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eart《第十一期》



《第十一期》






















本期智邦藝訊內容......

展覽預告 ----- 藝術新秀聯展_ 穿越存在-楊慧蓁個展
              _ 心路歷程-李慶泉個展
      ----- 色彩的異想世界-紙上彩 潘仁松個展
演講預告 ----- 另類的城市旅行__背起建築行囊
網頁訊息 ----- 2001年智邦秋季講堂開始於線上預約
       何德來紀念光碟之網路版上線了 
新聞室 ---- 黃銘哲雕塑新生 獨創不銹鋼作品 連續獲選公共藝術標案
      智邦藝術基金會24日舉辦區域文化產業建構與發展座談
本月美術館展覽訊息

   
 
◎近期展覽

展覽名稱:藝術新秀聯展
穿越存在-楊慧蓁個展
心路歷程-李慶泉個展


展覽時間:2001.09.10~10.26
展覽地點:智邦藝術基金會
開幕酒會:09.14〈五〉下午二時
主辦單位:智邦藝術基金會
http://www.arttime.com.tw

【展覽自述-楊慧蓁之創作自述】

自1991年進入藝專後,我接觸到許多不同的藝術專業如:金工、平面藝術、木材工藝、塑膠材料、陶瓷、石雕、這開啟了我對不同材料上的興趣,也影響日後我到法國學習的方向。
在法國四年(1995~1999)的學習生涯中,我以造藝術為我的主修科目,因為藝專的教育已經培養我對藝術材料上的基本素養,所以我以此為我創作上的根本,再融合法國美術學院中對於美學的思考與哲學性。
1998年赴英國交換學生,以金工及鑄造為主修,透過其嚴謹的學習讓我創作媒材上又有不同的領域發展,去年回台灣曾在聯合技術學院工業設計科擔任金屬配件的製作指導老師,所以目前我有一系列鑄造作品正在進行中,這件作品以符號---橢圓形為發展,探討小自細胞、眼睛、葉子、銀河、形式上的關係及其內在精神性的力量;另一方面我正在創作的系列為光---光,以光纖為材料,透過這樣的材料特性將完成一些屬於光的雕塑。
綜觀我的創作風格,以人與大自然(宇宙)為思考中心,在歐洲生活的幾年中,我不斷的在旅行,旅行中眼睛所看到或是所聽到的皆是一種不同與往的特別經驗,以一個來自亞洲住在接近赤道的人而言,我特別對於光線所營造出一種在台灣所難發現的愜意所感動,尤其在一個年度中我們便可發現四季中不同的光與色彩,人與大自然的之的互動,激起我想要去探索一種位於不同地理位置,所接受到宇宙不同電波的差異性或許這種感覺稍縱即逝,但透過藝術的表達,卻將之常留。國外的生活讓我反思何為中國人思想?法國有位藝評家曾說:西方的藝術以人為出發點;亞洲人則以天為其發揮的舞台。而我的藝術觀在於探討人與天的微妙關係。

** 楊慧蓁的創作素材




色彩的異想世界-紙上彩˙潘仁松個展

展覽名稱: 色彩的異想世界- 紙上彩‧潘仁松個展
展覽期間:2001年9月4日至10月26日
展出地點:壢新藝術生活館(壢新醫院三樓)
開幕酒會:2001年9月4日(二) PM 2:00
主辦單位:壢新醫院
協辦單位:智邦藝術基金會
http://www.arttime.com.tw

【展覽說明】

文/石文

初見到潘仁松這個人,鮮明地覺得這個人是十分沉靜和疏離的,一如他先前一系列的版畫作品『環境測量』,在黑白的色調下,故意顯耀那份份外清晰的線條,整個圖像的「意象」很冷靜、很陰鬱、充滿了哀愁,潘仁松寫到「他們說不要想太多,存在即是真理,我築起心中的城堡,將靈魂關起,只為了留住一些不讓我失望的記憶」,這些曾有的失落和沉淪曾經是潘仁松想要傳遞的訊息。
1998年的潘仁松有了改變,也許如同他自己所說:「讓創作保持鮮活長遠是最重要的事」,於是藝術家轉換了媒材,以水彩作為一個新的出發,水彩即興和直覺的媒材特質正好符合藝術家所要企求的,因為當外在的一切顯得如此複雜,回歸到最初的單純和純真也許是最好的開始,因此嚴密精準的設計模式不再,於是乎畫面裡灰濛濛的資本色調消失了,取而代之是豐富溢滿的自由想像,是兒時塗鴉時那種徉然的趣味。
抽象藝術一個重要意念在於它只指涉著不可見和內在的情境或它自己,如叔本華(Schopenhaure)所言,它所著重的是對一件事物的概念呈現,而不是依據事物的一般外表,這種抽象的表現有時甚至是非常隱晦的,甚至是很個人的,因此即便藝術家用了象徵有機中性的植物和日與月的具象物,都還是會刻意用奇異的色彩去除掉那可作為辨識憑據的原色。就某種程度來說,藝術家遠離社會和拒絕人群意味著藝術家更重視自己的內在心性,以及對於自由的絕對要求,這種對於自由的追求使得不再拘泥於現實的外貌,反而以極簡單的線條和色面去構築一個內在的心中意象」但是這個意象的表達卻是伏服於不可知的潛意識當中,訴諸於直覺、訴諸於感官、訴諸於神秘、更訴諸於未知,這種不確定性促使了創作不斷的湧現,也讓藝術保持了鮮活。
從間接繪色的版畫跨界到直接繪色的紙上彩,潘仁松過去版畫世界中所訴求的理性透視空間消失了,以繪畫最該有二度平面來開展,畫面的鋪陳是利用色塊來併接,而且色彩的純度是很高的,盡量不使用混色,而較傾向於對比色調的並置處理,色調的選擇以粉嫩色系為主,透明度很高,不明顯的地線使得畫面透露出一股輕盈,甚至帶有一種迷離的飄忽感,在空間的表現上則是借由色塊的重疊、色彩的過渡、色調的對比來醞釀,各種筆觸如平靜如水的橫帶、緻密的觸點、團狀的水印則是意圖表現畫面的質地和厚度,就像在【紅點】和【青的詩意】這兩幅畫中透漏的。至於空間的區隔則是利用色面交接所拉出來的那條介面線,這條介面線的存在讓視覺產生一個前後拉扯的深度,讓畫面產生微妙或浮或潛的律動感,整個視覺所存在的偶發趣味,高超的色彩品味,簡潔有力的構圖,以及絕妙的二度空間設計,接近於同樣具有版畫設計背景的波那爾(Pierre Bonnard)和保羅克利(Paul Klee)。
也許,每一次的創作經驗和過程都是一種「心智的訓練」,一件藝術品的呈現如同一個「文件」記錄了藝術家的歷程,這樣轉變的潘仁松想要傳達一種訊息-開拓和解放,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僵化的世界,在這樣一個有點嚴肅的環境裡,它所需要不正是在【緩慢】這幅畫中所展現的那種舒緩、詩意和天真的氣氛,而那樣柔美輕鬆的調子才是藝術家所渴求的一個奇蹟。

** 水藍 水彩 25.5*35.5cm 2001 

^ Top ^

 


◎演講預告 ---- 2001年智邦秋季藝文講堂九月下旬即將開講
 


另 類
的 城 市 旅 行- 背起建築的行囊
在「看不見的城市」這本書中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以心靈地圖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看不見的城市
卡爾維諾虛實交錯了一段歷史
借由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遊歷中國拜見蒙古大王忽必烈的這一段傳奇
來講述他所記憶中的城市
那些看似真實卻又十分遙遠的城市.......

若有一天 你成為一個異地的旅人如馬可波羅
你將會如何描述那些曾經在你記憶中浮光掠影過的城市-紐約、東京、威尼斯、李斯本、哈瓦納、巴賽隆納等
就用建築來描繪這一座座的城市吧
因為每一個「看得見的城市」都是由無數的建築所起造的
建築烙印了城市的歷史 記錄了過去的光榮和傳奇
也速寫了時代的精神和風貌 透過不同城市建築的表情
我們進入了城市的歷史 也揭示了城市的內在風貌 也更了解了城市的氣息
就在心生嚮往和尚未親臨之間的等候時間裡
讓我們背起建築的行囊 先做一趟另類的城市旅行吧

** 左_巴賽隆納的米拉之家 。中_哈瓦納的街景一角。右_威尼斯哥德式教堂的壁畫


【演講題目和場次】

〈一〉極簡行囊_ 站在世界的屋頂-紐約的城市建築
09/21(五)PM7:00 ~ 9:00
主 講 人:劉惠媛(Art China前新潮藝術雜誌總編輯 自由作家)
講題介紹:紐約這個現代藝術的聖殿,是二十世紀初科技建築的象徵和典範的所在,這個擁有最高天際線的城市,不但座擁超高層玻璃帷幕建築如帝國大夏,也有突破建築空間概念的萊特作品古金漢美術館,更有頹廢的布魯克林區的紅磚街屋,他展現了一個現代城市最衝突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