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社論】強勢美元背後的陰影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1.9.10

 

─────── 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強勢美元背後的陰影

 

【左右看】新政府要力推生物科技

 

【教育小報報】

 

******************************************************

【社論強勢美元背後的陰影 

 

果不其然,雖然在歐盟等國及美國製造業者的強大壓力下,美國財長歐尼爾日前曾經表示美元不妨走弱。但是甫在中國大陸蘇州舉行的第8屆亞太經合會(APEC),歐尼爾已經改口宣誓強調:美國將繼續採取強勢美元政策,以刺激美國景氣復甦。

 

作為金融霸權盟主的美元會維持強勢,一直是美國政府有意實行的政策,也只有如此,才能確保目前在生產、製造、貿易等領域皆已不振的美國經濟於不墜,而這更是以外圍國家不時發生的金融危機為代價。關於這點,我們在稍早之前的社論便曾經指出。

 

尤其弔詭的是,伴隨著歐尼爾樂觀的言論,相應而來的卻是美國失業率急遽上升,美股不但長黑,美元亦告重貶,華爾街分析師指出,美國經濟要在今年夏天觸底的希望可能破滅。從這樣的趨勢看來,歐尼爾的談話看來只是為外逃的美元資產打一劑強心針罷了!

 

事實上,強勢美元政策作為金融全球化的一環,已經無可避免的出現了與世界經濟發展格局背離的狀態。從國內生產總值看,美國在5、60年代大約占全球產出的60%以上,但是到了90年代之後,美國在GDP總額上已落後於歐盟,在國際貿易方面,美國在5、60年代占全球貿易的30~35%左右,但是如今卻出現巨額的貿易赤字,而且也不想改善。

 

在儲備地位方面,美國5、60年代的儲備總額占世界儲備的一半以上,如今它卻是所有發達國家中國際收支狀況最惡劣的。可以說,美國經濟在20世紀下半葉以來是處於削弱的狀態,但是非常矛盾的是,美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霸權地位絲毫未有動搖;另一方面,美元持續向全世界供給過剩,更表現為四處流竄的各式避險基金、退休基金,這不但嚴重妨礙了世界金融體系秩序,為其他不發達或新興工業化國家帶來金融災難,更凸顯出美國作為世界金融盟主的偽善性格。

 

我們的財長顏慶章同時表示,樂於見到美國繼續維持強勢美元政策,這樣對世界其他國家才有利,因為有太多國家的外匯存底都是美元資產。事實上,這番話應該倒過來說,美國正是以向外圍國家收取「鑄幣稅」的手段來維持其地位,例如,以美國國庫券的境外購買,從1970年代的105億美元,直至1997年急逆攀升至2524億美元,這種由中心國家不斷向境外大量輸出金融資本的狀態,也正是強勢美元得以維繫不墜的主要原因。而美元過分強勢與美國經濟不斷削弱間的矛盾格局究竟會出現問題,我們的政府官員應該要看到這個趨勢,及早提出因應之道,而不是一味以美國財長的意見馬首是瞻。

 

 

(回目錄)

 

 

【左右看】新政府要力推生物科技

 

【左看】

 

生物科技的迷思

 

■洪財旺

 

根據報載,陳總統上週六表示,政府將籌措2百億的經費,全力推動生物科技等相關產業,政府並將設立生技園區,結合經建會計畫來促進其發展。

 

乍聽之下,新政府確實是「新路上手」,想要步武國府先前的經濟政策路數,繼晶圓代工之後為台灣找到另一個在國際垂直分工體系上的位置。確實,生物科技和半導體一樣,都有著耀眼光鮮的新穎外表,而且,據說生物科技還能完成人類長期以來,希冀糧食無虞、百病全消、延年益壽的美夢哩!

 

然而夢想總是美好的,現實也總是險惡的,在跨國壟斷資本的操控下,所謂的生物科技成果常常是偷盜第三世界國家動植物甚至民眾的基因所換來的,繼而,更透過智慧財產權的幻數,成為昂貴的斂財工具!

 

更可怕的是,在美國,生物科技的研究同時結合著軍事目的,換句話說,許多所謂的生物科技研究的羊頭底下,賣的其實是生化武器。這種恐怖的事情,在台灣似乎是危言聳聽,然而在國際上,有識之士早已群起而攻之,各種抨擊方興未艾!

 

筆者以為,科技的發展必須受到人民的監督,科技的成果必須充分的公共化,如此才能促進勞動大眾的福祉;否則成為大資本牟利和強權軍事擴張的禁臠,何幸之有?(社會工作者)

 

【右看】

 

產業升級的期待

 

■白佑興

 

政府要拿2百億挹注生物科技研發,這不僅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早就該做而一直沒做的事。問題就出在,做一件好事並不等於會把一件事做好。

 

台灣的優勢在哪裡?除了傳統草藥和基因治療、生物晶片的研發外,還在於人力資源、素質的相對優越。但是我們的劣勢,就在於政府起步太慢,外行領導內行,造成資源整合、技術整合的口號多於實質。老實不客氣地說,新政府團隊裡頭,懂得生物科技的閣員到底有幾個?是很值得懷疑的。如果台灣要全力發展生技產業,可是我們的官員卻連基本的know-how都無法掌握,那麼任憑業者如何打拚也無法贏過跨國公司的強力競爭!

 

亞當斯密當年在《國富論》當中,力陳政府補貼個別產業的作法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等於只是變相退稅給部分人,如果說這個產業服務於國內市場,不僅破壞國內產業的自然發展,而且必將造成價格居高不下,不利於消費者。

 

因此,我們衷心地期待,這2百億元不要淪為單純的獎勵補貼。民間所期許於新政府的,尤在於切實做好產官學整合的工作,把台灣學術界的研究成果有效地轉移到產業界,並加以輔導,不然一味地挹注巨額的經費,徒然只是辜負了全民對於台灣經濟轉型,產業加速升級的期待!(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shouying@lcc.sh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