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4-16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從糧食危機看農再條例
社會服務民營化的爭議
  井邊之蛙:「紀念蔣經國」的失焦
  咄咄集:何不譴責通過人權宣言的聯合國?



【社論】
從糧食危機看農再條例
 
 

正當台灣各界為了《農村再生條例》爭議不休之際,且看鄰國如何面對未來的農業問題。根據4月14日的國際訊息,南韓的「現代重工」斥資650萬美元買下俄羅斯農業管理公司柯羅澤諾(Khorol Zerno)67.6%的股份,準備在西伯利亞東方的柯羅斯基(Khorolski)地區開發1萬公頃的土地,大面積種植玉米和大豆。

現代重工是韓國現代集團的核心企業體之一,主業是造船和發動機的生產。那麼,何以工業界的龍頭竟然跨行涉足農業部門?據知,這是南韓朝野有志一同,為下一輪的全球糧食危機做準備。現代重工已決定在2012年之前還要追加投資9百萬美元,增購4萬公頃土地。這總共5萬公頃的土地,預計到2014年將可生產6萬噸的玉米和大豆,其目標是要取得一定程度的糧食自主權,讓南韓的畜牧業者免於受到國際市場急劇波動的衝擊。而柯羅斯基地區距離海參威港口僅有兩個半小時的車程,未來除了調節南韓內部飼料需求的功能之外,也方便對外出口或反向進入俄羅斯國內市場。

當然,大企業跨國收購耕地並不是從現在才開始。南韓的大宇集團在非洲馬達加斯加收購的土地甚至多達130萬公頃,幾乎占該國耕地的一半。沙烏地阿拉伯在印尼也有相當龐大的土地投資,近一年來,中國、日本、埃及也積極前往貧窮地區收購耕地。顯然,歷經2008年的糧食危機之後,許多國家都已積極在為未來的糧食供應問題未雨綢繆。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早已注意到這一趨勢,內部研究則對此現象抱持亦喜亦憂的態度。喜的是,龐大的資金投入加上企業文化的良好管理,可以為破敗不堪的窮國農村帶來生機活水;憂的是,企業化的大面積機械耕作,將使得無數在地的農民失去土地和工作,社會矛盾與衝突勢將無法避免。最近馬達加斯加的動亂,土地問題即是爆發點之一。

綜上所述,未來全球農業最主要的問題係來自於潛藏的糧食危機。為了因應糧食危機,各國無不努力於擴大生產面積,改變生產機制。然則,回頭來看台灣目前有關《農村再生條例》的爭議,卻主要是在社區營造和資源分配上大作文章,對於來勢洶洶的糧食危機問題,竟沒有任何因應的思維。台灣的企業界也只想到在用地取得和農地變更方面進一步鬆綁,以方便內部市場的地皮炒作,而完全沒有南韓企業未雨綢繆、回饋農業的企圖心。我們不必然贊同南韓全球化搜刮耕地的做法,但是,當別人用心於擴大再生產的時候,台灣社會卻是為了政府部門釋出的兩千億大餅而紛擾不休。那麼,在下一波全球性糧食危機到來的時候,政府豈能無愧於全民的肚皮!

(回目錄)



【左右看】社會服務民營化的爭議

【左看】
民間自主決定才是正道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在現階段,所謂公民社會的理想模式,是不可能完全跳脫出、或毀棄掉國家機制。

要解決國家與公民社會的對立,前提之一,就在於:公民社會必須要有充分的資源與力量來自主管理與發展。

一旦公民社會的各種多元領域,都是由利害關係人所積極參與、民主管理與理性辯論等等,則過去國家霸權就會在這公民自主的過程中被稀釋與轉化。

以此來看,今日本屬於社會福利性質的社會服務,固然應由民間自主經營管理,並在這自主管理過程中,發展出這類公益團體的專業能力。

但,更重要的是,這種社會自主管理的社會服務之公共資源,卻不應由目前政治獨霸的國家政府來一手掌控,然後以施恩者的面貌來選擇發放給各民間團體──而且,往往是以競價淘汰的方式來選擇。

相反的,既然社會團體擁有了專業能力與經驗,就應由社會團體本身來進行公民社會的理性與專業評估,由民間社團自主決定整體服務資源的公義分配。也就是說,將政府的資源分配權利轉移至民間社團手中,由民間自主決定與管理公共資源。

若能如此,這才是真正是將政治權力與社會權利的結合之直接民主的公民社會。




【右看】
歡迎社會服務民營化
陳安君/大學教師

近幾年來,在社會福利的提供上,政府的角色已不斷地由過去包山包海的大有為政府,轉換到擔負政策規劃,將執行層面委託民間專業、社團法人或服務機構的方式進行。

雖然政府仍主導著對民眾以及眾多弱勢者的社會福利、社會服務之公共政策,也掌握了最大的社會資源,但政府卻必須透過民間自主的公益服務力量來落實社會福利。

這種「社會服務民營化」的許多實際運作方法,雖有許多需要大加改進的空間,例如政府往往設定低標為服務專案的底價,讓各方社福團體彼此競爭議價,從而不僅降低了服務成本,更會縮減了社會福利的品質。

但,這種交由民間自主服務的趨勢,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政府與企業(或市場)之外的社會第三部門,即NGO團體力量的大幅發展。

台灣許多NGO團體,在過去10年來,正是透過政府委託經營的各種社會服務專案,發展出自己的專業能力、培訓出自己的人力資源,由過去單純的社會團體,逐步發展為專業服務的機構,或甚至在市場競爭中經營事業的社會企業。

以此來看,我們應歡迎社會服務民營化的趨勢,這顯然是走向真正公民社會的必要一步。

(回目錄)


井邊之蛙:「紀念蔣經國」的失焦
■徐世輝(企畫人員)

政府藉「蔣經國百年冥誕」的名義來紀念蔣經國,引發了一波歷史詮釋權爭奪。表面上看來,朝野各派都顧忌於「蔣經國」的文化光環、政治效應,因此,不論是反對或讚賞,都不得不在此活動上表態、沾光。然而,這種匯聚朝野各派的狀況,卻反映了,我們對台灣歷史的理解,在近20年內幾乎沒有進步。

我們對於蔣經國有很多誤解。科技產業、民主改革,往往被視為蔣經國主政期的最大成就。但是,從李國鼎、孫運璿等人所留下的資料,就可以發現,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成功」,可能是個偶然。當年政府規劃的四大策略性工業,僅有半導體存活下來,航太、生物科技幾乎以夭折收場。再對照南韓方面的資料,台灣對於半導體產業的「遠見」,其實不如南韓:李國鼎在1960年代前往東京機場「攔截」美國半導體業者來台灣投資的壯舉,比南韓還晚了一年左右,而且,思考的格局也不如南韓大膽。

至於政治上的表現,若以蔣介石在1958年的金門砲戰、1972年退出聯合國時期的國際政治操作,來比較蔣經國因應1979年的台美斷交、1980年代台灣民主化的作法,就可以看出,蔣經國對於政治操作的靈活度不如蔣介石。此外,蔣經國的性格問題,也存在太多的溢美之辭;王作榮、李國鼎等人的回憶錄,都記載了許多陰暗面。

朝野各界不可能對於這些公開的史料一無所知。然而,之所以關於台灣的政治、經濟史的詮釋焦點,一直都落在少數幾個政治人物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重要,而是,大家都不用心。

長期以來,民進黨受到中共在內戰期間的文宣影響,一直都將國府(國民黨)視為依賴人際關係運作的烏合之眾。這是個解釋力很糟的觀點。它無法解釋,丟掉大陸的同一群人,來到台灣後卻可以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這使得在野黨只能將戰後的台灣發展,歸咎於美國扶植、開明專制的民主模式,為了將解釋簡化,蔣氏父子就成為體制的運作核心。

執政黨也有類似的問題。他們無法將政府在1949年之後的改變交代清楚,特別是,從1930年代開始,國民黨/政府就一直很焦慮的共識難以凝聚、政府與民意背離的議題,在歷經許多無效嘗試後,才透過蔣經國的「布爾什維克」在地版,取得新的運作動力。但是,承認蔣經國在此的開創性,就等於是否定國民黨與創黨理念的一致,於是,他們略過其中的關鍵不談,而只談蔣經國的個人形象。

也就是在這個脈絡下,我們得到的,是刻板印象的蔣經國。

(回目錄)


咄咄集:何不譴責通過人權宣言的聯合國?
■羅德水(教師)

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前天召開記者會,宣稱要「反對勞委會愚昧修改工會法同意教師籌組工會」,歸納其說詞與近年來反對教師工會的講法幾乎完全一樣,例如:組工會後,將使「勞工教師」與「專業教育人員」陷入角色混淆、發動罷教置學生權益於不顧、反對教師福利權力一把抓等。

雖然這些仇視教師工會的意見荒謬到近乎離譜,我們還是簡單回應如下:

首先,有關組工會就變成非專業人員的說法究竟從何而來?台灣的醫師早已組織工會,難道這些醫師組工會後就成為非專業的醫療人員嗎?教師的形象應建基於對教育專業的堅持與付出,校長協會硬把「勞工教師」與「專業教師」對立起來,不僅污辱了所有的受僱者,也絲毫無助於提升教師專業。

其次,為何組工會後會影響學生權益?姑不論罷工亦有其進步性,應該看到,作為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以學生受教權為名來反對教師工會,確實是最為廉價有效的理由,問題是,這樣的說詞完全站不住腳,一來依目前規定,要發動罷工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二來台灣更缺乏理解、支持罷工的社會條件,很難想像,教師工會要如何發動一場未取得社會認同的罷工?更何況觀諸近年來侵犯學生受教權益者尤以錯誤教育政策為甚,未來教師組織取得協商權之後,當可有效減少此類錯誤政策發生的機率,職是,教師組工會反而是維護學生權益與教育專業的大利多。

再者,有關教師福利權力一把抓究竟所指為何?此說其實與組工會後原有權利會喪失一樣,都是之前教育部反對教師工會的標準說詞,沒想到現在連教育部都改口支持了,校長協會竟然還拿來說嘴。尤其說不過去的是,校長協會一方面莫須有地指責教師「趨利避責」,一方面卻又肯定國教法惡修方便讓校長提前轉任與屆齡延退,甚至積極遊說重談課稅配套以爭取自身利益,這究竟哪門子的標準?

毫無疑問,勞委會積極推動工會三法修法,不僅不愚昧,更是保障台灣人權的進步作法;相反地,校長協會選擇在國會通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兩項重要人權公約及其施行法後不久,召開反對教師組工會的記者會,才是自暴其貧乏人權概念的不智之舉。

最後,建議已經無計可施的校長協會,為求能從根本瓦解教師工會,與其批評勞委會,不如再扯大一些,例如:一併譴責將開放教師工會列入政見的馬總統、譴責通過兩項國際公約的立法院、譴責要求教育部「應將兩公約納入各級學校課程」的法務部,或者直接譴責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與兩項國際公約的聯合國。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