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1/10/18》═════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教育論壇 當前中小學教育面臨的難題
◎ 大和視窗 完全防災手冊-東京都的校園防災
********************************************************************
◎ 教育論壇 當前中小學教育面臨的難題
文/陳徵毅
報載,台北市有位國中三年級學生向教改會舉發她所就讀的學校,常將家政課挪來上國文,這又是考試領導教學的事例。與此異曲同工的是,音樂、美術課挪來上教學、理化課,老師表面上標榜愛的教育,骨子裡卻濫施體罰,督學來巡視時,探問學生有無使用參考書,明明天天在使用,卻謊稱沒有,凡此種種在在抵銷了「公民與道德」課中有關誠實教育的實施。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依我看來,目前中小學教育遭遇的難題約有下列三端:
五育均衡不落實:多年來台灣由於升學主義、文憑主義、孤立主義始終難以革除,儘管憲法規定國民小學以養成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宗旨,但在考試領導教學的前提下,德育、體育、美育、群育皆形同具文,以致中小學畢了業,五線譜看不懂,單槓懸垂一竅不通,相較於日本中學生能在單槓上來20個大車輪,寧不愧煞。
按說音樂、美術、勞作等藝能科教育對學生身心的陶冶裨益甚大,因為在動亂紛擾的時代裡,處處充滿暴戾之氣,唯有用藝術來改變人們的生活態度,所謂貪鄙者導以清高,苦悶者導以愉快;因循怠惰者導以進取和創作,藝術對於人生的效用即在誘導人生,使其趨於精神化的崇高境界,使其身心健康,表裡瑩潔,藉以培養崇高的人格與善良的行為。
美術是世界性的文學,不必經過翻譯,而能由視覺直接呈現給心靈,它在空間上所占位置比較容易保存本來面目,而音樂則具有促進身心和諧的功能,樂記有云:「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利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我覺得欣賞藝術,應像對待體育活動一樣,依其自己的喜好、身體的條件,選擇自己最適合的運動方式,以最自然的態度去選擇,同理,任何人都可以從事藝術創作活動,也同樣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材料、工具以及表現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感受。
何以五育均衡成為空話?因為各校校長、教師乃至家長大都偏重智育,認為把國、英、數等主科學好,才能揚名立萬,而將藝能科視為副科,許多校長觀念上有所偏差,認為古典音樂,學生感到乏味,不妨搭配流行音樂,而每周一兩節的音樂、美術課,歷年來所培訓之師資常感不敷應用,只好委之於非藝能科教師瓜代,其效果如何不難揣測。近來,聽說教育當局有意將音樂、美術、陶土等製作課程融合為「藝術與生活」(類似大學的通識課程),不知出自何人的餿主意,全然忘卻以往所培養的教師,皆以單科為主,將來,硬要音樂教師兼教美術,豈非打鴨子上架,有如要醫生去補磚牆,不啻大開倒車。
由於偏重智育,導致生活教育的式微,試看各風景區髒亂不堪,公車座椅或被刮破,或被塗鴉,而學校廁所的洗手台紙屑亂置,在在顯示中小學生活教育之失敗,長此以往,恐將找不到一個循規蹈矩的好公民,建議曾部長今後應多派遣駐區督學微服出巡予以評比,成績窳劣者,刪減補助款以示薄懲,從而促使各校重視生活教育,不再徒重智育而忽略態度理想及品德的陶冶。
鄉土語言教學問題:師資之良窳為教學成敗之關鍵,在教育部推行多元化語言教學的現況下,國語文師資不虞匱乏,也不易流失,英語師資容易覓致,但流失率頗高,因為許多人以小學教師當留學國外的跳板,而鄉土語言師資,包括河洛語、客家語、原住民語最難網羅。
根據統計,講河洛語者在全台地區大約占7成,為數最多,客家語約為2成3,原住民語約占0.7成。
愚見以為師資的培育可採下列三管齊下的政策:
由教育部授權各縣市自行以口試方式進行招考,錄取者施以1至3個月的集訓,通過考試後,即頒授教師證書,並可洽請輔導地區教授充任諮詢委員,提供相關事務諮詢。
委由各所師院成立鄉土語言師資訓練班,利用寒暑假或周末、周日,施予密集訓練,由現任教師中具鄉土語言專長或志趣者予以遴選,就近赴各師院深造,通過考試者,即頒授鄉土語言師資證書,正式派上用場。
倣照30多年前省教育廳舉辦教師檢定考試,當時由於實施9年國教,國中教師至感缺乏,特舉辦中學教師檢定考試以資因應,命題者皆為師大教授,共考9科,共同科目4科、專業科目5科,可分年取得教師任用資格,鄉土語言師資之檢定,似可酌予簡化,比如共同科目只考兩科,專業科目也考兩科就行,否則,太過繁雜而艱深,可能使人望而卻步,也可能造成遺珠之憾。
國小英語教師延聘問題:最近教育部宣布,准予各國小聘任外籍留華學生充任國小英語教師,在教育界引起不大不小的爭議,令人不解的是,國內各大學都設有外交系,開設語文教育課程者亦所在多有,可謂人才濟濟,為何假手於外國人,怎不予人本末倒置之嫌?愚見以為何妨酌採三案並陳之方式:錄用外籍留華學生中對英語教學造詣精深且熟諳兒童心理學者;洽請各大學外文系績優生前往任教,最好挑選發音較標準,且修過教育學程(26學分)之學生,以解燃眉之急,達成相悅以解之境地;聘用社區裡已退休之大學或高中教師前往任教,一則給予退休人員再教育之良機;一則達到就地取才之理想。
台大教授吳英璋主張應先洽請外籍留華學生對國小教師施教,而後再由這批種子教師去對兒童教導,學理上似乎說得通,問題是教師並非匠人,且國小教師多半不是外文系出身,品類不一良莠不齊,接受度亦有所別,如其興致缺缺,豈非誤人子弟。
我認為教育部不必將英語教師侷限於外籍留華學生,試看200名留華學生先是台北就不敷應用,來年在全台灣推廣起來,豈非造成恐慌,唯有三案並陳較為妥當,未悉主管官署以為然否?(作者為實踐大學副教授)
◎ 大和視窗 完全防災手冊-東京都的校園防災
文/鄭老師
1995年1月17日清晨,日本發生了阪神淡路大震災,因這一個大地震而不幸死亡人數共有6千3百人。有鑒於關西地區的超大型地震造成都市機能癱瘓,在同年的7月,東京政府的教育委員會緊急設計了「學校防災手冊」提供市立學校作為設計防災計劃時的準則。
這本手冊共分5章,分別是「預防大震災」,「災害發生時的對應」,「復課事宜」,「做為避難所的對應」,「警戒宣言時的對應」等等。
這本手冊的特色為:
一、設想的災害為大型,且遍及廣大範圍的災害類型。對象不僅止於學校,就連教育行政單位的教育委員會,區市鎮村的防災主管部會,以及地區自治會等都需要共同協力合作,以整備學校的防災體系。
二、校內準備保護的體制。設定在大型災害發生時,因為交通中斷,學童無法返家的情況之下,校長應擔當起責任,在校內準備保護這些學童的體制。
三、設定學校為避難所。事先設想會發生災害的各種可能,以因應實際發生的狀況。
在這手冊中的第一章「預防大震災」開宗明義地寫明著,學校為了確保學童的生命身體安全起見,必須充實防災的計劃,加強避難訓練,防災教育,防災研修等。在事前要製作以學校為避難所的營運支援計劃;「學校防災計劃」:根據地域實際情形,建立安全體制,教職員分工,避難所支援等實際計劃;「應急教育計劃」:復課時應將重點放在健康,安全教育,生活指導等;「避難所支援」:有關於避難所的營運基本上是由市鎮公所為主導,但在災害發生的最初期應由教職員工擔任起主導的工作;「充實避難訓練」:在一整年的教育課程中,教導學生如何防災,或是在災害中保護自已的生命。此外也明訂「充實防災教育」、「教職員的防災研修」是重要部分。
第二章「災害發生時的對應」中,教職員的分工,引導學生避難,對於無法返家或是返家有困難的學生,應留置於在校內以確保安全。當然,災害發生時,學校的設施和設備的安全確認也是重點之一。
第三章是「復課事宜」,為了儘早開始教育活動,應進確認兒童的受災狀況以及學童避難所位置,確保教室空間,確認學生通學路上的安全。此外對於學生的心理狀況也必須十分注意。
第四章「做為避難所的對應」中,東京政府認為指定為避難所的學校應全力配合區市鎮成立的災害應變中心,密切配合市民組織以及避難者成立的自治委員會或者是義工團體,以達到順利的營運。
第五章是「警戒宣言時的對應」。事先做好關於警戒宣言的防災計劃,並且詳細地告知教職員工和家長防止在警戒宣言發佈時造成混亂。(警戒宣言是指以日本靜岡縣駿河灣為震源的東海地震在2至3日之內有可能發生時,由內閣首相總理大臣向日本全體國民發佈的宣言。東海地震的週期是100年到150年,距上次1854年的安政地震己有147年,日本地震學家都認為目前東海地震隨時都有可能會發生。在宣言發佈時,日本的社會經濟等活動都要受宣言限制。)
在台灣,如果買了一輛車,大多數的人都會為自已的愛車買產物險吧?而防災計劃就如同保險一般有備無患(儘管大家都希望能夠備而無用)。也許有些台灣的教育者看了上述的介紹,會覺得日本東京政府的防災手冊中提到的原則並沒有過人之處,和其它國家的防災計劃相比不過是大同小異;如果以「復課事宜」中提出的原則來檢驗最近發生土石流的桃源國中,如果校方能夠向家長說明清楚校園內的安全無虞,我想也不會讓家長心生不安。
我想在此再一次強調,防災本身並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而是由一次又一的災害累積而來的教訓。在世界各國的防災方法都有相當多值得我們台灣同胞學習的地方,而日本只是其中一個他山之石而已。防災的工作只在防災,並不能止災,但是因應當地災害頻率建立一個適合當地的防災計劃,並有效地將這計劃傳遞到災害計劃中的成員(教職員,學生,學生家長,教育局,地區的市民團體),由組識成員在事前進行會商及演練,如此一來在下一次災害發生時,才有可能把受損降到最低。
下一次再來介紹日本靜岡縣新居小學倡導的「防災素養」。
(本單元昨日因稿擠,延至今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