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社論】經發會有什麼成果?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1.8.28

 

─────── 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經發會有什麼成果?

 

【左右看】經發會  勞工代表  工運

 

【教育小報報】

 

******************************************************

【社論經發會有什麼成果?

 

大張旗鼓,費時1個多月的「經發會」,終於落幕了。這個牽動台灣各界期待心情的會議,究竟有什麼成果呢?

 

會議主要結果有二:一、準備放鬆「戒急用忍」政策,二、大幅度地放寬「勞基法」對勞工的保障。這2個結果並無太多新意,放鬆「戒急用忍」政策,早已是近年來社會多數人不斷地要求。「戒急用忍」政策對台灣經濟不利的影響,早已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實不必費這麼大的勁,請多少專家學者共同分析才得到的結論。

 

大幅度地放寬「勞基法」對勞工的保障,不過再一次地向世人表明,陳水扁(或民進黨)政權對台灣經濟「向下沉淪」原因的看法,乃是台灣以勞工不夠廉價,不足以確保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易言之,台灣經濟的沉淪,全部錯在勞工上。這種粗暴而過分簡單的邏輯,說明陳水扁政權庸俗保守的意識型態。

 

2個主要結論不僅了無新意,亂找替罪羔羊,而且由於其並未真正切中台灣經濟「沉淪」的病因,也難以令人對台灣經濟前途保持樂觀態度。

 

「戒急用忍」政策對台灣經濟的阻礙作用是人人皆知的。但這並不表示這個政策的放鬆便自然地達到台灣經濟復甦的目的。放鬆「戒急用忍」只是第一步,是改善台灣經濟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在中國大陸經濟急速擴張,兩岸水平不斷拉近之際,台灣如何利用大陸經濟急速成長的機會而有效地促進台灣經濟成長的第二春,而非成為對岸競爭的對立面,是一個複雜而需以積極態度去探索的課題。消極地放鬆「戒急用忍」,並不足以創造兩岸在經濟上互利雙贏的局面。

 

然而,陳政權對「戒急用忍」的鬆綁,只是悻悻然地,無可奈何地讓步,遠遠不是以積極、大格局的態度來對待這個充滿機會但也充滿變數的大挑戰,缺乏這種積極而大格局的態度,兩岸的經濟來往未必能自然地提升台灣的經濟。

 

諉過於勞工,完全無視於資本主義在社會財富積累下必然要進行的生產結構的改變。企圖使廉價勞工政策延長,其結果只是延長了台灣經濟轉型的陣痛。

 

「經發會」也許有一時的振奮人心作用,但因未切中問題,台灣經濟前景依然令人難以樂觀。

 

 

(回目錄)

 

 

【左右看】經發會  勞工代表  工運

 

左看

 

工運的轉折點

 

鄭谷雨

 

2001年8月25日周六,近兩百名工運人士和基層勞工聚集在經發會場外,批判所謂勞資政三方形成的就業組共識,群眾高聲痛斥「工賊」。而眾多外勞也抗議外勞薪資的縮水和警方對外勞團體的不當搜索行動。

 

這是台灣工運前所未有的情況:外勞從幾年前參加工運遊行的遮遮掩掩,到現在能積極現身,而從新政府上台、全產總成立起,即面對所謂自主的總工會被御用化、追求勞資政協商路線而擺脫群眾路線此一重大課題的工運,也開始大聲批判總工會和協商路線。

 

這是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資本主義蕭條衰退的年代,台灣工運必須積極因應新局勢,以下述原則為基礎—草根民主、戰鬥性、嚴肅面對工運內部失業者v.s.受僱者/男v.s女/正式職v.s非正式職以及種族等幾組矛盾、重視工會和其他被壓迫者的連帶、發展工運與其他社運的連結、立足於國際工人階級的立場而不是狹隘的民族觀點、批判所謂「社會伙伴關係論」(勞資是社會伙伴,也就是勞資政協商路線的意識型態基礎),走上一個真正進步的道路

 

在新自由主義旋風初起時,抱持勞資和諧論的西歐北美工會根本無法面對新挑戰,長時間內出現麻痺不振的現象,直到近年,工運的戰鬥性才開始復甦。羸弱的台灣工運怎能不汲取教訓!

 

右看

 

林國斌

 

過時的勞資二元對立論

 

就在勞資政三方針對如何調整、改革僵化的勞動力市場和勞動法規,以因應全球化競爭年代,並達成相當共識(雖不滿意但仍可接受)時,場外少數勞工團體卻正叫囂著,抗議這好不容易達成的歷史性進步—勞資政三方在協商桌上,以協商代替談判,以溝通代替抗爭,針對國家發展路線達成共識。

 

這真是令人錯愕的景象。彷彿回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那個事事以革命、反叛為政治正確的舊時代。

 

勞工團體不滿意經濟發展犧牲基本生存權、不滿意穩定就業年代的飛逝,當然情有可原。但是工運領導者必須體察時代的變遷,如果暫時的勒緊褲帶可以換來往後的溫飽甚至繁榮,如果部分受僱者一時的犧牲能夠換來大眾的幸福,那麼又何樂而不為!?難道事事得走上殺雞取卵、兩敗俱傷的路子勞工才能滿意而歸嗎?

 

部分勞工團體(其實是事事強調理想的工運團體,而不是大多數務實以求大眾溫飽的工會)的思維還停留在過時的勞資二元對立論,企圖以徒然的抗爭與階級立場,凸顯一己的道德性與正當性,或許有其政治正確的一面,但是完全不符合台灣以至於世界的現實,不符合大眾「先求有,再求好」的基本思維,更不符合現代社會多元分化的大眾情緒。工運人士該醒醒了!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shouying@lcc.sh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