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子系列報導一
【編按】
二○○○年五月,誠泰銀行發行「台灣之子卡」,將每一筆刷卡金額的千分之2.75捐贈出來,做為「台灣之子」公益基金,委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
人本教育基金會展開了上山下海的工作,尋訪需要協助的經濟弱勢孩子;
不只是把錢給出去,還要以最有效的方式,透過家庭重建、心理諮商、
學業補助、課業輔導,讓咱台灣e囡仔,除了實際受惠,
還要感受到溫暖,並建立自己的尊嚴!
萌芽的希望
宜蘭南澳鄉武塔訪查記
◎ 陳瑞琴〈人本台灣之子專案企畫〉
今年一月,武塔國小的四個學生,因為家庭經濟上的困難,繳不出學雜費及午餐費。老師便替這四個孩子,向人本「台灣之子公益基金」,申請教育經費協助。我們想瞭解這些孩子,真正面臨怎樣的困難。
於是在桃芝颱風來臨前,我與二位義工前往位於蘇花公路起點的山地部落-武塔,進行家庭訪問。
蘭陽平原的尾端是蘇澳,也是蘇花公路的起點。南澳鄉,就是在這起點上。靠海的那側是蘇澳鎮,靠山的這側,才是南澳鄉,部落的人這樣說。難怪,在九號公路上,南澳鄉的機關單位全在同一側。武塔,是個山區部落,北迴鐵路的一個小站。武塔國小是部落的門,自然、樸實又迷你的學校,沒有PU跑道,只有自然草皮,極目所望,盡是綠意。
一進村子,大人、小孩用好奇的眼光看我們。我們向在路邊玩的孩子,打聽要找的人。他們的眼裡閃起一絲驚訝,直問「要幹嘛?!」等解釋清楚,孩子們極熱心,爭先恐後的你一言我一語,叫嚷著起來。而圍攏的孩子裡,便有我們要找的人。受訪的孩子還未開口,其他的孩子就搶著一一代答。還沒談完,孩子便搶著我的錄音機,嚷著要聽剛錄下的談話。每一個孩子像是有許多話要說,只怕沒被聽到。這些孩子身上有著自然生命的律動,黑黝健康的皮膚、靈動的大眼、古靈精怪的模樣、開懷大笑的臉龐,是那樣的純真與樸實,與外人接觸,自然流露,毫不隱藏。
雨漸漸落下。我另找了一個要升五年級的孩子,坐在屋簷下談。她望著遠方的山,悠悠地說她不喜歡唸書,不喜歡在家裡。因為爸媽會喝酒、會打她,老師也會因為她不乖而打她。只有阿嬤會買衣服給她,會疼她。我心裡問,她爸媽知道嗎?學校老師知道嗎?一會兒,渾身酒味的媽來到屋簷下,孩子便跑了。我問媽媽:「滿意現在的生活嗎?」媽媽搖了搖頭,用原住民腔調的國語說起她自己的故事:她媽媽很早便離婚,她沒唸什麼書,也不喜歡唸書,老師教的都聽不懂,接著很早就結婚,有孩子要養,老公生病,山裡又找不到工作……我耳裡聽著,心裡想著:這一切像是翻版……
除了實地的家訪外,此趟也想拜訪當地有能力可以協助孩子的人。遇見牧師,驚訝於他的年輕。部落裡,有些人批評他自命清高,對牧師的所做所為不以為然。然而熱切的談話後,明白他在部落的努力,以及部落工作困難的處境。傳道之外,牧師兩夫妻也在教會中,帶著青少年玩樂器、辦圖書館、上社工的課……。有著滿懷想法的兩夫妻,一心想在部落中實現理想,讓孩子及老人們有個好的環境。兩夫妻亟力邀我們住下,和部落青年團契的孩子聊聊,他們希望讓孩子們接觸不同的人,期盼這群孩子是部落的種子,能為部落開創新的契機。
儘管外頭風雨交加,在這一方角落裡,卻倍覺希望在萌芽。
受訪的孩子「我到家裡去拜訪好嗎?」語氣裡有商量。一旁的孩子七嘴八舌地道:「她媽媽喝醉了。」受訪的孩子則連忙搖頭說不要,不好意思。給了我一個古怪的笑,便轉身跑開。那表情裡有抱歉、有無奈、有不知如何是好。
離開武塔再往南走,沿路是蜿蜒的巖壁及懸崖。出了隧道,一眼便見到遠方平地上矗立著像龐然大怪的水泥廠。隔個橋就是花蓮,沿河的山谷則是另一個部落,也是我們的下一站--澳花。(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