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 傳 ▍ 學 ▍ 鬥 ▍ 電 ▍ 子 ▍ 報 ▌▋▊▉
⊕∮⊙◇★☆⊕∮⊙◇★☆⊕∮⊙◇★☆⊕∮⊙◇★☆⊕∮⊙◇★☆⊕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十四歲的庸俗
──冷看新新聞週刊的十四週年紀念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媒體反對運動的今昔
── 一個批判性的回顧
管中祥、劉昌德(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鬥陣俱樂部
來稿一:歡迎來到媒體的神話世界
張惇涵(學生,設計工作者)

來稿二:唱片公司反盜版,消費者立場何在?
黃詩凱(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研究生)

∮小啟:即日起發刊時間更改

開學啦!傳學鬥電子報編輯室的開會時間也有所變動囉!為了呈現最
新的電子報內容,我們不得不對發刊時間稍作更改,希望各位讀者見
諒!!
即日起,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改為每週五出報,請大家繼續支持喔!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go.to/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 2001/03/16第三十七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十四歲的庸俗
──冷看新新聞週刊的十四週年紀念


曾被稱作是「台灣最後一本黨外雜誌」的新新聞週刊,剛剛渡過十四
週年紀念。過去十四年來,台灣發生了解嚴、解除報禁、蔣氏政權衰
落、民進黨成立、總統民選、及政黨輪替等重大歷史事件,新新聞做
為這些歷史的見證者,有其不容抹煞的貢獻;然而,我們也發現,新
新聞在這段期間逐漸喪失創刊時的理想,向下沉淪,就像它批判當今
的執政者一樣!

新新聞的成立是資深新聞工作者王健壯、南方朔等人,有感於國民黨
威權體制對民主的箝制和自由的漠視,希望能為台灣民眾打開一扇多
元思想和言論的窗口。在具自由理念及知識分子性格的幾位創辦人的
領軍之下,新新聞努力揭露時弊,並以深度和廣度的分析批判社會病
徵,不僅為台灣留下歷史紀錄,也喚醒民眾的改革意識。

早期的新新聞所具有的批判改革精神,部分可以說是承繼了『自由中
國』以降的黨外雜誌。1949年,雷震等人創辦『自由中國』,希望
國民黨能徹底改造、戒除貪污陋習、進行軍隊國家化、確立內閣制,
同時呼籲執政當局同意人民組黨,而後的李萬居的『公論報』亦聲援
這種主張,不過,兩份刊物都在執政當局戒嚴的藉口下遭到解散和轉
手的命運。儘管如此,這兩份刊物已埋下批判的種子。隨後誕生的黨
外雜誌,在國民黨查禁的陰影下,以打遊擊的方式生存下去,為台灣
受壓抑的聲音提供一個出口;這些黨外雜誌都以國民黨的威權統治為
對象,並強烈主張開放人民組黨,以落實民主政治。

或許就是嗅到台灣邁向民主化浪潮已勢不可擋的氣氛,新新聞早在蔣
經國宣布解嚴前四個月就宣布成立(民進黨成立於1986年9月28日;
宣布解嚴是在1987年7月16日,而新新聞成立於同年的3月12日)。
儘管執政當局宣布解嚴,威權體制逐漸鬆弛,社會運動四起,但國民
黨企圖掌握媒體依舊,多元民主的聲音仍不可得,這成為新新聞得以
舞弄批判大刀的場域。1988年元旦國民黨宣布開放報禁,之後媒體
市場爆增了千種報刊雜誌,各種聲音百花齊放,民眾資訊取得管道增
加,卻也削弱了新新聞做為針砭時政之政論雜誌的地位;而且,隨著
台灣愈來愈民主(至少在形式上進行了多次選舉),國民黨在政治上
的力量愈來愈微弱,打著反國民黨起家的政論性雜誌似乎失去了對抗
和訴求的對象。於是,我們看到了政論性雜誌退出媒體市場,我們也
看到了新新聞為了在市場上生存,而逐漸庸俗化。

新新聞的庸俗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例如,第一、其報導內容愈來愈
輕薄短小,僅有大量的嘲諷而少有批判,說是迎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
其實是曝露出批判意識的不足,或者是不願去思考當下的社會問題;
其次,其標題的製作和內容的設計愈來愈聳動,似乎是英國太陽報、
香港蘋果日報的台灣版;第三、除了聳動,商業或市場的力量亦逐漸
滲入其報導和內容設計裡。向「錢」靠攏不見得是件壞事,但如何求
取生存,同時又兼顧理想,是新新聞主事者不能怠惰、得仔細思考的
大事。

當然新新聞也不是已經完全失去批判精神,至少在南方朔或王健壯篇
幅甚小的文章裡,我們還能看到一絲曾有的批判火苗。


Our Questions:


1. 所謂「政論性雜誌」的意涵應該是什麼?你認為新新聞算是政論性
雜誌嗎?

2. 除了新新聞,目前市場上還有哪些性質類似的雜誌?他們的內容和
風格與新新聞有何不同? 所承襲的歷史發展沿革又有何立場上的差異?

3. 面對新舊政權的交替,媒體做為監督與批評的第四權角色,是否能
允許有所修正?這會對於媒體的角色產生何種影響?

4. 面對商業競爭與資本勢力的夾擊,把內容或標題搞得越聳動是政論
性雜誌生存的唯一手段嗎?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2001年傳學鬥「媒問題研究室」讀書會招生公告迄今,吸引了如雪
花般的回函,在此傳學鬥除了要感謝大家的熱情回應之外,仍必須向
各位報名者說聲抱歉,因為我們的人手有限,作業上多少有些延宕之
處,還請各位看倌海涵!

同樣地,對於讀者的投稿或來函,有時熊熊就會拖延一下,這完全是
豬頭總編的錯,大家將就點吧!!本週鬥陣俱樂部就刊登了兩篇「積
壓已久」的讀者投書,謹向各位投稿的讀者致上歉意,以後還是歡迎
來稿或是回應喔!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呦呵!現代的記者和主播可是越來越像演員了,新聞娛樂化、主播
明星化都已經過時了,現在中視新聞部將與表演工作坊合作,邀請導
演賴聲川編導,讓記者與主播把社會重大事件以行動劇演出。早說嘛!
中視的節目部和新聞部可以趁早合併算了。

2. 308條款本週正式引爆!正當各頻道與音樂著作權協會就費用問題
進行談判之時,中天所屬三個頻道傳言將率先脫隊簽約,且將追溯到
2000年1月1日開始付費。呵呵!國民黨的錢果然好用,盡量給它簽
下去啦!

3. 新聞局長蘇正平坦承立委為申辦電台而向新聞局關說的情形「非常
不少」。為什麼?那是因為「中小」功率電台早已名存實亡,不但在
資本運作下早已串連成「全國」聯播網,有時還可以直接賣照呢!

4. 最高行政法院頗有傳播科技概念!認為目前科技可以採取截斷或延
後衛星傳送訊號的方式過濾節目內容,而判定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於
頻道商播送的鎖碼節目必須負起「審查義務」。啊!那定址鎖碼要不
要也檢討一下?

5. 網路收費時代新指標!明日報母公司普司特將增資到二億元,經營
有價的收費網路資料庫業務。看來知識經濟果然不脫資本主義原型,
一樣是把剩餘價值投入再生產,知識勞工薪水只拿了一次,就得面臨
裁員,資本家卻繼續享有著知識資本重組再生產的無限利益!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 論 ▍ 壇 ▍ ▌▋▊▉
⊕∮⊙◇★☆



媒體反對運動的今昔
── 一個批判性的回顧

管中祥、劉昌德(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從「反對運動的媒體」到「媒體的反對運動」

以往,台灣媒體在反對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通常被視為一種「工具」
,其大多伴隨著政治運動作為異議性言論的出口:依當時的社會狀況
及運動型態而言,要改造的對象是政治結構,而非媒介。換句話說,
「媒體改造」並非反對運動的主體,往往只是政治異議者為了爭取發
言權利與爭取民主制度的附帶產物,媒體反對運動至多只是依附政治
反對運動而存在,媒體因而擔任起政治異議言論的出口,或者反對運
動集結中心的角色。

因此,不論是印刷媒體的異議性政論報刊,或者電子媒體中的另類錄
影帶、民主台,進行方式大多是與政治反對派人士結合,爭取的是政
治環境的民主化,對媒體生態的改造較少觸碰。

一直到九O年代,才開始有以媒體為對抗對象的社會運動陸續出現。
這類運動的出現是因為黨國機器及其相關盟友控制最具影響力的廣播
電視,藉此操控媒體扭曲事實、污名社會群體。媒體運動的方式,一
方面,反對人士強佔電波資源,經營地下電台,打破頻道已滿的荒謬
說辭,另一方面,則是主張黨政軍勢力退出媒體經營。

雖說同是媒體運動,但其手段與目標仍有差異。以前者來說,除了少
數地下電台的節目內容強調性別、勞工、原住民等等的弱勢議題,或
者針對媒體表現及結構壟斷有所批判外,大體上仍脫離不了媒體運動
附屬於政治運動的模式。

真正突破先前架構的則是後者,此種直接且大規模的媒體改造運動當
以「黨政軍退出三台運動」,以及「公共電視建台運動」二者為代表。

三退運動與公視建台運動

1992年,台灣教授協會展開對無線電視台新聞報導的監看行動,分
析與說明其間對於反對運動的不公平報導,同時「自由派」色彩鮮明
的「澄社」,出版《解構廣電媒體》一書,要求重新檢討廣電媒體所
有權與經營權的國家介入問題。

1995年2月18日,由澄社邀集台灣教授協會、台灣醫界聯盟、環保
聯盟、傳播學生鬥陣、殘障聯盟、中國比較法協會、四○一教改聯盟、
以及台北律師公會等共九個社運團體,組成「黨政軍退出三台運動聯
盟」並提出四大主張,分別為「三台股權大眾化」、「全面翻修廣電
法」、「成立監督委員會」、「確立編採自主權」。不過,整個運動
的方向仍是以「釋股」方式解決黨國控制媒體產權問題作為主軸。

這種以自由化對抗威權體制以解決電波壟斷的作法,是台灣第一次的
電波革命。同時隨著民主化的進程,釋出媒體經營權的主張逐漸獲得
重視與落實,政府自九三年開始開放電波申請,解除對無線電視、無
線廣播、有線電視的管制。

不過,自由化的開放措施,卻使得媒體私有化的問題更為嚴重。原本
寄望黨國勢力的退出,能為台灣帶來更寬廣的天空,但沒想到財團卻
趁虛而入,進而成為媒體市場中的那隻看不見的黑手,主宰著言論方
向及文化品味,甚至是生活價值,讓台灣陷入只有交易、沒有理性的
牢籠中。

面對這樣的變化,另一種類型的媒體改革運動因此產生,這類的運動
以監看媒體內容表現為主,希望經由對媒體內容的規範,進而達到淨
化媒體的目的。

但這終究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良方。雖然不容否認的,透過集體力量
影響媒體表現的策略,確實可以達到嚇阻作用,但僅收一時之效而已。
究其因,市場已是媒體資本家的天下,一旦規範力量減弱,惡質文化
便會即刻復辟。

因此,自由化的解禁政策或者規範節目的表現,都無法徹底解決媒體
問題。不過,在台灣的媒體運動中還存在著媒體公共化的主張,強調
結構的根本改變,為台灣的媒體發展開拓另一條出路。

1993年3月,大學傳播科系的學生率先組成「公視立法觀察團」,開
始以結盟方式、透過集體力量推動立法運動。同年6月20日,包括政
大新聞系副教授馮建三、台大數學系教授史英、《當代》雜誌社總編
輯金恆煒等學者與藝文界人士共百餘名,組成了「公共電視民間籌備
會」,其成立宗旨明白表示要求政治與商業力量同時退出媒體。

1997年5月底,在隨後由記協等團體與傳播學者所共同組成的「公共
媒體催生聯盟」的推動、以及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倉促決定「廢台」所
引起的強烈反彈下,延宕八年之久的《公共電視法》,終於三讀通過,
取得媒體公共化運動的初步成果。

不過,在台灣媒體市場資本化與私有化的嚴重侵蝕下,目前的公共電
視反倒成為惡質媒體環境的點綴與祭品,無法有效地展現媒體應有的
公共服務精神。

從私有化到公共化:第二次電波革命

因此,由以往推動公視法立法的傳播學者,以及記協、傳播學生鬥陣
等團體成員,於今年11月19日成立「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提出
「反對徹底私有化、台視華視公共化、中視民視專業化、落實電視民
主化」的四大主張,再次展開無線電視公共化運動。該聯盟強調:「
公共化就是要透過超然獨立的傳播管制與資源分配機構,使無線電視
台的方向與內容不受政黨輪替等政治變遷所干擾,也不受惡質收視率
競爭的牽制,而能真正及徹底為人民服務,並且提供與民間社會相輔
相成的公共論壇寶貴空間」。

從台灣的媒體運動發展歷史來看,自由化主張的第一次電波革命,的
確打破了黨國體制對媒體的控制,並且也有實質上成果,有其歷史上
的意義。不過,自由化的意識型態卻也伴隨著私有化與全球化的風潮,
引導著台灣媒體發展的方向。在媒體現實裡,我們不能掩面不看自由
化所帶來的媒體私有化、財團化,以及忽視公共利益與公眾近用的惡
質幽靈。畢竟,無線電波仍為全民公有的公共資源,本來就應該讓不
同階級及品味的社群平等使用。

2000年5月,台灣民主政治在中央政權的政黨輪替下,邁向歷史新頁;
過去在威權體制嚴密控制下的廣電媒體結構,是否出現更大的鬆動跡
象,尚在未定之天。「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的成立,宣告了台灣第
二次電波革命的開始,這種在媒體結構上的翻轉,提供我們在媒體改
革的不同思考空間,反省過去各種媒體運動的天真想法,同時,這也
意味著台灣的電波改造運動,將從過去的自由化對抗威權體制的階段,
走向以公眾力量終結媒體私有化、財團化的新里程。



▉▊▋▌ 鬥 ▍ 陣 ▍ 俱 ▍ 樂 ▍ 部 ▍ ▌▋▊▉
⊕∮⊙◇★☆



來稿一:歡迎來到媒體的神話世界

張惇涵(學生,設計工作者)


「新聞媒體本身還躲在『旁觀者』舊身分裡逃避責任,它們沒有因為
自己躍升成主角之一而開始調整的比較謹慎小心一點。新的角色權力
產生了,舊的專業規範卻還來不及改寫,這才是可怕、讓人擔心的地
方。」

「歡迎來到21世紀!」楊照先生這麼說了。

※婚姻、愛情、文學、金錢觀的絕對正宗※
※是否應該放棄追求,而反問那個真正的自我?※

因為層次上的不同所以不應該將高行健以及飯島愛相提並論。靈山與
靈肉之說並非出自筆者本身的設計,筆者本身亦認為不應當相提並論,
但理由絕非層次上的問題。

Foucault認為分析、解釋與詮釋上的差異會帶來【解放的可能】,
Gans認為,每個品味文化(taste culture)有自己的藝術、文學、
音樂,以抒發不同的審美觀以及價值觀;把層次擺在文學與創作的考
量點上,以筆者本身主修設計與藝術的背景而言,是沈重了;並不是
筆者對於飯島愛(抑或是其他外來文化)對台灣的衝擊手足無措,筆
者不得不再引述學者Lyotard的論述「後現代社會是多元真理存在並
取代絕對真理的」,個人甚至寧可站在樂觀的角度認為【文化刺激】
可能帶來較正向的循環互動,在多元意見市場亦需要包容不同的價值
觀衝撞,衝撞不見得會帶來好處,但卻有解放的價值,真實的意義並
不存在,而只有不同的詮釋(R.Barthes)。至於婚姻、愛情、文學、
金錢觀的絕對正宗,筆者也認為是否應該放棄追求,而反問那個【真
正的自我】?

在這裡筆者不願流於在「真理」、「本質」等形上學的話題裡打轉,
以佛洛依德式的說法,許多行為背後都有性慾因素作祟──至於當事
人怎麼感覺,不是重點。筆者之所以關切飯島愛的話題,其實要來自
於媒體本身表現。

※媒體喜歡用「讓布爾喬亞驚訝」的字眼來刻畫平凡※
※電視成為事實的創造工具,成為政治和社會存有的裁判※

筆者前文之所以指責媒體的不專業,是其來有自的,君不見媒體的報
導言AV女優飯島愛,字幕AV女優飯島愛,是不是一個人做了九十九
件好事抵不過他做的一件壞事?是否每個人聒聒墜地就應該往聖人的
理想邁進?還是一個人的生命中有過一段瑕疵,就一輩子背負其罪名?

太嚴苛了!

筆者以為媒體確實實在在扮演著這麼一個機制,就Bourdieu的說法,
這個背後看不到的機制製造出一個維持象徵秩序的巨大工具,媒體喜
歡用「讓布爾喬亞驚訝」的字眼來刻畫平凡,電視成為事實的創造工
具,電視成為政治和社會存有的裁判,發球權在媒體手中,被選擇的
廣大閱聽人必須忍受著經過一而再妥協過後的符碼來認識著個社會環
境,筆者並不因為外來的文化而手足無措,只是在這裡筆者卻不得不
對於各媒體間如同鏡子一般地反射同質性過高的訊息以轟炸閱聽人的
認知而心寒,Marcuse批評既得利益文化、批評重物質文化、批評單
向文化、批評壓抑文化,筆者個人認為哈日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
們媒體鏡如此地煽動這種文化,鼓吹著琳琅滿目的消費、追星慾望,
藉由種種不斷的假事件、議題設定、收視率、發行量型塑出一種迷思,
於是Marcuse說文化解放論,Enzensberger大倡解放媒介論
(emancipatory media theory),我們的社會何嘗不是如此,多
年來打著傳統、四維八德的觀念壓著許多人喘不過氣來,在慾望被社
會結構壓制、媒體卻在人們耳邊旁敲側擊著邊緣性的議題的矛盾情形
下,筆者深深以為,聲音不應該只來自於社會環境以及媒體兩造,只
是過度地疲勞轟炸,大眾們逐漸在失真的社會環境下與自我脫節,或
許我們真該想想看,什麼才應該獲得解放而得到自由?

※我們的媒體在編寫神話,內容主要是一場催眠秀※
※我們的媒體似乎又特別偏好異國神話※
※久而久之閱聽人誤以為我們生長的地方,已經沒有動人的故事了※

Plato曾說「在烏托邦中,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監督預言和神話的
編造」,我們的媒體在編寫神話,內容主要是一場催眠秀,當有人不
甘配合魔術手法起而攻擊的時候,媒體這個魔術師編織一個叫做過時
、退流行的帽子給他戴,並繼續說服其他人相信符號真實的世界。

我們的媒體似乎又特別偏好異國神話,久而久之閱聽人誤以為我們生
長的地方,已經沒有動人的故事了。或許目前台灣媒體的許多現象無
法以羅生門一語含糊帶過,但站在閱聽人的觀點而言,要求更好的媒
介品質、更高一點的大眾文化、更多元化的節目卻是必須爭取的權利,
在台灣這塊小小島國上,擁有最密集的媒體;媒體就是資源,只是目
前的資源太過於依賴洋槍洋炮了,太過於媚俗於好萊塢電影工業等霸
權心態文化了,有學者認為【媒體為亂源,應該禁用】,筆者卻認為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媒體既無法消除、更不該禁用,既已有資源就
應當將資源妥善規劃,讓媒體從意識形態桎梏中出走;讓本土文化與
外來文化自由平衡地共存;讓背負傳統之莫須有罪名的社會從壓抑中
解套;讓文化與媒介在意見自由市場解放,Bourdieu說「讓媒體成為
一種民主公器,而不是成為形象符號壓迫的手段。」此番論述雖是理
想國但卻又不是學習傳播之吾人所努力達到的境界?



⊕∮⊙◇★☆



來稿二:唱片公司反盜版,消費者立場何在?

黃詩凱(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研究生)


據報載,包括Sony、EMI、BMG、華納、滾石在內的五大國際唱片公
司日前發出的聯合聲明表示,自三月一日起連續二個月,將全面撤銷
在電視台任何型式的音樂播出,而此聲明開宗名義即為「反盜版」,
讓消費者深切體認娛樂事業的「不可或缺」,以維護智慧財產權。同
時在各個媒體中,歌手和節目主持人也不約而同地齊聲高呼尊重著作
權,提醒消費者請以購買正版CD為榮。然而,在「尊重智慧財產權」
的響亮口號背後,正版CD真的能保障流行音樂的品質數量以及創作者
的權益?還是僅僅造就了媒體集團和國際唱片公司的長紅業績?
  
不同於一般企業產品,媒介市場有其獨特的雙元產品特性;媒體一方
面製造內容產品如娛樂和資訊提供給閱聽大眾,另一方面也將「閱聽
人的時間」出售給廣告商,使消費者接收訊息以推銷產品。唱片公司
認為電視台廣告及托播歌曲價格過高,因此發起有期限的抵制活動以
示抗議本來無可厚非,但藉「反盜版」為名向消費者訴求尊重智慧財
產權並購買正版唱片,挾廣大觀眾之民意促使電視台調整價格,消費
者若是隨之起舞,大力聲援唱片公司,似乎有點中了借刀殺人之計的意味。  

近年來台灣本土唱片公司受到國際唱片集團挾其龐大資金及行銷策略
衝擊紛紛不支倒地,流行音樂市場寡佔情況逐漸成型,在資本主義市
場經濟邏輯之中,消費者若不能了解媒體、廣告商和唱片公司相互幫
襯以賺取利潤的實際運作法則,跟隨唱片公司「反盜版」聲明起舞,
同時卻期待優質音樂多元化的夢想實現,無疑只是緣木求魚。



⊕∮⊙◇★☆



公視:世紀的容顏──照見百年歲月紀錄片
播出時間:三月十日起每週六晚間10:30 播出。

「世紀的容顏」為動人的世代做紀錄,共十三集,三月十日起每週六
晚間10:30 播出。

1.「歲月島影」:馬祖阿嬤擦拭著自己的棺木,追懷青春的故事。
2.「山林的記憶」:穿梭密林裡披戰袍持長刀的原住民戰士,仍陷落
在二次大戰的迷霧裡。
3.「頭擺.遺忘」:客家老人重拾情慾,狂放追愛及懺悔的告白。
4.「尊嚴與慾望」:老阿嬤阿公在繪畫與雕石中道盡糾結的往事容顏。
5.「追想青春歌謠」:在台語歌謠裡浮現有笑有淚的台灣遊藝史。
6.「母親的懷抱」:韓戰歸來的反共老兵層層複雜的心緒,恰似臉上
的風霜刻痕。
7.「久遠的吟唱」:祖先的音容在平埔族歌聲中,逐漸飄近飄遠。
8.「離島.褒歌」:在澎湖海浪中工作的老人吟唱著褒歌,似一座座
屹立的岩石。
9.「天地平安」:一個溫暖的小鎮、一群勇敢的人們,艱辛的走過九
二一的災難。
10.「世代風景」:重新顯影快門三劍客-張才、鄧南光、李鳴鵰的浪
漫鄉愁底時代。
11.「流浪在江湖」:風塵僕僕的客家戲班,隨著廟會往返,賣力演出
一世紀的風霜。
12.「寂寞之心」:白色恐怖年代的老台共,身軀雖已老邁,但心中社
會主義的理想仍是鐵熱。
13.「悲歡旅程」:老人劇團裡的團員年紀加起來有一千多歲,裡頭有
說不盡的故事,說不清的歲月。



⊕∮⊙◇★☆



∮小啟:即日起發刊時間更改

開學啦!傳學鬥電子報編輯室的開會時間也有所變動囉!為了呈現最
新的電子報內容,我們不得不對發刊時間稍作更改,希望各位讀者見
諒!!
即日起,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改為每週五出報,請大家繼續支持喔!



⊕∮⊙◇★☆



投稿或訂閱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go.to/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易達網電子報: 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易達網客服信箱: mailto:cs@service.edirect168.com
˙歡迎申請易達網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edirect168.com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service.edirect168.com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edirect168.com/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易達網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