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1/10/01》═════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他山之石
差一個逗點差很多
◎ 教育論壇 幫助台灣站起來--教育篇
********************************************************************
◎ 他山之石 差一個逗點差很多
編譯/盧永山
想想看,一個逗號到底能做些什麼?第一眼,我們不覺得它有什麼重要性──一個帶有尾巴的句點、一粒在風裡的雨滴,只有文法學者會在乎它。
不過,巴爾帝摩最知名的藝術學校學生卻不那麼想。他們說,逗號可以產生從沒有發生過的區別,甚至扮演柏林圍牆的終結者。這是為什麼經過1年的深思熟慮後,「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
(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簡稱MICA)
要把校名裡的逗號去掉的原因。
本學期開始後,這個逗號問題再度回到「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的教授和學生的腦海裡,因此,這所位於波士頓山丘的藝術學校,決定改名為「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
(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簡稱為MICA)
──沒有逗號、沒有斷句、沒有區隔。
「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校長萊薩拉斯說:「經過多年考慮之後,我們決定把校名整合在一起,我們再也不需要中間那個逗號。」
在美國的高等教育中,改變校名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某些大專院校經常為如何改善形象或釐清因校名過常而產生的混淆,而感到困擾。1997年,道森州立大學(Towson State University)
支付了20萬美元給一家紐約的公司,請它評估去掉校名中「州立」的可能後果。
今年,索爾斯堡州立大學
(Salisbury State University)
也去掉「州立」
(所付的代價比道森大學少),變成聽起來十分莊嚴的索爾斯堡大學
(Salisbury University ),以吸引更多學生前來就讀。索爾斯堡大學校長杜德莉艾希巴哈指出:「說實在的,我們已經受夠了『索爾斯堡牛排』
(Salisbury Steak,發音類似於Salisbury State)
的笑話,這個笑話聽起來令人感到火大!」
馬里蘭大學系統校長蘭京柏格指出:「更改校名,完全是為了品牌考量!」蘭京柏格在擔任馬里蘭大學校長前,曾經監督了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更改校名的過程。在蘭京柏格的主導了下,馬里蘭大學校名增加2個逗號──馬里蘭大學校本部,馬里蘭大學公園分校,巴爾帝摩分校
(at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College Park and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
蘭京柏格說:「若想獲得大家的認可,學術一點用處都沒有,名聲和地位才是一切。」
但「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校名去掉逗號,可能是絕無僅有,就像該校一個小型、古怪的機構所做的那樣,這個機構以更改名字,不顧形象而引以自豪。「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校務主管在宣傳他們的新校名時,感到些微的困窘,好似擔心該校運用了太多行銷策略一樣。萊薩拉斯說:「我們歷經了一個難以置信的精密過程,才做成更刪除逗號的決定。」
一整年的計劃
上述過程開始於1年前,擁有1千3百名學生的「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發起了一項大規模的自我檢討,以為該校175周年紀念做準備。其中一個重要議題便是,是否該改掉笨拙的校名。
「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聘請了1名芝加哥顧問──但該校不願說明出了多少價碼,協助調查校友、學生和可能念該校的學生之意見。焦點團體和小組委員會當時考慮的是:只將校名改成「馬里蘭專校」
(Maryland Institute) 或「馬里蘭藝術學院」(Maryland College of Art) 會不會使該校更有名?
不過,上述兩種縮減的校名都遭到拒絕。受調查的該校教授、校友和學生都認為,上述縮減的校名都代表了「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的一部分過去,因為該校一開始是一所訓練手藝匠的專校,並在1960年代發展成一所精緻藝術學院,並且開史頒授學士學位和使用目前的校名。
幾乎所有的人都同意,必須刪掉中間那個逗號,以將代表這所學校的實用和藝術2個傳統統一起來。為了保留全名,刪掉逗號將使學生可以繼續使用MICA這個縮寫校名。
「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發展部副校長佛洛斯特指出:「我們希望保留『專校』和『學院』這兩個部分,我們發現,本校教師、校友和學生對這兩個部分都很有感情。」
上周,一些大型的刪除逗號標語出現在「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校園裡,校方正試著勸服一些仍視MICA為「專校」的老教授,接受學校已轉變為學院的事實。
學生反應複雜
「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的學生對於刪掉逗號,表達出複雜的感受。該校大二學生葛羅帝歐罕說,把校名的逗號刪掉後,一些不熟悉MICA的人將不會認為,他念的藝術學院只是馬里蘭專校的一部分。
但有些學生則說,以後大家都會想念這個逗號。三年級的華塞克說:「沒有了逗號,新校名讀起來又臭又長,一口氣好像讀不完。」大一的諾克則認為:「『專校』和『學院』這兩個類似的字擺在一塊,看起來就很奇怪,我從來沒有聽過什麼專校學院的!」
「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學生指出,事實上,當學生說他們讀的是MICA時,非巴爾帝摩人還是搞不清楚那是什麼學校,因為MICA聽起來就像是一種秘密社團
(像YMCA)
。大一的比勒說:「新校名實在是太長了。」
不過,改名以後的「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卻擁有一項其他改名學校所沒有的優勢。由於「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校園狹小,印上校名的建物或用品也不多,
因此,該校無須花很多經費更改標識。道森州立大學就花了很多錢更換了足球校隊的制服、信籤和校車的標識,「馬里蘭專校藝術學院」發言人卡琳指出:「該校將不會更換印有舊校名的用品,直到它們用光為止。」(取材自巴爾帝摩太陽報)
◎ 教育論壇 幫助台灣站起來--教育篇
不再等待王子的金縷鞋
文/大笨
一些激進的教改團體,曾經意氣風發地修改台灣的教育體制;令許多家長們熱切地引頸期盼。彷彿只要穿上教改完成的金縷鞋,每一個辛苦求學的莘莘學子,即可將一身灰澀的制服褪去,幻化成高貴的公主。進入想像中的教改皇宮,人人快樂學習,個個意氣風發;教師們都變成氣定神閒、舉止優雅的王子,把每一個公主「帶上來」。可惜,童話故事只能幻想;尋找舞臺的演員,也只會表演;舞臺上的童話故事,在曲終人散後,最後只留下回憶,也許還有嘆息。
期待童話的劇本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很不切實際。沒有一雙金縷鞋可以適合每一個人;既然如此,怎能奢望消弭升學競爭的壓力呢?只要是稀少性的資源就有競爭,除非這東西沒人要。舉例來說,全國廣設台大醫科,取消入學考試;會產生兩種主要的結果:
第一種是各地的台大醫科畢業率很低,而且同儕競爭激烈;因為各校落實控管畢業生品質,校內形成競爭激烈的寡佔市場。第二種是台大醫科的畢業生滿街跑。假設所有的畢業生都能順利取得醫師執照,則醫生的人力市場將供過於求,於是有大量醫生失業。
若以升學競爭的壓力而言,第一種結果和原來的聯考制度差不多;第二種結果則是將升學競爭壓力延後,變成就業壓力;而且,浪費了教育資源和許多人的機會成本。當然,以上兩種結果比起原來的聯考,並非沒有優點;因為,想念台大醫科的人,至少有機會接觸醫學課程,能夠藉此檢驗自己的性向。但是,第二種結果除了上述的缺點以外,還會提高病人看病的風險,與尋找適格醫生的搜尋資訊的成本。以上的例子還未討論到師資、教學資源配置等相關、而且相當重要的問題。因為上述例子在短時間內,根本不大可能解決教學資源配置不當,造成的教學品質低落的問題。
因此,從事教育改革應有的第一個基本的認識,是維持「盡可能公平的競爭」,不是消弭競爭。第二個基本的認識是,在師資、教學資源配置、教學品質都能確保的情況下,獎勵設立私校,才不會浪費了教育資源和許多人的機會成本,或機關行號篩選人才的搜尋成本。
不再期待王子的金縷鞋以後,我們要開始檢視、衡量自己的雙足;看看我們自己需要的是球鞋、皮鞋、拖鞋,還是草鞋。如果我們的小孩不適合升學競爭,我們可以協調校方給予安排適性發展的其他課程;當然,我們也可以要求小孩適應升學競爭;但是,不要要求別人退出升學競爭。
也就是說,因材施教式的能力分班,應該被鼓勵;當然,實施時應該盡量滿足所有家長的需要。若是教學資源無法公平分配時,則應該有公平篩選的機制;或將向隅的小孩轉介他校適性的班級。所以,從事教育改革應有的第三個基本的認識,是鼓勵適性的能力分班;讓學生有在校或跨校「選班」、而非選擇「名師」的自由。
最後,要達成「適性的能力分班」、「公平的升學競爭」以及「維持教學品質」,有哪些重要的常識要注意呢?首先,所謂的「適性的能力分班」,應該依照不同學生的需要特質,予以分類。然後,分別為他們設計一套需要的學程與教材;以期能激發出他們最大的潛能。
例如,行為異常的學生,應以行為矯正與心理輔導的課程為主。高學業成就的學生,應該可以順應其要求而有較深廣的學習教材。對藝術、音樂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應該有比例較重的該類課程。另外,對於性向廣泛或不定的學生,應該讓他們有轉換班級或課程的方便管道。
其次,在爭取稀少的教育資源時,難免就會出現競爭。此時,最重要的是有一套公平競爭的辦法;這通常又牽涉到公平、公正的評量,如何去實施的問題。以往的聯考方式雖然公平、公正,但是也有流於「紙上談兵」之譏。
一般而言,評量的種類與次數越多,越能客觀地展現學生的程度。因此,採計在校成績與聯考並行,並使其各佔適當的分數比例,是使評量的信度與效度令人信服的最佳方式。當然,在校成績的評量與計算方式,應該有一套盡量可信與有效的標準;而且這樣的標準應該有一套程序與模式可依循。
例如:各科學期的總評量時間,佔總上課時數的1╱10;學期的總評量時間有1╱4是全校性的統一評量;另有1╱4是教師課堂隨機評量;剩下的1╱2可以做實作評量、口試、分組報告等。不管是哪種方式的校內評量,各校應該都能發展出一套適合的方式。
影響教育成敗的最主要關鍵,應該就是所謂的「教學品質」。而所謂的「教學品質」,往往就反映在學生的程度與素質上。所以,維持教學品質的第一步,就是先進行上述的學習成就評量。之後,就要對學習成效不彰的學生,給予輔導、補救。
另外,對於教師教學能力的提昇,也同樣重要。以往各教改團體對教師素質與能力的提升,只流於譏評與形式化、空洞的口號。然而,只有研發新的學程、教材、教學模式,並訓練、監督教師確實執行,才能使學生減低學習的挫折與機會成本;並增進學習成就與樂趣。就如同其他產業重視技術的研發一樣,政府也應該獎勵教育的研發,促進其知識經濟的價值。
就以美語教學而言,補教市場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不論是「長頸鹿美語」、「何嘉仁美語」、還是「福祿貝爾美語」;各有各的學程、教材、以及教學模式;也都各有特色與教學成效。
因此,教育改革應有的第四個基本的認識是,不要要求能力有缺陷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具有基本學力。一個不具有數學基本學力的孩子,不見得在其他方面不能有所成就。但是,也不必因此就降低基本學力的標準;太低的標準等於沒有標準。而且,我們相信教育學者專家們,以專業的方式制訂出來的基本學力標準,確實具有基本的指標作用;只是這樣的指標作用,不該成為升學的障礙。
也就是說,因應各種能力分班,要有更多樣化與寬廣的升學管道。教育改革應有的第五個基本的認識是,否定聯考或不信任校內評量,就無法設計出一套公平競爭的辦法。教育改革應有的第六個基本的認識是,有愛心、有創意等形式化、空洞的口號,無法提升教師的教學品質。注重教育產業的研發工作,並將研發結果程序化、模組化,並予以擴大推廣,才是提升教師素質的好方法。教育改革應有的第七個基本的認識是,維持學生的程度與素質,有必要配合補救教學,甚至重修或留級制度。
以上所述的教改的基本認識,都是從事教改工作時,應有的基本常識。
(作者請與本報聯絡,俾便奉上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