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2009.4.14/報主.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媒介如此重要,怎能不由教育著手/顧佳欣
自各種傳播科技發展以來,媒介在人類日常生活中扮演要角,不僅是工具性的使用,也占據了大部分閒暇時間,培養辨別媒體、選擇媒體的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媒介浸透的環境中,媒體素養教育如何從小學教育紮根,已經成為課題。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陳世敏於四月八日,在明德國小與數十名來自多所小學的教師,就媒體素養內涵與方法進行演講,現場並有明德國小讀報教育成果作品,與教師們分享。

  陳世敏董事長指出,文字媒介有其邏輯與體系,能區辨兒童或成人讀物,其中的選材、道德標準有所差異。電視時代則不同,傳媒成為家庭娛樂中心,「全家一起看新聞、卡通,甚至『摩天輪』、『霹靂火』。許多小朋友在學齡之前,已經由媒體上習得許多知識。遑論小朋友們使用媒體的能力,甚至走在學校教師前頭。」學校也開始啟用媒體作為教學的工具或素材。美國教育學家波茲曼(Postman)著作《童年的消逝》,指過多媒體入侵,小朋友太早進入成人世界,因而失去了童年。

  媒介如此重要,怎能不由教育著手。教師們必須瞭解媒體,才能了解學生之理解基模如何被傳媒所塑造。媒體素養旨在讓公民能夠掌握媒體特性,加以運用。陳世敏董事長表示,不必重讀新聞學位,只要能掌握兩個基本概念,便能理解媒體素養內涵。「媒體素養不是在教授『標準答案』,而是讓學生能產生某種程度的『自覺』,自我意識到自身與媒體的關係。媒體不是身外之物,也不是為你所掌控,其實,是媒體掌控了你。」陳世敏董事長說。所以,必須培養對媒體內容具「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媒體素養教育就是一種批判性教育。

  如何選材?放眼望去,台灣主流報紙通通不及格,「如果哪天四大報可以整份直接進入校園當教材,新聞科系可以停班了,因為那代表新聞事業的品質已達到高峰。」陳世敏表示,由於文字玄機暗藏,許多價值觀、意識型態能悄悄偷渡,難以辨別,主要關鍵是兒童學習的需求,以及正面的價值。國語日報也許是較符合上述原則的報刊,其推動校園「讀報教育(NIE
《蘭德理校園報》另類教育學習歷程/顧佳欣
Media In Education)」不遺餘力。媒體素養企圖培育理解媒體的能力,讀報教育則是其實踐的形式之一。更進一步,由讀報到製報,由閱聽眾成為產製者,期間將釋放與教科書截然不同的能量。

  為什麼我們需要讀報教育,陳世敏指出,首先必須瞭解報紙的特性,報紙(日報)每日發行,一般壽命只有二十四小時,今日刊載的是昨日最新的消息,與時俱進地不停更新;並依其屬性而有不同表現,如通俗或菁英;為廣告銷售而掌握最多數讀者,訊息蒐集範圍廣泛,不執著於某種特定議題。相比之下,「教科書」需經過召集、開會至撰寫,最短也要三年。就算當前升學考試,莫不將「時事」列為重點;此外,陳世敏董事長談到,報紙報導真實事件,不若教科書或兒童讀物,永遠的「王子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兒童早已不是處於無菌室。經過篩選,在這些面向,報紙恰巧能彌補教科書的不足。

  除了讀報,他更鼓勵學生主動「辦報紙」、「玩報紙」,以暢銷書《蘭德理校園報》為例,並表示報紙毋須侷限於何種型式,不一定要像報紙才能是報紙,簡單的A4紙上下分割、雙面印刷,就是報紙了。主要是辦報讓學生主動寫作,而從尋找新聞的素材、資料蒐集,可能約訪人物、面對面訪問至整理寫作。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融合並運用各種學科的知識,才能完成,並且能夠獲得成就感。

  讀報、辦報不僅是培養傳媒素養,更是一種品格教育、生涯教育的實踐。陳世敏進一步舉半年前國語日報讀報教育成果發表會為例,其中一位教師讓小朋友將自己認為有意義的新聞剪下,送給認為需要的同學,並註明理由,之後發現班上氣氛不同,同學們變得能互相關心;而辦報讓學生由生活尋找素材,關心周遭事物,在教師的引導下,瞭解社群中的關懷與責任。「報紙與人切身相關,教育有三種domain,認知、心理動力與情意,讀報、辦報便能夠實踐情意教育。這是教科書作不到的」。

  「回到沒有電視的時代吧!」陳世敏董事長說,讀報教育可說是「二次教改」,而且非常成功,教師們在教學壓力下,創意「玩」報紙,各有巧妙。陳世敏董事長並分享許多媒體素養、讀報教育資源,如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網站建立了傳媒素養線上課程、以及請教師撰寫教案,也歡迎各位教師無論是分享教學經驗、編寫教案,皆能投稿至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與所有的傳媒教育工作者一同分享。

 
本期內容:

 

 

 
報主的話

 

 

| 寫信給報主 | 留言板 | 電子報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