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美術課
◎周怡伶
人本南投埔里工作站
國中時的美術課上了些什麼,你還記得嗎?不少人如今是氣憤難當的說:「哪有什麼美術課啊!都被數學老師『借』去了。」另一些人則是絞盡腦汁:「嗯…好像是畫畫吧。」內容大約就是素描、水彩,最後來個校園寫生,而且極可能是年年如此。到底上美術課有什麼感受,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
這學期,南投縣竹山鎮延和國中,有了一門不一樣的美術課。它可能是全台灣最獨一無二的國中美術課,因為它是九二一地震後,從「校園重建」延伸出來的特別課程,所以它也不太像美術課,而是環境教育與美學的結合,帶給學生和老師非常特別的感受。
這個課程的執教老師,來自該校新校園設計團隊—台南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引進外聘師資,最初是因為二年級的美術老師這學期臨時不能來上課,學校來不及應變安排,開學時各班導師接到消息說要自己教美術課,頭痛不已。他們說,沒有美術專業,從何教起?眼看著大家就要在美術課各教各的數學或國文了,二年級導師蘇由美與人本鹿竹工作隊聯絡,詢問是否能由人本引介美術教學的師資。
人本的工作同仁突發奇想:美術只有繪畫或勞作嗎?我們的環境中有些造型特別的建築、或是美麗的角落,也可以觸動我們對「美」的思考。因此,人本與延和的老師就找上設計團隊建築師郭一勤,再由他找了同系老師張郁靂、潘大謙及學建築的張雅惠,四人一起上二年級的「重建美術課」。而且,課程進行時,各班導師不但要在場,還要參與每次課程前後的教學討論。
起初,幾個推動的老師擔心其它老師不同意這個想法。意外地,十三個班的導師都願意參與,而且還有三年級的幾個班也要加入。學校行政方面,在特別拜會校長取得支持之後,教務處也就配合將二年級課表大幅調動,讓各班美術課集中在兩天,方便遠道從台南到竹山上課的講師們。經過許多次的說明與協調,課程終於可以開始進行了。
換個角度看校園
課程設計的想法是從探索校園環境,到參與學校空間的改造。雖然學生長時間待在校園,但他們和校園環境卻是疏離的,少有人仔細感受或探索校園空間中的種種,因此教案的方向就是讓學生藉由特殊的方式,發現校園空間的各種面向:像矇著眼睛走校園一遭、設計班上的佈告欄、以及校園拓圖…等。
學期末,課程接近尾聲時,崑山的老師提供一種不同於畫紙的作畫介面—珍珠板,用香蕉水或線香在珍珠板上勾勒會產生特別的線條,學生頭一次嘗試這個方法,都覺得新鮮有趣。這次是以「我的學校生活的一天」為題,在珍珠板上創作。這些作品在校內辦了連續三天的展覽,常可見到一群群學生圍在作品旁熱烈討論,不斷稱讚自己喜歡的作品。後來學生票選出部分作品,由崑山設計團隊將圖樣製成彩繪玻璃及陶瓦,將來和新校園建築做結合。未來這些獨一無二的創作,將留在重建後的延和校園建築上。
換個心情看教學
一學期下來的精彩課程,不只學生受益良多,老師們也第一次有機會,從旁「觀看」學生,發現學生的不同風貌。
以設計佈告欄為例,最主要目的是在校園空間中創造一個發聲的園地,不過也有老師擔心,佈告欄上會出現謾罵、聳動文字,不過,後來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相反的,許多老師都觀察到學生非常投入,有的班連假日都跑來學校做佈告欄;有個班級獲得老師收藏的月曆紙,用它折成青蛙等紙動物,將佈告欄佈置得很熱鬧,老師很興奮的說:「這都是他們做的耶!我從來不知道他們會做這個東西!」
在這個美術課中,學生的表現一直受到稱讚,也讓老師有所啟發。蘇由美老師說:「有些作品,乍看之下,我覺得根本就是在亂畫。可是崑山的老師們不是要求畫得『美』,卻總是發現、稱讚學生的創意。我覺得上這個課,是在鼓勵每個人的創意,並不是在尋找優秀的孩子。」
孩子「傑出」的表現,使參與的老師看到改變的可能—有的老師驚覺自己太急躁,一直在催促,好像很急迫的要學生趕快學會,但這樣真的是有效的教學方式嗎?如果這時期的孩子不必急著學技巧,學習的熱情和創意才是重要的;那麼,過程中有沒有在想事情,是最重要的,是否具有美術專業,就在其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