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提供人本最新記者會訊息「父親寫給老師的Email」專欄順延,請讀者繼續支持。)
主題文章
2001年台北市、高雄市國中小校園體罰狀況普查報告記者會
局長,請問您要怎麼做?!
在國際人權日不得不問的問題
◎人本教育基金會
零體罰的宣示
世界人權日又將至,在新世紀中,台灣國中、小的孩子是否已可免於體罰惡夢?在這個全世界都在不斷進步的時代中,我們是否可以捨棄打罵的形式,真正培養出願意學習、更有自信、也更有承擔能力的孩子?
為了具體探討台灣校園體罰的問題,在世界人權日前夕,人本教育基金會特別公佈了「2001年北高兩市國中小學體罰情況與校方反應的普查報告」,以作為給台灣人權的獻禮。這次的調查,從十月至十二月初,遍及北、高兩市的國中、小,共普查了319所學校:台北市國小142所(含師範院校附小),國中57所(不含完全中學);高雄市國小83所,國中37所(含完全中學)。這大概是截至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校園體罰調查。
有關禁止體罰的問題,歷屆教育部長,都曾經宣示:要在校園中消除體罰。台北市教育局長李錫津也表示,「堅決反對老師體罰學生,同時也禁止老師以操練的方式來體罰學生。」今年5月,李局長更宣示:台北市要做到「校園零體罰」(2001.5.15自由時報)。而高雄市教育局長曾憲政也明白宣示:「無論任何理由,老師就是不能打人。」(1999.3.28自由時報)
然而,雖然教育主管當局一再宣示要禁止體罰,但校園內體罰的情況改善了嗎?教育局與學校是否已認真宣導不體罰,並負起「瞭解第一線教師的困難,以提供資源」的責任?
要落實零體罰,絕不能只是宣示性的喊口號,需要的是澄清教師的教育觀念、以及改變以「罰」為唯一思維的校園文化。因此我們必須貼近現場、瞭解老師的處境及校園文化的困難,才能提供確實的協助、使校園落實零體罰。
校園文化須改變
如果有機會詢問老師,為什麼採用體罰的方式對待孩子,老師的回應可能包括:體罰能夠幫助孩子消除不好的行為;面對會造成班上困擾的孩子,不體罰將影響其他孩子的學習;因為班上有太多有困難的孩子,不體罰無法有良好的班級秩序;只有體罰可以管住某些孩子;家長要求,認為體罰才有用。
老師的回應反映了他們的主要思維:1.認為罰也是一種教育,可以幫助小孩;2.罰是因為無奈,因為沒有其他辦法;3.想要好好解決問題,可是資源不足,罰比較有用;4.認為把孩子管教好是負責任的表現,而罰可以幫助達到目標。
從以上的回應與分析中可以發現,如果教育當局與學校不針對老師的各項困難,提供有效協助,無論是觀念上的澄清或教學方式改進,推動零體罰將無異緣木求魚,『落實零體罰』也將會是曲高和寡的口號。。
我們之所以展開這場大規模的調查,並與學校積極溝通,導因於:台中有一位校長,在接到我們反應學校體罰問題的電話後,表示非常高興有人與他談這個問題,即使在不確定是那位老師體罰的情況下,他仍願意積極調查並處理。最後校長公開向全校學生道歉,並與全校的孩子談「教育不能傷害孩子」。這樣的例子,讓我們相信學校可以改變,而且應該得到協助及鼓勵。
唯有在學校裡能有一種風氣:老師們願意分享教學或班級經營上的困難,而校方也願意提供各種資源協助教學以及輔導孩子,學校裡開始討論不體罰的其他可能性。零體罰才能真正落實。這裡面考驗的,是教育局與學校的決心,以及學校改變的能力。
關於這次的普查,我們的調查說明及發現如下
一、調查說明
從教育部到教育局雖然都三申五令"禁止體罰",台北市教育局更公開宣示要落實「零體罰」,但本學期,本會仍收到許多申訴老師體罰或不當管教的案子。為促使各校能重視這個問題,積極協助老師發展不倚賴體罰的能力,本會從今年10月中旬起,針對台北市、高雄市公立國中、小進行校園體罰狀況的普查。
普查的校數共計319所:台北市國小142所(含國北師院實小),國中57所(不含完全中學);高雄市國小83所,國中37所(含完全中學)。
普查的方式,由本會工作人員及義工至各校門口訪談學生,每校至少訪談五名學生。訪談時,表明是「人本教育基金會工作人員」,並正式給孩子一張名片,徵得孩子同意後進行訪談。
訪談內容為:
1.當天或本學期是否有看到老師處罰學生?
2.老師怎麼處罰?
3.處罰的原因為何?
4.哪位老師?
針對訪談結果,去電各校校長或主任,請學校
1. 進一步了解是否有訛誤?
2. 若無誤的話,請學校了解老師的困難為何,提供積極的協助。
在正式去電學校請求調查後,會再去電學校,了解是否有誤或困難。
本次調查,為避免孩子對「體罰」不夠了解,而將尚未構成「體罰」的輕微處罰也說成「體罰」,特以範圍較寬的「處罰」來詢問孩子,但請孩子具體描述「被罰的內容、原因…」;跟校方反應時,亦說明具體狀況(孩子年級、被罰事由、如何罰、時間多長…),針對明顯違背法令的體罰,如:責打、伏地挺身100下、半蹲1節課、雙手舉高1小時、起立蹲下100次…請校方於查明後,協助老師改善;針對未構成體罰的處罰行為,如罰站5分鐘、罰錢…,亦跟校方溝通教育理念,希望學校在已可做到不體罰的基礎下,協助老師往更積極的方向發展,能不以「罰」來解決學生問題。
二、哪些學校不打人?
在這次調查中,有幾個學校的孩子表示學校老師並不體罰。孩子多表示:「老師是用講理的。」也有某個國中的孩子開心的表示:「就是因為不打我們,我們才來念!」,對於這些堅持不體罰的學校,值得得到鼓勵與讚賞。
這些學校共計16所:台北市14所、高雄市2所,分別是北市平等國小、三玉國小、新生國小、民族國中、永安國小、內湖國小、政大實小、景美國小、指南國小、北政國中、湖山國小、桃源國小、明德國小、義方國小及高市師大附中國中部、華山國小。
三、面對問題,學校的反應
面對有人反應學校問題,校長的態度是問題解決的重要關鍵。若是校長敷衍以對,零體罰的理想可能就遙遙無期。但校長若能積極面對,相信必能夠發展出各種協助的策略、改善校園文化,達到零體罰。
而學校如何處理校內體罰的狀況,更是另一個重要問題。如果學校只對老師採取指責的態度,不但不能幫助老師解決問題,還可能引發老師負面的情緒。但如果學校願意懇切的瞭解老師的困難,就有可能對症下藥、真正幫助老師。
我們就學校的回應態度分為兩類
(一)願意築「橋」的學校:
在這次的調查中,有相當的學校,對於我們去電反應體罰狀況,採取積極、正面的態度,認為是一個協助學校進步的機會。通常,他們不會去調查是誰說的?也不會評估申訴者手上握有多少資料。而會積極的設法了解老師的狀況,協助解決困難。讓正向的力量與經驗在學校內滋長。
例如北市信義區興雅國小,校長瞭解情況後,發現老師班上高難度的孩子不少,老師無法獨立負荷,即積極協調資源協助改善狀況;大同區的蘭州國中,校長特別請老師先不排斥他人來反應問題的事,與老師談心裡的感覺,並決定以後辦相關研習;內湖區的新湖國小,請年級主任召開教師會議,讓教師們互相討論管教的問題及援助,並尋求輔導資源;另外南港國小的校長,針對教師的困難請主任及輔導室積極協助、並在校中積極宣導禁止體罰等。
此外,台北市中正區忠義國小、中山區新興國中、中山區懷生國小、松山區敦化國中及高雄市小港區鳳林國小、小港國中、鼓山區壽山國小、鼓山國中、左營區永清國小、舊城國小、三民區陽明國中、前鎮區前鎮國小、復興國小、光華國中..等學校亦多能積極了解狀況、協助老師往正向發展。
(二)仍然築「牆」的學校:
但此次調查中,有些校方仍有以下的負面態度:
A.對於有人反應學校問題採消極甚或排拒的回應
在這次的調查過程,有幾種類型的校方,其回應方式會讓問題無法處理,無怪乎許多家長對於要跟學校反應問題會很猶豫:
敷衍以對:校方採取有禮貌又敷衍的態度,同意應該要落實零體罰政策,也表明要去瞭解情況、與老師溝通,但是當我們再次詢問溝通狀況、以及是否需要協助時,校方模糊以對,提不出具體的回應與策略。例如表示已在朝會上宣導,但不願提供更具體的、與老師談的回應,只說:「你們到底要我怎麼樣?我有我自己的處理方式。」
冷漠推卸:校方質疑調查、或質疑小孩說話的真實性,不願意討論學校體罰的真正情況。
一概否認:校方立刻否認學校有體罰的情形,也拒絕瞭解小孩所說的任何情況。
否定既定政策:表明「贊成體罰」的,並補充「自己是家長,也同意老師打小孩」…認為用「打的」叫小孩守規矩是一種常態且必須的方式。
宣稱校長無權:推說現在的校長並沒有那麼大的權力,要我們與家長會、或與教師會反應,不願意聽我們所得知的資訊,也不願意作主。
製造關心者罪惡感:認為問小孩老師是否體罰是不尊重學校的行為,會打擊老師士氣,而且找學校麻煩。
B.不談教育理念,訴諸威嚇,讓老師衍生負面心結
在學校跟老師溝通的方式上,也有許多問題:
以指責取代溝通:指責老師,而指責的方式是:體罰被人本教育基金會抓到了,要老師「注意」一點。也有把老師叫來「排排站」一起訓斥的情況。
以威脅取代溝通:校方採取一種半威脅恐嚇的態度,跟老師說:「你向來表現不錯,如果因為體罰被告就太不值得了。」令人搞不清楚這個校長是希望老師不要體罰、還是希望老師體罰小孩不要被抓到?
製造校內詭異氣氛:只要一有老師被校長叫去溝通,其他同年級的老師,似乎也遭到連坐的刑罰,會有一種「這些老師都有打小孩」的氣氛在校內流傳。再加上校長與老師並不是採溝通、解決困難的方式,老師被叫去談等於是被指責,因而其他老師相當委屈。
製造誤解與敵意:校長在教師早會上表示,校方在瞭解情況後,發現情況與人本說的不相符,「他不清楚人本基金會成立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但卻未思與人本做進一步的溝通。
綜合以上情況可以發現,校方在處理老師體罰問題時,跟老師體罰學生的方式在本質上很一致─不用心了解犯錯者的困難、不啟發人的心智、不協助人發展更好的方法,直接以威嚇的方式要求「不得再犯錯」。無怪乎,許多老師在面對「不體罰」的要求時,總是會充滿情緒,是對「"不體罰"就不知該如何管教」的慌亂,也是對「被威嚇」的心理反彈吧!
在這種負面情緒下,縱使老師沒有體罰的行為了,但也可能放棄了教育,因為他沒有新想法、新方法,行為雖被管住,想法卻管不住。這是台灣教育向上提昇最令人憂心的問題。提昇校方的處理能力,才是落實零體罰的重要關鍵。
四、具體建議:
落實零體罰,需要實質的觀念溝通與資源的提供,對於教育當局我們誠摯呼籲:
一、 教育部、教育局,應積極宣導「零體罰」政策,並提供各種研討機會,協助澄清不體罰的概念,提供班級經營與教學的好方法。
二、 應積極鼓勵、肯定可以做到不體罰的學校及老師。
三、 面對學校中各式各樣的特殊孩子,教育局與學校要提供更多的教學與輔導資源,才能照顧孩子、也照顧老師。
四、 在師資培訓與進修的過程中,應認真討論不體罰的觀念及協助教師發展「不打人也教得好」的教學方法。
五、 教育局與學校應該認真面對每個使用體罰的老師的困難,幫助每個老師解決問題。如果真的有不適任的老師,也不可以漠視。
<Top>----------------------------------------------------------------------------------
教育新聞
教育部補助34大學自評
為提升大學教育品質,教育部今年首度補助各大學進行自我評鑑,共有四十所大學提出申請,最後由臺灣大學等三十四校通過審查,共計獲得補助經費一千九百一十二萬元。教育部指出,過去教育部推動大學評鑑工作,多由教育部委託專業團體為學校「打分數」,學校是被動的受評者。現在教育部除繼續實施外部評鑑,也鼓勵大學先行辦理自我評鑑,以了解各系所的問題與狀況,作為未來發展、改進、調整、整併的參考。…(中央日報12/10)
<Top>----------------------------------------------------------------------------------
人本正在尋找專業的工作夥伴
「一個只進不退的策略」
十二年以來,人本教育基金會憚精竭慮,以改革教育,重建社會,促進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的發展為職志;除了已經引起相當的回響,累積一定的成果,最重要的,仍然是,我們已經結合了上百位真誠相待的同仁,相互提攜,彼此扶持,共同追尋個人、群體、以及整個人群的生命的意義!
雖然,人本的各項工作也因為景氣低迷的影響而愈形困難,但在經過一番思考後,基金會決定採取「只進不退」的策略來因應局勢,也就是我們並不以減少工作的方式來縮編人事。
反而,我們希望以較高的待遇,尋找有專業、有能力的工作夥伴,能夠為教改的工作拓展更多的面向。因為,我們相信,惟有我們更努力的做更多的事情,才能讓台灣有所改變,突破困境。
所以,如果您具有某種專業能力(舉凡推廣、遊說、採訪、輔導、企劃、資訊….),對於教育有著進一步了解的興趣,邀請您來參加「森林小學教師暨人本教育基金會工作人員培訓課程」,藉著課程與討論,協助您進一步了解人本教育基金會、了解教改現況。我們也將從培訓的人員中,尋找一起工作的夥伴。
加入人本教育基金會,您將會發現:
一、 可以在這裡發揮您的專業能力
二、 發現自己從來沒有展現過的能力
三、 可以為全台灣的下一代,創造一個美好的成長環境
四、 可以改變我們共同的未來
有意願者,歡迎您與我們聯絡:
02-23670151#18 戴小姐 lichingt@hef.org.tw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