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 〈第三十四期 2001.05.14〉 『老少配』的 社 會 意 義 ‥‥‥‥‥‥‥‥‥‥‥‥‥‥‥‥‥‥‥‥‥‥‥‥‥‥‥‥‥‥ ‧訂閱人數:26,376人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編輯: mediawatch@kimo.com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 編輯室手記 ============================= 將近月餘的時間,臺灣社會的焦點放在一對極為特殊的戀人身上, 他們的名號頭銜已被『老少配』這個媒體發明的新名詞所取代,關心這 個議題的人們,無論是從愛情的角度、家庭關係的角度、性別意識等, 亦或是純粹對新聞的茶餘飯後的議論,都將這個原本屬於兩家人的家庭 事件,幻化成凡社會公民都應注意的公眾議題。在這個轉換過程中,我 們所看到的,除了媒體『製造』公眾議題的功力之外,就是媒體與當事 人之間微妙互動所產生的龐大商業利益! 眾多的關注與討論已使我們無法再將此事件歸類於私人事務,然而 事件演變至此,原為焦點的兩人情愛也已模糊,社會公論的發展,也從 早期對男主角忤逆家人的不諒解,逐漸轉變成為對女主角的同情支持, 如果從此番社會心理的演變來看,老少配事件絕對堪稱社會大學之一大 公眾課題! 我們的社會當然歡迎各式各樣的意見與人生哲學,在這豐富多元的 環境下,唯盼反映人生萬象的媒體能適度引導芸芸眾生的關注,乃至於 思考方向! =====================《本期精華》============================= ◎ 全面開放 重蹈美國電信自由化的過度投資? ◎ 性別意識 阻礙媒體改革 ◎ 「老少配」事件中幾個值得研究的觀察心得 ◎ 媒體觀察總動員:邀您一起來發言! ◎ 一週媒體重要動態:2001/05/06~2001/05/13 =====================《基金會報報》============================= ★第二屆青少年暨兒童優質評鑑節目結果出爐囉! 趕快看去看看有哪些節目入圍 http://www.mediawatch.org.tw/report/pro2.htm ★台北電台FM93.1-『媒體e-Talk』開播囉! 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結合關切媒體發展的各領域專業人士、 新聞從業人員與消費者,針對媒體進行專業監督,所製作的廣播節目於 每週五下午五點到六點,在台北電台FM93.1與您空中相會! 歡迎您準時收聽!一同關心媒體、觀察媒體、評論媒體! =====================《專欄專評01》=============================== *作者:虞孝成(交通大學科管所副教授) *主題:全面開放 重蹈美國電信自由化的過度投資? 美國推行電信自由化採取放任的開放政策,由於開放沒有節制,終至 嚐到過度投資的負面後果:網路設備閒置、投資虧損、人力過度集中於 電信產業終究引起大量裁員,過去數年所累積的資金對其他產業也造成 排擠效應,所以對整體經濟來說是個損失。 我們由此可得到一個教訓:過去電信服務由政府或國營事業壟斷經營 雖確實有其不利進步之缺點,民營化與自由化也無疑是正確的方向,但 是在完全壟斷與完全放任的開放之間,似乎應有計畫地開放第三種選擇。 歐洲在3G行動通信服務方面也選擇了最放任的「競標制」,經營執照 只以競標金的多寡為決定因素,政府不作其他的管制。因此3G執照發放 造成高額的競標金,而3G業務什麼時候能夠起飛尚不可知,經營者即開 始負擔爭取執照的高利息壓力,其債信評等已被降低,對後續3G網路的 建設、3G新服務的開發以及消費者必需支付的費率都有不良的影響。以 上說明歐洲各國3G行動通信採用放任式的開放政策,其不利徵候已經出 現。 香港曾開放六張2G行動通信執照,至今僅有一家獲利。我國過去有線 電視一區發放五張執照,至今五十一區中總共只剩下六十八家業者。此 兩例說明,政府或業者在決定發放執照張數的時候,除了政治考量、以 及希望自己獲得執照的機率大一些之外,也必須考慮市場能夠支撐的最 大業者家數以及其市場成熟的時機,否則投資於網路建設之後,才發覺 不符合經濟規模,則不僅是業者的損失,也是社會生產力的浪費。 未來3G業務到底會多麼興盛?什麼時候才可以損益平衡?均受到多項 未知因素的影響,可是如果此時政府決定發放執照,且將3G頻譜在這一 次全面發放,是逼迫有意經營3G的業者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做出影響企 業未來十五年命運的決策,如果不幸估計錯誤,有可能就此斷送企業的 生機,其後果不可謂不嚴重! 我們是不是有必要非要迫使國內的大企業現在就作出豪賭?是不是可 以既有開放的優點,又能避免不確定因素下估計錯誤形成社會資源浪費 的缺點?建議3G執照最好分階段開放。直到目前,3G技術及標準仍未完 全制定完成,許多功能與網路間資訊交流仍在測試與偵錯之中,許多國 家3G服務的時程都宣佈延後。在全球3G市場供應與需求均尚不明朗的情 況之下,建議先開放一張至兩張執照,此執照之獲得者雖佔有首先開始 提供3G服務之先機,但也承擔市場可能反應不熱烈的風險。所以在3G市 場中成為領先之系統經營者有利亦有弊。但就整個社會成本之降低則有 其正面意義。 政府應鼓勵有意願經營3G之業者籌組合資公司,共同經營我國第一家 或第一及第二兩家3G電信公司,如此可以有充裕的資金用於全國3G系統 網路與基地台的建設,以及3G新服務與新應用的開發,將有助於我國3G 整體市場之順利開展與成長。待這先期經營者建立規模,且民眾對3G寬 頻服務之興趣已然成形,屆時主管機關即適宜開放其他保留的3G頻譜。 此時由於消費者對於3G的功能和行動寬頻數據應用的功效有了具體的瞭 解,有意投入經營者亦將能夠對營收與成本有較明確之估計與認定,屆 時將能產生更合理的執照發放策略。不但政府能夠得到財政上的掖注, 且我國3G產業將能夠穩定健全成長,使政府、業者與消費者三方均能獲 益。 在經濟景氣時期,業者的財務寬鬆,政府可以儘量開放市場刺激競爭 ,但在經濟不景氣時期,業者財務吃緊,則政府宜鼓勵業者合作,將有 限的資金作有計畫的投資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未來固網執照將不限家 數開放,政府應為業者著想如何面對國際的競爭,而不宜只想競標可以 為國庫增加多少收入。 <<本文同時刊載於:2001/05/10 聯合報民意論壇>> =====================《專欄專評02》=============================== *作者:蕭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所助理教授) *主題:性別意識 阻礙媒體改革 在最近喧騰一時的女大男小「老少配」事件之中,大眾傳播媒體所扮演 的角色,引來許多的批評與爭議。雖然身為一個大眾傳播的研究者,我樂 見各界針對媒體所發出的批評之聲(因為台灣的媒體簡直在收視率至高的 追求下、無所不用其極),但也對這些批評之見本身的「盲於性別」和因 此對媒體改革所提出的建議方式的思考周延性,感到不安。 很多人(尤其是男性)在批評媒體對這個事件的炒作方式時,一開始所 提出的理由是「我又不是男主角的爸爸,為什麼要讓我們看這齣無聊的肥 皂劇」(這是我的男性同僚的說詞)。以改革為名的「傳播學生鬥陣」之 中的成員盧永山在五月一日的南方電子報中,指責電視新聞對於閱聽人的 「猥褻」,也批評「把屬於私領域的社會事件搬進攝影棚,在『2100』也 不是第一次」。 很明顯的,這些來自男性眼光的批評,將這個「老少配」的事件,定義 為「別人的家務事」、或所謂「私領域」的「黃色新聞」。雖然我也同樣 對大眾媒體對於他人感情世界過度入侵的方式,感到厭惡不滿,但我認為 ,這樣的事件有它的「特殊性」,較諸社會上其他的許多事件(比如:總 統、副總統、還是前總統,隨口噴出的口水,即成頭條新聞),對於一般 平常的市井小民,說不定還更具親身的意義。我們通常不太容易了解,在 什麼樣的脈絡下,總統、副總統、還是前總統要說出那些令人「丈二金剛 摸不著頭腦」的話,因為那些政治上權力的爭鬥距離我們太過遙遠;但是 我們卻比較容易感受,為什麼這件「老少配」會引起男女雙方家人、以及 其他不相干人(包括你我在內)的情緒反應。最主要的原因就在這個事件 所具有的「特殊性」,整個事件的出現和發展明顯違反了我們的、和媒體 所具有的「常識」-也就是這個社會對於「正常配」所該具有的特性的共 同定義,包括:女性在外形、和年齡上都應該比男性年輕、「老女人」不 應該還有情愛的需求、女性在經濟上最好依附男性、女性的權力最好因男 性而生而非自有。 我個人因為觀察到這個事件的特殊性,因而(有點天真的)希望媒體能 針對這件事除了八卦、獵奇的報導方式之外,還能更開放的接受(而不是 避免)更多不同討論聲音的出現。但卻發現批評者要求這樣的事件應該從 媒體的論域中消失,因為它被界定為「私領域」的「黃色新聞」。 什麼是「私領域」?相對的「公領域」又是什麼?這兩者間如何劃分? 它們和新聞的分類、選擇有何關係?傳播的研究發現,新聞的分類、和選 擇-主要是「硬性新聞」和「軟性新聞」的區分,與公、私領域、以及性 別概念的區分幾乎是平行的。有關公領域中主要體制(包括:政府、經濟 、法律等)的新聞,都被劃分為硬性新聞和男性的新聞,並且應該被媒體 嚴肅、鄭重的處理(比如放在媒體報導的重要位置上)。著名的學者Gaye Tuchman即認為,舉凡與權力、政治、階層有關的議題,在報紙中都被歸類 為男性所關注的事務。相反的,有關私領域的新聞-如:家庭責任、個人 關係、社會生活等,則被視為軟性的新聞、和女性的新聞,可以被媒體輕 鬆的看待或根本不值得重視。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批評媒體的人和被批評的媒體一樣,都是把所謂 的私領域的新聞軟化、邊緣化與瑣碎化。因此當批評者認為,媒體改革之 道,只有將其「公共化」,才有所謂的「公共領域」的出現時,我不禁擔 憂,這些男性的媒體批評者所想像的公共領域,是不是一個只有男性觀點 的「公的領域」,所有和性別意識形態有關的事務都可能被視為太過「黃 色」,而被排除在外? 從這件事情和以往所謂的「煽色腥」(sensational)的黃色事件所得來 的嚴肅思考是,媒體的問題不只在商業化的簡單討論而已,還必須關注與 商業化結合之後更為嚴重的意識形態的問題。商業化的炒作,使保守的性 別意識形態,更容易被流傳廣佈以及被加強鞏固。如果媒體的批評,不能 敏感於這樣的意識形態問題的存在,那麼媒體的改革之路只會更加迂迴曲 折,難以成功。 <<本文同時刊載於:2001/05/11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媒體觀察》============================= 「老少配」事件中幾個值得研究的觀察心得 【文˙阿拉伯的羅倫斯】 連續讀了兩期電子報中有關於老少配的評論,對於各篇撰文中的觀點, 筆者頗感興趣。畢竟這些言論所表達的相異立場,就像是「老少配」所傳 達出的討論空間,不啻提供我們一次價值觀的洗牌與重整,也提供了媒體 觀察者一些值得繼續研究的面向。 「老少配」這個議題對社會而言,絕對是一個衝擊。之所以稱為衝擊, 除了因其在新聞論域(或是社會論域)裡佔有一定篇幅與空間,更重要的是 ,此事件使得媒體文本中的「內建秩序」與「民意趨向」之間,似乎隱然 存在著一種拉扯的關係。不管社會大眾對於該事件的看法是否真如批評者 所言,已簡化為對立的二元論述,或是根本就複雜的無法歸結而論;「老 少配」無疑的傳達給社會一種自制與自我的衝突,當中包含了道德及思想 的秩序,也涉及了個人主義的體現。整個事件在媒體與談話節目的推波助 瀾之下,已經被設定為一個社會事件(或社會議題),既然是社會事件,當 然直接衝擊到社會大眾的生活,成為公共場域的話題。在此,筆者所關注 的不是媒體如何呈現事件面向,也不是事件當事人(似乎主要的當事人都認 為自己處於弱勢)如何「表演」以吸引輿論支持,而在於究竟媒體「如何」 構成公眾對秩序社會的認知定義,並透過新聞論述的方式使其與公眾輿論 做一象徵連結。 我們都知道,社會需要規範來維持運作,但規範有時卻違反自然,甚至 有違人類的生存法則。就愛情而言,它不只是一種個人形體上的交往,亦 是一種心智精神方面的交流融合。而人類選擇愛情的自主性,本來就經過 一場觀念的歷史革命(從媒妁之言到自由戀愛),但不可否認的是,不管社 會多麼自由、開放,仍然有許多不可為的「禁忌」存在於愛情國度裡。 這些「禁忌」雖然有許多都是我們自小所習得的,但卻也是媒體得以形 塑社會價值的切點。至於媒體如何切入、如何形塑,王舜偉先生文中所提 到的「訓育」一詞,其實是一個不錯的研究開端。訓育的目的在於懲罰與 禁制,不但壓迫當事人的形體,更可以把秩序社會徹底內化成其餘社會成 員的「記憶」。不過更細緻的聯結分析,像是文本中隱喻、史例、警示等 「裝置」的運用,還需要進一步耙梳。 另一方面,公眾對於「老少配」的看法也不單單只臣服於媒體所內建的 價值秩序,它甚至有足夠的力量來扭轉媒體論述。就筆者粗略的觀察,「 2100全民開講」節目播出後,民意與輿論私乎開始趨向於同情趙、鄭兩人 ,強調「自由戀愛」的聲音私乎也開始壓過了泛道德化的質疑,甚至在砸 店事件後趨於高峰。媒體除了維持客觀公平的立場而呈現輿論多元性外, 記者報導的立場與媒體內建的價值觀是否也會受到影響而鬆動,實在值得 繼續觀察,不過前提還是要能夠確保民意趨向的「可靠性」。 從社會建構的角度來看,媒體、事件當事人、公眾(民意)三者之間所糾 結而成的場域,已經使得該事件越來越模糊,越來越難以預測。媒體視其 報導原則為一項責任,事件當事人視其自主性為一項責任,公眾則視其共 識為一項責任,但這些責任卻都使得社會價值、道德意義成為只屬於「他 們世界」的產物。對媒體觀察者而言,不應抱持著落井下石的看好戲心態 ,也不應自限於入批評謾罵的口舌之爭,或許該視追蹤研究為一項自我責 任吧! <<作者目前就讀:政大新聞所研究生>> =====================《主題相關文章》=========================== 【媒體觀察電子報No.32】愛 情 話 題 永 遠 發 燒! ★商業電視、邊緣主體與文化評論 ★誰在偷窺我的愛情? ★年齡差異非原罪,社會價值實為因! 【媒體觀察電子報No.31】新聞的議題設定與民眾的愛情故事! ★「2100全民開講」變為法院公堂!!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網址: http://lib.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202 ====================《媒體觀察總動員》 ========================= ★ 媒體觀察電子報:<緊急號召>全國關心媒體的朋友 一起來對媒體提出批判、評論與觀察。 快點寫下您的"媒體觀察"- 寄至:mediawatch@kimo.com , 媒體觀察基金會編輯部收 就可以囉! 《投稿注意事項說明》 §來稿請附 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及聯絡電話。 §請註明來稿題目;信件以500-1200字以內為佳。 §本會對來稿者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 §本會將不給予任何稿費。 §投稿信箱:mediawatch@kimo.com ====================《一週媒體重要動態》 ======================== ◎支票新聞當道 英媒體作風引爭議 逃亡海外35年的英國火車大盜比格斯,在英國「太陽報」的安排下,搭乘 14人座的包機返回英國,並使「太陽報(The Sun)」理所當然取得其獨家 專訪權。不過,像「太陽報」這種以所謂的「支票新聞」(chequebook journalism)方式,取得獨家消息,備受爭議的新聞報導方式,是否合宜, 再度成為輿論話題。 事實上,「太陽報」稍早也證實,已先將當時搶劫案的主謀雷諾斯送到巴 西,讓他陪同比格斯一同返回英國。據了解,比格斯之所以答應回國,主要 是「太陽報」允諾將提供他往後的醫療和生活費用,同時太陽報還付出50萬 英鎊(約新台幣2334萬元)的酬勞,給比格斯的兒子和另一名嫌犯。 事實上,這種「支票新聞」在英國媒體已有逐漸成為主流的趨勢,因為總 人口數僅6000萬的英國,小小的報紙市場卻湧入了7大報和13個周日版報紙 搶攻,競爭激烈,搶新聞遂成了記者報導的首要原則。比如一些憤恨不平的 大公司離職員工或是遭某位名人拋棄的女性,深具新聞話題,也就是俗稱的 「線人」,就因為大吐口實,賺進大把銀子,當然,在報社的立場,如果這 些女性「線人」本身能夠製造聳動話題,拍些清涼照,就更值得他們投資了 。不過,媒體評論家則批評,這種「支票新聞」往往在不經意間,將嫌犯塑 造成正面形象,或者是不追求新聞來源正確性,只求搶快搶新聞,嚴重混淆 新聞倫理和新聞守則。然而,這種行賄取得新聞的方式適宜與否,兩造都各 有其擁護者,早已沒有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這種方式存在由來已久,甚 至已融入成為新聞報導傳統中的一環,至少在英國是如此。 【2001/05/11 勁報】 ◎王永慶停止資助台灣日報 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五月九日表示將停止資助台灣日報,陷入經營危機 的台日傍晚隨即召開記者會,發表書面聲明表達對王永慶心存感激,還呼籲 企業界能在台日多刊發廣告,以實際行動支持台日永續經營。 台日的副總編輯兼發言人羅炯烜當日下午五點召開記者會表示,財務保證 人王永慶董事長為台日付清台幣三十五億元債務後,台日將無債務,台日會 努力走出自己的路。 【2001/05/09 聯合報】 ◎台灣大哥大斥資135億元 收購泛亞電信 喧騰已久的泛亞電信售股案於五月九日正式拍板,由台灣大哥大以每股三 九.九元、總計一百三十五億元現金,向泛亞電信大股東收購九七%股權。 台灣大董事長孫道存表示,未來泛亞品牌將保留,而且將遵照原有的掛牌規 劃進度,預定在今年七月送件申請上櫃;至於收購之後,泛亞的毛利將可從 目前的一五%提升到三○%。 對於高達一百三十五億元的收購資金要從何來?台灣大哥大表示,目前該 公司約當現金約有二十餘億元,保留盈餘有九十億元,應可負擔收購費用。 不過,若股市行情好轉,也不排除辦理現金增資方式籌募資金。 台灣大哥大指出,該公司擁有五百五十萬用戶數,在收購泛亞電信之後, 將一舉突破六百十萬戶,領先競爭者的差距也大幅增加至一百萬戶以上,將 使領先的地位更加穩固。該公司同時強調,這次收購泛亞電信對於未來爭取 三G執照以及發展新的電信服務,也將會帶來明顯的助益和深遠的影響。 在台灣大哥大收購泛亞之後,預期也將帶來可觀的轉投資收益。孫道存表 示,目前該公司每位客戶平均每月帳單貢獻(ARPU)為九百元,毛利率約在30 %,而泛亞的ARPU雖高達一千一百元,但毛利率僅15%,雙方整合後將擁有 更佳的經濟規模、降低營運成本,因此泛亞的毛利率也可望拉高至30%、增 加一倍。 【2001/05/10 中國時報】 ◎呂秀蓮籲媒體追求真善美 副總統呂秀蓮五日再度批評新新聞報導她散布總統府緋聞是「謊話連篇」。 她呼籲媒體扮演第四權時,除了堅持知的權利外,也應注重媒體倫理與社會 責任,追求真善美,不要沉淪為媒體暴力。 對於呂秀蓮的嚴詞批判,新新聞聲明強調,自從該案進入司法程序後,該刊 即不曾在法庭外表示過任何意見,呂副總統到底有無散播緋聞,她自己最清楚。 新新聞希望呂秀蓮在法庭內接受法官詢問,不要一再於法庭外發表議論。 呂秀蓮五日參加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等單位舉辦的「科技與人文的對話 ,理論與實務的融合」二○○一年台灣傳播管理學術研討會上致詞時,對新新 聞再次提出批評。呂秀蓮致詞時首先以輕鬆的態度說,引言人介紹時說到大家 從媒體上認識她,讓她感到擔心,因為這是「拿哈哈鏡看我,把我弄得歪七扭 八」,還好後來不再從媒體角度介紹她,還她本來的真面目。 呂秀蓮表示,在三權分立的社會裡,媒體已經成為第一大權,使得今天的台 灣成為四權分立,但是二十一世紀的e世代裡,媒體擁有權力,卻不能變成暴 力,因此需要更多的媒體倫理。 【2001/05/06 中國時報 】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lib.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202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負責人:賀德芬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沈世華、許景泰 ˙媒體觀察電子報服務信箱:mediawatch@kimo.com3G ══════════════════════════════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易達網電子報: 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易達網客服信箱: mailto:cs@service.edirect168.com ˙歡迎申請易達網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edirect168.com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service.edirect168.com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edirect168.com/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易達網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