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台北市教育資料中心

═【立報】════════════════════════════

                                   

═══════════════════════《2001/12/12》═════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台北市教育資料中心

 

    教育論壇  禁絕不了的體罰問題

 

    大和視窗  袋鼠媽媽的悲劇

 

【教育小報報】

********************************************************************

  台北市教育資料中心

 

記者李潔茹報導

 

台北市的教育資料可以到那裡查詢呢?有國立的教育資料館,是不是也有台北市的教育資料中心呢?答案是有的,地點就設置在11月11日甫開幕的台北市立圖書館景新分館9樓。

 

景新分館位在文山區景後街151號,就在景美夜市旁邊,這一棟嶄新的建築物從5樓到10樓都是圖書館,館舍面積1250坪,是台北市第41所分館;裡頭陳設美觀大方,無論白天或晚上都有附近民眾前來閱讀書籍或報紙雜誌,公佈欄也張貼最近的活動訊息供民眾參考,景新分館儼然已成為景美區新的社區學習中心。

 

台北市教育資料中心位於景新分館9樓,據分館主任張永權表示:「台北市教育資料中心仍是草創階段,未來則會另覓地點獨立成立教育資料館。」

 

依「台北市教育資料館籌設計畫」,確定實施期程將分2階段進行。第1階段:自民國90年至92年暫於台北市立圖書館景新分館設置教育資料中心。由北市圖負責蒐集、處理、保存及供閱各項教育資料,採開架方式提供閱覽服務,人員由市圖分館現有人力調配運用。第2階段:另覓合適之圖書分館或學校多餘空間,以作長遠性之規劃,使成為獨立之教育資料館。

 

至於籌設目的有三:1.完整保存本市教育發展相關資料及各級學校出版品;2.提供教師、學校及一般民眾查詢;3.提供學者專家研究本市教育政策及發展。教育資料館將具備典藏、閱覽、諮詢、展示、研究及推廣等功能。

 

資料收錄對象以台北市教育局各科室及各級學校出版品為主,收錄類型有圖書、期刊、小冊子、視聽資料、光碟等。收錄範圍包括:

 

1.教育局出版品:教育政策、施政報告、專題研究報告及教育統計。

 

2.學校出版品:校史、簡介、校刊、學報、全市性師生比賽得獎作品集、學校專題研究報告、編輯成冊之課程教案與教學資源、全市性教學觀摩相關資料、教師著作等。

 

3.教學輔導團出版品。

 

4.學校評鑑計畫及報告。

 

5.社區大學相關資料。

 

6.教師研習中心出版品,及其他具典藏價值之教育相關出版品。

 

台北市教育資料中心雖然已開放,但是仍屬草創階段,目前館藏不到2千冊,張永權指出:「自3月23日起,即函請相關科室及學校提供最近3年之出版品清冊,但由於寄達之各校出版品數量仍嫌不足,於10月23日再度發函各校索取出版品。」

 

記者原本抱著興致勃勃的心情,幻想著往後可以就近到此查資料,但是到了現場一看,資料真的少得可憐,很多學校的資料匣是空空如也,有些學校記者也採訪過,光是九年一貫的出版品就好幾本,各校最少也會有個1、2本,怎麼都沒有送來呢?張永權說:「我們估計3個月內各校都會送來吧!」

 

為提高資料徵集率,景新分館已建請教育局指示所屬科室、學校,爾後辦理出版品經費核銷作業時,需將該出版品送2份給市圖景新分館典藏陳列,否則不得核銷該項經費;教育局秘書室刻正研議將台北市教育資料中心納入出版品寄送名單,日後會要求各級學校將教育局補助出版的所有書刊,都逕寄2份供台北市教育資料中心典藏。除此之外,以往各科室及各校具參考價值或具文獻價值的出版品,不拘出版年代,景新分館都希望能寄送過來,以充實台北市教育資料中心的質與量。

 

目前已有的館藏,則分限內閱和可外借2種。學校出版品及教育機構出版品等類項只能內閱,一般教育類圖書則供民眾外借。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逛逛,但是要注意開放時間,否則會撲了個空喔!

 

(以下請作成小方塊)

 

服務時間:

 

1.開放時間:周二~周六08:30至21:00,周日及周一09:00至17:00。

 

2.休館日:國定假日休館,每月第1個星期四為圖書整理日,不對外開放。

 

交通路線:

 

捷運新店線景美站1號出口、公車棕2、棕3、棕6、30、251、253、660、666等線於景美國小站下車。

 

館址:台北市文山區景後街151號7樓

 

電話:2933-1244

 

網址:http://tml-132.tpml.edu.tw/~h17

 

 

(回目錄)

 

  教育論壇  禁絕不了的體罰問題

 

文/欣南

 

日前人本教育基金會公布95%國中小的學校還存在著體罰問題,如此數據相信教育同仁們不會有太多的質疑,反倒是教育長官們不敢置信。記得70年代的一次教育座談會上,有老師請教部長體罰的問題,當時部長回答:「您問我可不可以體罰?我告訴您的答案絕對是『不可以』,但如果您教到我的孩子,您可以打他……」也因此當我們怪罪中小老師體罰學生的不是時,我們是否也該思考提供老師們確實有效解決學生問題的方式,否則此一問題將是永遠無解。

 

我們當然知道絕大多數人不贊成體罰,我們也相信絕大多數的老師不喜歡體罰,然而為什麼體罰問題始終難以禁絕呢?為什麼大多數的老師仍甘冒挨告罰款、考績處分的風險體罰學生呢?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或許只有進學校擔任「正式導師」才能體會吧!處身校園外說一堆做不到的大道理,坦白說那都只是隔靴騷癢,非但沒止癢還騷得破皮流血。當然身為教師必須深切了解,當體罰問題發生受到非議時,即使您說出了孩子再多的錯、心中再多的憤怒委曲、再多的體罰理由,都難見容於社會。

 

一個班級形同一個小社會,面對犯錯者,社會有法律罰則,教室裡有什麼?筆者常想:誰來告訴老師,當愛心、耐心、溝通、輔導……等方法都用盡,孩子依然一錯再錯、三錯、十錯……時,要用什麼方法來管教學生?有自省力的孩子老師只稍微笑看他一眼,就足以讓

他改過自新;反之欠缺自省力的孩子桀傲不馴,即使輔導博士專家也難牽引他向善。

 

體罰絕對是下下之策,更是法理所不容。如果哪天全國教師突然頓悟「明哲保身」之道,收起教鞭不打人、封住嘴巴不罵人,且在用盡所有學者專家提供的妙方靈藥後,孩子依然故我時,為人師者恐怕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孩子的課業向下沉淪,看著孩子斜向歪路,看著柔弱善良的孩子受欺侮,看著多數孩子的權益受少數孩子騷擾,看著更多的墮落違規孳生不息而感嘆!

 

今日國中小老師背負著沉重的教學工作和壓力,誰不希望做個快快樂樂的老師,誰不願用「教育」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呢!誰願用體罰來跟自己、跟學生、跟家長、跟長官、跟法律過不去呢!我們知道體罰絕對是錯,也迫切需要知道提供老師們有效解決學生問題的方式,除了進修、愛心、耐心、溝通、輔導……之外,還有別的嗎?

 

 

(回目錄)

 

  大和視窗  袋鼠媽媽的悲劇

 

文/鄭老師

 

這個月初,有個刑事案件宣判了。被告山田光子1999年涉嫌殺人及遺棄屍體,被東京地方法院判處14年徒刑。這個案件中被害人是小女孩若山春奈,只有兩歲。被告山田光子承認,她把小女孩抱走,在附近的公廁內用圍巾把她勒死,然後把屍體放在袋子裡,一手拿著大袋子,另一手牽著兒子一起回家。她帶著屍體搭了200公里的火車,把屍體埋在日本中部靜岡縣大井川娘家的後院。她聽了她的丈夫勸告,向警方自首,才讓這個骸人聽聞的事件水落石出。

 

被告和被害人之間不過是鄰居關係。被害人若山春奈和被告山田光子的女兒就讀同一所音羽幼稚園,2年前11月中旬2人一同報考國立東京御茶水女子大學附屬幼稚園,經過抽簽、面試,若山春奈考上了,但是被告山田光子的女兒沒有考上。在此之前,山田的5歲小兒子和若山春奈的5歲小哥哥也一同報考了該大學的附屬小學,不巧的是山田的兒子在第一次抽簽時落選了。被告和被害人的母親同樣是主婦,而且是有來往的熟識鄰居,被害人的母親住在高級的大廈,而被告只是住在租來的公寓,被告坦承很羨慕被害人母親的富裕環境。

 

當時很多媒體報導從這2件事情直接推論山田光子的殺意是來自於嫉妒,造成日本全國輿論譁然。名校一直是日本人學業、社會成功的關鍵。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教育競爭激烈,父母甚至帶幼兒去參加幼兒補習班,期望可以因此進入名門幼稚園;對於他們來說,進入名門幼稚園便能保證孩子日後可以在附設此所幼稚園的著名大學就讀。的確,在某些私立學校的學生如果成績在中上,可以如同坐電扶梯一般,從幼稚園一直就讀到大學。這不啻是一個龍門之路。

 

日本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名校情結使得媒體違反專業,先行論斷被告的犯罪原因。連文部省大臣中曾根弘文也發言表示,應該要檢討國立大學附屬幼稚園的入學制度;當時,台灣的報導以及專家評論也採用日本媒體的觀點,在台灣還掀起了一陣討論。後來這名被告否認直接原因是所謂的名校情結,也不是因為嫉妒才殺人,但是自已也說不上來是為了什麼。被告山田光子所供述「莫名的壓力」,讓很多年輕媽媽們紛紛表示感同身受。

 

被告來自於鄉下農家,和先生一起移居到大都市,必須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被告是家庭主婦,不只家事,連孩子的教育都要一肩挑起。出庭作證的心理諮詢師表示,被告是農家的女兒,長大之後從事護士工作,嫁給僧侶為妻(日本某些教派的僧侶是可以娶妻的);人生的路上都是為了別人而活,再加上個性內向保守,有事都放在心上,自已給自已太多的精神壓力。誤以為春奈的媽媽刻意排斥自已,感到十分委曲;她突發奇想,以為如果春奈不在了,就不必和春奈的媽媽天天相處。此時她的精神壓力已到了爆發點,犯下罪行。

 

在日本,這樣的心態並不是個案;一經報載,各地年輕媽媽們坦承自已也有和被告相同的心情。在都市中的專業家庭主婦們,缺乏雙親或親戚的援助,而丈夫專心事業,小家庭中感到孤立無援。她們透過報社的投書表示,每天和幼兒在一起,生活範圍和小孩子差不多,等於被小孩限制在小小的家庭空間之中;雖感受到拘束,卻不知如何才能終止這種無助的袋鼠狀態。

 

而在另一方面,都市社區中的袋鼠媽媽們形成小圈圈,有時可以替代以前農業社會中的親戚,彼此互相聯絡照應,但是這樣的同儕團體也可能形成壓力。媽媽們嘴上說不要給小孩過多的壓力,但還是希望小孩子在人生的起跑點能夠佔上風,因此同甘苦共患難,從託兒所或是幼稚園時期就開始切磋比較,小孩的學習能力容易被直接等同於媽媽的成就指標,但因為生活狹隘,價值簡化,無意中形成封閉的生活圈。

 

台灣和日本不同,名校情結沒有那麼明顯,而且家庭姐妹及雙親的人際支援依然健在,再加上有些雙薪家庭中導入外籍幫傭,婦女的育兒工作得到一些支援。雖然婦女們在個人層面各顯神通,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但是我認為台灣應該重視都市社會中袋鼠媽媽們育兒的壓力,從託兒所等或是育兒諮詢等制度上層面來防範未然。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