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迫害的一定是弱勢,還是因為弱勢而受迫害?
與其說是謀殺案件的追索,不如說是對「弱勢」的關注。
這是一本書中書,作者透過書中主角強納森˙修斯的著作《失常》;
一本開宗明義寫道:一部探討司法疏失的重要研究。
受迫害的一定是弱勢,還是因為弱勢而受迫害?
這是一個切入點。
書中書《失常》提出幾個被緝拿定罪的「兇手」的特質:一個是智障、文盲;一個是智能不足;
一個是染色體多一個的小孩,三人被當作兇手緝拿到案時,均未被安排辯護律師,自白口供悉數都被本人推翻……
而另一人史丹普同時也是這本書主述的案件主角,他因為兔唇和語言障礙在成長過成中受盡欺凌,
不但有嚴重飲食失調、發育不全而瘦骨嶙峋,並且還有拿刀割手臂的習慣。
而書中書作者強納森本身也是另一種層面的弱勢。他的國籍是英國,血統卻是利比亞、伊朗各半,
五官是高加索人獨有的立體,但黝黑的膚色卻常遭人誤認為黑人……
這類種族歧視的議題,從他懂事起便傾盡全力捍衛,無論學識、工作成就都讓自己極臻完美,
但自傲又自卑的性格教他易受傷害,難以擁有健全的人際關係……
他的弱勢屬於自我心理層面,儘管外界給予的也是主因。
而謀殺案件的源頭、肇始是幼年慘遭輪暴的女孩也是暴力下的弱勢,
而父親嚴苛的家教、動輒拳打腳踢的暴戾也讓女孩更加弱勢。
◎蒙受冤屈的狀況在生活中經常可見
換言之,這是一樁由一群弱勢但為了面對所處的人生、世界、
環境、社會而努力生活的人所串連交織而成的生命風景。
這是我閱讀這本書感受到最深刻的一點。
我們對於與生俱來的缺陷(無論是疾病還是血緣或者遺傳……)無能改變,
但如何從中活出自己,全賴意志、決心和際遇。
當然在揭密(或者該說「破案」)的過程,依然有作者一貫的風格──
直到讀畢依然無法確認兇手究竟是誰?
以及對書中人之所以犯行的因由等抽絲剝繭的剖析也教人忍不住恍然低呼,
啊,是這樣啊!或,怎會這樣?之類。
而以冤獄為點而起的偵探推理小說,總很能引發共鳴,畢竟蒙受冤屈的狀況在生活中經常可見,
也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驗,然而一旦涉及司法又無能提出強力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之際,
那種百口莫辯的困境,困作愁城的無力,真的教人……
該怎麼說?悶?太輕的字眼,但也想不出更好的。
想起有段時間朋友提起,工作什麽時候變成以保存證據為宗旨?
每一句話、每個決定、交待的命令……都得想辦法保有書面資料,
以防一旦事情有了變數,有人推卸責任歸屬之際,好有證據得以釐清自己的清白。
我也深有同感,但我甚至還遭遇白紙黑字寫得一清二楚還能被扭曲、被否認的狀況。
這是怎樣的弱勢?受聘、有求於人?
也許人生還有另一個無以抗拒的課題,如何避免自己成為弱勢、屈居被動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