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1/11/00》═════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教育論壇 由台大決定取消春假說起
◎ 法蘭西視角 天才學生 是天才還是蠢材
********************************************************************
◎ 教育論壇 由台大決定取消春假說起
教育官員們
您在想什麼?
文/陳徵毅
報載台大已決定自明年起取消春假,乍聞此訊,使人對台大當局的道德勇氣表達至深的欽佩和敬意,其他大學都以行事曆已排定不願有所更動而拒做改革。
眾所周知,當今的大學生可謂天之驕子,每年放假日多得驚人,試看暑假3個月,寒假1個半月,再加上周休2日及國定節日合計約110天,總計一年放假250天,簡直太過養尊處優,也太過浪費大好時光了。身為大學教授,不由得吟誦起詩經魏風伐檀篇所謂:「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詩句,而感到愧汗淋漓,因為尸位素餐任誰都會感到不自在。
放假過多症候群
按說,任何一項制度,如其為人詬病,且已存在多年,便應鼓起勇氣予以改革。大學生的春假,每年都長達10天左右,等於半個寒假;收假歸來,常顯得特別懶散,總要調適個三兩天才能回復正常,如同西洋人所謂經過Long weekend之後總會出現「憂鬱的星期一」(Blue
Monday)一般。台大決定取消春假,確為切中時弊的措施,值得他校仿效。
在此,為了縮減大好時光的浪費,並錯開大熱天舉辦推甄、註冊等入學考的弊端,建議實施3學期制以資因應。
通常世界各國學制,以美日兩國最為靈活,區分為2學期制(Semester)、3學期制(Trimester)及4學季制(Quarter)。我國及東南亞各國盛行2學期制,美國某些州流行3學期制、某些州流行學季制(如奧勒崗及喬治亞州);不過,有人覺其每學季之間只有一周的休息,師生都有疲於奔命之感。
至於加州流行的3學期制,並非道地的3學期制,只在暑期增列一個暑期班(Summer Term),旨在方便外國留學生早日學成歸國,同時為在職人員提供尋求第二專長的機會。不久以前,教育部宣布我國也擬於暑期開辦第3學期,歡迎各大學試辦。不過據筆者側面觀察,師生意願都不高;一則利用暑假進修者以中小學教師為主,大都進入各師大、師院,早已形成慣例,無須你來操心;至於企業界人員的進修,則於各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就可獲得進修管道,咸認暑期班只為有意重修的學生開辦重修班,使其有個韜光養晦的機會即可,也就是當成個案處理,不必樣樣都學美國,未免太過缺乏自主性吧!
3學期制 即可避開烤季
為今之計,欲求錯開大熱天舉辦推甄入學考試及減少浪費過多寶貴的求學時段,惟有實施徹底的3學期制始能因應。試以日本為例,第1學期自4月1日至6月底,第2學期自10月1日至元月中旬,第3學期自元月下旬至3月底,如此一來,推甄入學考便可選在秋高氣爽的9月舉行,就不必讓學生及家長飽受炎暑之蒸烤。當然,日本某些大學將第3學期定為考試期間(如筆者任教過的新島學園大學即採此種模式),也頗符合「學記」所謂「比年入學中年考校」及溫故而知新的原則。
平心而論,數十年來我國的大學聯考,只有3項大改革,一為將先填後考改為先考後填,革除亂點鴛鴦譜的弊端;一為將人工閱卷改為電腦閱卷;另一為全面取消聯考,改為推甄、保送及註冊入學,但仍未擺脫大熱天讓學生飽受炎暑煎熬的大弊端。如能仿效日本實施3學期制,便可將推甄保送及註冊入學之考試,延至9月舉行,豈非嘉惠萬千學子的一大德政。
教育是百年大計,而掄才大典更是大計中之大計,亟應權衡利弊得失,逐年改進,何可抱殘守缺墨守成規?早在數十年前就有某省議員在台灣省議會提出實施3學期制的建議,卻沒頭沒腦地受到教育官員所否決,我想這是受了中國官場上「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心態所使然。凡是有子女參加聯考的人,總不忘每年7、8月揮汗如雨挨煎受烤的痛苦經驗,尋求錯開大熱天「聯烤」的呼聲也就日益迫切。許多人以為取消聯考,就等於萬事OK,其實,今後仍走回各校自行招生的老路;過去繳一次報名費,今後可能要繳上10次8次之報名費。
不過中國人辦事總不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法則,取消聯考改採推甄保送及註冊入學方式,恐將出現未蒙其利先見其害的現象,我看推甄保送都還可行,要想採取註冊入學,恐怕得再等個10年8年,因為人性關說總是揮之不去的夢魘;公立大學還好,私立大學恐怕難以突破這道關卡。
樂捐入學
妨礙高教
有人以外國名如校史丹佛大學都敢採取樂捐入學的法寶,故而主張台大也可倣效,筆者期期以為不可。如採樂捐入學,大學之門豈非被有錢人壟斷了?以往像陳水扁出身三級貧民也可上大學的紀錄,豈非成為歷史陳跡?同時如任令金錢打通入學之管道,則若干年後,台灣必然出現無以數計的野雞大學,無補於國計民生,反而妨礙高等教育的發展。
當然,日本由於夏天太熱,故而暑假長達3個月,實有縮減之必要。第3學期可倣照英國或德國的做法,作為建教合作或實習的時段。過去筆者在中師就讀時,第3年有3至4周的教育實習,讓我們實際到中師附小去試教,收效至為宏大,當時的校長黃金鰲作風稍嫌保守,據說當時主持南師的朱匯森校長,要求南師3年級學生下鄉到縣內所屬各國小試教1學期,實際經營一個班級的教學,比起中師學生只能客串扮演實習老師的收穫更為深遠。
至今回想教學實習仍令筆者記憶猶新。記得初上講台教算術,每一道題都在黑板替學生演算,以為月考可得平均80分,不意第1次月考平均只得65分;後來加強師生互動,每一題都讓學生上台演算,再加糾正,果然第2次月考平均提升為83分。其中有位女學生後來考取台大醫學院。
令人憂心的是,目前某些官員受到冬烘思想作祟,以為學習日人的做法,便會有面子上罩不住的感覺;其實向先進做法取經是顛撲不破的名言,千萬別再出現像郝伯村任行政院長時為了削減貿易逆差,不願就近向日本採購公車而跑到大老遠的東歐匈牙利去洽購,結果弄得弊端叢生怨聲四起。教育部官員應有痌瘝在抱的襟懷,一則將大熱天錯開而舉行推甄保送案入學考,一則使大學生多騰出時間來受教,而能比以往更為充實自己,適應社會高失業率的衝擊。(實踐大學副教授)
◎ 法蘭西視角 天才學生 是天才還是蠢材
駐法記者陳美琳報導
兩歲的幼童已經會所有的26個英文字母,數字會數到100,會算簡單的加減法;3歲的小朋友已經可以讀出7歲學子(小學2年級)的課本內容……此類學子便是一般人所謂的「天才學生」。
近年來在法國境內,有越來越多的此類天才學子。為了不讓天才學子在一般教育制度中,對於傳統的上課進度感到異常無聊,這類天才學子的父母,往往決定讓子女進行智力測驗,如果測驗的結果反應子女是高IQ天才型,家長以及學生則可自由選擇跳級就學與否;但開學至今的時間內,便已經傳出跳級就學的天才學子們,在一般學校內產生不適應的情形,使得如何安排天才學子的就學細節,再度成為教育圈的話題。
跳級就讀的負面效果
家境許可的家長,往往選擇安排子女就讀「天才學校」,換言之,此類私立學校的特徵便是:校內僅有此類天才學子就讀、課程進度比一般學校快速、學費相當昂貴(在法國境內,從幼稚園到高中階段的義務教育制度中,皆為免學費的制度)、學校亦可能離家甚遠(法國境內僅有15所天才學校,且皆位於大城市內,因此,學子常常必須住校)。礙於實際的經濟因素,或是不放心年幼學童遠離住家就讀的父母,則選擇在住家附近的學校內「跳級就學」。
天才學生跳級就學的負面結果可能如下:
老師在課堂上特別注重讚美反應快、學習吸收力強,在此種發展情形下,天才學生便被一般年齡的學子所嫉妒,被絕大多數的同學排斥,很自然地,天才學生亦對不友善的同學,表現出相當不友善的反應;惡性循環之下,天才學子在下課時間常常孤單一人。漸漸地,天才學子不願意去上學,每天晚上作惡夢哭醒,夢到同學不友善的態度。在學校可能因為年齡小,身材比一般學子矮小,天才學子自然在外表體型上感到與其他學子不同,一般學子常常譏笑其外表的矮小,進而導致天才學子在心理產生負面的負擔。
此外,跳級就學亦可能有其他反效果──天才學子反而變成白癡學子!
不少心理學家則對此趨勢加以解釋,天才學子在跳級的班級,養成一個壞習慣,絕少舉手發言回答,必須裝成聽不懂的樣子,即使老師教的課程一下子就懂了,也要看其他同學的進度,至少要做到不能表現出來。如此一來,才能夠在跳級的高年級同學中,僥倖安然地苟且偷生!這是絕大多數天才學子的基本保身之道,令人感到悲戚。
此外,即使日後在社會上有非凡的成就,從事科學家、醫師、工程師、研究員……等人人稱羨的白領階級工作,但可能心中感到些許遺憾;因為,他們在成長發育過程中,缺少一般正常學子的自然發展,例如11歲學子之間的談話內容、有興趣的遊戲,和13歲學子的注意焦點,是完全不同的。在此種情形下,適應力強的天才學子,便委屈求全地配合年長同學的喜好,而忽略自身真正的感受;而不適應者,便必須辛苦地勉強自己去遷就其他年長同學,在長久壓抑之下,很可能有火山爆發的一日。
拒絕接受一般教學教學
如果天才兒童和一般正常學子一樣,接受傳統的教育制度與進度,則可能有下列負面發展:
如果學生的高智商不為人知(父母和教師都忽略此事實),天才學生無法在正規教育制度中茁壯發展,常常表現出拒絕學習的態度,因此,很可能被留級(在法國境內,從小學階段開始,留級的制度便實際進行);在此發展之下,天才學子往往被誤認為白癡學生!
對天才學生來說,老師教學的速度不夠快,上課常常感到相當無聊,因為老師教的早已經會了,即使老師會教授新的知識,亦一學就會,但老師必須配合班上所有同學的進度,可能一再重複教學的內容,或是放緩教學的腳步;再者,老師可能在課堂上提及學生的高智商事實,造成其他同學對天才學生另眼相看,在言語中加以譏諷,或是以實際行動加以煽動,漸漸地,在不融洽的相處環境之下,天才學生可能有排斥學校、老師、以及同學的言語以及行為,進而很可能被列入問題學生之一,老師可能將他們列入不合群的學生之一。
就讀天才學校是最佳之道?
特此,不少教育學者以及心理學家近日則做出下列結論,如果發現子女為天才兒童,最好不要選擇跳級就學住家附近的學校,否則,將重蹈上列覆轍;事實亦證明,79%的實際例子反應出,跳級就學的天才兒童,日後在社會上有心理或是其他方面的障礙,56%的天才學生,最後都選擇接受函授課程的修學方式,參加同等學歷的文憑測驗,在家自行修業,父母到頭來反而大傷腦筋。
舉一實際例子來看,42歲的菲力普(Philippe Moya)屬於天才兒童之一,小學2年級時直接跳級就讀小學5年級,但今日僅為校園的園丁,因為上述的負面學習環境,使得菲力普排斥上學的感受相當強烈,高中畢業後即停止學業。儘管他的智商IQ相當高,但結果卻是從未接受高等教育,至今尚未成家生子,因為,發育過程中使得他變成不知如何與他人相處。
專家學者建議,最好的管道是就讀天才學校,因為天才學校的上課進度,不同於一般傳統的教學方式,才能滿足天才學子的超強學習能力,而且,學生可以在此類學習環境中,找到與自身類似的朋友,不需要壓抑自己的學習能力,才比較不會受到同學的排擠。
值得注意的是,95%的天才學校學生都住校,在缺少父母之愛,家庭溫暖的情形之下,95%的天才學子獨立性都很強,但同時亦很孤立獨行,與一般人合群的意願不大,離開天才學校之後,朋友往往僅有小貓兩三隻。
人類的潛能如何完全激發出來,必須多方配合才可能達到,不單只靠學生本身的智商來決定,諸如父母的細心照料、學校師生融合的學習環境、學生本身的個性、與其他同學相處的情形、是否有足夠的合群性、開放性……等等,都影響到天才學子的日後發展。天才學校雖為最佳選擇,但家長以及親人仍須付出加倍的家庭溫暖,才能讓天才學子正常地發育成長,日後的才不至於因心理障礙影響適應社會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