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test
   

 

出刊日期10/09(二)

 
   
   
 
   

 

活動訊息

《數學想想》創新教學
數學教材--->>more
免費全文瀏覽
http://www.91.com.tw
------------------------------------
尋找青少年活水工程師
台北、台中
培訓課程--->>more
------------------------------------ 教育諮詢專線新義工
培訓課程--->>more
------------------------------------
台北寒假森林育
活動員培訓課程

培訓課程--->>more
------------------------------------
台中寒假森林育
活動員培訓課程

培訓課程--->>more
----------------------------------
嘉義
寒假森林育
活動員培訓課程、
申訴專線義工培訓
課程
--->>more
-----------------------------------高雄
寒假森林育
活動員培訓課程、
國小秋天森林育

--->>more
------------------------------------
人本尋才--->>more
<
Top>----------------------------

人本相關網站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史英老師主持)

| 人本BBS站入口1 |
(註冊>>社會/社會>>hef)

| 人本BBS站入口2 |
(註冊>>人文/社會>>hef)

< Top>----------------------------

風與草的對話

有個小孩往前行,
日復一日往前行,
他一見什麼事物,
就變成那樣的事物,
那事物成為他的一部份,
早開的紫丁香
成為小孩的一部份...
以奇特姿勢靜懸水底的魚,
美麗奇異的河水,
水生植物優雅平展的頂稍...
家庭習俗、語言、友伴、
家具、熱切鼓脹的心...
無可否認的熱情、
何物為真的感覺、
白天的疑惑和夜晚的疑惑、對「是否」和「如何」
的好奇----
這一切的一切,
都變成小孩的一部份。
他日復一日往前行,
現在也依然往前行,
將來也永遠往前行,
日復一日往前行。
           
~摘自惠特曼/草葉集
「秋之溪流篇」

< Top>----------------------------

智邦生活館
====電子報發報中心====

| 訂閱或取消 |

| 客服信箱 |

| 電子報發報中心 |

| 申請免費電子信箱 |

˙您想要登廣告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
 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
 ,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作自己的媒體
======唱自己的歌======

< Top>----------------------------

新聞標題 調查顯示 三成七受訪中學生認生活較輕鬆
      教師3法修正審查 合併分割仍有爭議
     

--------------------------------------------------------------------------------------------
主題文章

反戰爭、愛和平Q&A
◎編輯部

【前言】美國在台灣時間八號凌晨開始攻擊阿富汗,幾乎是同一時間,賓拉登的談話也在媒體曝光,宣稱要讓美國永無寧日。攻擊、誓言報復、再攻擊、再誓言報復,短短半個月,我們就看到這樣的惡性循環上演,戰爭是報復的工具,而人的生命,就這樣沒有太多理由的消失了。
「反戰爭、愛和平」,不只是一句口號,背後,有更深刻的思考。以下為您刊出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董事史英教授接受公共電視採訪的談話實錄。

Q:有100多個NGO團體的反戰愛和平的連署聲音,您認為這個活動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意義跟效果?

在重大危機發生時,一般人的心情總是容易做單向思考,你打我、那我就打你,我的安全受到威脅、那我就先下手為強。而所有的這些情形,都是人類各種不幸的根源,自古以來人類各種不幸,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戰爭,戰爭不只引起立即的人命傷亡,也造成經濟及創造活動極大的傷害。

人類的文明進入21世紀,我們用盡各種心機、發揮高度各種智慧,但我們仍無法避免戰爭。如果我們連戰爭這種莫名其妙的損失人命的行為都不能停止的話,那我們有什麼資格奢言,「我們要為後代創造更好的未來?」

所以,站在這個最基本的人道及人權的立場上,我們反對所有的戰爭,希望在這種危機的時候,「反戰爭、愛和平」這樣的精神,可以平衡大家單向的思考。當有危機時,我們或許需要尋求立即的安慰,但在思考人類的發展上,我們希望基本的「愛和平」的想法,可以提供一種多元的參考。

Q:這次事件,我們的外交部門很快的靠邊站,您認為身在台灣的我們,立足點可以有什麼不一樣呢?

其實,以我們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政黨輪替前的舊執政黨時代、或是新執政黨時代的中華民國政府,對於支持美國,或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是為了「尋求美國支持」這件事所做出的種種反應、聲援或表態,都是不恰當的。不只是因為這個戰爭不是我們的戰爭,不只是因為受傷害的不是我們的國家,而是因為我們面臨的是另一種極大的威脅,所以「反戰爭、愛和平」應該是我們所要堅持的不變的原則,否則我們無從抵擋來自於對岸的強大壓力。如果說,美國入侵阿富汗有一種正當的理由,那麼在某一些人心目中,中共侵略台灣也變成不是沒有理由。所以為了爭取美國對我們的支持,無條件支持美國對阿富汗出兵,不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相反的,我們要讓美國人瞭解,生存在台灣的人民,雖然處境非常的艱困,面臨的壓力非常的強大,但是其堅持「愛和平、反戰爭」的立場,從來不曾動搖。我們只有在國際社會上贏得了尊嚴,才能贏得實際的支持,如果我們只想用利益的交換,我們不見得能得到利益,卻可能失去了別人認為我們在這地球上立足的立足點。

希望我們的政府能有更長遠的視野與眼光,不是無條件的支持戰爭,而是要在國際社會上扮演有主張、有意見的立場。這樣的立場,一方面是維護人道主義,一方面也是考量我們自己現實的處境。換言之,如果要爭取美國的支持,是要爭取美國多數人民的支持,對多數的美國民眾而言,「反戰爭、愛和平」是共同的心聲。雖然一時之間看起來,支持布希政策的美國人佔多數,但這是剛剛開始,一旦美國陷入長期的戰爭,像越戰那樣的話,美國人在冷靜之後,會有比較明智的抉擇。

Q:美國有其他的選擇嗎?有更和平或更理性的管道嗎?

有各式各樣的選擇,第一點,在原則上、思想上、在基本的哲學或態度上,宣示反對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的悲劇,美國至今為止並沒有做這樣的宣示,令人遺憾。在這樣的大宣示的前提之下,是為了避免受到進一步的傷害,而不是為了報復已經發生的傷害,這是差距非常大的。反對冤冤相報的意思是說,讓過去的過去,但是為了將來,我們要防止進一步的傷害。第二點,美國在這個情況之下,應該把反恐怖主義活動界定於防止未來進一步的傷害,而不是為了撫平已經受到傷害的心靈,這樣的論述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不同的論述就會引發不同的決策,所以論述也不僅僅是做文章而已。

第三點,美國或許該更有耐心一點,以取得主使者主使這件事的具體證據,也要有更多準備,讓反恐怖行動的傷害降到最低。然後,是一個比較理想性的說法,是希望他們能夠真正的,對恐怖行動採取一個具體有效的遏止決策,並不是引起一個目標並不明確、範圍也無法劃定、時間也無法預料的國家對國家的戰爭,這樣的戰爭後果是非常難以預料的。而這,不只是對美國而已,對整個世界、整個人類的文明而言,都是種潛在、甚或立即的威脅。

Q:所謂「愛國主義」的教育,您覺得這是必要的嗎?或是有條件的?

談「愛國主義」,要探其解釋的方式,因為「國」非常抽象,在很多時候僅僅是掌權者的代名詞,或僅僅是掌控人民者的包裝與口號,所以我們寧可說「愛土地、愛人民、愛自然、愛真理」。如果國家代表著土地、人民、自然、真理,那我們當然不妨愛國,如果我們愛國家還有其他衍申的意味,那愛國當然就是有條件的。換言之,即使是要宣揚愛國主義,這個愛國主義也要把反戰與愛和平放在第一優先。我們愛護我們的國家,是基於我們都是一群愛護和平的人,我們愛我們的國家,是基於我們都是一群不願意傷害別人、也不願意傷害彼此的人。

Q:這樣會不會面臨兩難?若敵人都已經打來了,那你要怎麼維護自己的尊嚴呢?

所以所有的反擊,必須是在最後的階段。事實上我們也聽過這樣的口號:「和平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放棄和平。」這個在今天很多人心目中變成一種笑話,但若我們仔細玩味他的深意、排除當時複雜的政治的考量的話,那他其實是個正確的宣示。我們身在台灣的人,基本上不是胳膊粗、力氣大的強者,我們基本上是弱者,弱者,是沒有自大的權利的,弱者,是沒有好戰的權利的,弱者是沒有放縱自己情緒的權利,弱者有責任的是發揮自己的智慧,弱者有權利的是堅持人類共同的基本的理想與原則,弱者所沒有辦法逃避的,是如何在每一個時刻都像個「人」一樣的好好的活著,而不能夠被一時的因素所左右。

<Top>------------------------------------------------------------------------------------

教育新聞

調查顯示 三成七受訪中學生認生活較輕鬆 但課業輔導時間仍長

 根據「金車文教基金會」一項針對台北市國、高中職學生的「中學生生活時間管理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在週休二日後,約三成七的受訪中學生認為生活變得較輕鬆,可支配的自由時間增多,不過,仍有四成三的受訪中學生覺得壓力仍大。除了學校正常課業外,我國中學生課業輔導也占去不少時間,最多的是高職學生每周有八小時二十四分,其次是國中生的七小時二十四分,高中生為五小時二十二十分。…(民生報10/09台灣立報10/09

教師3法修正審查 合併分割仍有爭議

 五位立委昨日出席教委會審查《教師法》,表示在教師三法的修正上,教育部送行政院的版本將教師聘任及解聘等事項分割至《教育人員任用條例》中規定,將《教師法》「虛級化」,將會製造更多的問題。教育部表示,教師3法--《教師法》、《師資培育法》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由於歷史因素各自有其制定背景,形成彼此條文重複規定與競合情形,教育部堅持必須同時釐清3者定位,建立完整法系架構,才能落實「師資培育多元化」等教改政策。…(台灣立報10/09
<Top>------------------------------------------------------------------------------------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