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活動訊息
《數學想想》創新教學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 人本BBS站入口1
| | 人本BBS站入口2
| < Top>---------------------------- 有個小孩往前行, < Top>---------------------------- 智邦生活館 ˙您想要登廣告 作自己的媒體 |
新聞標題 私立院校師資不足
教育部要求限期改善 對「學習權」的省思與行動 一般印象中,學校提供的是「教育」,但深究教育哲思,學校提供的應該是「學習」。因此,學校最需要的是對自身是否提供「學習」、以及可以如何增進「學習」的反省。在學校體制中,有許多既存的作為,不但與學習無關、甚至可能妨害學習。所以,保障孩子的「學習權」,得先從檢視學校的運作、思考其與「學習」的關係開始。此篇投稿是一位國小老師的經驗談,提供讀者參考。 學校日當天人事主任訝異的讚賞著:「每一位科任老師都到教室做教學計劃說明耶!老師們好認真喔!」暑假裡,本校一到四年級教師自組教師群,自動到校討論教學合作計劃,開學後科任教師也陸續提出教學計劃,大家認同「老師當如是也!」持續的進行創新教學的設計,積極維護學生的學習權。 這幾年,學校家長及教師曾廣泛的討論過「學生活動費該如何使用才算是對全體學生公平?」、「教師進修自費自主可能嗎?」、「怎樣做才是尊重學生的個別性?除了不打不罵還可以怎麼做?」、「學生的不同意見可以被包容的程度是什麼?」、「在運動團隊班級中非球員學生如何在正義原則下受到照顧?」---等人權文化價值議題。每一次各種意見都紛紛出籠,我們在早會上各抒己見,雖有許多理念差異,但在遇到膠著的狀態時,總能同意以「全體學生學習利益」為來思考問題。校園內對於「學習權」(註一)該如何實踐,產生過疑慮、不安甚至焦慮,在一次一次的衝突事件、再冷靜內省,已慢慢形塑出了「以學生為主」的價值觀。並開始採取適當的作為保障「學習權」,以下略述幾則具體事例: (一)將全校性的活動以融入課程方式實施。例如:敝校在86年曾透過問卷與行政、家長、教師合議決定運動會的節目需減少學生反覆練習;節目設計以延伸原有課程的學習為主,不外加舞蹈表演;最好是設計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參與的活動;以不影響原有課程進行和干擾其他學年上課秩序為考量。在87年校慶活動改為「學校過生日」主題教學成果展,當天表演節目改由社區社團或軍中藝工隊當綱,學生在自己的教室以表演、解說來向家長隔壁班同學呈現自己對學校的人文、自然生態認識。 從學校變革來看,落實「學習權」實有賴學校文化組織(如圖一)改變。不僅教育主管單位督導,校長掌舵和家長會、教師會、社區居民、外校指導教授、甚至退休的教職員也可以協力來維護學生「學習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提供學生多樣化學習機會。更多人來維持學校教育的延續性,不因換校長就改變學校原有的願景,支持教師們以「帶起每一個學生」來考慮教學策略,校園內決定重大事項時大家願意尊重學生訊息,以大多數學生為考量,相信學生的「學習權」會在現有機制下得到更多保障。讓每一個學生享有相同的教育資源或教育品質,做到關懷、包容每一位學生。 註一:學習權是以個人為主體,透過適當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活動,充分發展個人潛能,以紀錄歷史、創造歷史的一種基本人權。從保障及實現學習權的觀點來看,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組織及人員、教育內容及方法都必須以學習者為出發,以邁向終身學習社會為終極目標。(吳清山、林天祐,民89) 新設私立大學校院師資嚴重不足問題逐漸浮現。教育部發現八十九學年度開始招生的四所大學校院,師資不符規定標準,其中以台南致遠管理學院最嚴重。致遠管理學院實際聘任專任教師數量,比教育部核准人數少了三分之一以上,並被檢舉有的老師一週要上二十堂課,有的系只有一名專任教師,影響教學品質。教育部三日表示將對存在類似缺失的學校,採取扣減補助款或減班處分。…(中國時報10/04、民生報10/04) 私校教師身兼數行政職 教育部:無法可管 除了師資短缺問題,致遠管理學院還傳出教師一人身兼四個行政職的情形;教育部表示,目前法令並無限制專任教師兼任校內行政職的數目,只要該教師只領一份主管加給,就不違法。但考量學校合理運作及行政效率,教育部仍將此事列為學校評鑑、校務考評的重要參據,希望學校自我要求。…(中央日報10/04) 【短評】立法委員給的教育 遭停權的立法委員羅福助,昨天在立法院的財政委員會,為自己的兒子是否能繼續擔任召集委員護航,並撂下一句話:「如果有人『吐槽』他,一定回報。」「不信試看嘜!」他還說:「誰買票、貪汙、包工程、玩女人,這些骯髒事,我每一個都吐出來!」
唯一可喜的是,現在全國上下都知道羅福助有很多線索,那麼法務部就應該主動、積極地把握這位「證人」,把不法的事情一件一件揪出來。做為立法委員,應提出弊案證據,如實與檢調單位配合,不應將弊案作為個人資產,博取個人利益。 立法院中,不乏知曉各種不法情事的委員,打破這整體的共犯結構,讓弊端透明,才能真正保障民眾的權益。以教育事務為例,景文案等私校弊案,在共犯結構被瓦解、鬆動後,才能經由公開、監督的審查過程,重建教育等公共事務的公平、合理與理想。 公開事實,追求真理,是這件荒謬的國會恫嚇劇給的考驗,無論是檢調單位、或者事涉其中的立法委員們。而如果大人不追求真理,不落實真理,提供給孩子的是什麼示範? |
||||||||||||||||||||||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