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9-04-22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4-22》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工會二法宜再做修正 
  ◎面對青年貧窮化:期許青年走入5月1日的隊伍 



教育論壇:工會二法宜再做修正
  ■羅德水
行政院會於4月16日通過院版《工會法》、《勞資爭議處理法》修正草案,此次修法是民國38年全文修正《工會法》(64年、89年曾小幅修正)、民國77年全文修正《勞資爭議處理法》(89年、91年曾小幅修正)以來,二法首次的大幅修正,值得各界重視,茲條列與未來教師工會相關之條文如下,並進行初步討論。

工會法第4條

勞工均有組織及加入工會之權利。

現役軍人與國防部所屬及依法監督之軍火工業員工,不得組織工會;軍火工業之範圍,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國防部定之。

教師得依本法組織及加入工會。

各級政府機關及公立學校公務人員之結社組織,依其他法律之規定。

依前揭修正規定,未來各級公私立學校教師均得依工會法組織工會,我們以為,解除工會法限制教師工會的禁令,是日前立法院三讀通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之後,行政部門必然的正面回應,儘管此次修法已整整晚了數十年,在此仍給予正面肯定。

工會法第6條

工會組織類型如下,但教師僅得組織及加入第二款及第三款之工會:

一、企業工會:結合同一廠場、同一事業單位、依公司法所定具有控制與從屬關係之企業,或依金融控股公司法所定金融控股公司與子公司內之勞工,所組織之工會。

二、產業工會:結合相關產業內之勞工,所組織之工會。

三、職業工會:結合相關職業技能之勞工,所組織之工會。

前項第三款組織之職業工會,應以同一直轄市或縣(市)為組織區域。

依此規定,未來教師僅能組織「產業工會」、「職業工會」,不得組織學校層級的教師工會。眾所周知,有關教師組工會後將影響學生受教權,向來是反對教師工會者慣用的說法,缺乏學理與實務依據,行政院不察竟然以此反對學校層級教師工會,讓人遺憾。更何況,最需要組織工會的私校教師,禁組學校層級工會後,要如何與雇主進行協商?凡此,工會法第6條之內容應再做斟酌。

工會法第28條

工會經費來源如下:

一、入會費。

二、經常會費。

三、基金及其孳息。

四、舉辦事業之利益。

五、委託收入。

六、捐款。

七、政府補助。

八、其他收入。

前項入會費,每人不得低於其入會時之一日工資所得。經常會費不得低於該會員當月工資之0.5%。

企業工會經會員同意,雇主應自該勞工加入工會為會員之日起,自其工資中代扣工會會費,轉交該工會。

會員工會對工會聯合組織之會費繳納,應按申報參加工會聯合組織之人數繳納之。但工會聯合組織之章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前項繳納會費之標準,最高不得超過會員工會會員所繳會費總額之30%,最低不得少於5%。但工會聯合組織之章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關於會員之入會費與年費,原條文係規定「入會費不得超過其入會時兩日工資之所得」、「經常會費不得超過各該會員一月收入2%」,此次修法則改為規定最低收取門檻。依此規定,教師工會之會費遠高於目前的三級教師會,若能至少維持目前教師會之組織率,未來教師工會可運用之資源將大為增加,惟教師是否因會費提高而影響入會率,亦值得留意。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3條

本法於雇主或有法人資格之雇主團體(以下簡稱雇主團體)與勞工或工會發生勞資爭議時,適用之。但教師之勞資爭議屬依法提起行政救濟之事項者,不適用之。

長期以來,為達阻止教師組織工會之目的,教育官員屢屢放出教師組織工會後即改適用勞動法系的訊息,並在此次修正工會法時,同步取消教師法、大學法中有關教師申訴之規定。然而,依前揭修正條文,勞委會與行政院顯然都同意:現行教師救濟不會因教師組工會而改變,亦即,教師之勞資爭議屬現行行政救濟之事項者,仍適用目前教師救濟相關規定。職是,教育部應重行檢視教師法與大學法之修法,恢復現行法制中有關教師救濟之相關規定。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4條

工會非經會員以直接、無記名投票且經全體過半數同意,不得宣告罷工及設置糾察線。

下列勞工,不得罷工:

一、教師。

二、國防部及其所屬機關(構)、學校之勞工。

(以下略)

此次「勞資爭議處理法」修法係以專章方式規範爭議行為,雖簡化了罷工程序(工會罷工毋需透過召開會員大會方式進行決議),惟有關教師工會之罷工權部分,修正條文明訂教師不得罷工之規定,似應進一步斟酌,建議改以提高門檻方式進行規範即可。

建議立法院朝野黨團未來審議工會法與勞資爭議處理法時,應對前揭條文進一步提出修正。

(教師)
(回目錄)



面對青年貧窮化:期許青年走入5月1日的隊伍
  ■林柏儀
今年5月1日台灣各個工運團體聯合起來,將舉辦「反失業大遊行」,向馬政府喊話嗆聲、提出五大勞工訴求。其中很特別的是,在既有的國營事業勞工、銀行員勞工、民營工會勞工等工運遊行常客之外,今年預定將有一支「青年大隊」的隊伍,由青年勞動九五聯盟、教育公共化連線、野草莓學運、政治大學種子社、輔仁大學黑水溝社、師範大學人文社、台灣大學大學新聞社等社團共同發起,邀請青年學生一齊走出來,發出「反對青年貧窮化」、「反對青年失業」、「反對實習計畫」的呼聲!

過去的工運遊行,也零星會看到一些進步性的學運社團或青年學生個人自發參加,並非從來不見年輕人的影子。甚至不少積極的學運幹部,就是歷經多次工運行動的洗禮,在畢業後投身進更具戰鬥性的工運隊伍中。但此次特別的是,青年大隊的成員除了傳統學運性社團外,還包括了部份學校的學生會,以及去年底捲入諸多年輕學子的「野草莓」幹部們。許多人過去作為一個關懷者、但未必那麼經常參與社運,這次卻有意願站出來,讓動員準備與參與的對象漸漸擴大到「圈外人」的身上。

另一方面,在準備過程的討論中可以感受到,這次不同於過去「青年學生參加或相挺工運」的感覺,而漸漸轉化為「青年學生要自己站出來,批判自身當前面對的勞動與教育處境」。從「聲援他人的問題」到「面對我們共同的問題」,「我們未來也都是勞工」不再是一句道德性認同的口號而已。

涇渭分明的社運

說參與者漸漸擴大到「圈外人」的身上,用這字眼其實並非是要特別畫線區隔,而是對過去或當前學運處境的反省。

在不少場合,我和學運社運的朋友會聊到:「在台灣,會參加學運社運行動的人,這個圈子似乎很小。參與者彼此之間大概會維持一種每個月都會在『不同運動場合』碰到面的關係,因為人數不多,大家彼此間幾乎都認得,就像是一種『社運圈內人』的關係,會在這些場合定期相聚。但對於廣大的『圈外人』來說,幾乎是從來都不會參與這些活動,也不大會認識或聽過什麼『圈內人』,『社運』對他們來說是種完全抽離一般生活外的事情,大概只會在電視上看到吧!」說完,大家都有種無奈的微笑。

「有無參與社運」在台灣竟然能明顯分成「圈內」與「圈外」,涇渭分明,其實相當地令人心酸。社運之所以力量薄弱或招致誤解,多少就是因此而來。

當然,這樣的區隔並非是必然的。不但我們在社運發展相對健全的諸多國家,能看到參與各種社運行動是種日常公民活動的一環(據媒體報導,就連資本主義的頭號國家美國,在2002年左右針對大學生進行調查,都有將近40%以上的大學生表示,曾參與過公開性的學運或社運行動,特別是當時的「反血汗工廠運動」);而就在台灣,也並非絕對如此。就我的觀察,這3、4年來的「樂生保留運動」,以及去年引起許多學生投入的「野草莓運動」,一定地打破了過去這種「社運圈學生」和「正常學生」的區別。我們看到,幾次的樂生和野莓遊行都有數千、數百學生的參與,不論平時的深度如何,這的確喚起更多青年學生走入社運行動中。在遊行背後,日常生活或網路上激發出的關注者更是所在多有。有人稱新世代的社運青年是「樂生世代」或「野莓世代」,其實並不為過。

期許壯大勞工運動

然而,或許有些嚴苛,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就是都是「社運」,但各種不同的社運間,參與、支持者的人數並不相同。有些運動較受青年學生青睞,有些則否。在我的觀察中,很現實地,「勞工運動」、或是所謂的「階級運動」,除了少數較積極的學運幹部外,在一般青年學生中長期以來並未受到足夠的關注。擺到「公民社會」中來看似乎也是如此。坦白講,我自己也曾深深認為,勞工運動感覺起來實在太沈重了,而且那些「勞工」感覺離我們大學生好遙遠;雖然我同意勞工運動該有相當的重要性,但要我投入其中,實在很困難……。大學時期好一陣子,受社團之邀參加各種勞工抗議場合,但其實心中感到相當的疏離,懷疑:「這真的跟我有關嗎?」

這樣的狀況當然來自台灣整體大環境,不能只單單苛責青年。作為古典社會運動一環的勞工運動,在台灣長期以來遭受政府與資本直接正面的限制與反對,解嚴前面臨白色恐怖,解嚴後也遭遇各種細微的控制。不分藍綠,親近資本立場的主流媒體當然一律將其消音或醜化。工運行動者每每嘗試組織群眾,從教育到行動的歷程,往往困難重重,得拆解偌大的霸權巨獸。對於青年學生而言,當然也壟罩在這樣「與勞工疏離」的社會氛圍中。

面對著這樣的時代,對於這次的「五一青年大隊」來說,一個深深地期望就是:讓我們一起投入勞工運動吧!我們想邀更多青年學生一齊走出來,因為,工運不是什麼遠在天邊的東西,要抗議的問題和處境,就在我們身邊,在資本主義環境下的每個人身上!裁員、減薪、無薪假、無止盡的試用期和實習、貧富拉大的M型社會等,不就是我們每個人焦慮的未來嗎?除了積極「自我增值」外,為什麼不投入一些精神與時間,要我們的政府不再放縱企業主剝削、殘害年輕人呢?

我們期望,不管這一波經濟危機何時會結束,重要的是新世代能否不再相信資本主義的成長神話,甚或進一步看到其中必然的勞資對立與危機。讓「支持左翼訴求和理念」、甚至「成為一個左翼分子」,不再只是「少數圈內人」的專利,而是廣大青年學生可能的一個政治意識選擇。

為什麼一定要是「左翼」呢?

或許有人會問說:要投入改革很好,但為什麼一定要是「左翼」呢?又或者,面對諸多大學生,常聽到的問題是:這種發展勞工運動、追求社會主義的方式,真的行得通嗎?坦白講,我往往沒辦法在很短的時間內,說服他人相信「左翼」、「社會主義」的思維,是最真切正確的。甚至,在大學學運社團到參與社運的過程中,我自己也時常產生懷疑。然而,在左翼複雜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的有效性之外,還有一些原因支持我繼續推廣這樣的理念。特別是回歸到台灣的政治與社會現實來看。

台灣作為發展型國家,成長過程歷經了投身資本主義付出的巨大剝削與破壞。儘管經濟成長,卻是長期倚靠高工時、低勞動條件、破壞環境、政府扶植大企業而來。這些狀況學界已多有描述,問題直到現在都沒有明顯改變。但是,台灣不但沒有左翼政黨,甚至連稍微關心基層弱勢利益為主的政黨都沒有。藍綠兩大政黨,各自有各自的一幫政商勾結集團,都為著自己的資本家金主服務;但各種支持基層社運價值的小政黨,往往都得在選舉中失利,在一般社會中也不受重視。比起來,經常被批評為「左翼與勞工運動的例外」的美國,其執政多次的民主黨,恐怕比台灣的任何主流政黨都還「左」!而以工黨(社民黨)vs.保守黨為主的歐洲政治,更不用說。

為什麼台灣會成為「左翼的例外」?可能還有許多複雜的原因要探討,但很現實的是,我們的確比起任何一個已開發的民主國家,都更缺乏左翼思潮的推動與討論!偏狹的右翼政治思想,已經在政治結果上讓我們一再付出了代價,不論是各種形式的公共服務私有化,或是政府對勞工問題的「自由放任」。面對當前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經濟危機的壓力,問題恐怕只會更大。

青年是未來的象徵。而我們的未來,能走出這樣的思想偏狹、悲慘處境嗎?我想,更多的青年學生投身勞工運動的隊伍中,清楚地認識資本主義、看見每一個勞動者的共通處境,是解決問題的起點。我們能作多少,沒有人能知道。但我相信,圈內、圈外必然可能被跨越,左翼勢力也可能被打造出來,只等待前仆後繼的行動者站出來。

註:「五一反失業遊行」將於5月1日(週五)下午13:00於自由廣場集合,歡迎有意願參與「青年大隊」者報名:payme95@gmail.com。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成員)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