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1/10/24》═════
*****【本 期 內 容】
**********************************************
◎ 黑狗老師看教改
◎ 教育論壇 研究型大學與經費揮霍
◎ 大和視窗 有防災素養的新居小學(上)
********************************************************************
◎ 黑狗老師看教改
「誠信」:一個不變的原則
文/黑狗
前幾天,黑狗跟所上的學妹不經意的聊起我們在大學時的心情點滴。我很驚訝的發現,自己在大學時代曾經很崇敬的一位老師,在現在的我回憶起來,她的行徑竟是那麼的令人感到難以接受。
這位老師是黑狗在企管系修大一管理學時認識的。當時,我覺得這位老師的言行舉止真是無懈可擊的優雅,就連她上課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強勢作風,都深深吸引著大二時期的我;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老師的課還是我大學時代的好友,推薦我去旁聽的。
旁聽了一次課之後,我就被這位老師的口才與表現方式所深深吸引,當下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來修她的課,因為她實在是太耀眼了,彷彿是一個電影明星一般。
這位老師是留德的企管博士,所以她在課堂上的要求全然是一貫的德國人作風:強勢、嚴謹,一絲不苟、外加嚴厲的批判意識。當時的我,雖然覺得上她的課實在很辛苦,我大可以去找一個要求比較平易近人的老師來修這門管理學,可是因為我滿欣賞她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我那位好友的推薦),所以不管再怎麼辛苦,我都是咬緊牙根地硬撐著,以滿足這位老師對於修課學生的要求。
有一種老師,是那種會在大家的面前誇獎你,把你講成好到你自己都不敢相信,讓你對自己產生無比的信心。可是當你收到這門課的成績單的時候,你卻意外的發現,你的分數竟是如此的令人難以接受。
這個老師就是這樣的人,儘管在修課的過程當中,她常常給我近乎誇張的讚美,比方說:你在期中考試的某一題,作答的方式真是一件藝術品,令人難忘……;或者,在期末報告的時候,她會告訴全班同學,你的報告是如何的引人入勝,大家要好好學習……;簡直把你捧上天了,忘了我是誰?
可是,你的期末成績單,卻是低得令人難以相信:「這就是我管理學的成績嗎?老師是不是給錯分數了?」
更可怕的是,當你鼓起勇氣去找老師求證這件事的時候,她竟然還可以臉不紅氣不喘的回答你:「你的成績很好啊,你知不知道這學期被我當掉的超過20個,跟他們比起來,你算是很優秀的,真的,相信老師的判斷,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
當時的我還很單純,輕易的就相信了老師的這番說辭,還很高興的把這門課的成績貼在書桌前面,告訴自己,我果然還是很不錯的。之後,為了報答老師對我的賞識,我甚至曾經翹課去聽她演講,當她的鼓掌部隊,雖然我常常有點懷疑:「奇怪,為什麼來聽老師演講的人這麼少呢?」
除此之外,這位老師更時而在她的言論當中隱約透露出一種:「倘若不是不得已,我不會來大學教書……」這樣的訊息。在她的思維模式裡,彷彿透露著「在大學教書」並不是她心目中的第一選擇;在企業界闖蕩,成為一個能夠在業界呼風喚雨的人,才是她心中的最愛。當然她並沒有成功,否則她也不需要如此屈就自己,勉強自己在一所私立大學教書。
當黑狗對所上那位跟我同一所大學畢業的學妹說起這段往事的時候,我學妹就非常不以為然的對我說:「學長,你不知道她就是那種人嗎?在大家面前把你講得好像很好的樣子,私底下卻又看不起你,把你當成白痴,說真的,我們系上很多同學都很不屑她這樣的作風……」
當下我才恍然大悟,除了覺得有一種被老師背叛的感覺以外,一股不明所以的厭惡感油然而生。
親愛的老師們,請不要把你的學生們當成白痴,尤其是那些自詡為:「想當年,我也曾經是企業界的精英分子」,在企業界混不下去才來大學校園混飯吃的老師們,更不要以為學校裡的人都是笨蛋,隨便你們怎麼騙……。
某些企業從業人員的思維,實在是不應該以一種差別待遇的眼光看待我們這些為教育工作犧牲奉獻的教育工作者;說了謊還沾沾自喜地以為大家都被你騙了,真搞不懂這樣的心態究竟有什麼好驕傲的?與其要活得這麼虛偽,那我寧可去賣肉粽。
當然,以上言論純屬氣話。比較公平的說法應該是:企業界的思維有它足可取法之處,而教育界的觀點,亦有它無可替代的價值,兩者應能共存共榮,這是不衝突的。然而,在一所大學裡面只要有幾個像我們管理學老師這樣的人,業界與學界彼此之間的友善關係就會因而產成誤會,甚至水火不容。因此,不管是企業從業人員也好,教育工作者亦然,「凡事講究誠信」,始終是一個不變的原則。
騙人者,人恆騙之;不要以為只有自己最聰明,其實沒有一個人是傻瓜,一個缺乏誠意的謊言終將會被揭穿,我的管理學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教育論壇 研究型大學與經費揮霍
文/竹夢
教育部為改善國立大學研究所基礎教育相關問題,在今年8月間選出包括台灣大學在內的9所重點研究型大學,並擬投注新台幣7億2千萬元提升該等學校研究所基礎教育。
在全國一片景氣低迷的當下,教育部此舉超乎尋常的慷慨大方,不獨給國立大學注入一帖強心劑,也讓其他未能獲選的大學校院瞪著斗大雙眼,大有「有為者亦若是」勇敢向前行的凜然氣勢。
據報導指出,這筆7億多元的重點研究計畫經費,應在今年年底前執行完畢,該等學校除了須辦理研討會外,還應於10月15日前將使用計畫項目及使用成效公開上網,最後並提出成果報告,也就是要在僅剩的3個半月的時間內,讓這幾個學校比賽花錢,看誰花錢花得夠狠。
然而,獲核定補助的學校最近甫依補助額度把使用計畫提報給教育部,該部也才撥給了第一期款項,只是學校在執行及經費核銷時有疑義,所以部方在近日邀集9所大學召開會議,經研商確定各該學校經費使用重點,可以涵括:1.國際合作計畫;2.圖書館資源與利用效能提升計畫;3.產學合作計畫;4.外語教學充實計畫;5.跨院系所整合教學研究設備改善計畫;6.大型數位化研究資源整合與應用;7.校際合作與研究生學程國際化;8.研究生環境改善計畫。
這就讓我們不禁要懷疑與納悶了,新政府上台後,一再嚷嚷著經濟不景氣,卻讓9所大學在4個月間無端的揮霍7億多元的人民血汗錢。而且這4個月中還有一個多月是處於學校暑假期間,更有趣的是經費規劃使用方向至9月中旬才敲定說明清楚。不難想像的的是,接下來在3個半月中,這9所學校將是一片經費揮霍的景象,而他們所揮霍的是你我老百姓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心血啊!
其實,教育部推動所謂的重點研究型大學,外界仍有一些不同的意見,教學、研究及輔導原本就是教師的法定職責,彼此之間可以相輔相成,不補不足,大學法修正案中並擬將「服務」列為教師的法定工作;而教育部硬是要將大學校院割裂為研究型或教學型,真是匪夷所思。如從此次的9所大學看來,根本就是政策草率,尤其在國家經濟環境奇差連經發會都扶不起的今日,如此這般的揮霍人民血汗錢,真是一齣荒腔走板的笑鬧劇啊!
教育改革是近些年來世界各先進國家共同的趨勢,也是國人寄予厚望的社會改革活動之一,誠有待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共同努力推動,才能預期有朝一日綻開教改美麗的花朵。然而,如果不能針對教育問題採取行動以求解決問題,而只是想辦法將大把大把白花花的鈔票花掉,那不改也罷。
◎ 大和視窗 有防災素養的新居小學(上)
文/鄭老師
新居小學位於日本靜岡縣新居町,因為地震多發,而且在過去3年間,新居町被日本文部省指定為「和社區共同推行防災教育」的模範區,因此新居小學正式地在校內推動「防災素養」。
「防災素養」中的「素養」來自於英文的literacy。這個英文字源自literate,原指能寫、讀或具有知識與能力的(人),因此,literacy可解釋為具有寫、讀,或某種知識能力的狀態或品質。這個字後來被廣泛地用於媒體教育方面,特別被用來討論兒童使用及活用媒體的能力。
媒體素養意義內涵尚未有定論,但可粗分成二個層面,一是使用媒體的能力;例如能夠收聽或收看電視廣播,或者是能夠具有製作電視廣播的能力。另一個較深的層面則是,對於媒體的內容具有的批判能力。對於媒體呈現的內容並非全然接受,而是經過自已積極的省思而決定其真偽。防災界挪用了這樣的觀念放在防災的教育中。「防災素養」是指,學生在各種場合中災害發生的情況下,正確地辨識災害的種類並迅速地採取確保自身安全的行動能力。
新居小學校方認為,縱使有再周密的防災計劃,最重要的還是每一個人可以獨立判斷,因應不同狀況採取最適當的避難能力。在這個計劃中的執行推廣細分成4項:防災訓練,防災學習,防災環境以及防災資訊。校方明確地指出,在小學的防災目的就是要「確保兒童安全」。「防災素養」就在校方倡導的「守護學童生命的防災教育」下,開始在各個層面展開了。
新居小學的計劃中防災學習的部分有一個重要的特色: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要求學生「素養」的養成。例如在綜合學習的上課時間內,要求高年級小朋友自己設定主題,自已調查災害發生的原因,及防範的方法。具體的項目則有「地震發生原因」「東海地震」「過去的地震」「地區的防災計劃」「地震的預知」及「避難者的心情」等主題。(這樣的大主題是連成人都必須用心找資料才說得上來的)。
藉由這樣的自主學習,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如何「思考」並「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自已學習到主題的具體內容。另外,學生們也可以學習到如何搜集資料以及在眾人面前發表成果的方法。以小學高年級學生為例,使用圖書資料,網際網路之外,錄影帶,實地採訪或是現場考察都是調查方法。調查結果出爐之後,把自已的努力的成果以大字報做報告。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可以讓其它課題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分享成果的內容。
不只是紙上作業,新居小學在實習方面,有獨到之處。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學習重點在於,保護自已的安全。調查學校校區中容易有掉落物品的地方,作成「告知卡」貼在校園內。二年級是調查上下學的路上,作成「安全筆記」。三年級是調查家中的緊急逃生袋,聽阪神淡路大震災的義工演講等。四年級是在自然科中理解洪水的可怕,並到消防署參觀等。五年級是設定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發生的傷害,請消防署來做急救包紮的訓練,六年級則是以避難生活為題,考慮風向和爐灶的方向,用大鍋大灶,使用不會有太多廚餘的食材做出大家吃的避難餐,實際體驗避難生活。
檢視這些課程設計,讓人不得不佩服新居小學的校方對災害本質有相當精確的掌握。低年級學生學習如何在災害時可以避難「自助」,也就是安全管理;中年級學生學習到災難的可怕,受傷時的自助及「助人」,也就是危機處理;高年級學生學習到災後團體生活中的「共助」也就是災後生活重建。
在災害發生時的災區,或是自己成了災民時要知道自助及助人,在自己行有餘力時要知道助人及共助。阪神淡路大震災的受災戶接受義工的過度保護及幫忙,而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事事依賴他人的不良習慣。日本的防災界才驚覺到,義工團體過分張羅災民的生活反而會阻礙了災民日後自主重建的機會。
拿捏「自助」,「助人」及「共助」之間的分寸在大震災之後成為一個課題。也許是因為「公助」(國家或是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的救助,紓困方案)的概念複雜,超過小學生可以理解的範圍,在新居小學的課程中沒有「公助」的部分,但是經過這樣完整的學習教育,我想新居小學的畢業生可以成為具有「防災素養」的學生。
下次再來談談,新居小學的防災資訊。
後記:看了六年級的課程重點,讓我想起集集大地震時某個避難棚的廚房。那個大鍋大灶旁的廚餘的確不少,而且廚房設在避難站唯一的出入口,萬一廚房失火封住入口,恐怕避難棚的行政人員和受傷的災民都要另尋逃生出口。
日本的防災專家看到避難站供應熱食人人嘖嘖稱奇。他們覺得台灣供應熱騰騰的菜飯,比起日本避難所供應的冷御飯團或冷麵包更能溫暖災民的人心,值得日本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