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 〈第四十九期 2001.11.29〉 選戰文化與 WTO 的媒體效應 ‥‥‥‥‥‥‥‥‥‥‥‥‥‥‥‥‥‥‥‥‥‥‥‥‥‥‥‥‥‥‥ ‧訂閱人數:27,098人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編輯: 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編輯室手記=========================== 選舉的熱潮未淡,媒體的政治意識型態口水戰持續上演;同時在社會 大眾生活中發燒的話題,還有兩岸加入WTO的後續影響。從政治和經濟 層面來觀察媒體產業的發展似乎稍嫌嚴肅,然而,這兩者歷來一直是影 響媒體經營權力結構的主要原因,無論是媒體呈現的內容、文化影視傳 播相關法規的訂定執行、抑或是掌控媒體通路的利益劃分,都離不了政 治影響與經濟考量。 在選舉前夕,我們期望候選人回歸生活基本面,除了利用媒體炒作宣 傳外,想想媒體在民眾生活所扮演的角色,也想想臺灣媒體產業的展望 與危機;而身為閱聽大眾的每一個人,天天吸收媒體傳播的各類訊息, 不也應該關心一下這些問題?! =======================《本期精華》========================== ◎ 媒觀誠品講座最後兩場,場場精采!敬請把握!(免費入場) ◎「媒體,政治亂象的解鈴繫鈴者」(黃浩榮) ◎ 加入WTO後,台灣電影政策因應之道?(黃詩凱) ◎ 電視廣告中「女性美觀」的迷思(許韶芹) ◎ 《下期徵稿主題文章》 §加入WTO有『媒』有影響? ----媒體產業結構的改變 及 因應之道 ----媒體內容需要調整嗎? §我對台灣選舉新聞的看法? ◎【媒體動態】:2001/11/19~2001/11/28 ======================《基金會報報》========================= ★《媒觀誠品講座之三》 #座談主題:媒體的傲慢與偏見--性別在媒體所呈現的形象 #日期:2001/12/3(一) #時間:晚上7:00-9:00 #地點:敦南誠品B2視聽室 #主持人:羅燦瑛(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主任) #對談來賓: 施寄青(台北市婦女晚晴協會理事長 ) 陳俊志(美麗少年工作室 導演) ★《媒觀誠品講座之四》 #座談主題:顛覆與塑造--戲劇與電影的意識型態 #日期:2001/12/10(一) #時間:晚上7:00-9:00 #地點:敦南誠品B2視聽室 #主持人:藍祖蔚(影評人) #對談來賓: 洪洪(劇場及電影導演) ========================《專欄專評》======================= *作者:黃浩榮(媒體觀察基金會特約作家) *主題:「媒體,政治亂象的解鈴繫鈴者」 十一月二十日晚間,前台北市新聞處長金溥聰在立委候選人施明德與 陳文茜舉辦的「Sorry, My Child」音樂晚會上表示,「我們這一代的 人,應該對孩子們說聲抱歉。因為每天打開電視,我們看到的盡是混沌 的選舉文化與言行不一的政治人物。他們已經成為孩子們的不良示範。」 此言甚是。每逢選舉,政治及選舉新聞每每填滿媒體上大半時間與版 面,不斷地提醒我們選舉即將來到。然而,多半時刻,我們在媒體上看 到的,不是候選人的精闢政見與治國之道,而是一場又一場的政治作秀 ;我們聽到的,不是理性的訴求與呼籲,而是激情的謾罵與舌戰。年復 一年,台灣獨特的媒體文化與惡質選風,不斷地吞噬著這塊土地,讓整 個政治社會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沼。 台灣媒體對於選舉新聞的選擇,往往側重選舉造勢活動的報導、強調 候選人之間的恩怨情仇、渲染無關民生的口水戰。這類完全「賽馬式」 的選舉報導,只見簡化的、表象的對立衝突,卻完全掩蔽了民主社會中 媒體公器的政治功能 - 建立公共論壇、討論公共政策、服務公眾利益, 並提供選民充足資訊與政見分析,來幫助民眾真正地「選賢與能」。 如今,在惡質的選舉文化下,膚淺的議題、聳動的口號、辛辣的激辯 ,鎮日透過媒體傳送而充斥我們社會。尖銳的政治衝突、敏感的族群議 題,每天不斷撕裂著我們對於這塊土地的認同,一再撩撥起深沈的仇恨 ,喚醒塵封的傷痛,讓這個本已殘缺的社會,更加地浮動與不安。政治 、媒體共生的亂象,構築起當前渾噩的選舉文化;失根的台灣認同,也 隨著選舉激情的沸騰鼓譟、投機政客的角力對抗,而亦發凋零萎落,飄 散四方。 更令人遺憾的是,政治人物言行不一、表裡失諧的形式作風,以及政 壇上瀰漫的爾虞我詐、人心險惡的政治氣氛,不僅叫普羅百姓大失所望 ,更難能成為台灣下一代的表率與典範。不禁令人憂心,在這樣「只有 利益,沒有情義/只有仇恨,沒有包容/只有眼前,沒有未來」的政治 氛圍之下,我們的下一代,還能擁有什麼樣的願景?在震耳欲聾、漫天 價響的「凍蒜」呼聲之外,我們可否冷靜片刻,細細思考:現前的惡質 選風與媒體文化,能不能走出一條新路向? 答案應不悲觀。媒體的公共領域特性,正是扭轉台灣政治亂象的關鍵 樞紐。媒體若能運用自身的優質口碑與廣大聲望,來號召候選人進行治 國理念的說明、公共政策的論辯,真正地把選舉回歸到「以民為主」的 民主邏輯上,讓候選人擱下激情,在媒體公共論壇上坦率而智慧地針對 民生議題、公共建設等進行理性論辯。由媒體公器來主導議題的對焦, 不僅藉此矯正選舉文化的膚淺與煽情,讓候選人體認到「完善的政見內 涵才是選舉的唯一籌碼」,也同時讓千萬選民得以獲取切身相關的各項 選舉資訊,來做出明智的抉擇,投下神聖的一票。 有人說,民主政治是「自作自受的政治」。然而,唯有脫離投機政客 與偏私媒體的不當操控,民主才是真正的「人民自主」。 ----------------------《主題延伸》------------------------- ◎媒體是公共領域,媒體公民必須維護它的品質(張錦華) http://www.mediawatch.org.tw/longterm/read.asp?index=66 ◎「良知」或「腐化」,讓行動說話-回應充滿「良知」的陳文茜(郭力昕) http://www.mediawatch.org.tw/longterm/read.asp?index=114 ◎媒體與政治的愛恨情仇(賀德芬) http://www.mediawatch.org.tw/longterm/read.asp?index=76 ======================《媒體觀察01》======================= *作者:黃詩凱(研究生) *主題:加入WTO後,台灣電影政策因應之道? 十月二十日中國時報民意論壇刊載行政院新聞局電影處長江傳清先生 對「電影法部份條文修正草案」的說明,提及刪除電影法有關電影片映 演業映演國片比率和對外片進口得徵收國片輔導金等二項規定,係為 「配合我國加入WTO之需要,此二項規定不符合『國民待遇原則』, 且已於談判時承諾予以刪除」,加上「類此違反國際化、自由化之經貿 條款已無訂定空間,故從未訂定實施」等原因,作為提案正當性的依據。 然而,如此將文化工業和一般商品一視同仁的思維邏輯,不但忽略了 影視產品有其意識型態和文化面向的重要價值,以及電影具有「經驗性 商品」的特質,「完全競爭」的市場效率未見提升,卻可能造成掌握行 銷資源和發行權利的跨國影視集團「大者恆大」的寡佔局面,犧牲了文 化工業本應負有容納多元價值和觀點的社會責任。首先對於電影輔導政 策不符合WTO「國際化、自由化」大勢所趨的說法,實在存有相當程 度的討論空間;遠至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談判已有「文化免議」的前例, 近有對岸中國大陸「嚴格把關」的電影政策,僅承諾加入WTO之後將 外片配額逐漸增加,且幅度有限;雖說不同國家的國際處境和政經勢力 不可相提並論,然而仍可看出文化及影視產品相關政策的不同思考方向 和談判策略,全球化和國際化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公式,特別是看 待自八零年代末期後在國內映演市場上百中無一的台灣電影,身為國內 電影事業的最高行政機關,新聞局何須「自廢武功」,而待「日後再採 取必要措施」? 至於民國八十九年開始實施的「國片院線」成效不彰確是實情,然而 據此推論「顯見國片映演空間並無問題」,以此作為廢除國產電影比率 輔導政策的論述部份依據實在有待商確。台灣電影的不景氣,不只在於 製作、發行、映演等工業環節出了問題,政府的輔導政策和出發觀點未 能明確定位也需負起責任。國內電影相關政策的主管單位新聞局,念茲 在茲的不是應為本土電影產業如何走出谷底的解決方案嗎?輔導政策未 能落實也許有其實際執行的困難,但未思改進反而處處以經濟優先的邏 輯出發,作為一國電影文化的最高政府單位,實在有失自身立場,令人 感覺角色錯置。 不論是映演國片比率及向外片徵收輔導金的法令規章, 或者所謂「國片院線」和實施已久的「國片輔導金制度」,出發點都是 為了改善整體台灣電影工業,只是在執行方式和補助對象有所偏差,以 致出現「輔導金愈輔愈倒」的諷剌說法。不過對於政策思考的方向應是 如何改進既有的制度,配合電影工業的相關環節,而不是採取被動角色 ,甚至「主動配合」跨國集團和其他國家的經濟文化政策,處在如此作 法的脈絡之下,國家電影最高主管機關能不負起任何責任? ----------------------《主題延伸》---------------------------- ◎江傳清說電影法修正案對國片市場衝擊有限 http://hk.yahoo.com/headlines/011031/ent/cna/cfp0368txt.html ◎一封石沉大海的信:電影產業不只是產業更是文化(傳播學生鬥陣) 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filmism/175.shtml ◎國片輔導政策不應廢除(馮建三) http://www.mediawatch.org.tw/longterm/read.asp?index=116 ◎找尋商業戰場下藝術文化的立足點(阿泰) 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filmism/140.shtml ◎流行文化需要「政策」嗎?(張錦華) http://www.mediawatch.org.tw/longterm/read.asp?index=82 ======================《媒體觀察02》========================== *作者:許韶芹(學生) *主題:電視廣告中「女性美觀」的迷思 電視廣告中的女體迷思時至今日,走過大幅改變人類歷史的工業十九 世紀,資本主義打破國界,拆除東方與西方的藩籬,更藉由科技與媒體 ,無孔不入地進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台灣在這方面完全跟得上西方, 甚至是全世界的潮流,特別是在台灣的經濟奇蹟享譽國際之後,資本主 義早已解放台灣,使台灣的消費市場全然國際化,尤其是美國化。台灣 時下所流行的女性美體觀,不就是自五零年代以後,美國所主導流行的 消瘦下半身,巍然上半身的女性形體。 此等女性身體觀已經成為一種「大眾文化」,影響、甚至規範著男女 兩性對女性身體的價值標準與認同座標。且看我們的電視廣告,像「媚 登峰」、「菲夢絲」、「最佳女主角換人做做看」、「做自己的最佳女 主角」等等之類的廣告詞,似乎已是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聽到的詞彙。 這些廣告,把女性身體從頭到腳符號影像化,以建構一套「真理統治」 效果的標準化審美觀,其間所操弄的是「女性的自主意識」。而這一套 標準的女性身體觀,也就是柔順的秀髮,細白的皮膚,和凹凸有致的身 材。因此,大量的瘦身、塑身、豐胸、護髮、美膚的廣告層出不窮,且 被一再強調這是現代女性的「夢想」、「理想」與「責任」。使多數的 女性往往以這樣的觀點來裝扮以及行動,並認為她們會被這樣的眼光所 評價。這些廣告利用各種美體、豐胸的迷思、自主意識、科技設備等, 使女性們自行對其產生認同,並在無形中成為社會規範中所被壓迫的一 群。 但窺探其究後,是不是該把造成此現象的箭頭馬上指向「父權體系 的男性慾望」上呢?是不是凡是與女性有關的畸形發展現象,都應歸因 於父權制度過度操控的結果呢?或許我們應該要以一種多元且多向角度 的觀點來詮釋事件,以避免過於武斷或兩極化的推論與論述。甚至我們 可以權力面的方向,來思考此一問題。 通常在兩性的社會中,男性往往掌控了財富、智慧、專業知識技能和 地位四種較具體的權力資源;而柔情、美貌、性吸引力這三種則多半屬 於女性的資源。但女性是不是有自主意識的將自己的身體當作一種權力 資源呢?如果是如,這些廣告詞語卻也成功地挑起了女性掌控自我身體 為資源,和男性一起競逐權力遊戲的樂趣。因此,要如何打破瘦身美體 美容廣告所標榜的美貌迷思,使大眾文化充滿更多樣的聲音,而留予人 們更大的比較和思考空間?換句話說,個體要如何超越「美觀的迷思」? 或許是我們應該探討的課題。 ----------------------《主題延伸》--------------------------- ◎女性內衣的廣告迷思(黃靖芬) http://www.mediawatch.org.tw/longterm/read.asp?index=108 ◎從"返老還童"廣告看媒體素養教育(張錦華) http://www.mediawatch.org.tw/longterm/read.asp?index=77 ◎肉的迷思(搖滾魚) 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fem/124.shtml ◎女書店推薦書籍 http://www.ntnu.edu.tw/equal/7.html ======================《徵稿主題文章》 ==================== ★ 媒體觀察電子報: <號召>全國關心媒體的朋友一起來對媒體提出批判、評論與觀察。 快點寫下您的"媒體觀察"- 寄至: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基金會編輯部收 就可以囉! 《新投稿注意事項說明》 §來稿請附 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及聯絡電話。 §請註明來稿題目;信件以600-1200字以內為佳。 §本會對來稿者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 §投稿注意事項: ★《徵稿主題文章》 §加入WTO有『媒』有影響? ----媒體產業結構的改變 及 因應之道 ----媒體內容需要調整嗎? §我對台灣選舉新聞的看法?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 、聯絡電話(辦公室及家中),俾便刊出後奉酬。媒體觀察編輯室對來稿有 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原則上不退稿。 §投稿信箱:mediawatch.tw@yahoo.com.tw §欲知更詳細說明可至網站查詢: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體動態》 ============================ ◎政黨偏差比例 台視、TVBS最低 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定十一月二十日召開記者會,針對國內八家無線、 有線電視台本月初之四天晚間新聞,公布所做選舉新聞公正性研究報告。 不過,部份內容昨日曝光後,已引起部份電視台新聞主管的反彈抗議。 根據研究結果指出,包括四家無線台及TVBS、東森、中天、 SETN,在新聞類型、記者偏差等項目,並沒有顯著差異;但在新聞 呈現方式、性質、類型、主播和標題偏差、消息來源與政黨屬性部份, 則有明顯不同。 報告認為,無線台政黨偏差的比例高於有線台,其中又以華視和中視 最高、台視最低;有線台政黨偏差以中天和SETN情形較多,TVBS 最少。而無線和有線台在政黨消息來源上,引用民進黨最多的有台視、 華視、民視、TVBS、東森,引用國民黨最多的是中視、SETN, 引用親民黨最多的為中天。【2001/11/21 中國時報】 ◎四天王拚媒體 操控在我 在這場年底縣市長與立委選舉中,政壇四大天王陳水扁、李登輝、 連戰與宋楚瑜,不僅拚政治、拚選舉,暗地裡還拚媒體。儘管陳水扁 要求大家不要看電視與報紙,李登輝更點名他不喜歡的媒體,但兩人 私底下還是有一套操作媒體的手法;至於連戰,雖不喜作秀,然而他 與宋楚瑜對媒體版面大小同樣相當在乎。因為,掌握媒體的發聲權, 就能掌握選舉的議題設定而贏得先機,政治人物與媒體也形成共生關係。 【2001/11/19 中國時報】 ◎中共中央電視台、CNN簽交換新聞協議 繼中共中央電視台與香港TVB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擴展大陸媒體市場之後 ,中共中央電視台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在美國亞特蘭大CNN 總部簽署了交換新聞節目的協議。根據協議,中共中央電視台和CNN分別 在其新聞節目中使用對方新聞內容,並且在國際重大事件的報導中進行 合作和協調。 報導指出,按照協議的有關條文,中共中央電視台國際網站可以使用 CNN的新聞信息,雙方還將實施人員交流和培訓計劃。 【2001/11/19 工商時報】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lib.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202 ******************************************************************* ★本期-心得交流: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leave_message.asp ★投稿-刊登: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sendarticle.asp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負責人:賀德芬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沈世華、許景泰 (mediawatch.tw@yahoo.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