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1.11.03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金融大怪獸來了
【左右看】失業與家暴
******************************************************
【社論】金融大怪獸來了
11月1日《金融控股公司法》開始生效﹐首日即有9家業者申請籌組金融控股公司本周一財政部長顏慶章特意邀請外籍金融公司在台高階主管餐敘藉以招商﹐台灣金融版圖邁進「五霸七雄」相爭之局﹐在政府刻意邀集國際金融財閥參與的情勢下﹐戰局也變得「國際化」了起來
如將「生產」看作資本主義擴張存續之肌理﹐「資金」當是其中流動之「血液」蓋無肌理而血液之所不能行﹐無血液則肌理毫無生命力可言站在實力雄厚的金融財閥角度觀之﹐透過《金融控股公司法》將旗下金融機構匯集為一﹐自可收「綜效」(synergy)與時推移﹐透過合併﹑換股更可納諸多資產於萬一﹐最後達到少數集團寡佔市場的局面屆時﹐控制資本供應者寡﹐遇到景氣下滑﹑股市不振企業集資調度不易﹐也就是判官立筆定生死之時
「經濟金融化」對生產面的影響尚不僅於此﹐利潤率趨於一致甚至傾向下降﹐一直是資本主義不變的規律面對投資人對利潤慾壑難填的本性﹐各個生產商只得想方設法在一定甚至下滑的利潤中榨出更大的比例予投資人﹐藉此證明公司獲利率「蒸蒸日上」以掙得投資人的青睞已故的國際政治經濟學者蘇姍斯特蘭吉曾指出﹐「信用的獲得尤為現代企業經營的主要目的」﹐信為真言﹗
至於如何分配更多的利潤予投資人﹐這就直接涉及到勞資關係的重組以及雇用形態的改變從10年前勞力密集型產業大量雇用廉價的移住勞工﹐到11月1日勞委會宣佈放寬專門性﹑技術性﹐也就是所謂「外籍白領勞工」來台的限制﹐再到工作的彈性化﹑零碎化﹐一方面回應著利潤緊縮的壓力﹐未來在經濟金融化的局勢下﹐在台灣工作的勞工勢必面臨剝削再度深化的深淵
倘使國際金融集團積極響應顏部長的號召﹐強力佈局台灣金融市場﹐台灣當局未來勢必面臨政策失靈的困局金融資本最不願意見到的就是通貨膨脹﹐通膨意味著貨幣貶值﹐直接導致金融資產的縮水也就是說﹐面對景氣低盪時金融集團資本外逃的壓力﹐政府很難通過貨幣政策﹐藉由適度的貨幣貶值﹐促進出口刺激經濟成長
同時﹐當資本成為移動速度最快的生產要素﹐也意味著租稅的負擔將落在移動性最低的生產要素﹐也就是勞工身上稅收自此與景氣同升同降﹐透過公共支出反周期性危機的凱恩斯主義終將成為歷史名詞
在朝野一片「拚經濟」的氣氛下﹐不僅《金融控股公司法》等相關法案順利通過施行﹐財經學者更在國親兩黨的立委不分區名單中獨占鰲頭﹐穩進國會是福是禍﹐民眾完全沒有「選擇的自由」選舉也者﹐在當前新自由主義擅勝場的時代看來﹐不過就是「一場遊戲一場夢」罷了﹗
【左右看】失業與家暴
【左看】家暴的盡頭﹖﹗
◎
陳念亭(社會工作者)
邇近﹐許多高雄縣的學校發現﹐由於失業在家的父親越來越多﹐有的因此染上酗酒惡習﹐情緒不好時﹐更常拿小孩出氣﹐致使受虐孩童比例有攀升的趨勢而高縣教育局祭出的「家暴法」也就成了武斷鄉曲的憑藉因而﹐廁身於資本主義系統內的非資本主義淨土-家庭﹐遂被披著雅克賓皮相的(Jacobinist) (以人權為名的各式權利)資本主義價值觀給正式染指
誠如﹐羅莎‧盧森堡認為﹐資本主義制度需要一個非資本主義型態作為它的出路﹔因此﹐美式資本主義以軍事帝國主義相配搭﹐萊因模式的資本主義以社福系統為緩衝﹐台灣土式資本主義則以具前現代性格的家庭為櫬墊是故﹐「家暴」不過是台式資本主義運作的潤滑劑﹐如今﹐希冀用「家暴法」來阻絕家暴產生﹐猶如是愚人佈玉般的鄙陋
再者﹐果若要拔除「家暴」此一台式資本主義運轉的果(產出)與因(再投入)﹐則相對文明的緩衝機制-如社福系統﹐勢必要作為替代品﹔但﹐已被資本家徹底裹脅的台灣﹐讓此些籲求都只淪為口角春風因之﹐刻正輪番上演的舉家大小集體自殺﹐亦就成了資本主義齒輪生硬卡轉的嘎嘎作響聲﹐於是令人懷疑﹐當此種台式系統已攪進/盡任何可資依恃的非資本主義型態時﹐野蠻失序的盡頭﹐究竟是啥景致呢﹖﹗
【右看】失業的成本﹐小孩的承擔﹖﹗
◎
林春款(教育工作者)
高縣府教育局日前舉辦「家暴防治法」座談會﹐以因應近來急遽升高的家暴案例﹔尤其﹐賦閒在家的大人﹐低盪的情緒往往會以拳頭作為「鬱卒」的壓抑表現家暴﹐成了失業者的發洩﹐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小孩﹐成了社會成本家庭化的最後承擔者
然﹐現實上的「家暴法」只是消極地防範家暴的肆虐﹐等到家暴法介入馳援都已是亡羊補牢﹐因此宣傳家暴法不啻是生公說法﹐只能說說﹐絕不能以為能共業所感地解決家暴的問題況且﹐處於「打破飯碗」恐慌中的大人﹐可能就是潛在的加暴者因此﹐刨根問柢的作法﹐則要從失業著手
首先﹐承認社會的「永久性失業」90年代後﹐深受兩位數失業所惱的歐洲﹐其經濟學家修正了所謂「自然失業率」只是資訊不對稱與技能滯後的表現﹐可透由職訓和資訊流通而達致充份就業﹐轉而認為社會有某比例的人會處於永久失業狀態如此﹐政府政策設計時﹐就須納入此一永久性失業人口的考量再者﹐主流勞動市場既無法全盤吸納就業﹐就須另闢蹊徑﹐譬如歐洲許多國家以鼓勵從事藝術創作之名﹐來補貼失業者﹐不僅提昇了社會品質﹐同時亦解決掉無所事事後的衍生事端因此﹐失業問題的政策善後﹐將是避免小孩成為失業成本的最終承擔者的作法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