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活動訊息
《數學想想》創新教學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 人本BBS站入口1
| | 人本BBS站入口2
| < Top>---------------------------- 有個小孩往前行, < Top>---------------------------- 智邦生活館 ˙您想要登廣告 作自己的媒體 |
新聞標題 調查顯示
三成七受訪中學生認生活較輕鬆 反戰爭、愛和平Q&A 【前言】美國在台灣時間八號凌晨開始攻擊阿富汗,幾乎是同一時間,賓拉登的談話也在媒體曝光,宣稱要讓美國永無寧日。攻擊、誓言報復、再攻擊、再誓言報復,短短半個月,我們就看到這樣的惡性循環上演,戰爭是報復的工具,而人的生命,就這樣沒有太多理由的消失了。 在重大危機發生時,一般人的心情總是容易做單向思考,你打我、那我就打你,我的安全受到威脅、那我就先下手為強。而所有的這些情形,都是人類各種不幸的根源,自古以來人類各種不幸,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戰爭,戰爭不只引起立即的人命傷亡,也造成經濟及創造活動極大的傷害。 人類的文明進入21世紀,我們用盡各種心機、發揮高度各種智慧,但我們仍無法避免戰爭。如果我們連戰爭這種莫名其妙的損失人命的行為都不能停止的話,那我們有什麼資格奢言,「我們要為後代創造更好的未來?」 所以,站在這個最基本的人道及人權的立場上,我們反對所有的戰爭,希望在這種危機的時候,「反戰爭、愛和平」這樣的精神,可以平衡大家單向的思考。當有危機時,我們或許需要尋求立即的安慰,但在思考人類的發展上,我們希望基本的「愛和平」的想法,可以提供一種多元的參考。 Q:這次事件,我們的外交部門很快的靠邊站,您認為身在台灣的我們,立足點可以有什麼不一樣呢? 其實,以我們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政黨輪替前的舊執政黨時代、或是新執政黨時代的中華民國政府,對於支持美國,或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是為了「尋求美國支持」這件事所做出的種種反應、聲援或表態,都是不恰當的。不只是因為這個戰爭不是我們的戰爭,不只是因為受傷害的不是我們的國家,而是因為我們面臨的是另一種極大的威脅,所以「反戰爭、愛和平」應該是我們所要堅持的不變的原則,否則我們無從抵擋來自於對岸的強大壓力。如果說,美國入侵阿富汗有一種正當的理由,那麼在某一些人心目中,中共侵略台灣也變成不是沒有理由。所以為了爭取美國對我們的支持,無條件支持美國對阿富汗出兵,不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相反的,我們要讓美國人瞭解,生存在台灣的人民,雖然處境非常的艱困,面臨的壓力非常的強大,但是其堅持「愛和平、反戰爭」的立場,從來不曾動搖。我們只有在國際社會上贏得了尊嚴,才能贏得實際的支持,如果我們只想用利益的交換,我們不見得能得到利益,卻可能失去了別人認為我們在這地球上立足的立足點。 希望我們的政府能有更長遠的視野與眼光,不是無條件的支持戰爭,而是要在國際社會上扮演有主張、有意見的立場。這樣的立場,一方面是維護人道主義,一方面也是考量我們自己現實的處境。換言之,如果要爭取美國的支持,是要爭取美國多數人民的支持,對多數的美國民眾而言,「反戰爭、愛和平」是共同的心聲。雖然一時之間看起來,支持布希政策的美國人佔多數,但這是剛剛開始,一旦美國陷入長期的戰爭,像越戰那樣的話,美國人在冷靜之後,會有比較明智的抉擇。 Q:美國有其他的選擇嗎?有更和平或更理性的管道嗎? 有各式各樣的選擇,第一點,在原則上、思想上、在基本的哲學或態度上,宣示反對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的悲劇,美國至今為止並沒有做這樣的宣示,令人遺憾。在這樣的大宣示的前提之下,是為了避免受到進一步的傷害,而不是為了報復已經發生的傷害,這是差距非常大的。反對冤冤相報的意思是說,讓過去的過去,但是為了將來,我們要防止進一步的傷害。第二點,美國在這個情況之下,應該把反恐怖主義活動界定於防止未來進一步的傷害,而不是為了撫平已經受到傷害的心靈,這樣的論述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不同的論述就會引發不同的決策,所以論述也不僅僅是做文章而已。 第三點,美國或許該更有耐心一點,以取得主使者主使這件事的具體證據,也要有更多準備,讓反恐怖行動的傷害降到最低。然後,是一個比較理想性的說法,是希望他們能夠真正的,對恐怖行動採取一個具體有效的遏止決策,並不是引起一個目標並不明確、範圍也無法劃定、時間也無法預料的國家對國家的戰爭,這樣的戰爭後果是非常難以預料的。而這,不只是對美國而已,對整個世界、整個人類的文明而言,都是種潛在、甚或立即的威脅。 Q:所謂「愛國主義」的教育,您覺得這是必要的嗎?或是有條件的? 談「愛國主義」,要探其解釋的方式,因為「國」非常抽象,在很多時候僅僅是掌權者的代名詞,或僅僅是掌控人民者的包裝與口號,所以我們寧可說「愛土地、愛人民、愛自然、愛真理」。如果國家代表著土地、人民、自然、真理,那我們當然不妨愛國,如果我們愛國家還有其他衍申的意味,那愛國當然就是有條件的。換言之,即使是要宣揚愛國主義,這個愛國主義也要把反戰與愛和平放在第一優先。我們愛護我們的國家,是基於我們都是一群愛護和平的人,我們愛我們的國家,是基於我們都是一群不願意傷害別人、也不願意傷害彼此的人。 Q:這樣會不會面臨兩難?若敵人都已經打來了,那你要怎麼維護自己的尊嚴呢? 所以所有的反擊,必須是在最後的階段。事實上我們也聽過這樣的口號:「和平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放棄和平。」這個在今天很多人心目中變成一種笑話,但若我們仔細玩味他的深意、排除當時複雜的政治的考量的話,那他其實是個正確的宣示。我們身在台灣的人,基本上不是胳膊粗、力氣大的強者,我們基本上是弱者,弱者,是沒有自大的權利的,弱者,是沒有好戰的權利的,弱者是沒有放縱自己情緒的權利,弱者有責任的是發揮自己的智慧,弱者有權利的是堅持人類共同的基本的理想與原則,弱者所沒有辦法逃避的,是如何在每一個時刻都像個「人」一樣的好好的活著,而不能夠被一時的因素所左右。 根據「金車文教基金會」一項針對台北市國、高中職學生的「中學生生活時間管理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在週休二日後,約三成七的受訪中學生認為生活變得較輕鬆,可支配的自由時間增多,不過,仍有四成三的受訪中學生覺得壓力仍大。除了學校正常課業外,我國中學生課業輔導也占去不少時間,最多的是高職學生每周有八小時二十四分,其次是國中生的七小時二十四分,高中生為五小時二十二十分。…(民生報10/09、台灣立報10/09) 教師3法修正審查 合併分割仍有爭議 五位立委昨日出席教委會審查《教師法》,表示在教師三法的修正上,教育部送行政院的版本將教師聘任及解聘等事項分割至《教育人員任用條例》中規定,將《教師法》「虛級化」,將會製造更多的問題。教育部表示,教師3法--《教師法》、《師資培育法》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由於歷史因素各自有其制定背景,形成彼此條文重複規定與競合情形,教育部堅持必須同時釐清3者定位,建立完整法系架構,才能落實「師資培育多元化」等教改政策。…(台灣立報10/09) |
||||||||||||||||||||||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