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嬉遊文字

嬉遊文字
2009.4.13/報主.俞伶

本期內容:
‧為了世界說謊的同時,我們也為自己說謊
‧你也問過這樣的問題嗎?

為了世界說謊的同時,我們也為自己說謊

默默地我相信天使
A Quiet Belief in Angels 

作者:羅傑.埃洛里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5日 
ISBN:9789866472336 

=================

天使意味著良善?那麼惡魔、撒旦相對也就成為邪惡的象徵? 

因為無法相信人的劣根性、惡質,所以以「默默的我相信天使」為名,來為謀殺解義?要我們相信,如此殘暴的惡行並非本意,只是哪裡出了差錯? 

但直到故事最終,我們終於知道兇手是誰,但卻依然無法知道為什麽? 

為什麽他要斷肢解體一名又一名小女孩並將她們曝屍丟棄林間、溪旁…… 

第一樁謀殺案發生時,約瑟夫僅九歲,他當時曾想過如果自己能摸清那人的底細,也就不再感到恐懼。 

他想像那人過著什麽樣的生活、以什麽眼光看這個世界?和他所看的又有什麽不同? 

當他慶幸自己可以從夢靨中清醒,那人是否正苦惱著要如何重返夢靨? 

而當他滿眼陽光,他是否只看見陰影? 

那些慘死的小女孩都是他熟悉的人、甚至上課期間就坐在他一旁,他總覺得自己應該可以作些什麽避免這個惡人繼續殘殺、覺得自己有責任保護鎮上的小女孩? 

只是一年又一年過去,女孩的死亡持續上演著而惡夢也持續糾纏著他,最後他決定拋開一切離鄉背井企圖與過去切割好讓惡夢得以結束,沒想到那人竟一路追隨,以同樣的手法殘殺他的妻子以及來不及出生的嬰孩。 

為什麽?這一年他三十九歲,他再度自問,為什麽是他?為什麽有人幫他挑選了這種人生?他決心要找到兇手,解開這個疑問,因為他知道生命中有些陰影會永遠糾纏不去,在那些私密的黑暗時刻裡咄咄逼近,只有你能認出它們的面貌,因為它們就是你的暗影、你罪孽的幽影,世俗的驅邪術都無法將之掃除。也許我們終究沒有那麼堅強。也許我們為了世界說謊,在為了世界說謊的同時,我們也為了自己說謊。


你也問過這樣的問題嗎?

我好想曲解「說謊」二字,因為也許更貼近事實?!

如果你相信天使,那麼你無法否認惡魔的存在;良善與邪惡的互依對立,一如黑白的色澤分別,沒有黑的污濁無法彰顯白的潔淨。

隱惡揚善也許不單指他人表象的行為而是每個人內心善惡的本質。

如果人心有善的一方那麼絕對無法抹煞惡的存在,只是比重不同。

我們被教育必得「隱惡揚善」才能吻合我們身處世界的運作。

換言之,我們的行為思維被自然而然地歸類成善惡兩邊,而我們無論如何只能向善的一方靠攏,否則必然受懲處,無論是有形的牢獄、死囚或者無形的精神桎梏。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答案,也許那些秉性邪惡的人,也不懂為何他們就得罪該萬死,為何世界一定要遵循良善的一方運作?

這也讓我想起一齣電影其中一小段情節,有個戀童癖的性侵犯者,在服刑期滿之後,依然無法克制自己的惡行,原因未曾明說,只單單是荷爾蒙作祟?然而他從不引以為恥或者痛苦,直到讀了母親的遺書,他才痛哭流涕,內容只有簡單的一句話,當個好孩子!當晚他拿剪刀自宮。

而前不久看日劇『Love Shuffle』劇中一個矢志在生日當天要自殘的女子,當每個人問她為什麽要死?她只反問,為什麽要活?

你也問過這樣的問題嗎?

這是一本沈重的小說,我在其中看到很多束手無策的無奈以及自省,如戰爭難道不是大宗謀殺?為何有一方可以如此冠冕堂皇搖旗吶喊著殺人?戰爭的無稽荒謬為何我們可以坦然接受,卻對身邊的謀殺案質疑困惑,難道只因戰爭沒有切身逼近,我們比較容易相信,那殘殺「事不關己」,而小鎮謀殺案近在呎尺,因此時刻教人惶恐不安? 

也許一切正如書中的一個段落的結語,「人根本拿人生沒辦法,只能盡全力活下去。」


報主的話:
圖片出處|http://www.flickr.com/photos/88043262@N00/1766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