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社論】減稅不能成為紓困工具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1.8.27

 

─────── 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減稅不能成為紓困工具

 

【左右看】再論經發會

 

【教育小報報】

 

******************************************************

【社論減稅不能成為紓困工具

 

經發會財金組在大會上端出了「減稅」這道大菜。被列為多數意見的「停徵證交稅1年,土增稅減半徵收2年」雖然尋求翻案失敗,但是戰場將由經發會移往立法院。而大力推動該案的正是以石化、金融、房地產為主的傳統產業財團居多,要求調降土增稅的理由則是:經濟惡化與房地產不振有關,房地產價值不斷下跌則造成金融體系崩盤,所以只要刺激房地產市場活絡,經濟就可以上來!

 

事實上,面對這波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各國政府的確紛紛實施了減稅,降息等手段以刺激景氣成長,例如小布希上任後,號稱美國20年來最大的減稅法案,已在日前實施,未來10年,美國將減稅1兆3千5百億美元。南韓財政部則計畫在本月份完成稅法修改建議方案,其修法目的在減緩中低收入戶的稅負負擔。南韓政府並計畫降低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一般勞工的平均減幅達15%,民間企業雇主則減稅10%。而涉及科學、科技、服務及製造等企業,在投資設備方面將可獲得政府10%的稅負減免優惠。另外,企業從事研究及人力研發費用的稅負減免優惠稅率,也會從現行的5%提高至10%。

 

不論是凱因斯學派還是供應學派,政府主動減稅、免稅都是一項貫用的挽救經濟危機的方法,但是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會像台灣,把減稅當成挽救單一傳統產業、替不良財團紓困的政策工具。減稅必需有配套,有目的性,而且必須對症下藥。試想,10年前的房地產泡沫正是造就如今金融毒瘤的罪魁禍首,如今再調降土增稅豈非又要讓泡沫再起?更何況,以美國雷根時代的大規模減稅方案為例,同時也造成了巨額的財政赤字,更是其後老布希執政時代經濟蕭條的主要來源,輕易推動減稅的負面代價亦不得輕乎。

 

南韓政府的作法則是比較值得參考的,針對中低收入賦稅減免,較具社會正義。在研發、科學支出上進行賦稅減免則是比較有未來性的作法,經發會財金組應該就產業投資組所作成的決議,進行金融政策的調整配合,擬定整體性的減稅方案,而不是讓經發會乃至立法院變成財團角力的肉搏戰區!

 

 

(回目錄)

 

 

【左右看】再論經發會

 

全民公敵經發會

 

■洪財旺

 

正當這廂老爺主子們的經發會正開得如火如荼之際,全美商業經濟協會(NABE)在上週四公佈最新的調查顯示,產能過剩及企業與消費者債台高築,是美國經濟復甦的兩大絆腳石。

 

為什麼產能過剩嚴重?道理很簡單,識者早已指出,資本惡性競逐、集中化的無政府狀態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惡浪下將更形劇烈,再高明的產業管理策略,也只能不斷絞盡腦汁把這個產能過剩的問題轉嫁出去,轉嫁到哪裡?轉嫁到勞動階級身上,轉嫁到國庫,轉嫁到下游廠商,轉嫁到土地、陽光、空氣、水,轉嫁到奪命土石流……,這種喝巴拉松的作法,徒然使得經濟與社會危機更加深重罷了。

 

讓我們回過頭來,仔細看看經發會各組所做成的3百餘項共識和多項多數意見,有哪一項共識或多數意見真正觸及這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問題核心?看來看去,絕大多數共識背後所念茲在茲的,不外是自己被套牢的資本、土地、股票……。

 

我們偉大英明的經發會袞袞諸公無須再假意遮掩,這幾天來幹的,正是這檔子事。以掠奪私利為己任,置天下蒼生於無顧;假經濟發展之名,行階級鬥爭之實,這款的經發會,吾民豈不應群起而攻之?(社會工作者)

 

合法合度拚經濟

 

■白佑興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上週公布的統計數字表示,我七月份的失業率向上攀升到4.92%,這是繼主計處公布我國第二季經濟負成長2.38%後,又一政治經濟警訊。

 

在極度低迷的經濟形勢下,日前陳總統宣示拼經濟的政策決心,用意誠為良善,勇氣殊可嘉許。然而,從經發會倡議召開伊始,總統即依此提出經發會決議行政部門須徹底奉行,不得異議的指示,實在讓人怵目驚心。民主國家首重法治的踐履,如今經發會的召開不僅代表的遴選缺乏民意基礎,更等於另設一太上機構凌駕於行政權、立法權之上,除破壞憲政規範外,並有圖利少數利益集團之嫌!

 

吾人以為,擺脫經濟困境雖為全國人民共同的期望,卻也不能因此而破壞法制,徒然引來政策買票之譏!事實上,主計處所公布的經濟相關統計數字是經濟指數也是政治指數,新政府愛走偏鋒又前後矛盾的政治作風,恰恰對台灣競爭力的衰退難辭其咎!

 

至於備受爭議的經發會,吾人必須懇切呼籲新政府:襲用在野黨時期的體制外路線來進行政經改革必然問題百出;如果經發會真是如此神效,就請即刻改組內閣,經發會委員一一對號入座即可,又何須如此折騰?(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shouying@lcc.sh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