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想想》創新教學
數學教材--->>more
免費全文瀏覽
http://www.91.com.tw
----------------------------------------
尋找青少年活水工程師
台北、台中
培訓課程--->>more
---------------------------------------- 教育諮詢專線新義工
培訓課程--->>more
----------------------------------------
台北寒假森林育
活動員培訓課程
培訓課程--->>more
---------------------------------------
台中寒假森林育
活動員培訓課程
培訓課程--->>more
---------------------------------------
人本尋才--->>more
< Top>-------------------------------
人本相關網站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史英老師主持)
| 人本BBS站入口1
|
(註冊>>社會/社會>>hef)
| 人本BBS站入口2
|
(註冊>>人文/社會>>hef)
<
Top>-------------------------------
風與草的對話
有個小孩往前行,
日復一日往前行,
他一見什麼事物,
就變成那樣的事物,
那事物成為他的一部份,
早開的紫丁香
成為小孩的一部份...
以奇特姿勢靜懸水底的魚,
美麗奇異的河水,
水生植物優雅平展的頂稍...
家庭習俗、語言、友伴、
家具、熱切鼓脹的心...
無可否認的熱情、
何物為真的感覺、
白天的疑惑和夜晚的疑惑、對「是否」和「如何」
的好奇----
這一切的一切,
都變成小孩的一部份。
他日復一日往前行,
現在也依然往前行,
將來也永遠往前行,
日復一日往前行。
~摘自惠特曼/草葉集
「秋之溪流篇」
<
Top>-------------------------------
智邦生活館
====電子報發報中心====
| 訂閱或取消
|
| 客服信箱 |
| 電子報發報中心 |
| 申請免費電子信箱 |
˙您想要登廣告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
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
,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作自己的媒體
======唱自己的歌======
|
小啟:今日起,人本電子報全面改版,仍然提供豐富多元的主題文章、教育新聞及各項人本活動訊息,期待與您一起思考、品味。
新聞標題 大陸教育記者訪台
聚焦多元入學
補助逐年減少 台大想引進捐款生制度
銘傳學生駭客竄改同學加退選
短評:是教育的什麼問題?
主題文章
重構「施」與「受」訪台灣之子審查委員林子凌
◎翁舒玫、張旭華
二○○○年五月,誠泰銀行發行「台灣之子卡」,將每一筆刷卡金額的千分之2.75捐贈出來,做為「台灣之子」公益基金,委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
人本教育基金會展開了上山下海的工作,尋訪需要協助的經濟弱勢孩子;不只是把錢給出去,還要以最有效的方式,透過家庭重建、心理諮商、學業補助、課業輔導,讓咱台灣e囡仔,除了實際受惠,還要感受到溫暖,並建立自己的尊嚴!
在「台灣之子」第一年的工作發表會上,最令人矚目的也許是陳總統,最感人的也許是人本執行長的工作報告,而最牽動人心的,則是受助同學的發言。當代表發言的吳同學拿起麥克風,現場的嗡嗡聲突然都靜下來。
她略顯緊張的聲音有點乾澀:「我不知道要說些什麼,就說說我自己的感覺……」
台下來賓屏息靜聽,台上吳同學也逐漸流利起來。燈光輝映的台上,她的身影有些單薄。發言的內容不亢不卑、坦率而勇敢。
孩子,你要看到無遠弗屆的未來
「聽她那樣說,就知道完全可以放心啦!」「台灣之子」的審查委員林子淩揮揮手:「安啦!」她說的「她」,指的是吳同學。而所謂的「放心」是什麼?「不放心」的又是什麼呢?負責台灣之子工作,屢屢與小孩家訪、面談的Ria最是明白:「有些受助者難免會陷入自卑之中。畢竟提出申請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萬一遭到拒絕,更是一種傷害。」
「他們都還是孩子,這個基金確實能提供很大的幫助,能讓他們繼續學業,回歸到一般小孩可以享有的生活。所以不要讓孩子陷在自卑自憐的情境裡,要盡量讓他看到這個計劃的宏觀,與未來的無遠弗屆。」子淩滔滔不絕地說。這個部分,正是訪談的義工們最難處理以及最容易產生的盲點。
「當輔導這種情況的小孩時,社工或是義工其實需要受過特別的訓練,要特別地留心,因為兒童的心理對日後成長影響重大。」「有的人會對孩子說:『拿了這個錢,你一定要好好用功,要刻苦向學,出人頭地呀!我這可是好意的要求喔!』這代表了某些捐贈者普遍的想法,因為捐贈,他可以做某種要求,更何況他自認是出於善意。」子淩特別舉了美國希望醫院的例子:醫院門口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如果你治癒了一個人的疾病,但卻傷害了他的心靈,那麼這個治療是失敗的。」幫助人,也是同樣的道理!
那麼,受助的小孩對於這個計劃與自己的受助是什麼想法?這筆錢撥給他之後到底是幫了他,還是會造成其它的影響?關於接受幫助可能產生的自卑感,要怎麼跟敏感的孩子談比較好呢?子淩與孩子談的時候開誠佈公,講的是自己接受別人幫助的切身經歷--
八十二年,我的二女兒偲瑀得了癌症。當時台灣沒有骨髓銀行,只能帶女兒到美國做自體移植,且移植是有醫療時機的,不能等待,醫療費用預估約美金五十萬,我們到處籌錢借貸,親友同事為了幫我們救孩子,把房子、保單都拿去貸款借錢。
那種借錢求助的心情是很痛苦的,今天你借我一萬元,是救命錢,這樣的人情,絕非我有錢後還你百萬所能償還的,這樣的人情壓力,讓我一直很想不開,深怕一輩子也還不起!偲瑀的爸爸開導我說:社會之所以還有溫情,就是因為人與人的互助,你幫助我、我幫助別人,而不是大家「互不相欠」的冷漠關係……
為了怕延誤醫療時機,錢還沒湊齊,我們就先飛美國。到了醫院,先繳交僅有的七、八萬美金,院方擔心我們不是美國公民,造成呆帳,要求先全額付清。我們說:「反正作移植要三個月的時間,不足的款項慢慢再匯進來。」醫院的小姐說:「不行,錢今天沒繳齊,連牙齒檢查都別想作!」當場將我們逐出醫院。
我抱著兩個女兒,大女兒六歲,小女兒四歲,我們就這樣被趕出醫院門口,就在大馬路邊。跟孩子的爸爸商議後,決定由他馬上回台灣籌錢。他說:「你在這邊可以嗎?」我答:「沒有關係,你不要擔心,你只要先回去籌錢救女兒。」他一離開,我就蹲在路邊哭了起來。很害怕,很無助,怕救不了女兒的命。那天正是台灣的中秋節。
當被醫院驅逐的消息傳回台灣時,證嚴法師聽到了這件事很驚訝:已經二十世紀了,怎麼還會有生病的小孩被醫院趕出門這種事?而且是在美國那種被認為是天堂的地方!天堂裡面的地獄,才更讓人難以消受!
後來慈濟人幫了我許多的忙。更讓人驚奇的是:他們竟然表示感謝我,他們可是幫助我的人啊!依據他們的宗教觀解釋,女兒的受苦是菩薩示現,因為她激發了這麼多人關愛他人的善念,所以令人感恩。伸出援手的人與接受幫助的人,在宗教的層次竟然翻轉了相對位置,也讓我重新思考助人與接受幫助的意義。
之後,偲瑀還是沒有救回來。我的心情跌落谷底,又逢雙親相繼逝世,一度想:當一個人失去了無條件愛你的父母及妳無條件疼愛的稚子時,活著還有什麼意義?但,當我再度回到醫院陪伴其他病童與家屬,一次次懷抱著即將斷氣的孩子們時,他們眼中只想再多活一秒、再多看媽媽一眼的奢想,點醒我生命的可貴與值得珍惜。就像偲瑀用她短短五年生命的智慧來教育我學習生命的意義。後來又接觸到蘇建和案,看到蘇爸爸,他就好像是當時的我,全力要救孩子,而他加倍地受折磨,歷經的時間是如此的漫長,家族、事業、甚至生命全數投入……,結識的那天,我把我身上所有的錢都塞給了蘇爸。
那一刻,我發現我這個貧窮、負債、一無所有的人,還是可以用心付出幫助別人!而且只要可以付出,我就變成一個「有」的人!朋友知道此事後,責怪我說:「你這樣地苦,為什麼不把錢留著自己用或拿去還債,還要給別人?」我很難跟他解釋,那是一種醒悟。心底有種感動,像泉水一樣,可以不斷地湧出……
也許,需要心懷感恩的是我們
子淩的故事令人動容。作為一個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她的心中有空間容納痛苦,也有空間容納他人的痛苦;接受過別人的幫助,也為幫助別人留有空間。
這樣的故事,這樣面對生命的態度,讓「台灣之子」專案的孩子們可以坦然接受幫助,坦然面對自己。正如致詞的吳同學所說:「不要幫我貼上一個『我是窮人家的小孩』的標籤……,我希望和大家有一樣的機會,可以選擇一個快樂的童年,只要給我一點點自己的空間。……更希望許多和我一樣受人幫助的孩子,不要自卑,能夠尊重自己。」
關於台灣之子專案,子淩說:「我並不覺得它很偉大。當然,支持公益基金的持卡人與企業對社會做這樣的回饋值得鼓勵,人本基金會也很辛苦,不過,我們只是在做我們該做的事而已。就像慈濟所言,也許我們才是需要心懷感恩的。」
現在,子淩每個星期二固定去榮總,擔任安寧病房的義工,照顧臨終病人,用愛陪伴他們行過人生終站。「正因為受過幫助,更激勵我去幫助別人!生命中所有的過程,幸也好、不幸也罷,其中都有學習的喜悅啊!(註)」子淩淺笑著說,那笑容蘊含著生命的厚度,綻放在她看不出滄桑的光潔的臉上。
(註):Kubler-Ross,M.D說:妳生命中所面對的所有苦厄、考驗與困難,所有的惡夢與失落,大多數人當作是詛咒、是上帝的懲罰、是不好的事,只有當妳了知所經歷的「沒有一件事」是負面的,那麼一切的試煉和考驗…妳曾遭遇過最慘痛的喪親之類的事,對你而言都是禮物,所有的困難都是促使妳成長的契機。
《林子凌小檔案》
.水晶唱片負責人
.台北市立天文館二組志工解說員
.榮總大德病房志工
.聯合勸募理事兼北區審查委員
.浮木濟世會理事
本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第147期,歡迎參閱。
<Top>-----------------------------------------------------------------------------------------
教育新聞
大陸教育記者訪台 聚焦多元入學
大陸首批以記者團方式來臺採訪的大陸文教記者團等一行十六人,昨日與臺灣教育記者座談,大陸媒體所關心的焦點,主要集中在臺灣聯考制度廢除後,實施多元入學方案的利弊得失。教育記者們發現兩岸教育新聞有許多雷同,包括政策性新聞太多、媒體不太重視教育新聞等。大陸記者表示,大陸取消統考如同台灣取消聯考,未來升學管道和制度的後續問題與台灣教改也雷同。…(台灣立報10/03、中央日報10/03)
補助逐年減少 台大想引進捐款生制度
台灣大學教務長李嗣涔表示,政府對於國立大學的補助逐年降低,台大目前要自籌百分之五十五的經費,若情況再不改善,台大將慎重考慮引進國外大學「捐款生」制度,凡捐獻巨款給台大的社會人士,其子弟申請入學時,可享受加分或降低分數錄取的優待。針對台大捐款生的構想,教育部次長呂木琳表示,目前的大學實施捐款生的條件還沒成熟,教育部目前不會同意台大的作法。…(聯合報10/03)
銘傳學生駭客竄改同學加退選
刑事局偵九隊破獲國內首宗利用駭客手法入侵校園網路竄改學生選修課程及查詢成績案,涉案的銘傳大學四年級李姓大學生到案後,承認他利用該校網路系統漏洞,入侵校園網站,修改至少九名男女學生的加退選修課程,並查詢學生成績。昨天警方已將李依毀損罪嫌函送檢方偵辦。…(聯合報10/03)
【短評】是教育的什麼問題?
大學生以駭客手法竄改同學選課成績,還害一個同學差點被二一,乍聽之下,又有人不禁要感嘆大學教育是否出了問題。問題出於教育,的確是一個還算合理的邏輯,但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還得想想,到底是出於教育的什麼問題?
詳究這幾位大學生作案的動機,會發現,他們是為了「爭吵」、「摩擦」等因素,而決定「報復」對方,回歸問題本質,會發現他們缺乏感受爭吵、摩擦的原因,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才會想到用「一解心頭之恨」的方式來「滿足」自己。
問題是,這樣真的滿足自己了嗎?孩子們似乎缺乏「停下來想一想」的能力,甚至連可供想像的內涵,亦即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極其貧乏。檢視孩子們的教育歷程,有多少大人願意停下來讓孩子想一想?又有多少孩子是被不停的趕啊趕的,追上前面未知的未來?
道德、人際關係、生活教育,絕不是透過訓誡或背誦就能達成,而更需要體驗及思考,能看到這根源的問題,才能在稍減這種「世風日下」的感嘆之外,另闢積極的可能。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