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人本教育電子報

 

本日主題:參考教案--植物物語

【主題文章】 植物物語

本文為人本教育基金會「教學創新獎」參考教案以認識植物及培養對植物的感情為主題我們特別刊登評審小組所設計的參考教案,希望可以刺激你對上課及設計教案的思考。

【活動訊息】  

【託播訊息】

  • 2001年關山音樂聚─"跨界藝術音樂節" http://summerwaves.24cc.com/   

    張永村、許景淳、陳明章、李泰祥、李奕青、賴家慶、林正如、J.E.G.、  SLOOPY、倪伯三、王俊傑、方程式、.達卡鬧、賴進一 (DJ吉米)、硬頸暢流客家、花生隊長、賤芭樂、大彎島樂團、B頭4流浪花、嚴詠能、皮匠叔叔、郭慶榮(陶笛)、李若菱(李熊) 、Sean Pan(百老匯歌劇)、張凱(古典鋼琴)、李昌義(環境裝置)、劉守曜(表演藝術)、徐紫櫻(舞蹈)、貓靈(美術)及其它陸續加入的藝術文化工作者…
    8/17、8/18、8/19,邀請大家來『玩』藝術
    在墾丁最靠近夕陽的地方~ 關山﹔
    在心裡最渴望音樂的季節~ 夏日

     

 

【教育新聞與討論】           

今天與教育相關的新聞集中在以下三個方向:

一. 受刑人可否假釋入大學?學生、校方看法如何?(聯合報0809)
二. 教育部將補助九所重點研究型大學(中國時報0809)
三. 高中多元入學變革將於月底底定,是否應加考作文仍是爭議重點(中央日報0809)

針對第三點,提出幾個討論的面向讓大家思考:
一. 考作文的用意是什麼?這個用意一定要用「考」作文才能達到嗎?
二. 作文能力的培養,有什麼要點呢?除了學校,家長如何在家裡培養小孩的作文能力?
三. 據聞,有些學校因為基本學力測驗可能不考作文,要停上作文課。考試領導教學的情況表露無疑。身為家長及學生的您,是否覺得受教權受到剝奪呢?而身為老師的您,是否覺得自己想要教小孩寫作文的心血被埋沒在考試的陰影中呢?

 站在教育的立場,我們認為寫作跟其他基本能力一樣,是不容忽視的,甚至跟閱讀能力一樣基本、一樣重要。但我們認為,寫作是一種「行吟」的過程,怎麼說呢?就是一邊體驗、一邊吟詠抒發的過程。作文對我們來說,就是說自己想說的話,而且說的明白動聽;有邏輯也有感情。

 身為教育者,能不能引導孩子的深層感受,讓孩子真實地寫出心裡的感覺,才是「教」作文的重點,而這個「教」,絕對不是那種八股的「改」可以促成的。在考試引導教學的主流思考外,是不是也應該回頭想想,我們的作文教學是不是早就陷在一個制式的框框中,忘了最重要的「體驗」?

【主題文章】   回索引        

植物物語                        ◎創新教學評審小組                   

 這份「植物物語」的教案,共分為五項教學活動;其中第三項「認識、建構植物家族」,因為和現行生物課本的內容相關,我們認為特別重要。理由是,現在一般所謂「教學創新」,大多集中在「綜合活動」這個領域裡,而較少有「傳統課程」裡的創新;也因為這個原故,對這一部分我們特別做了研究,並做出以下的建議。

 我們的建議案,正如所有已刊出的參考教案一樣,焦點都是集中在學生的「參與方式」、和透過這種參與所能帶來的思考之上,希望可以更豐富原教案的內容和精神,並提供讀者做為一種對比。

 大概的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一、老師事先調查校園中各類植物分佈,劃定數個大小適當的區域,作為各組學生觀察的範圍。

二、在陰涼處集合,講一個曾經在台灣探險的博物學者(參考書籍例如《早期的台灣探險家》,自立出版)的故事,配合由此人首先記錄的植(動)物圖片或聲音(例如斯文豪氏蛙的叫聲)。
可以講「森丑之助」的故事,要講得感人,讓小孩體會一個「異鄉人」是如何因為對於「博物」的熱愛而踏上早年台灣的土地,並在這土地上實現他的生命。

三、讓小孩假想校園是一塊未曾被瞭解的土地(正如早年的台灣),有各式未曾被發現與命名的生物;賦予學生「博物學者」的身份,將全班學生分組(一組約五人),分配調查區域;交給各組N張空白記錄卡(N等於各組人數×2,卡片上註明編號,例如第五組發現的第三號植物,編號為5-3),各組的任務是在20分鐘內,合作完成N種植物的詳細觀察與記錄。
說明︰a.選擇種類的原則是「彼此的差別越大越好」。
   b.記錄的目標是「讓無法親眼看到這種植物的人,透過文字和素描的紀錄,能夠想像它的存在」。 (人群分散後,老師遊走四方協助與鼓勵學生,大致瞭解學生記錄的植物有哪些)

四、有了調查的結果,回到課堂讓學生針對本組的記錄結果進行分類。讓學生自行決定分類原則,製作「樹枝狀」的檢索表(結合課本活動10-1)
例如某組記錄了10種植物,他們的檢索表可以是這樣的:

∣¯水裡 1         
∣            ∣¯葉小 6        
 ¯陸地∣¯爬在別人身上 ∣_葉大__∣¯葉圓 3
    ∣  或地上         ∣_葉長 4 
    ∣
    ∣
    ∣     ∣¯膝蓋以下 8      ∣¯花不香--∣¯花紅 9
     ¯站起來的∣      ∣¯開花--∣_花香   ∣_花白 5
          ∣_膝蓋以上-∣     
                 ∣_不開花--∣¯葉硬 7
                        ∣_葉軟 10

   
1.水芙蓉 2.七里香 3.辟荔 4.地毯草 5.咸豐草
6.地錢 7.鐵樹 8.腎蕨 9.鳳凰木 10.龍柏


五、任兩組交換製成的檢索表和記錄卡,將原來檢索表後面的編號擦掉,試著將對方所記錄的N種植物,再一一放入檢索表中。

六、讓兩組成員相互檢驗彼此的分類方式的異同,討論其利弊;同時檢查雙方歸入檢索表的結果是否一致,並爭辯其合理性。老師要在此刻做出仲裁,並解說分類的原理與原則,同時發現學生自製的檢索表是否正確。

七、老師說明:以上是讓大家從體驗分類與檢索的運作,當然一切都是出自大家各自的「直觀」,但科學家的做法卻不是如此;讓學生猜測科學家會怎樣去分類,老師在其中分析學生猜測的得失。

八、老師介紹林奈制訂的「二名法」:如果收集很多調查結果,希望編成植物百科辭典,方便大家辨認和查詢,就必須建立一套分類的原則。在調查與分類之間的工作,是為那種植物取一個適當的名字。當植物學家研究的植物種類越來越多,比如達到一萬種之多,如果沒有規則,其實取名字是很困難的事,再加上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植物名稱,很難溝通,因此,「科學界」需要一個統一的生物命名方式,這樣的名字叫做「學名」。一個學名對應一種生物;就像「姓」、「名」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林奈很聰明地將學名也分成兩個部分,這種生物屬於哪一家族的,就冠上那個家族的名稱。

九、以校園植物為例,舉出兩組「同一屬名,但不同種名」的生物,說明它們的異同。

十、掌握分類的原理-演化觀點。

甲、溫故知新,先從大家比較熟悉的動物分類談起(兩生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指出他們在生存與繁殖方式上,各有什麼特色,以適應陸地生活、增加對子代的保護。

乙、a.問學生:既然萬物來自海洋,當植物登陸之後,首先遇到的重大挑戰是什麼?面對缺水,植物可以怎麼辦?
學生可能想到:住在水邊、潮濕的地方、土裡(↓受限的、不穩定的生長環境)、長皮膚、長根。

b.登陸後不同的植物繼續繁殖與演化,接下來造成植物之間競爭的原因,可能是什麼呢?土地是有限的資源,怎麼樣開創新的發展?當植物開始往上長、變高變粗,長在上面的部分得到最多的陽光,最適合負責製造養分,因此植物身體的分工越來越複雜了。我們已經學過的根莖葉的內部構造,以及水分和養分是靠「維管束」來運輸的(第四章已教過運輸作用)。

c.除了個體活得好,物種要能延續,需要靠繁殖。我們最熟悉的是開花植物,開花是為了結果,準確地說應該是「產生種子」,(第七章已教過);在花的心中有雌蕊,雌蕊的子房就像動物的子宮一樣,為種子提供最完整的保護。開花結果吸引了昆蟲和鳥類前來食用,協助植物受精,以及散播種子到遠方。

d.在發展出這麼複雜的繁殖方式之前,有什麼樣比較簡單的繁殖方式呢?簡介蕨類的孢子繁殖,與種子繁殖比較(例如前者以量取勝)。

e.繁殖和生理構造的差別,形成我們分類的一種標準。畫出下圖,簡述各類植物的特性(第十章第五節「植物界」):
陸生植物的基本分類原則:

∣¯無微管束-蘚苔類        
∣                    
 ¯有微管束∣¯利用孢
子繁殖-蕨類
      ∣          
      ∣_利用種子繁殖∣¯不開花-裸子植物
              ∣_開花-被子植物      

十一、老師停下來,讓學生比較自製的分類檢索表,和上述植物學家的分類方式之間的差異;讓學生討論,歸結到一個重要的結論:我們自製的分類法,是從我們「有限」的目光看待植物所產生的;而植物學家的分類,則是從「植物生長的立場」出發。
十二、應用新的分類原則:從同學們觀察的對象中,挑出一些外觀型態以及生活環境(棲地)迥異的植物,從記錄的資料中推測他們可能(或不可能)是哪一類的植物。因為老師事前調查過校園植物,幾乎都能猜得到同學所觀察的對象,將他們的名字(俗名)寫在黑板上。
十三、指導學生查閱圖鑑的方法,寫出各組所觀察植物的俗名、學名及一個書上介紹的特色。將各組的記錄的植物學名或俗名,依其在校園中的位置,貼在牆上的校園地圖上(用海報紙製作);換言之,也就是集合全班之力,完成一張粗略的「校園植物分佈圖」。

和原來的教案比較起來,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幾點差異:

一、對於植物的觀察和記錄,我們不建議用相機,理由是希望學生「透過自己的方式」來記錄或描述植物的特徵,主要是文字和素描,以增進觀察的效果,同時也避學生把興趣都集中在相機的操作上,而轉移了注意力。
二、我們不把焦點放在查圖鑑、搜集資料上,也不建議「收集資料越多者獲勝」這種方式;理由是,學生頭腦裡的「分辨」「認識」「思索」才是重點,收在資料夾裡的東西,基本上有點像是學生「佔有」的財產,它無助於學生「存在性的學習」 (參見E.Fromm:《存在與佔有》,或譯作《生命的展現》)
三、我們花了較多的力氣在引導生物課本第十章的內容,因為除了感性的貼近植物之外,這才是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思想與知識。
四、「校園植物分佈圖」是一份很有意義的文件,我們主張讓學生合力來完成;學生所完成者,雖然未必詳盡或多有疏漏,但有助於學生產生臨場感,培養對校園和校園植物的深層感情。

     

【編按】本文為教學創新獎之參考教案原文尚有入選教案兩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第145期《九年一貫創新教學現場》特別報導讀者可查閱參考

【活動訊息】
暑期兒童森林育親子營  回索引

暑期兒童森林育親子營
森林小學快樂親子營

相信有這樣一個地方嗎………..
可以拋開人間所有的瑣事
與親愛的家人 在混合著淡淡泥土香氣的和風中
笑著 跑著 叫著…………….
從收到通知單這一刻起,
 請準備著你鬆軟、愉悅的心情及行李,
  和那一群展開雙臂等待著你們的人一起出發吧!

活動時間:90年8月11日(六)--90年8月13日(一)/活動地點:汐止森林小學
報名方式:請電洽02-23670151分機31/收費方式:大人3500夫妻6000小孩1名3500、2名6000、3名7500

活動內容簡介:

一、爸爸媽媽愛的饗宴
1. 我聽,我說,因為愛(一):溝通藝術的第一步,問題的歸屬、小組討論。
2. 我聽,我說,因為愛(二):聆聽與表達的理論與練習,由父母活動員帶領討論,再由講師協助大家釐清問題、協助自我覺察。
二、孩子們的歡樂窩
1. 拜師學藝:大家一起來做-水火箭、紙風車、串珠珠、起司蛋糕、茶凍、巧克力、…
2. 我的身體會說話(一):用自己的身體來拓印出不同的影子造型,扭動你的四肢來述說不一樣的語言。
3. 捨不得你:孩子們的感性時間,以具體事件為討論主題。可用錄音、畫畫的方式來表達,傳遞給父母親。比如:被逼練琴、不想吃飯、討厭寫功課。
三、「家」是最美的回憶
星空夜市:爸媽和孩子一起動動腦,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攤位,也玩玩別人的攤子。

活動時間與內容:

8/11 星期六 從椰林大道到森林小學、認識森小&森小的狗、我聽我說因為愛
8/12星期日 踏青去、大樹下講古、我的身體會說話、夏夜搖滾Party、
8/13 星期一 猜猜我有多愛你、我愛你有這麼多

森林育光影奇俠傳 II

地點桃園縣復興鄉奎輝佳色鬧分校
梯次日期8/13-8/17(5天4夜)
對象小三到小六
代辦費6000
歡迎至光影奇俠網站認識這群年輕可愛有活力的活動員喔!
http://home.pchome.com.tw/family/light_shadow/

《風和草的對話》徵文

您是否曾經非常認真、細心地和孩子說話?
就像「風」和「草」在說話一樣。
您是否曾經在和孩子的對話中發現:
一種不同的思考方式 、一次深刻的體驗…
投稿信箱:jn66@hef.org.tw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77號7樓A室編輯室
  

【電子報徵文】
  
 人本教育電子報徵求:老師學生、老師、家長您的教育經驗甘苦
談;無論是發生在學校裡、家裡、還是社會上,歡迎您與我們一起分
享您的思考語感受。
 本週建議話題:大學聯考、校園網咖、校園中的人權。
              

 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徵人 回索引

尋找對象:

  青少年輔導人員 說明--

  基本上這是一個教育的實務工作,但它需要再加上一些輔導諮商的專業能力。
 
  
對象年齡層基本上是從國小到高中。 請試著不要用傳統的輔導概念,來思考這樣的工作,
 
因為帶這些孩子的過程,需要很多創造與突破,以及教育觀和教育能力。
 
   我們不主張行為矯正技術,我們需要的是懂得如何看待孩子行為的眼光。我們會面對複雜
 
的家庭問題,我們會面對學校的協調溝通問題,這些,都是我們要與孩子一起面對處理的問題
  。 這樣辛苦的事,會有什麼意思呢?你可以自己猜猜看。

應徵方式:

  1. 請準備履歷自傳,並寫一篇長約六百字之對教育的看法,寄到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77號7樓
    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收 (亦可傳真或email)
  2. 聯絡電話 02-23670151轉66 馮喬蘭
  3. 傳真電話 02-23637504
  4. email帳號 educate@hef.org.tw
                        

 

       ─────────────────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
──────────────────────────────
       人 本 教 育 文 教 基 金 會
       ─────────────────
      ‧人本教育基金會網站:http://hef.yam.org.tw/
      ‧人本教育電子報編輯:mailto:eeditor@hef.org.tw
      ‧人本徵人:http://hef.yam.org.tw/needs/needs_3.htm
        活動企劃 ╱行政助理 ╱秘書 ╱社工人員
════════════════════════════════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http://www.url.com.tw/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智邦生活館客服信箱: mailto:cs@url.com.tw
˙歡迎申請智邦生活館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url.com.tw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url.com.tw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url.com.tw/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