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 〈第三十七期 2001.06.04〉

狗 仔 成 群,是 誰 遭 殃?

‥‥‥‥‥‥‥‥‥‥‥‥‥‥‥‥‥‥‥‥‥‥‥‥‥‥‥‥‥‥
‧訂閱人數:26,445人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編輯: mediawatch@kimo.com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 編輯室手記 =====================================

未演先轟動的香港八卦刊物『壹周刊』終於現身了,挾著龐大的廣告攻勢,
跟勁辣的狗仔採訪手段,壹周刊為國內政壇、演藝界、新聞媒體帶來前所未有
的熱鬧。然而,創刊號的搶購卻使滿心期待的讀者,多少有些失望,或許壹周刊
已讓讀者們預期『唯恐天下不亂』的八卦內容,過度期待的結果反而對實際呈現
的內容產生不足為奇的反應,這是相當值得玩味的心態,原先對狗仔揭人隱私的
行為尚且存著擔心,轉眼卻又對不夠辛辣的雜誌內容產生批評,正所謂又期待又
怕受傷害的矛盾心理,看來,壹周刊所帶來的衝擊,不只是對新聞採訪者及採訪
對象,對於閱聽大眾的媒體素養,似乎也是一大考驗。
在窺伺之風逐漸盛行的帶動下,台灣的社會會如何與壹周刊產生互動?這是
關心媒體發展之仕要密切注意的,創刊號的『平靜』並不代表壹周刊就將永遠保
持這樣的尺度,更有可能的是『這只是個開始』,台灣社會的接受度、彈性,
會達到什麼境界,正是接下來讀者們將面臨的,我們期望的是,藉由狗仔隊的
力量,激發出台灣閱聽人的智慧和媒體識讀能力,希望結局是狗仔的叫囂和起舞
也僅限於『壹』個周刊!

=====================《本期精華》=======================================

◎ 為何,隨「壹周刊」起舞?

◎ 狗仔吠形,百犬吠聲─從壹週刊看傳播生態

◎ 見證媒體壟斷民意的真相---給李濤先生的公開信

◎ 探索「靈異節目」系列之二~「靈異節目」的製造機 ? (專題連載02)

◎ 媒體觀察總動員:邀您一起來發言!

◎ 一週媒體重要動態:2001/05/25~2001/06/02


=====================《媒體觀察01》=====================================

為何,隨「壹周刊」起舞? 【文˙阿泰】

「壹周刊」終於在一連串「偷腥」、「暗盤」、「八卦」恐怖的第三隻眼廣告
攻勢中,出刊了。「壹周刊」的出刊前、出刊後,無不讓各方媒體、政治人物、
名人、藝人等處於深怕被狗咬的戒備狀態。閱聽大眾卻在一片景氣低迷的陰霾裡
,重新喚起人類生下來本能反應-「八卦慾望」及「偷窺隱私」。

就在「壹周刊」駐台的那一刻起,台灣的媒體生態與閱聽大眾似乎掀起了「為
本能反應下重藥大作戰」。如何揭穿人性極醜陋的一面或隱私下的所有能舉證歷
歷的過程,才是壹式狗仔作風為人所詬病卻又掀起創刊搶賣熱潮的矛盾形態。此
種型態的形成似乎應證了荀子所說的「人性本惡」的法則。劣根性-驅使閱聽者
探究人事裡最險惡醜陋的一面,無論是道聽途說或是自意扭曲、加油添醋,無非
不是來於本性使然。但畢竟在受過教育的薰陶下,人似乎必須將本性加以克制避
免「唯恐天下不亂」的情形發生,因此對於揭人隱私、毀譽他人或不實報導加以
詆毀及需遭受輿論抨擊。凡此種種,最後的取決(看或不看),還是需回歸讀者
(人)那本能反應下是否克制的住。

不過,跳脫本能反應的控制是否得宜來思考「壹周刊」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
當新聞自由極大化、人本應有知的權利成了媒體採訪報導的無限上綱情形發生,
將衍生出如壹周刊廣告上所訴求的:「不平事 你敢說 我敢登。」此種到處是
狗仔線民的揭人隱私風潮興起,消息來源為何將永遠成為一團團謎霧,追蹤追查
與否似乎在報導刊出的一開始就知道誰是最大的贏家。

激情的緊迫盯人報導背後必其來有道,「壹周刊」的發刊無論是為了賣點還是
為了揭穿光鮮亮麗的名人被後的真假虛偽,人性本身的「八卦慾望」、「偷窺隱
私」及各媒體隨「批露者」本身隨之起舞擴大報導仍是促使「壹周刊」狗仔光環
更亮、更紅的初始動力所在。不過,真該遏止的絕非人性本質的限制與規範,反
倒是媒體是否早已「越位」到人們不欲透漏的隱私,甚至造成被報導者的影響與
傷害。

<<作者目前就讀: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

=====================《媒體觀察02》=====================================

狗仔吠形,百犬吠聲─從壹週刊看傳播生態【文˙徐振傑】

古語有言,一犬吠形,百犬吠聲。意思是說一隻狗看到奇怪的東西,便叫個不
停﹔其他的狗不知所以然,也跟著叫起來。而打著「揭發不為人知的真相」的旗
語,大舉進軍台灣的壹周刊,著實也讓台灣傳媒看到八卦狗仔隊的威力,只要壹
周刊發出了「驚為天人」的八卦消息,許多媒體也是 SNG車不落人後的在後面窮
追爛打,希望收視率不下降之外,能挖到更多的八卦最好。

這種「一窩蜂」、「嗜血」性格,其實古今中外皆有之,只是程度上的大小不
同而已。狗仔隊也不一定就跟「霸道」、「無理」畫上等號,相反的在某程度上
還帶有某種「正功能」,可以給有所偏頗的社會來點「平衡作用」,當然一切端
看閱聽人或是受訪者如何應對以及看待之。

【八卦報導,其來有自】

 Linux創始人托瓦玆認為,生命的意義全離不開三件事情,人類或任何生物的一
切行為,都起源於此:第一是生存,第二是社會秩序,第三是娛樂。新聞媒體也
是一樣,很多人一開始也是將新聞機構看待成盈利工具、傳遞信念、有利國家發
展、甚或革命工具,其都是為了繼續生存下去。當國家社會趨於一定穩定時,新
聞媒體成了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介質,它可以發揚執政者理念,幫助推行國家社
會政策,發表文人評論、文藝副刊,使社會呈現一穩定發展狀態。爾後社會濡沐
在一片安和樂利、經濟繁榮、民治開化之時,人民便有餘力去追求娛樂,從精神
生活提升到物質生活,因此新聞媒體也開始想盡各種辦法吸引閱聽眾目光,希望
報導一些勁爆、八卦、輕鬆、花邊新聞,來娛樂社會大眾。
 
什麼樣的時代,就會有出什麼樣的新聞﹔什麼樣的新聞,也就顯現出當時的時
代。八卦新聞,並不是現在才那麼肆虐風行,遠在西元1870年代,赫斯特的紐約
太陽報以及普利茲的紐約世界報,就掀起了「黃色新聞」的戰爭﹔直到1920年代
,因為美國是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人心惶惶之際,媒體亦際出「扒糞運動」
,希望揭露更深入、秘辛、聳動的新聞來滿足閱聽大眾﹔時至70年代甚或今日,
許多的地下新聞、鬥跨新聞、揭露新聞更沒有因為許多「正派報導」的提倡而消
聲匿跡,畢竟「人」是多變的,難以捉摸的,有人喜歡看「專業客觀新聞」,就
會有人喜歡看「八卦新聞」,專業與八卦沒有絕對的時代劃分,只有程度上的強
弱消漲而已。
 
只是我們這個時代,八卦新聞似乎似乎快「蔚為主流」,一來因為「新聞企業」
競爭激烈,必須靠聳動新聞來提升收視率,並且賺取大把鈔票﹔二來因為某些閱
聽眾愛偷窺、愛八卦的心態作祟,所以才讓小報文化循環盛行。新聞會八卦,不
只是媒體的錯,不只是大環境的錯,閱聽人該負起一定責任。

【首期壹週刊,褒貶摻半】

 首期壹週刊還未發刊,就在各媒體上大打廣告,黎智英僅僅花費了九億(跟其
他媒體比起算小CASE),一發刊就創下了二、三十萬本的銷售佳績,許多商家仍
在缺貨中。閱聽眾對於壹週刊的報導,有人說它對於總統女兒陳幸妤的報導有失
偏頗,內頁的排版雜亂,錢櫃雜誌都比它好﹔有人說它讓佼佼、阿寶戀情曝光,
帶動國內媒體一股「接穿虛偽、揭露真相」的風氣,是值得讚許的。
 
當然,大家應該知道台灣的壹週刊只是牛刀小試,先跑跑暖身賽一番,仔細看
看其實與時報週刊、TVBS週刊或是獨家報導等並沒有太大差別。今天之所以會大
賣,一來是壹週刊的大肆宣傳,二來是因為閱聽人的好奇心所致,才會有今日這
番熱烈反應。想想一個由香港來台辦報的黎智英,在資金上應是不虞匱乏,相對
的在台灣的「包袱」較少,所以未來的「八卦春藥」應該會越下越中,使的人人
不以為怪,不看才覺得奇怪。
 
壹週刊的出現,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帶給社會一定的正功能的,譬如說揭發不
為人知的事實,讓虛偽的官場或演藝事件全部曝光,也許可以藉此端正社會敗壞
風俗。但是綜觀其內容,其實可以發現很多報導的不客觀以及偏頗,內容有太多
的臆測以及肯定句,會帶給許多閱聽眾錯誤的引導。反倒是週刊後面大家認為比
較不重要或較工具性的新聞,還比較客觀、有內涵些。

【辦個「貳週刊」,成立打狗隊?】

 雖然壹週刊首期的表現,算表現平平,但是它在香港以及未來所會掀起的狗仔
八卦文化,一般大眾社會多是貶多於褒。因此有些傳播媒體人也開起玩笑,說要
辦個貳週刊,然後每一期訂一個黎智英八卦專欄,並且反跟監狗仔隊,看看他們
到底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辛新聞!
 
然而,這樣的冤冤相報何時了?而且以八卦來反八卦,以打狗隊來對抗狗仔隊
,依照Blumler的「環行理論」而言,嗜血、不人道的雪球會越滾越大,到頭來受
害的都是閱聽大眾。《雙城記》作者狄更生曾說過:「這是最黑暗的時代,也是
最光明的時代。」其實翻開新聞史,報導風格與社會風氣常常是「一陣光明﹔一
陣黑暗。」有黃色新聞就會有客觀、公正報導的提倡﹔有扒糞新聞,就會有解釋
新聞、深度報導的正派媒介。
 
如今,台灣甚或世界的媒體,也正面臨著小報新聞八卦化、聳動化的趨勢邁進
,有人說這是收視率競爭下的醜態﹔有人說這是上層買辦們控制媒體工具宰制下
層人民並且賺取更多利益的實際運作﹔有人說這是盲目閱聽人的無知所鑄下的大
錯。其實,全部的內在結構以及外在結構,都一起共謀製造八卦新聞。

【新聞從業人員的美麗與哀愁】

 面對八卦新聞,最裡外不是人的便是新聞從業人員。假設我是一名小報記者,
我會不會去報導甚或喬裝採訪此類新聞?本著新聞系學過的新聞專業、新聞道德
、理論基礎,「原則上」當然知道不可以挖八卦,報導上不可以失之偏頗,不可
以捏造或與事實不合的新聞﹔然而「實際上」,很多媒體總想藉「八卦」賺錢,
自己又怕丟掉飯碗,老闆、長官或是總編輯分派「八卦任務」下來,很少有「小
小記者」敢反駁,或意氣風發的說不幹就不幹,畢竟「說的容易做來難」,以致
於新聞是愈做愈爛、許多記者是有志不得伸,背地裡是叫苦連天。
 
Breed曾經研究「新聞室的社會控制」,其已發現記者其實不是新聞最主要的
「守門人」,新聞組織、報老闆或是總編輯,常常是新聞風格最主要的維幄者。
另外新聞室外,還必須受到政府、黨派或是廣告商、同行競爭者的「牽絆」,以
至於新聞報導不再是那麼的公正客觀,不再強調新聞道德、新聞專業,而多半是
為了「商業利益」、「經濟版圖」在著想。
 
雖然目前許多新聞媒體,都有漸漸一窩蜂朝向「八卦聳動化」邁進,但社會上
仍然有一些主流報紙,或是弱勢團體、另類小報等比較專業、廉正、公正客觀的
媒體,因此未來選擇新聞媒體,也當選擇較透明化、專業化的組織風格,並且配
合自己的新聞素養與專業,盡量不報導侵犯「隱私權」、「誹謗」之新聞,寫作
盡量客觀公正,不作媒體預斷或媒體審判,讓未明確的部份交由其他決策機關或
公眾去決定,這樣的新聞報導與工作,才能適時發揮社會責任,端正社會風氣,
以對抗犬儒腐敗的八卦小報文化。

【公眾人物與媒體應有一定默契】

 公眾人物報導,當有一定程度。對於第一家庭喜事,當點到為止即可,太過祝
福(似乎非結婚不可)或深入八卦(譬如新郎官為何不用當兵)都已使新聞議題
失焦﹔對於日本皇妃雅子不孕、試管懷孕、生男生女等報導,其實已經失去新聞
價值並且太過炒作化(小題大作),如果懷孕、不孕也要泛政治化、八卦化,實
在是太沉重﹔另外對於所謂「化身採訪」,其實應是在正常情況下無法採訪到,
與公眾利益有關,並且手段合法,未侵犯任何隱私的情況下才能進行。但譬如小
報記者「化身採訪」黛安那王妃的事件,明顯是為了「揭發個人隱私,以滿足閱
聽眾「窺伺心態」而進行的採訪,筆者認為此手法則太過於「無所不用其極」,
有失新聞專業與新聞道德。
 
公眾人物與媒體之間,其實應該有一定的默契。公眾人物其實是比一般人少了
某部分隱私,因此應當滿足人民「知的權利」之部份,對於可以或者該說明的部
分,作一種主動公開闡述的動作。而媒體也應當尊重公眾人物,報導不侵犯公眾
人物隱私或涉及誹謗之新聞,不可仗著「第四權」或宣稱「媒體即民意」而迫使
公眾人物「非說不可」的尷尬場面。

【杜絕八卦風氣,一切存乎人心】

 俗話說,「十年修道,不如一夜成魔。」面對時下的八卦新聞,其實許多閱聽
人根本就像Schramm所說的「魔彈論」一樣,全然的接受而著魔的不加反抗。反正
看了只要能振奮神經、能使血脈噴張、使生活充滿變化不無聊就好,殊不知許多
製造新聞、不實新聞正漸漸的濡化人心,使社會風氣充滿在煽色腥的的乖逆風氣
之中。
 
閱聽眾不應當是媒體賺錢的「工具」,必須要有監督媒體,判斷新聞價值得能
力。身為一個新聞人,當然知道時下八卦新聞處理知不當﹔然而許多不是科班出
身的「人」,也許是閱聽人,也許是未來的新聞人,都應當從學校、社會教育去
充實媒體專業,正確判斷並選擇有新聞價值,並且不侵犯他人隱私的新聞來報導
。因此要怯除八卦新聞的猖獗化,最好的方法當是從「媒體的識讀教育」做起。
畢竟在未來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下,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主動傳播人」,因此
培養一定的媒介素養或是媒介識讀教育當是刻不容緩,也是最根本基礎的好方法。

<<作者目前就讀:文化大學新聞系四年級>>

=====================《媒體觀察03》=====================================

※以下文章由「南台灣學生媒體監督小組」提供,不代表本會立場。

────────────────────────────────
主題:見證媒體壟斷民意的真相---給李濤先生的公開信

聲明:南台灣學生媒體監督小組、抵制IFPI行動聯盟

聯名社團:
高雄醫學大學高青社、阿米巴詩社、高醫女研社、
中正大學文藝廊咖啡座、台大大新社、成大經緯社

聯絡e-mail:
petycwu@giga.net.tw
────────────────────────────────

「脫褲子啊脫褲子,掀裙子啊掀裙子....」同學們開心地玩著帶動唱,等九點一
到.....「2100全民開講,今天來到成大現場!」「你們學生才是頭家!」主持人
這麼說。

李濤先生您好,

五月二十五(五)TVBS 2100全民開講到成功大學舉辦戶外call in節目,雖然您
在節目結束後不斷地說明您已經給關心成大MP3事件的學生相當大的發言機會與表
達空間,但我們在節目現場著實體會媒體刻意壟斷學生聲音的荒唐手段,如果您
在成大現場還不能理解我們的憤慨,還請您能透過這封信傾聽事實見證者的聲音。

當成大的同學們得知全民開講要在成大舉辦,貴節目以「關心台灣,傾聽成大
同學心聲」為號召,要在大學校園辦一場戶外轉播。貴節目到大學校園裡開講,
無非是想展現「擁抱學生」、「關心學生」的具體表現,而成大學生從今年四月
十一日發生MP3事件以來,體會到最切身的權益問題,非校園白色恐怖莫屬。

雖然貴節目在五月二十五日的現場節目進行是以「年底大選選誰」為主軸,但
無可否認的,我們都看見了,現場有大批學生舉著「抵制IFPI」等海報與布條,
並在現場要求節目進行能帶入MP3事件的討論,切切希望在場的來賓能夠利用機會
與學生互動、對談,在要求學生在節目中大談經濟問題時,學生們心所懸念的無
非是因「經濟因素」而被IFPI控告的學生,以及欲藉此呼籲重新思考著作權的詮
釋問題。我們以為,您似乎將MP3問題定位成單純的校園事件,卻不知這樣的事情
背後牽涉涉及智慧財產權淪為財團壟斷知識的工具,並有美國三零一貿易制裁的
層層相關問題;這不但是成大學生的問題,也是世界所關心的焦點。

尤有甚者,您似乎將現場的學生刻意分化,認為現場有兩種學生,一種是「想
談MP3的」,另一種是「想談國家大事的」,這種粗暴的分類方式,怎能信服您製
作的是個廣納意見的節目呢?

您以及工作人員在節目開場之前,就先希望學生遵守「走過一百五十集戶外開
講」的2100的「遊戲規則」,希望學生不要「拿著海報群聚討論」。您希望學生
只能展示海報與布條,卻希望學生「針對這次節目的主題發言」,表面上似乎相
當合理,但是您也知道現場已經有大半學生是關心MP3事件而來的,卻在主持的內
容中刻意迴避學生希望了解來賓針對此事件提出看法的盼望。

學生們希望聽見的,並不是來賓的交相謾罵,而是確實針對對學生生存權益加
以討論,唯有政治人物對此事件展現關懷的誠意,方足構成學生談論選戰的意義
。節目製作單位跟成大學生進行節目內容的事前討論時,也都認同MP3事件將是討
論範疇的共識。然而我們在現場所見證的,是工作人員過濾發言,以及主持人刻
意迴避討論最切身的成大MP3事件之實。工作人員除了禁止學生散發傳單,還在點
選舉手發言者時迴避著有自救會汗衫的同學,也在同學發言之前作一番盤查,
「你是要問MP3的問題嗎?」「你知不知道今天節目的主題?」

我們都知道,2100全民開講的節目,在相當程度上,確實反映了部分民意,但
是我們經過這次的戶外開講,才明白原來這個打著「民眾才是頭家」的節目,實
際上只是在以麥克風、攝影機控制民眾發聲而已。而事實上,當天轉播出現在電
視機螢幕上的,除了攝影機所帶到的抗議海報,以及少數同學提出MP3事件要現場
來賓作出具體回應之外,並無看得出現場同學對MP3問題能在節目進行中行程討論
的熱切期待。

您在廣告的休息時間受到學生「為什麼不談MP3」的質問,而您卻認為現場因這
事件而焦躁不安的學生是有壟斷節目進行方向的企圖。但是您也明白,真正能掌控
鏡頭與發言權的是媒體。您說學生要為自己秀出海報來負責,卻不能明白拉布條是
學生爭取媒體重視時最卑微的方式。您是否知道,當處於弱勢的學生希望利用媒體
良心爭取社會支持,卻發現媒體機器也是弱勢的打手時,那種何等失望與心痛的。

在要求學生擺出「關心國家大事」之姿的同時,您卻讓學生「關心自身權益、
關心切身問題」的最基本的聲音消失了。

我們都很清楚,在短短二十秒的發言過程中,所能提出的單薄論述,只能被被
主持人與現場來賓用來斷章取義罷了。所謂開講的遊戲規則,實際上只是讓節目
在戶外舉行的表象呈現擁抱民意的立場,卻在主持的過程中透過規避問題、曲解
民意的技巧,將節目的討論拉回至原本就已經設計好的預設方向;而這也是所有
有線電視的call in節目及談話性節目的普遍現象。

不出所料,電視機前的觀眾所看到的,一如以往所有有線電視台的call in節目
的內容,只有現場來賓政黨之間的叫陣;這和在室內錄影的節目沒有差別,譬如
這次在成大您首先提出「第一季經濟成長率1.06%」的現象,再請來賓用十五秒、
二十秒等閃電速度來推銷自己的看法。這種節目永遠只是以一個不單純的社會現
象為出發點,來討論到底哪一個黨才是解決問題的高手,此般粗糙愚庸,簡直視
民眾之智慧如無物。而每次請來的各黨代表,永遠只有情緒性的發言及空洞的論
述,充滿無意義的符號,毫無解決問題之誠。可不是嗎?當天所有的海報布條,
所有的學生心聲,都清楚地亮在來賓席的正前方,也都清楚看見聽見學生跟您的
抗議了,可是沒想到這些來賓竟然仍在錄影機開始運作時,還能裝作若無其事一
樣,在鏡頭前再演一番老套的政爭,這樣的套招,令現場見證者哭笑不得。

而在五月二十五這天,您也以同樣的手法,羞辱了在場真正關心切身問題的學
生。您在電視機螢幕前宣稱「歡迎各種意見」,卻在節目進行中過濾民意。您在
進廣告的休息時間裡大聲氣憤地要求學生展現民主的情操,卻遺忘了您握有足以
扭曲民主的媒體大權。

當我們看見,2100開講的前一小時,節目利用嘉年華式的社團表演來利誘同學
「可以上電視」來填滿座位,再透過節目工作人員的鼓動來營造學生熱情的氣氛
。我們終於明白,媒體中包括情緒、議題焦點等等,都是假的,而更遑論要精準
地為民眾代言了。因為學生無法認同您在節目進行中難以規避的矛盾的主持策略
,拒看2100全民開講的抵制運動也因著了解媒體壟斷民意的事實而展開。我們誠
心希望李濤先生您能為這次成大開講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說明,並向在場被這樣虛
假的節目所羞辱的學生道歉。如果您還認為全民開講節目還具有媒體的良心,請
以具體的回應讓我們看得見媒體自省的意願。也許您的誠意能因此推動各台同質
性談話性節目的品質提升,否則,作為談話性類型節目的鼻祖,卻徒有操弄媒體
藐視民意之實,大概只能稱為台灣民主的絆腳石罷了。

=====================《專題連載》=====================================

探索「靈異節目」系列之二~「靈異節目」的製造機 ? 【文˙黃浩榮】

媒體為何要製作播放靈異節目?媒體為何要製造社會上的集體恐懼及不安?
媒體為何忽視幼小兒童與青少年們尚未健全的心靈以及對生命意義的認知?
媒體為何甚至刻意前往災區塔塌樓傾的廢墟裡錄影、探險?

簡單來說:「為了收視率」。

商業電視所生產的不是節目,而是閱聽人的收視率。電視台製作節目吸引觀眾
收看固然是其表面目的,但根本目的則在於將閱聽人的收視率轉賣給廣告商,將
收視數字作為和廣告客戶討價還價的交易籌碼。越高的收視數字,越能提高廣告
時段的價碼,電視台的收入也就越豐厚。

換句話說,當我們一方面正以為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收看、閱聽的電視節目時
,我們卻也一方面成為電視台用來買賣的「閱聽人商品」,廣大的觀眾在媒體經
營者及廣告商眼裡,不再是一個個無可替代的公民角色,反而被化約成不斷跳動
的數字符號,符號的上下起落牽動著媒體經營者的銀行帳戶數字。

因此,媒體為了獲得最大的閱聽人收視率,便致力於製作他們認為「閱聽人所
喜愛的節目」,這當中也包括了靈異節目。然而,為什麼靈異節目會為閱聽人所
熱衷?這當中牽涉因素甚廣,可殊分為以下四項:

(1) 傳統社會因素:

中國人對鬼神的崇拜敬仰始自商周時代對先祖的膜拜,源遠流長,歷代經典名
著亦多所穿附神怪,而宗教向來在中國歷史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而,中國
傳統社會(包含現代的台灣社會)對於宗教、神靈、鬼魅等超自然現象具有相當
的情感與敬意,並體現在傳統習俗活動中。

(2) 政治因素:

海峽兩岸政權自分隔以來,始終呈現的極度對立的恐怖平衡,而中華人民共和
國的日漸強大,著實對台灣社會的政治、軍事、外交等層面構成相當大的威脅,
生活其中的台灣人民自不能置身事外。是以,外在的政治不安與紛亂,深化了人
們心中對於未來的焦慮與不確定感,也從而更渴求宗教神靈上的慰藉。

(3) 經濟因素: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普遍存在著財富分配極度不均的現象,特別是在現代「以
利滾利」的功利社會裡,往往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社會不平等現象。
而中華民族傳統以來樂天知命的民族性,以及深受佛教、道教等「出世宗教」的
長期薰陶下,使得人們往往安於社會既有現狀,不忮不求,轉而更加尋求宗教上
的精神慰藉。

(4) 心理因素:

在當前現代化的世界裡,「理性」是一切社會秩序的主宰。但理性的發達,也
使得許多原本非理性的事物被排擠至社會邊緣,甚至消失,此即社會學家韋伯
(Max Weber)所謂的「除魅化」(disenchantment)。世界的除魅化雖然使得一
切社會互動變得更有秩序、更為條理分明,人與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也更為清
晰;然而,卻也帶走了許多原本人們精神上、情感上藉以撫慰心靈的非理性事物
。因此,失去這些非理性慰藉的人,便尋求其他的方式與事物,如宗教、鬼魅、
命理、風水、術數等,來填補心靈上的空缺。

基於上述因素,國內靈異節目的神怪內容大受歡迎可說是其來有自。加以當前
兩岸緊張局勢升高,國內政局不穩,經濟衰頹、百業蕭條,失業人口節節攀高,
連帶使得社會治安敗壞,公民道德低落…如此內外交迫的窘境,使得民心普遍惴
惴不安,更仰賴宗教等超自然力量的安撫。是故,媒體經營者更熱衷於各類靈異
節目的製作,試圖從焦慮惶恐的天下民心當中,尋得商業利益的契機。

<<作者目前就讀:台灣大學外文系四年級>>

====================《媒體觀察總動員》 =================================

★ 媒體觀察電子報:
號召全國關心媒體的朋友一起來對媒體提出批判、評論與觀察。

快點寫下您的"媒體觀察"寄至:
mediawatch@kimo.com , 媒體觀察基金會編輯部收 就可以囉!

《投稿注意事項說明》
§來稿請附 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及聯絡電話。
§請註明來稿題目;信件以500-1200字以內為佳。
§本會對來稿者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
§本會將不給予任何稿費。
§投稿信箱:mediawatch@kimo.com

====================《一週媒體重要動態》 ===============================

◎台灣媒體免費炒熱「壹週刊」內容非特別勁爆

由港資創辦的所謂的狗仔雜誌「壹週刊」,未演先轟動,但是從其五月十一日
上市後的內容來看,不得不佩服其懸疑手法的新聞宣傳高招,使許多台灣媒體,
特別是電視為其免費炒作,因而一舉成名。

單在這幾天中,估計台灣的電視就不知花了多少的免費討論節目與SNG直播,報
導這本雜誌的內容與出刊。可是如以媒體批評的眼光去分析內容,「壹週刊」所
報導的題材並無特別辛辣之處,該刊能報導的人事物,沒有一樣台灣的內幕性與
八卦性刊物所無能為之。

據報該刊創刊號就印了二十七萬五千份,而且立即銷售一空,如果屬實,那將
是台灣最暢銷的刊物之一,如能持久,則不怕沒有名人政要爭取或自荐被其訪問
刊登,因為媒體只要有銷路市場,則以台灣當前的政商影藝生態,大有人會趨之
若鶩,自動上門。

【2001/05/31 中央社】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五月二十七日(日)頒發

由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主辦、新聞局、國科會贊助的「第十一屆中華民國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五月二十七日舉行頒獎典禮,共有四人獲此殊榮,分別
是聯合報採訪中心召集人華英惠、英文台北時報的邱育慈、民視文字記者蕭慧芬
、中國時報編輯王興中。

華英惠的考察主題是「全球化或民族化?由美、英、南韓主要平面媒體對世界
貿易組織議題報導與編輯政策看台灣媒體定位」。邱育慈的主題是「從國際視野
角度研究如何在台灣呈現較佳環境報導」。蕭慧芬主題為「現場連線報導的時機
與未經查証之新聞對社會造成的影響」。王興中的主題為「美國公民新聞運動的
理論與實務」。

【2001/05/28 聯合報】


◎媒體內容淨化廣告主協會自律角色備受期待

近年來台灣媒體日趨惡質化發展向下沉淪,社會普遍質疑媒體生病了! 廣告市
場頻生不合理現象,有感於廣告與媒體充斥不當內容,由多家企業集團聯手成立
「廣告主協會」,監督制衡媒體,但在社會卻有不同意見,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在五月二十六日召開座談會提出警語。

對協會成立,與會傳播學者多表認同鼓勵樂觀其成態度,認為應協助推動ABC
(媒體發行量稽核組織),但也有人認為新監督機制應提防可能造成干預媒體陰影
,師大傳研所教授胡幼偉疑慮在台灣政商大環境下,協會可能因政治立場成為新
政治壓力團體。

對於學者的質疑,台灣廣告主協會理事長高志明認為是過慮了,協會成立主要
是為了下一代,重建台灣傳播新秩序,希望消除色情、暴力節目,塑造優質傳播
生態環境。他說目前許多媒體有政黨、政治立場,也有財團操控,應全盤檢討。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趙怡則說台灣在告別黨政軍操控下,媒體內容卻
未向上提升讓人感慨,他提出「股權分散、專業治台」原則,不過總體來說,台
灣新聞自由與媒體報導的確是有進步,但對他律若戕害新聞資訊自由流通的做法
則不贊同。

資深傳播學者徐佳士認為廣告主協會可健全廣告業發展,可以是壓力團體來約
束廣告業,廣告商不宜以廣告購買聯合壟斷干涉媒體內容,將對言論自由市場負
面影響,成為另一個操控媒體商業勢力,造成社會新新亂源,應以廣告自律為重。

【2001/05/27 中央社】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lib.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202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負責人:賀德芬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沈世華、許景泰
˙媒體觀察電子報服務信箱:mediawatch@kimo.com

*************************************************************************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易達網電子報: 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易達網客服信箱: mailto:cs@service.edirect168.com
˙歡迎申請易達網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edirect168.com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service.edirect168.com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edirect168.com/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易達網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