樓3樓 壢新藝術生活館 主辦單位:壢新醫院?聯新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智邦藝術基金會 團體預約專線:(03)494-1234轉2150 展覽資訊與幕後花絮請上:鍾舜文笠山小百合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gjp4jp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