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時間)═════════════════════════
買古典音樂,超值童書大方送!
您的選擇只有動輒上萬的「直銷童書」嗎?
親愛的媽咪!您是否有不知如何為小朋友選書的困擾?
線上提供您訂購各出版社0~12歲的圖畫書、童話書及小百科、
偵探推理、英文、作文、歷史、傳記、美勞、教具、玩具、錄影帶
讓媽媽輕鬆,小朋友快樂!書攤網路兒童書店
http://210.59.228.19/cgi-bin/go.asp?no=828
════════════════════════════════
|
||||||||||||
數位之牆的老讀者可能會記得,筆者曾經在兩年前,一九九九年十月 三號的時候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地震來了,網路能做什麼?」 。這篇文章是因台灣的九二一地震而作,主要是在探討當災難發生的 時候,網路媒體究竟可以幫上什麼忙。 這篇文章打破了筆者「只談趨勢不談時事」的慣例。一方面因為事情 實在太嚴重了,另一方面,社會在承平無事的情況下,看不出人們對 於網路的依賴程度(就好像我們平日不會感覺到電視機的重要性一樣 ),災難的時候,「網路到底有多重要」的議題就會被突顯出來。 這篇文章當時在網路上被多次轉寄廣為流傳,身為網路產業的從業人 員,很多問題是我自己沒有辦法回答的,甚至當別人問起來的時候會 感到不知所措。那篇文章中筆者提到「搶新聞沒有電視快,募款不如 其他媒體多,技術問題讓一般人敬而遠之,網路媒體在這次的地震事 件當中,想要不尷尬都很難」。 這陣子最重大的災難莫過於發生在美國的恐怖攻擊事件。相較於兩年 前的大地震,除了時間空間(一個發生在當地,一個發生在遠處)的 不同,以及心理距離上的不同(一個是我們的災難,一個是人家的災 難)之外,整個網路媒體的生態環境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儘管如此 ,網路媒體的身分有變得比較不尷尬些了嗎? 兩年前的受災戶無法使用網路對外通信,非受災戶從電視得到訊息比 從網路上快(奇怪了,網路不是號稱即時互動的媒體)。在那樣的情 況下,令人好奇的是,新聞網站以及入口網站新聞頻道的流量還是大 幅的增加。 此次的攻擊行動也同樣造成了這些網站的流量大幅提升,所以很顯然 的是,在閱聽人的心目中已經幫網路媒體找到了一個位置,那個位置 不是要跟電視搶快搶即時,而是有別的使用價值。就好像週刊和雜誌 不會想要跟電視搶快,而閱聽人對於週刊雜誌的時效性也不會有著太 高的期待是一樣的道理。 兩次災難中間的兩年時間落差,讓這樣的使用習慣更加的定型了。媒 體有很多種,人們面對每一種媒體的習慣都不同。而已經被定型的認 知是:報紙每天,週刊一個星期,雜誌一個月,廣播開車聽,電視回 家看等等。 當一個還沒有電視的社會,第一次出現電視這個媒體的時候,人們會 不自覺的調整使用其他媒體的位置,讓電視「擠進來」。當人們終於 接受電視這個媒體的時候,表示整個媒體產業因為新媒體的加入而完 成了產業變革,以及使用者的認知和使用習慣改變。對於網路媒體也 是同樣的道理。 那麼網路的角色是什麼?使用者對他的認知又是什麼?第一,網路媒 體不可能跟電視媒體搶快。如果要比快,閱聽人為什麼要選擇網路? 而災難時網路的流量仍然上升,這表示用網路在尋找相關資料的人, 打從心底就不是抱著為了搶時間知道消息的心態。 第二,在辦公室裡面不能收聽收看其他媒體的即時報導時,網路媒體 會變成最即時的媒體。不可否認,我們在辦公場所會用電腦網路關心 國家大事,回家之後就是看報紙看電視。 第三,網際網路有著其他媒體所沒有的優勢-資料庫。電視播完了就 沒有了,想查昨天的電視新聞是有困難的。報紙每天有,但是用人工 檢索的方式可累人。只有網路媒體是按幾個按鈕,就把相關的新聞全 部拉在一個畫面上的,打破了傳統媒體版面的限制,讓新聞的縱深全 部呈現出來。 我們對於網路媒體的認知向來是希望他即時,但是結果網路媒體的最 終價值,會是在資料庫上面。 第四,網際網路讓人們相互取暖以及抒發情緒。依稀記得九二一大地 震時,很多廣播電台接受民眾的 Call In發表意見。筆者常常在想, 這些人是哪裡來的勇氣讓他們拿起電話就打進電視台去講話。我也常 想,會發表意見的人通常都是少數人,真正大多數人的聲音是什麼呢 ? 所以我們在類似的 Call In節目中會比較少聽到持平的論調,大半都 是較激進的言論。而網路因為他匿名的特性,讓發表言論的門檻降低 很多,所以各種類型的意見都有可能在上面呈現,進而形成底層的聲 音。這個,也是傳統媒體所無法呈現的。 網路媒體的角色清楚,會讓這個產業擺脫尷尬的角色。因為我們不會 再期待網路會做出超出他能力範圍的事情。另外一個好消息是,這也 代表了網路媒體已經順利的「擠進來」,擠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
■ 針對本文發表看法
■ 轉接口的價值 - 2000/09/17 ■ 網路客服須跨越虛擬與實體的界線 - 2000/09/10
數位之牆牆主,資深網路工作者。
您會收到這份電子報,表示您
因為夢想,數位之牆於1998年 4月誕生,以獨立站台的型態營運。希望能發揮一些微薄的力量,讓人們對於網路產業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本文著作權為數位之牆牆主所有,歡迎轉寄傳閱。但如欲用於商業用途請先來信取得授權,數位之牆保留一切權利。
(C)Copyright 199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