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如何青少年?
-自座談會歸來
◎傅伯寧
暑假到了,兒子與鄰居小孩成天窩在電視螢幕前打電玩,雖然他們都能遵守「每半小時休息十分鐘」的規定,我還是千方百計的慫恿他們去戶外玩,甚至不惜以身相許,擔任出錢出力的領隊,去些我並不十分感興趣的地方。
先前答應要在「人本青少年館籌備座談會」上作記錄,但是座談會的日期始終沒有敲定,等知道時間是七月十九日下午一點半開始之後,我已經和小孩約好那時間要一起去逛電腦店了。我據實向小孩解釋原委,不怕他們聽不懂青少年館是什麼碗糕,誠懇的向他們道歉,還發給每人一支巧克力甜筒,最後言明我們的逛街活動並未取消,只是延後。
座談會結束,回到家中,攤開資料,整理我的記錄初稿時,他們竟笑瞇瞇的圍上來看。我出門前那套下詔罪己,似乎頗得民心,再加我不在家,沒有人對他們嚕嗦,他們今天下午一定過得很愜意,難怪現在心情大好。
我故意大聲說:「今天去開座談會,聽說了一件怪事。」兩位小學剛畢業、不知社會險惡的小孩驚奇的問:「咦?怎麼回事?」「有人捐了一棟樓房給人本基金會,不是賣給他們,也不是租給他們,是免費送的喔。」小孩驚呼:「哇,怎麼那麼好?」我嘆口氣說:「我請他們把那棟樓送給我,他們董事長居然不肯。」小孩哈哈大笑說:「人家的東西,為什麼要送你?你以為你是誰呀。」我正經的說:「我有用耶,頂樓我要蓋花園,四樓要建書房,整個三樓都是浴室,二樓是電影院,一樓是臥房,但是床要現在的五倍大,彈簧要用鈦金屬。」兒子不自覺的點頭,似乎能理解我為什麼貪圖人家的房子,兒子的朋友卻笑得打跌,他扶著自己的肚子、拍著我的肩膀說:「別傻了。」我暗自竊笑,傻?你不識貨喔,這是教案的起手招,學名叫作「引起興趣」。
我說:「我問他們,房子不送我,留著要做什麼?他們說要建一棟青少年館,讓青少年可以去那裡玩。」小孩問:「玩什麼?」我隨意的說:「溜滑梯是幼稚園玩的太八(電玩遊戲「太空戰士第八代」的簡稱)是小學生玩的,國中生玩攀岩。我跟你們說,他們打算花兩百萬元,打通四層樓的地板,把一面牆修成凹凹凸凸的懸崖,讓人家從一樓爬到頂樓,這就叫攀岩。」兩個小孩說:「哇!」我說:「他們還要把那條貴陽街的路口堵起來,不准車子進去,讓大家在裡頭溜滑板或直排輪。」兒子問:「可以把路堵起來嗎?」我說:「先跟交通警察說好,只堵星期六和星期天,大概沒問題吧。」
我說:「有些人不想上國中,逃學,跑掉了,這叫中輟生。他們要在那裡替中輟生開課,讓他們不必去學校,也能上課,而且和學校說好要承認中輟生在這裡上的也算是國中的課。」兒子的朋友一直不怎麼專心,這時卻意氣風發起來,他說:「哇,好棒喔,我們都不要上國中,要去你說的那個地方。」兒子幫腔說:「對呀,對呀。」我頓時啞口無言,這兩個小孩才剛去國中報到,還沒開學,就已經決定要中輟了。不,這不叫中輟,這叫未始,根本還沒開始。
幸好,跟小孩說話,萬一辭窮接不下去,直接跳別的主題就行,不必蒙太奇,儘管意識流。
我不再提中輟生的問題,信口開河說:「有一位吳老師說,很多大人以為小孩打太多電腦,就會變得很孤僻,其實小孩和大人的習慣不同,小孩喜歡在寬敞的公共場所玩電玩,一個人在螢幕前打,一大堆人在他後頭看,還評頭論足的。有些小孩家中有電腦,但是寧可去網咖,因為那裡朋友比較多。還有一位張老師也說,打網路遊戲,一定要結交盟友,不然三兩下就被打死了,反而是玩網路遊戲的小孩比較不會得自閉症。」兩個小孩生平第一次聽到有大人為電玩說話,不禁握拳向我示威。我說:「我是覺得吳老師和張老師說的,未必就對啦,但是也有可能對,我搞不清楚,以後我再多觀察你們好了。」其實,我早就觀察過了,他倆打電玩向來是邊打邊大聲交談的,所以即使他們在別的房間,我不過去,都知道他們打什麼遊戲,目前是勝是敗。
我說:「座談會裡的人最後都不反對網路遊戲了,說好要開一個網咖,網咖旁邊還要開一個泡沫紅茶店。」兒子告訴我:「告訴你喔,網咖名字叫網咖,其實裡面的人都不喝咖啡。」我故作吃驚的說:「不會吧?」兒子的朋友說:「不騙你,小孩不會騙大人的。」我追著問:「那麼是喝什麼?」兒子賣關子不說,我說:「一定是泡沫紅茶。」兩個小孩愉快的說:「答對了。」
我表情陡變,遲疑的說:「有一件事,我就不知道他們這樣做,到底對不對了。」說完閉嘴,沈吟良久。本想以退為進,勾引他們發問的,不料他們精神渙散,瞄了別處一眼,我趕忙識相的接下去說:「有人說,那棟青少年館裡要設幾張床,附上很軟的枕頭和棉被,讓那些逃家逃學的人睡。你們覺得這樣好不好?」小孩茫然看著我,我想我操之過急了,就問他們:「你們覺得逃學、逃家怎麼樣?」兒子高興的說:「我有一次被叔叔罵,就離家出走,走到你上次帶我去吃牛排那裡。」嗯,意識流來了,你流來,我就流去。我說:「啊,你走那麼遠呀?大概有二十公里吧?」兒子認真的說:「沒有那麼遠吧?頂多只有三千七百二十公尺。」咦?三千七百二十公尺是怎麼算出來的?這已經不是意識流所能解釋的了,該說是,說是,游擊隊。
我想今天說這些就夠了,今天預留伏筆作種子,下次約他們實地去看,他們會有興趣的。他們走回電視螢幕前,讀取一個先前存檔的進度。我忽然想起從前去日本福岡、美國洛杉磯,見過那兒的公營兒童館,裡頭有些體貼的設計和有趣的設施,便又嚷起來:「外國也有青少年館喔!」但見他倆盯著螢幕看,一人拿一支把手,拼命按著鍵。我大聲的說:「喂!」兒子頭也不回,丟回來一句:「你很煩耶。」我不理他,若無其事的做自己的事,有如一名不卑不亢的游擊隊員。
台北縣三重地區
「人本青少年館」
第一次籌備座談會
時間:七月十九日下午一時五十分到四時
眼看著就要下大雨的一個午後,在人本教育基金會小小的會議室裡,擠著十個人,從三重青少年館的四周環境探討起,絞盡腦汁,把所有可能的概念丟到這個空間,期待將來「青少年樂意在這個館來去分享」的景象。
會議由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主持,在場者包括建築師林志成、中研院社會所研究者吳齊殷、台大城鄉基金會楊清芬、研究助理李來興及人本基金會的青少年工作者們。
在建築師林志成的引導下,與會者將思考方向從建館擴大為造街,同時共識到應該讓全體居民參與,共同創作這棟館和這條街。此種參與式設計可透過幾種不同管道,例如請社區居民與青少年共同規畫青少年館、設想其功能、提出期待與想像。或是邀請青少年共同參與「施工」的過程,讓青少年對這個自己打造出來的空間產生認同。
關於服務的對象,也是與會者熱烈討論的重點。有人認為青少年館可針對中輟生,較符合社會公義,且能發展出明確特色。也有人認為,服務對象應擴及所有願意加入的青少年,因為技術上難以禁止非中輟生進入,社區居民也可能反對這樣一個不夠開放的空間。而區隔出中輟生族群,可能反而限制了他們交友的空間,也將他們特殊化。討論亦無定論,大家仍想多了解當地環境與需求後再決定。
青少年館的功能,希望融合體育活動、工作治療、環境保護、鼓勵社交等概念,因此與會者提出攀岩、職業技術遊戲場、小花圃、泡沫紅茶店、網路咖啡店等可能的形式。針對網咖是否有害人際溝通一點,大家同意青少年使用網路之習慣異於成年人,習於招朋引伴,具有豐富的人際互動,可適當規劃。
青少年館的基本開放時段將是放學後和假日,另有與附近學校合作的構想,可利用白天時段,成立校外資源班,提供教學內容與教師資源,協助有需要的青少年。
綜合以上,人本希望能邀請各方持續提出規劃意見,讓青少年館能發揮適當的功能,又充滿人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