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真的總是來去無蹤,叫人措手不及嗎?美國楊百翰大學在60年的辛苦研究後發現,有些因素容易在婚姻中成為不安定的因素而導致佳偶成為怨偶,家庭婚姻諮商部門的Larson教授提出以下「婚姻三角」的理論:
- 婚姻三角之一.個人特質:
神經質、焦慮、沮喪、衝動、自我中心、難以承受壓力、易怒、充滿敵意、對婚姻抱持錯誤的期望(如:雖然結婚,卻覺得婚姻一定不可能成功,結果就不會成功)。
- 婚姻三角之二.配偶特質:
差異懸殊、相識時間短暫、婚前性行為(特別是多個性伴侶)、未婚懷孕、同居、缺乏溝通和處理衝突的技巧。
- 婚姻三角之三.背景特質:
年紀過輕、家庭背景不正常、父母離異或長年婚姻衝突、父母或朋友不支持、被迫成婚、學歷不足或是沒有足夠的工作技能。
Larson教授表示,「婚姻三角」中只有第三角是無法改變的: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家庭背景;儘管如此,我們卻可以改變它們對我們的影響。多數的伴侶可以經由一段時間後的溝通協調而有所改變,也有些伴侶需要透過婚姻諮商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從事婚姻諮商研究多年的Gottman博士也指出,夫妻之間最大的殺手是「Negativity(否定、消極、負面、反譏)」。從夫妻間的Negativity指數,Gottman研究小組可以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準確性預言哪對夫妻終會離異,哪對夫妻會廝守終生。該研究顯示生氣和爭吵對夫妻而言未必有害,反而是夫妻之間的其中一人或兩人對這些行為的態度才是決定婚姻關係是否能穩固的關鍵。最糟榚的相處模式就是由妻子挑起戰端(如:嘮叨),丈夫拒絕配合(反過來企圖控制),妻子改為較消極的抗議(訴苦),丈夫沒有降低敵意(無法讓自己冷靜下來),如此一般地惡性循環。(Wagner,
1999, pp.20-21.)
不少人以為有用的「試婚」(在婚姻先同居以便讓考慮在一起的兩人有機會試試看婚後會是怎樣的生活、兩人是否真的適合),在許多研究報告中並未產生預期的效果。學者認為試婚者缺乏對彼此真心的承諾也許是試婚未果的主因。(Jabusch,
2000, p. 16.)(莫按:也或許是因為有「試婚」的想法在先,挑選對象也較為不經意,導致試「婚」成了「試」婚……?)
參考資料:
Jabusch,
W. F. (2000). The myth of cohabitation. America,
183, 14-16.
Wagner, C. G. (1999). Predicting successful
marriages. The Futurist, 33,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