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網–路–趨–勢–觀–察–家–        
                              
           - 數 位 之 牆 -           

‥‥‥‥‥‥‥‥‥‥‥‥‥‥‥‥‥‥‥‥‥‥‥‥‥‥‥‥‥‥
‧Since 1996  ‧訂閱人數 - 52374  ‧出版日期 - 2001/03/11
‥‥‥‥‥‥‥‥‥‥‥‥‥‥‥‥‥‥‥‥‥‥‥‥‥‥‥‥‥‥


<替你看趨勢>
‥‥‥‥‥‥‥‥‥‥‥‥‥‥‥‥‥‥‥‥‥‥‥‥‥‥‥‥‥‥
◎網路社群實作現場(一)社群網站之死/黃彥達‧數位之牆創辦人

網路社群儘管是網路社會下的產物,但是也絕對脫離不了上面的三大
特性,因為那些都是千古不變的人性。也因此當我們用這些特性來檢
視現有的社群網站時,幾乎已經可以宣告這些網站死刑。因為社群網
站基於上述的特性,只能當配角而不能當主角。也就是說,社群網站
必須依附在其他的大型網站底下( 例如大型入口網站,電子商務網站
等等 )而不可能獨自存活。
‥‥‥‥‥‥‥‥‥‥‥‥‥‥‥‥‥‥‥‥‥‥‥‥‥‥‥‥‥‥

社群,始終是網路上最令人迷惑的字眼。不僅網路使用者迷惑,網站
經營者也迷惑。筆者曾經在公元兩千年一月份的時候寫過一篇文章「
網路社群的真義」,試圖釐清經營網路社群的思維。但是隨著傳統產
業的上網以及企業的 E化,以往的經營者所犯的錯仍然不斷被後面的
跟隨者重複著,可見得這個老問題仍然值得再被提出來討論。因此筆
者這次直接切入實作面,來看看網路社群的經營。

社群就是一堆有共同興趣的個人,或因為相同目的而結合在一起的團
體,例如社區的土風舞社,大學的登山社等等。而在網路上面藉由網
站所形成的類似團體,統稱為網路社群。這個社群的特性是不必實際
面對面的接觸,就可以進行各種交誼的活動。而提供網路交誼場所的
網站,一般稱為社群網站。

首先讓我們先丟棄「網路社群」這樣的東西,先回到「社群」這兩個
字上面,來進行本質面的思考。天底下任何的社群( 當然也包含了網
路社群 )都有三個很大的特性:

- 一定有人數上限而不可能無限制擴張。原因是因為一個社群的人數
如果過度膨脹,一定會導致成員之間互動的效率變低,而沒有效率的
互動會導致成員興趣大減而先後退出。換句話說所有的社群都有一個
機制會自動的進行人數調節,其最後的結果就是人數維持固定。

- 具有高度的排他性。一個社群的成員人數越多,排他性也就越強,
這造成後面想要加入該社群的人門檻變得很高,因為他不清楚這些人
以前的文化以及歷史為何。他也會發現先前的成員彼此都熟絡,而他
卻在旁邊插不上話。這點也間接造成任何一個社群的人數一定會成長
趨緩。

- 成員對某個議題有著超乎一般人的熱誠。這些人可以在一個社群中
堅持活動不輟,就是因為對該主題有著非常的熱誠。而這些所謂的「
經常到訪者」相較於一般人,永遠都是少數人。

社群網站一般而言,提供了很多互動的服務以及機制,讓社群成員之
間可以在網路上交誼,例如聊天室討論區,投票,共享的行事曆以及
相簿,檔案交換服務等等。這些服務很多都設計的還不錯,而且也確
實有需求存在。

網路社群儘管是網路社會下的產物,但是也絕對脫離不了上面的三大
特性,因為那些都是千古不變的人性。也因此當我們用這些特性來檢
視現有的社群網站時,幾乎已經可以宣告這些網站死刑。因為社群網
站基於上述的特性,只能當配角而不能當主角。也就是說,社群網站
必須依附在其他的大型網站底下( 例如大型入口網站,電子商務網站
等等 )而不可能獨自存活。

第一,社群網站所生產出來的內容,不外乎是網友之間打屁聊天所遺
留下來的東西,因此這些內容的價值極低。而低價值的內容是不會有
廣告商願意付費的,所以無法藉由網路廣告營利。唯有依附大型的網
路媒體或入口網站方有生機。

第二,曾經有人試著將社群網站的經營導入電子商務。這樣的想法很
單純的認為:我已經有了這些高重複到訪率的社群成員,接下來我該
如何讓他們消費購物?是賣音樂CD給對音樂有興趣的社群,還是買旅
行用品給喜好旅遊的社群?

可惜的是,這些經營者忽略了社群人數一定有上限的法則。如果一個
愛好音樂的網路社群人數大約 100人,我們能期待這些人在一年內能
有多少消費量?如過果真的導入電子商務的經營,是不是應該以所有
人為對象來進行銷售,而不是只針對特定社群,否則交易的機會豈不
是太低?

不可否認社群在網路時代是有其價值的,但正確做法,則必須把社群
網站當作自己本業的一個輔助來看待。也就是說,網路社群只能當副
業,而不能被當作主業來經營。但副業經營得好,本業會因此而獲利
更多。

看到現在檯面上曾經風光一時的社群網站經營岌岌可危,很多經營者
都已經面臨「故事說不下去」的窘境,不禁讓人感嘆。下一次我們將
提出「品牌經營導向」的網路社群實作方法,請期待。


<歷史上的今天>
‥‥‥‥‥‥‥‥‥‥‥‥‥‥‥‥‥‥‥‥‥‥‥‥‥‥‥‥‥‥
去年,前年,大前年的此刻,網際網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從網路媒體還有機會嗎 - 從資策會2000年網路廣告調查報告談起 - 2000/03/19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110&Type=report&Catagor
y=media

◎細說網路書店 - 2000/03/12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108&Type=news&Catagory=
ec

◎台灣15歲以下青少年網路行為調查 - 1999/03/15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60&Type=report&Catagory
=society

◎台灣上網人口將破兩百萬人 - 1998/03/15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29&Type=report&Catagory
=society


<針對本文發表看法>
‥‥‥‥‥‥‥‥‥‥‥‥‥‥‥‥‥‥‥‥‥‥‥‥‥‥‥‥‥‥
請將下列網址用滑鼠全部選起,Copy-Paste到瀏覽器上即可發表意見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fillforum.asp?ArticleID=221&Type=trend&
Catagory=society


<關於這面牆>
‥‥‥‥‥‥‥‥‥‥‥‥‥‥‥‥‥‥‥‥‥‥‥‥‥‥‥‥‥‥
數位之牆創於西元1998年 4月,以獨立站台的型態營運。牆主黃彥達
本身雖然歷任過網際網路相當多的領域,但是並不因為工作的關係,
就失掉了數位之牆獨立營運的精神。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

這是一個因夢想而誕生的站台。所有的網頁設計,程式設計以及電子
報的撰寫,都由牆主一人獨力完成。

經過四年來對網路的長期思考,路,終於清楚的呈現在眼前。一面牆
,一份電子報,希望能發揮一些微薄的力量,讓人們對於整個網路產
業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如果您想進一步與牆主接洽,可以透過下列方法

E-mail :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本電子報著作權為黃彥達所有。您可在不更動任何文字與每期所附之
版權聲明的情況下,將本刊轉載於電子佈告欄或新聞討論區等公開網
路媒體,但不得涉及任何商業行為。如須以其它方式引用,或轉載於
網路以外之媒體。請先來信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