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 〈第三十八期 2001.06.13〉

『壹周刊』,刺激媒體,也衝擊閱聽人!

‥‥‥‥‥‥‥‥‥‥‥‥‥‥‥‥‥‥‥‥‥‥‥‥‥‥‥‥‥‥
‧訂閱人數:26,447人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編輯: mediawatch@kimo.com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 編輯室手記 ===================================

『壹周刊』的狗仔效應,仍在持續發燒中,面對創刊號的狂賣,國內其他同
型的雜誌也陸續打出廣告。然而,隨著時間的消逝,第二期的衝擊似乎已未如
第一期般的強烈,儘管政治人物仍然害怕被這波颱風掃中而顯得格外小心翼翼
;演藝圈人士也個個表明行事光明,不怕狗仔的態勢。眼前的局勢演變成為一
股觀望的氣息,一方面大家好奇下一個『遭殃』的人物是誰,一方面也急於知
道到底這來自香港的『惡勢力』可以稱霸多久、又會對國內媒體帶來什麼樣的
影響?
本期電子報也集結了多位青年學子對壹周刊效應的反省和思考,一個共同的
觀點即是對『私事公開化』的討論。誠然,如果沒有閱聽人樂於窺伺的奇妙心
態,那又何來狗仔隊的窮追濫打?莫怪乎當壹周刊登陸之際,即有人樂觀的認
為這是臺灣『媒體素養』提升的好時機了!

害怕狗仔,除了媒體要當心之外,身為讀者的社會大眾是否也該檢討一下呢!

=====================《本期精華》====================================

◎ 你,喜歡背叛嗎?

◎ 壹周刊風波

◎ 傳統媒介戰勝電子媒介

◎ 探索「靈異節目」系列之三 ~媒體的責任!(專題連載03)

◎ 媒體觀察總動員:邀您一起來發言!

◎ 一週媒體重要動態:2001/06/04~2001/06/11

=====================《媒體觀察01》=====================================

你,喜歡背叛嗎? 【文˙許文青】

你,喜歡遭背叛嗎?喜歡被出賣嗎?狗仔隊文化正帶領社會走向人與人互信的瓦解。

姑且不論媒體社會責任,也不管狗仔隊的跟監方式違不違背個人隱私權,用這種
角度去期待八卦雜誌的表現,未免強人所難。我們所擔憂的,其實是更深一層的人
性毀滅與不可信任。

從創刊號到第二期,壹週刊的封面標題都是一則宣稱大爆內幕的消息,女主角從
準駙馬的前女友,換到藝人康康的前女友,聰明的讀者可以發現,所謂的內幕,根
本就是以相同模式塑造出來的片面之詞,也就是記者引用相關當事人所陳述的過往
,透過生花妙筆,掐頭去尾,成為一篇聳動的獨家新聞,這則獨家的價值何在?是
因為拍了一張其他媒體沒有拍到的照片,找到一位其他媒體沒有找到的人嗎?再仔
細看看記者引述的內容,趙建銘的前女友沒有口出惡言,康康的前女友也沒有怨懟
,她們的善良和對逝去情感的追憶,歸結到最後竟全成了出賣。

『出賣』!多沈重的指控。而你,又會被誰出賣?想起來就有點不寒而慄。若你
十年、二十年後將成為被扒糞的名人,而肝膽相照的朋友,或兩情相悅的情人,一
個個出來變成揭發你私事的密告者,你,現在怎敢與人坦誠交往,卸下心防?狗仔
隊文化正在入侵,侵略你的私人領域,破壞你的人際關係,徹底毀滅你對人的信賴
感….。

唉!在這個已經夠冷漠的社會裡,就請給人性道德一點存在空間吧!

<<作者:媒體觀察基金會執行長>>

=====================《媒體觀察02》=====================================

壹周刊風波 【文˙葉玫君】

此次壹周刊登台,受到媒體及民眾強烈的討論。尤其在正式發刊後,各界對於壹
周刊的褒貶不一,不僅媒體廣泛報導,在許多網站討論區上也展開了如火如荼的辯
論。

【公眾人物的私領域是否該被公開來品頭論足?】

相信許多反對八卦媒體的人都會為公眾人物說話,認為公眾人物應當保有其私人
空間,民眾不容置喙。然而,對於是否只有公眾人物的隱私受到暴露,最顯而易見
的是日前受到強烈關注的老少配事件。小鄭與趙繡花也不是公眾人物,但在道德與
媒體的聚光燈下,兩人隱私也便得透明。而究竟在公領域中,私事是否應當曝露?
吾人認為,倘若真的不想對媒體公開私事,那就該至始至終不要發表任何言論,尤
其不該扯謊。猶如老少配事件,許多人提出"愛情自由"的理論,但是既然當事人選
擇將事件暴露出來,並且一再接受媒體訪問,那就必須虛心接受社會道德的評斷、
輿論壓力的審判。媒體具有相當的教育功能,無論是否是公眾人物,只要是對大眾
媒體說話、拿著麥克風,就要負起媒體傳播的責任。

【反應民眾需求還是媒體過於煽色腥?】

不過究竟是如壹周刊所說的,台灣的媒體已無法滿足台灣閱聽眾?還是閱聽眾的
好奇心終究是受到媒體利用?對此,筆者卻認為,其中蛋雞相生的因果難以完全歸
因,但民眾的搶購著實反應出了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可以深入探討的,應該是為
何會對這些人有那麼多的好奇?甚至造成搶購一空?為何大家都想看蕭薔出糗、看阿
寶被罵?看駙馬爺笑話?

無論是官員或是狀似高高在上的明星,市井小民們會這般轟動地熱烈期待他們的
醜聞,吾人認為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平時媒體上某些角色的過分神格化,給予人高
不可攀的神聖模樣,或者某些角色總是運用一些實質的權利(或媒體)而威風,因而
致始小市民們覺得反感。是以小市民便潛意識地希望媒體替他們出口氣,幫他們揭
揭那些高官的瘡疤,去證明他們其實肚裡還不是吃得五穀雜糧,來滿足小市民們報
復的心理。

所以這次壹周刊的事件,筆者反倒認為小市民好奇心理形成的因素,比那些媒體
的責任還值得探討、還有趣。至於壹周刊本身的發展與影響,吾人認為對於媒體應
當長期觀察,現在其實不需多做評論,可以等個三四期再作分析探討較具意義。而
日前由台灣多家企業集團聯手成立的「中華民國廣告主協會」又是否能夠如當初所
說監督各大傳播媒體、重建台灣傳播生態新秩序,更是有待觀察。

<<作者目前就讀: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一年級學生>>

=====================《媒體觀察03》=====================================

傳統媒介戰勝電子媒介 【文˙陳世璋】

科技的發展促使新媒介的誕生,日漸取代當時主流媒介的地位,雖然在歷史的發
展上並未有媒介因此消失,只是創造新角色走向小眾、分眾。雜誌同樣如此,趨向
小眾、分眾進行,內容製作難以與新興的電子媒介匹敵。然而,由港資創辦的狗仔
雜誌「壹週刊」打破這樣的神話,買下隨著網路泡沫化倒閉的明日報,利用高招的
宣傳手法引起全台的轟動,各家電視台隨著壹週刊起舞,大幅報導並且在談話性節
目大量的討論。

壹週刊的出現給予傳統媒介注入一股強心針,從分眾市場再度走向大眾市場。壹
週刊之所以能夠引起眾人的目光,在於狗仔隊揭人隱私的行為以及壹週刊在香港掀
起的浪潮。高明的宣傳手法在接下明日報時,就以巧妙利用各家新聞媒體製造議題
進行免費宣傳。利用大眾對新聞的信賴,達到有效的宣傳目的。

創刊號發行前又耗費大幅資金購買廣告,刻意透露內容引起大眾的好奇心。隱涉
、聳動的內容一經透露,台灣各家媒體無不動員大量記者、SNG車趕緊追逐採訪。
在媒體不願「獨漏」的心態下,一窩蜂的報導促使「議題設定」聚焦的效果,更加
替壹週刊進行免費且有效的宣傳。壹週刊製造驚爆內幕的話題、挖掘聳動的名人隱
私議題、棄而不捨的狗仔隊長時間的跟監,拍攝一系列的照片均試圖強化給大眾的
新聞內容是以「眼見為真」的觀念。

壹週刊一出刊就以銷售二十七萬份,在吸引大眾的目光外,也似乎引起媒介生態
的改變。壹週刊的內容多挖掘以名人隱私為主,滿足大眾窺視他人的慾望,或以血
腥、黃色等刺激的照片達到閱聽人感官的刺激享受。隱私的挖掘能夠大行其道的原
因除了市場導向的新聞產製風格,服膺資本主義邏輯,最大的原因在於外來的媒體
沒有政治包袱。台灣的新聞媒介又於追求「獨家」與避免「獨漏」,長期與消息來
源保持一定的關係,不是相互合作就是彼此同化。正如Gans所言,記者與消息來源
的關係就像舞會中的男男女女,皆設法接近對方、引導對方。或如馬克思所言的,
新聞媒體沒有自主權,只是資本階級發聲的工具。然而,雜誌較無須擔心「獨漏」
,壹週刊的內容又是挖掘隱私,自然與消息來源的關係較一般新聞媒介不同。名人
擔心自身的隱私權、肖像權遭受侵害,往往躲避、防範,與雜誌的關係處於對立。
但以創刊號看來,並非內容全為隱私的挖掘,同樣也有名人的訪問。所以彼此的關
係處於緊張的對立與和諧。

新聞自由源於言論自由的基礎,基於真理、民主與個體發展保障言論自由,對於
挖掘隱私非與公眾利益相關,牽扯私德之事是否也須給予相同的保障。羶色腥的報
導、聳動的標題、血腥與黃色的圖片遊走於法律邊緣,嚴重挑戰新聞道德規範,對
於台灣媒介的生態無疑是一大衝擊。在無法可管的台灣,缺乏一套完善的傳播法規
與專責機構,任由壹週刊無情的市場導向風格邁向大眾市場。雖然將傳統媒介賦予
新生命,但這樣的手法造成的爭議實在過大,考驗法規、道德、媒介自律與閱聽人
的媒介素養。掌握生殺大權的閱聽眾是否能夠聰明選擇自己所需,而非任由媒體宰
制,做個主動的閱聽人。

<<作者目前就讀:中興大學歷史三>>

=====================《專題連載》=====================================

探索「靈異節目」系列之三 ~媒體的責任!【文˙黃浩榮】

 媒體所呈現的節目內容對於閱聽大眾的認知與心理態度,乃至對於整個社會文化
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媒體應體認到自身所應擔負的社會責任。因
為媒體不僅是產業,媒體更是文化,媒體無遠弗屆、深植人心的強大影響力,確實
影響了社會文化的形成,並塑造特定的價值觀。所以媒體製作單位在製播靈異節目
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媒體對於社會人心的廣大影響,以及媒體之「守望環境、聯
繫社會、教化人心、監督政府」的社會責任。

但是放眼當前台灣的靈異節目,內容一個比一個更加荒誕不經、光怪陸離,一切
以製造最令人驚悚顫慄的集體恐怖為目的,甚至還煞費苦心地用電腦合成手法來製
作靈異照片、靈異V8影片等等(註1)。此等惡劣的商業詐欺手段,不僅是傳遞偽造、
錯誤的訊息給全國大眾,違反了媒體的誠信原則,折損了媒體的公信力,更傷害了
全國眾多無辜孩童及青少年的年輕心智,灌輸他們一套虛假的價值觀念,為他們建
構起一個扭曲的世界。

媒體經營者此荒謬而卑劣的行徑,徹底地背棄了媒體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與教化功
能,也污衊了正派宗教渡化眾生、開釋人心的良善美意。而每每節目結束時,主持
人所附上的一句「諸惡莫作」的警世恆言,試圖掩飾整個節目背後的商業氣息,卻
反倒成為不攻自破的最佳反諷。

台灣地區許多民眾對於宗教、神鬼、符籙法術等靈異現象感到好奇、敬畏及尊崇
,靈異節目的存在確實能夠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與好奇心。然而,像媒體這樣性質
特殊、具有強大社會形塑力的文化產業,除了在經營上有計畫地創造利潤、永續經
營外,更重要的,是必須體現教化社會、安定人心、提升道德的全民教育義務。

靈異節目並非絕對不可製作播送,但製作單位必當嚴守媒體道德良心,嚴格控
管節目內容,以正派宗教勸人為善的宗旨為出發點,而非以怪力亂神、虛構捏造、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驚悚內容來作為刺激收視率的斂財工具。媒體若能就當前的不安
社會環境來因勢利導,製播一系列宗教性節目來安定民心,凝聚社會道德,警惕大
眾莫因當前一時的困頓而輕率自暴自棄、鋌而走險乃至放棄生命,鼓勵民眾積極而
光明的人生觀,並結合若干社會慈善活動等以幫助真正陷於災厄的人們,這才是媒
體發揚社會正義、體現社會責任、獻身公共福祉、致力公共服務的最佳典範,亦是
無量的功德。

------------------------------------------------------------------------
註1:三立「穿梭陰陽界」即曾經由工讀生說明內幕,靈異V8影片裡的鬼魅都是由他
們穿上白衣去裝扮,再配合影片的電腦後製而成。見<<大成報>>,民國89年8月11日。
------------------------------------------------------------------------
參考文獻:

☆瞿海源,王振寰(199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pp.356-387。台北:巨流。

☆陳家霖:民國89年8月11日,<電視節目裝神弄鬼,直指靈異節目>,台北:大成報。

☆陳家霖:民國89年8月11日,<靈異節目搞鬼,驚爆真假說>,台北:大成報。

<<作者目前就讀:台灣大學外文系四年級>>

====================《媒體觀察總動員》 =================================

★ 媒體觀察電子報:
號召全國關心媒體的朋友一起來對媒體提出批判、評論與觀察。

快點寫下您的"媒體觀察"寄至:
mediawatch@kimo.com , 媒體觀察基金會編輯部收 就可以囉!

《投稿注意事項說明》
§來稿請附 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及聯絡電話。
§請註明來稿題目;信件以500-1200字以內為佳。
§本會對來稿者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
§本會將不給予任何稿費。
§投稿信箱:mediawatch@kimo.com

====================《一週媒體重要動態》 ===============================

◎攝錄麥克維行刑過程 推翻禁令待司法爭辯

週五,聯邦法官對錄製奧克拉荷馬城爆炸案死囚麥克維(TimothyMcVeigh)
行刑過程的要求施加阻礙,表示除非上訴法庭認為錄影對未來的死刑案有檔案
價值,才會做出相應考慮。

巡迴法院法官約瑟夫‧維斯(JosephWeis)簽署了暫停令,在第三上訴巡迴
法院舉行訴辯會之前,暫停令將一直生效。上訴方認為,應該將麥克維行刑過
程錄製成影帶,作為西賓西法尼亞地區其他謀殺案定刑參考之用。

維斯在判決中表示:“地區法庭做出判決,要求聯邦司法部長和(或)他的
指定人,錄製並保存麥克維行刑過程的錄影帶。本法庭為此宣佈暫停令。”

聯邦監獄規定,在對獄犯行刑時,不可使用錄音或者錄像手段,聯邦當局希
望維護這一規定。法庭官員表示,第三巡迴上訴法庭將在週五或週六,舉行訴
辯會,討論推翻錄像禁令的司法可能。麥克維曾經是海灣戰爭的功臣,但在一
九九五年奧克拉荷馬城襲擊聯邦大樓的爆炸慘案中,他又是殺害一百六十八條
鮮活生命的元兇。對他的死刑判決將於6/11美國東部時間早晨八點執行。

麥克維的律師泰提可(ChristopherTritico)在接受CNN採訪時曾經透露,一
名聯邦法官請他徵求麥克維是否反對對他行刑過程錄像的意見。泰提可表示:
“我為此與 麥克維進行了電話連絡,他說他對此並不反對。”

【2001/06/10 路透社】


◎感謝媒體支持,黎智英不愁沒市場

台灣媒體很有趣,可以把別人的創刊舉動,當作一種八卦新聞,自己拿來八卦
一番,堪稱奇蹟,也由此看出台灣社會的八卦精神有多麼厲害,有人說「民主」
是普世原則,顯然「八卦」也是。

【2001/06/08】


◎媒體裁員骨牌效應隱然欲發 中時裁撤中南編 林聖芬的內心在滴血

文/陶令瑜、何博文

 一葉知秋!當台灣報業龍頭中國時報,也在「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情況下,必
須壯士斷腕地一舉裁撤中部、南部新聞編輯中心時,帶來的,是什麼樣的訊息?

雖然時序已經進入春末夏初,不過,對於新聞傳播界而言,真正的寒冬可能才
正要開始!民國84年,中國時報為因應省長改選新局,而成立中部及南部編輯中
心,時報當時以大幅看板「橫擺」台灣蕃薯狀地圖,並以此強調重視南、北平衡
報導的形象廣告,媒體界還記憶猶新。然而,也不過是6年的光景,被擺平的,
卻是兩個地方編輯中心因為被裁撤,而面對裁員及資遣命運的時報員工。

 6月1日晚上,為安撫員工並尋求諒解,時報由社長黃肇松、副社長胡鴻仁,率
幹部分赴中編及南編,親自說明這項組織縮編的訊息,對報社而言,這是在整體
經濟大環境不景氣下,不得不做的選擇與決定,讓這個當年興致盎然推動的計劃
又回到原點;但對可能因此面臨失業命運的時報員工而言,不但拾不起當年開疆
闢土的心情,可能還找不到再出發的路。

 其實,時報有意裁撤中、南部編輯中心的傳言,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在報社內
部流傳,但董事長余紀忠的態度一直都傾向保留;不過,由於景氣持續看壞,廣
告業務量大幅下滑,據指出,從4月初開始,中時、聯合及自由三個主要平面媒體
的廣告戰,從買1送7到買1送9不等,根本就是一種吃老本的惡性競爭,有一個說
法並指稱,中時一個月的廣告量,就少了近5000萬。一位時報廣告部門專員就評
估「廣告業務量和過去比較,幾乎跌了一半」,但他也不忘補一句「其他媒體更
慘,大家都好不到哪裡去。」

【2001/06/08 新浪雜誌】


◎大陸網路業重整媒體聚焦顯現對網路重視

大陸的網路業正面臨重整期,尤其是三大入口網站新浪、網易及搜狐的人事及
被收購或合併等消息,更是大陸各媒體的聚焦點,成為各大媒體報導的首要新聞
,也顯現大陸整體對網路與所謂「IT」業的重視。

儘管中共對網路媒體仍有相當嚴密的管制,但如果從其內容看,除了一些上級
必須強調的共黨政策、反霸反美與反台獨訊息外,網路媒體的內涵,不但多元豐
富而且多采多姿,資訊速度也相當快速,如與港台網路資訊相較,有過之而無不
及。帶來這一波大陸網路業重整的,首先當然是美國線上將與大陸聯想集團合資
進軍大陸網路提供上網服務。但於此關鍵時刻,新浪網的首席執行長兼總裁王志
東突然辭職,更是震撼網路界,引起了廣泛的報導與評論。

從這些評論中,可看出網路與高科技業已形成一股特殊行業的氣氛,參與的都
是年輕的精英,包括技術專才與創業專業,由於其年輕而且都是技術起家,吸取
國外資金而創業,因此含有一種英雄式氣概與崇拜的象徵意義。尤其是在上海與
北京一帶,逐漸形成的高科技矽谷,更具聯動性推動其他網路科技發展的力量,
美國及歐洲高科技業也會在該兩地帶設立研發中心,運用大陸的人才,而台灣雖
然也希望號召引進大陸高科技人才,恐怕屆時較難具吸引力。

【2001/06/06 中央社】


◎王世堅:考慮放棄經營自晚

自立晚報董事長王世堅六月五日表示,考慮放棄自晚,可能等到庫存的紙張用
完自立晚報從去年十月至今每月虧損一千五百萬,總計上億元。

【2001/06/06 綜合整理】


◎壹週刊大型戶外廣告 違反建築法

中華路上最近出現了這麼一隻醒目的大狗廣告,白色的帆布把整棟大樓全都包
了起來,到了晚上還有雷射燈光,仔細一看、這又是近來在台灣刮起旋風的壹週
刊的傑作。不過,盯人的狗仔隊也有“出槌“的時候,台北市議員調查發現,壹
週刊的大型廣告完全沒有申請任何相關執照。建管處限期一個月改善,否則將強
制拆除,不過壹週刊表示,這隻大狗只廣告一個月,再兩個禮拜就會撤下來。

【2001/06/05 聯合新聞網】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lib.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202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負責人:賀德芬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沈世華、許景泰
˙媒體觀察電子報服務信箱:mediawatch@kimo.com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http://www.url.com.tw/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智邦生活館客服信箱: mailto:cs@url.com.tw
˙歡迎申請智邦生活館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url.com.tw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url.com.tw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url.com.tw/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