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秋鬥專題

═【立報】════════════════════════════

                                   

═══════════════════════《2001/11/25》═════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秋鬥專題

 

    秋鬥由來

 

    失業真恐怖

 

    秋鬥教材

 

    大和視窗  去日本留學

 

【教育小報報】

********************************************************************

  秋鬥專題

 

記者李潔茹專題報導

 

在台灣具有10年歷史的「秋鬥」勞工遊行,由工運團體「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發起,今年以「失業真恐怖」為主題,提出打擊「失業恐怖」的9大主張,包括:兩岸共同簽訂社會條款,保障勞工就業穩定;出走企業政府收歸國有,員工經營;企業掏空由國家追償,員工接管;失業勞工由國家僱用;失業勞工的勞健保費由政府代繳,使勞健保不中斷;政府負擔失業家庭子女教育費;全體勞工納入失業保險;退休資遣不縮水,政府保證給付;反對外勞薪資含膳宿,造成外勞減薪、本勞失業等。

 

陰暗的天色,綿綿的細雨,透骨的冷風,活動當天的天氣似乎也回應著台灣失業勞工的處境。此次參與遊行的人數多達2000,參與的團體包括台北市產業總工會、自立報系工會、中國時報中南部編輯自救會、東菱電子自救會、耀華電子自救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基隆市總工會等數十個團體,但全國總工會與全國產業總工會等兩大工會團體並未參與。

 

接連發生關廠裁員爭議的新生報、自立報系和中時中南編自救會等傳播媒體的失業勞工,及資方拖欠薪資的電子連接器廠商台灣龍傑公司和知名的來來飯店員工,也加入遊行。工作傷害受害人和外勞則組成「弱勢大隊」等,參與者不僅有傳統產業勞工,過去少見的大眾傳播業被資遣員工、遭遇積欠薪資糾紛的飯店和科技業員工也加入遊行行列,可謂今年秋鬥的一大特色。

 

遊行隊伍打頭陣的是50支招魂幡,這並不是耍噱頭搞炫,事實上,光是去年就有120位因失業而自殺的工人,每一支招魂幡都代表一名工人被迫因失業而自殺,此次由自殺工人的家屬拿著招魂幡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對失業工人的死活毫不重視,使得失業遊行除了激動高昂之外,也平添了一股台灣失業狀況真的很「恐怖」的哀淒氣氛。

 

遊行隊伍在國光客運 (台汽) 西站旁六號廣場集合出發,沿重慶北路、忠孝西路、公園路、青島東路、林森南路、濟南路、中山南路至凱達格蘭大道的總統府前廣場。

 

遊行路線行經立法院時,他們在立法院前公布各政黨所簽署的「打擊失業恐怖」結果,其中,執政者民進黨以「選後再說」來回應,各在野黨對失業救濟大開支票,但提出的失業預防措施令勞工團體失望。另外,還象徵性地將「工人打手」立委參選人曾茂興送進立法院。

 

遊行隊伍最後則集結在凱達格蘭大道,搭起野戲舞台演出「召喚失業魂、憤怒工人火」行動劇,焚燒120位因失業而自殺的工人招魂幡,並將象徵失業幽靈的面具丟向總統府,要求政府解決就業和失業安置問題。

 

 

(回目錄)

 

  秋鬥由來

 

「秋鬥」嚴格來說,是從1992年的三法一案開始,但在之前,1988年、1989年就各有一次勞工遊行。

 

「工殤協會」秘書長顧玉玲指出,1988年的二法一案,「一案」是指苗栗客運案,司機罷工被解僱,大家就群起聲援;「二法」指的是當時要修的勞基法及工會法。

 

1989年也有一次,但因國家機器強力鎮壓,勞運被壓抑直到1992年才再興起。

 

顧玉玲表示:「一直到1992年6月,基隆客運罷工事件,這是台灣第一次合法罷工,大家被鼓舞了。剛好勞動三法要修,就有了1992年1112的秋鬥遊行。92年『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成立,我們就想為什麼不乾脆有定期的遊行,後來又想到5月1日是勞動節,再加上11月12日的定期遊行,春鬥、秋鬥就是在那時喊出來的。」

 

因此秋鬥算起來今年滿10週年,但他們從去年就喊鬥陣10年,不過也有人從1988年就開始算了。

 

 

(回目錄)

 

  失業真恐怖

 

記者李潔茹特稿

 

失業真恐怖,連傳播業及知名飯店的員工都紛紛走上街頭,那麼,老師呢?是否也可能受到失業潮的打擊呢?

 

「應該不可能吧!」一名就讀師大的研究生第一個反應就是如此,他說:「老師的福利太好了,教書25年、有的20年就退休了,退休之後,每個月還可以領8萬塊的退休金,(有的老師拿退休金之後,還跑到私校教書,加起來每個月可以有十幾萬的收入!)老師的小孩念書,學費還有政府幫忙支付。」除了福利優渥到令人咬牙切齒之外,老師根本不可能失業!他指出:「如果進了一所學校教書之後,就可以一直教到退休,就算是有什麼不適任(包括毒打學生等行為喔),換間學校照樣可以繼續教。」

 

在老師的評選制度未制定通過之前,這樣的情況是不會有什麼改變的。至於老師的退休金造成政府財政負擔的問題,除台北市之外,其他各縣市皆提出上限,但由於九年一貫的實施,許多原本打死也不退的老師紛紛決定退休;據說,原本一年1200名老師退休的數字,今年已暴漲到1800名,造成台北市財政難以負擔,台北市才考慮要設上限。

 

真要說失業潮對老師有什麼影響,不如說是對師範生吧!對許多修教育學程的人來說,要考進一所學校比登天還難,但如果考進了,就一輩子享用不盡囉!

 

 

(回目錄)

 

  秋鬥教材

 

拿「秋鬥」當教材其實也是不錯喔!這次遊行就有媒體報導,台北市湖田國小有7位小學生參與遊行行列,帶學生來的李老師3年前參加秋鬥後,感到很有意義,這次在徵求家長同意後,特別帶小朋友出來「見習民主」。就讀三年級的吳小妹妹被問到大人在做什麼時,天真的說:「他們在失業啊!」

 

ㄜ……,遊行的確是民主化社會的產物,帶小朋友來「見習」也是不錯,但是,小朋友真的知道這次遊行是在做什麼嗎?

 

如果老師們想要透過勞工運動做教材,可以朝幾個方向著手設計:

 

1)什麼是「秋鬥」?「秋鬥」的由來及歷史為何?

 

2)為什麼勞工要走上街頭?他們的訴求是什麼?

 

3)遊行需要經過怎樣的登記申請手續?遊行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例如交通問題、安全的考量)

 

4)遊行路線的設計?如果你要來設計遊行路線,你會如何選擇?可以在那些地方做停留以表達訴求?

 

5)遊行中為什麼要設計野台戲等活動?如果你要來設計活動,會做怎樣的show?

 

6)以學校為範疇,計劃一場和平又有效益的遊行,這是公民教育的好機會。

 

 

(回目錄)

 

  大和視窗  去日本留學

 

文/鄭老師

 

記得我要出國留學時,同學問我:「你要去那一州﹖」

 

我想了一想,只好回答她:「亞洲」

 

她才意會過來,我不是要去美國。

 

這種誤會當然不是她個人的問題,而是美國已成為想出國的大學生的自然選項。

 

看看教育部的統計吧!我國留學生的前幾名是美國、澳洲、英國。第4位是日本。和美國比較起來,到日本留學念研究所的人實在不多。根據1990年到2000年的統計指出,除了2000年之外,留學美國的台灣留學生人數都保持在3萬人以上。而日本留學生則是呈負成長,1990年還有9千多人,約一年減少7百人左右,而96年之後,因為日圓強勢上漲的關係,台灣留學生人數大減,一直到2千年,人數都維持在5千左右的低迷狀態。

 

我從來沒有親身聽說過,但據說在台灣的社會中有這種說法:留美是金,留歐是銀,留日是銅。到底留日是不是就不如歐美呢?或是土博士就不如洋博士呢﹖我個人的意見是學歷的產地不過是名牌,實際上的成就還是要靠個人的努力。我的日語老師是留日博士,他認為日本的博士學位很有價值,因此鼓勵我們到日本留學。他以奧運做比喻;如果說美國博士是可以參加奧運的選手,那日本博士就是拿到奧運金牌的人。當然這樣的說法會傷害到其它國家的博士,但我想如果是指拿到博士學位的人數的話,這個比喻還算是恰當,因為日本博士的確太少了。

 

雖然我自已在日本念博士,但是我不推薦想拿博士學位的學生到日本念書。因為日本的博士,特別是文科的博士,實在太難拿了。我自己會到日本念書完全是看在獎學金的分上。以我念的研究所而言,日本的研究所和台灣相同,都要經過筆試和口試才能進入學校。而大多數的學科考試中,台灣同胞是要和日本同胞以及其它國家的留學生一起競爭。我們台灣同胞在認漢字的能力方面也許比其它國家留學生強,但是在專業科目方面,可就沒有太多的優勢了。另外一個不推薦的原因是,要寫出24萬字日文的博士論文(換算成中文約有10來萬字),對於聽說讀寫能力不高的留學生而言,的確是一個高難度的歷練。

 

也許是感受到留學生人數不增反減,日本文部科學省(相當於我們的教育部)開始反省其中的原因。高物價,難租屋當然是社會上的因素,但博士學位發得少也是一個讓留學生興趣缺缺的原因。有鑑於此,文部科學省開始改變方針,盡量鼓勵學校頒發學位給優秀的學生。

 

以我們學校的文學博士而言,博士分成課程博士和論文博士二種。兩種都是博士,但是學術地位完全不同。後者要來得崇高許多。日本以往只發論文博士學位,也就是學者在40或50歲著作等身時寫出了一部巨大的論文時,學校才會認可這名學者具有博士資格。但是到了1993年左右,我們學校的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改變方針,只要是在學中或是離開學校3年以內可以提交有足夠水準的學術論文,經由審議合格,學校就會頒發課程博士給學生。現在每年都有40位學生順利拿到博士學位。

 

「那,你們老師必定有博士學位吧﹖」不,我的系上十幾位老師們中,只有1、2位有學位。其他的人不是「博士課程單位取得」就是「博士課程中途退學」。單位在日文中是學分的意思,所以前者的意思是修完了必修學分;後者的字面上是中輟生,但實際上有兩種意思,一種是學生太優秀了,不用念完規定的學程就可以直接去學校教書,另外一種是自已不想念了。

 

為了區別二者之差異,有些人會用「博士課程單位取得中退」來標明自已是優秀的那一種。「博士課程滿期修了退學」則是指修完了規定的學分,也上完了既定的學程但是沒有交博士論文的人。不論是那一種,只要有足夠的論文創作量和高品質,博士班學生在修業期滿之際就可以開始申請教職。

 

「那,沒有博士學位怎麼可以指導博士班學生﹖」我的老師們雖然沒有一紙博士文憑,但是研究功夫都相當紮實,其實力足以教導學生拿到博士。為了保持課程博士學位的品質,我們學校下了一些苦功。人文社會系科主任佐藤慎一教授就認為,可以和富士公司合作,把課程博士的論文納入資料庫。不論是校內或是校外人士都可以透過on-demand的方式購買論文。一方面是把學術的研究成果和社會共享,同時也藉由這樣的方式期待學生能夠寫作嚴謹的論文。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