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他山之石 家長秘方

═【立報】════════════════════════════

                                   

═══════════════════════《2001/12/14》═════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他山之石  家長秘方

 

    他山之石  你從音樂裡攝取到什麼精神食糧?

 

【教育小報報】

********************************************************************

  他山之石  家長秘方

 

小孩睡飽 功課才會好

 

編譯/實習記者劉怡君

 

家裡有十幾歲青少年的家長都能體會,大清早鬧鐘響完,他們的兒子和女兒仍賴在床上不肯起床;而他們到校之後,有一段時間睡眼迷矇,無法集中注意力,因而妨礙了他們的學習能力。

 

西布魯菲爾高中二年級學生馬克說:「基本上,我直到第三堂課前都沒有清醒過來,仍在半夢半醒之間。」這所中學所屬的學區位於底特律都會區,最近考慮把上課時間延後。

 

我們可將多數的問題歸罪於生物現象。

 

研究人員指出,青少年1天需要9小時25分的睡眠時間,但他們最多只睡到6個半鐘頭。學校的課表常與青少年的生理睡眠模式背道而馳,在青春期階段,引導睡眠/清醒循環的生理時鐘發生改變,因此要青少年在晚上11點前入眠是很困難的。

 

西布魯菲爾學區目前正考慮在2002至2003學年度,將高中生的上課時間延後,以給青少年多1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如果這項計畫獲得支持,下課時間將從原來的2點5分延到3點5分。學區發言人瓦思科說:「早晨的前幾個小時不是學生保持警覺和學習的最好時機,而這些又與教學的環境有關。」

 

在這場關於高中開始上課時間的的區域論壇中,焦點都集中在有關青少年睡眠的研究上。贊助這場論壇的學區包括:西布魯菲爾、克萊倫斯維爾、法明頓、荷倫谷、里芳尼亞、諾斯維爾、諾維、普萊茂思康頓、南里昂和渥德湖。

 

這場論壇的特色在於聚集了明尼蘇達州艾迪納學區青少年睡眠研究的專家,該學區因為成功地將開始上課時間延後,而受到全美矚目。

 

艾迪納學區的教育家表示,將上課時間延後1個小時,學生的學業表現會更好,而且較少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第1堂課遲到和請假的學生也減少了。

 

史蒂芬遜高中副校長柏克表示,延後開始上課時間可使減少學生課堂打瞌睡的情形。柏克說:「學生學業成績不佳的原因在於缺乏課程焦點和動機。」

 

有關改變上課時間的提議,西布魯菲爾高中學生的看法很複雜。儘管許多學生承認,他們的睡眠時間不足,而且整天都覺得累,但部分學生卻不願拿下午的1小時取代早上的。

 

西布魯菲爾高中二年級生希奇表示,他不喜歡這個構想,因為這意味著課後的槍戰遊戲就得往後延;同樣是二年級的瓦特尼克也說,這會和她課後3點開始的打工時間相衝突;另一個二年級生德魯表示,仰賴高中生來照顧家中年幼弟妹的家長,得另尋替代的人選了。

 

高二生雷文表示,體育活動也會受到影響,而且還會產生骨牌效應。雷文說:「將課延後1個鐘頭,我們也會晚1個小時睡覺。」高二生赫曼說:「我深信這項研究做得很對,但我認為如果我們延後上課時間,學生會更晚睡,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隔天早上會多出1小時,我不認為這有什麼差別。」

 

有些人認為,延後上課時間是好處多多的。高三生耶林說:「我認為這個構想棒呆了,你可以多睡1個小時。」

 

對高二生梵波根迪來說,延後上課時間是件幸福的事,因為他常常熬夜至午夜才就寢,但這並不是因為他有很多功課或其他事要處理,他說:「我想盡辦法早點睡,但就是睡不著,我只是躺在床上。」

 

西布魯菲爾學區決定在2002年初實驗這項計畫,該學區並且也解決了實驗計劃所遭遇的障礙,即運輸系統的配合。多數學區區隔了公車路線,先載高中生,再來是國中生,最後是小學生。如果高中開始上課時間和其他國中或國小相同,將會造成運輸上的衝突。

 

西布魯菲爾學區發言人瓦斯科表示,為避免產生任何衝突,學區的運輸路線將由原先的3層分為2層,不使小學生和高年級生同時擠在公車上,而且也不會增加任何額外的支出。2層路線的試驗將在1、2個月內完成,以決定計畫是否可行。

 

瓦斯科說:「一般民眾都認為這是個好辦法,然而,要施行這項計畫卻有難以計數的問題。」史蒂芬遜高中副校長柏克表示,首要考慮的問題是哪種作法對學生是最好的。柏克說:「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該做什麼來幫助學生改善學業表現,睡覺並非是一項選擇而是一項基本的需求,就像水和房子一般,我們必須將眼光放遠。」

 

但西布魯菲爾高中高二生赫曼說,要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清醒,老師的教學方式遠比學校上課時間來得重要,他說:「懷著極大的熱忱教書,可幫助老師更上手;而有些老師滔滔不絕地講了1個半小時,學生卻睡得稀里呼嚕。」(取材自底特律自由新聞社)

 

 

 

──給青少年的建議

 

1.想睡覺時,就去睡個好覺,因為即便是輕微的疲倦也會影響你的活動表現,例如,在考試和運動競賽時。

 

2.建立一個規律的睡眠時間表,並且在周末和假期期間都要遵守,絕不可連續超過兩晚不依照睡眠時間表就寢;如果不得已要熬夜,也不得超過1個鐘頭;在規律時間的兩個小時內起床。覺得累的時候,中午可以小睡片刻。

 

3.試著去了解自己在最佳狀態時需要多少睡眠時間,多數的青少年每晚需睡8個半小時到9小時25分。

 

4.早上的時候,讓自己能照到光,但晚上則要避免;因為光會送信號到人的大腦,告訴大腦何時該起床、何時該睡覺。

 

5.中午以後,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及吸食尼古丁,不要喝酒,因為它會妨礙睡眠。

 

6.就寢前放鬆心情。睡前1小時內,避免沉重的閱讀、研究和玩電腦遊戲。不要開著電視就寢──閃動的光和刺激的內容會防礙休息。如果你整個禮拜都要工作,試著避免在晚上時間工作。例如,如果你一直工作到晚上9點半,你必須規劃時間,好讓自己在睡前放鬆身心。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

 

 

 

(回目錄)

 

  他山之石  你從音樂裡攝取到什麼精神食糧?

 

記者賴明芝特稿

 

布魯姆(Allan Bloom)是一位美國大學教授,他在著作《美國人心靈的封閉》一書當中,對音樂有非常有趣的見解。布魯諾曾說:「我所要關注的,並非音樂在道德方面的影響,像是導致性、暴力和毒品。問題在於,音樂對教育的影響,而我認為,音樂毀壞了年輕人的想像力,而這使得他們很難和藝術和思想發生熱情的關係,偏偏藝術和思想對通才教育(liberal education)而言,是主體所在。」

 

布魯姆相信,這是一個音樂的年代,當我們在討論一個精神的狀態時,是不能對音樂避而不談的。在人格的發展過程當中,音樂自然是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深刻的影響力。拜科技發展所賜,在美國這個大量「製造文化」的土地之上,今天的美國人有更多的機會和管道接觸音樂。問題就在於,今天的美國人到底接觸的是什麼樣的音樂,而和過去的差異,又是如何影響今天的美國?

 

在布魯姆看來,「古典音樂」早已死在年輕人群之中了。現在,古典音樂成了一種特別的品味,跟考古學一樣。古典音樂不是能夠引起共鳴的公眾文化,曲高合寡。古典音樂對一些人來說,成了身分的裝飾品,那和家中櫥櫃裡的水晶飾品無異,是「布爾喬亞」身分的象徵。你知道的,如果你告訴別人,你的興趣是聽古典音樂,會給別人一種「你很有氣質」的「印象」。現在,情況不同了。對時下的年輕人而言,「搖滾樂」(rock music)是他們活在世界上的必需品,和空氣的重要性相等,會接觸古典音樂的人成了少數族群。

 

這樣的轉變,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布魯姆認為,這指出現代的學生如何去看待偉大哲人柏拉圖在《理想國》(Republic)中,對音樂教育的見解。在柏拉圖,或是過去的年代裡,做學生的未必能夠了解柏拉圖對音樂教育說了些什麼,雖然他們沒有特別把音樂獨立出來作為討論的內容,但是,以前的學生的確會去思考科學和政治。

 

相反的,現在的學生知道為什麼柏拉圖那樣重視音樂教育,畢竟已經有很多的大師對柏拉圖的思想進行詮釋,但是,現在的學生在言談之間,卻不會涉及公共議題。柏拉圖關於音樂教育的看法是,節奏、旋律,再加上舞蹈,就是靈魂原始的表達。原始(barbarous),可不是獸性(animal)。

 

音樂能夠使人平靜,平息人心中的恐懼和疑惑。你知道的,就像是「哈利波特」裡頭的「三頭巨獸」一樣聽到音樂的演奏,就乖乖睡覺,不會發飆一樣。問題是,現在的學生明白這一點,卻沒有付諸實行。之所以發生這樣的問題,原因在於,他們所聽的搖滾樂,內容是空空如也。

 

要如何在「熱情」和「理性」當中取得平衡點呢?現代的學生無法辦到,因為在搖滾音樂當中,他們找不到古典的哲學思想。這就是為什麼布魯姆不認為搖滾音樂有什麼思想可言。搖滾音樂只談論性慾,不是愛,也不是性愛。年輕人接觸所有「娛樂工業」(entertainment industry)的內容,做老爸老媽的只能在一旁耳提面命,要孩子們稍安勿躁,不要太早嘗試禁忌的行為,有些道理,等年紀稍長時,就會明白了。

 

常會聽到上一代的父母說,這一代的孩子太好命了。現在年輕的一輩生活在富裕的環境裡,被父母保護過了頭,沒有生活上的歷練,哪裡能夠明白人生的道理呢?這就是為什麼布魯姆懷疑,年輕的一代怎麼可能明白,又怎麼會想到「愛」、「婚姻」和「家庭」?年輕人追求的是「速食」的一切,速食的愛情、速食的音樂、速食的文化。一切大量生產的文化商品,充滿在年輕人的世界裡。這種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得來的「文化」,只會讓年輕人的腦袋瓜裡,充滿「空氣」。哪來的精神食糧呢?

 

或許,搖滾樂的內容會涉及社會議題,就像是約翰.藍儂反戰的歌詞一樣,但時代過後,脈絡變了,文本也將失去原來的意義。現在的美國,或是其他國家的年輕人,是活在「後現代」的時刻,不是浪漫主義,也不是啟蒙時代。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可以活得很舒適,但他們的生命是空虛的,是假象的。這不是鄙視大眾文化,而是不可否認的,古典音樂的結構有其完整性,這對一個想要維持下去的社會而言,是很重要的。

 

從年輕人把搖滾樂當成至寶來看,就不難發現,怪不得他們的人際關係相當脆弱。在大學裡教書的布魯姆說:「現在的學生人很好,就算沒有偉大的靈魂(great-souled),但也不至於是什麼卑劣的人(mean-spirited)。」所有當下心理所想到的,都只有自己,眼光狹隘。身為教育家,布魯姆的憂心,點出下一代毫無目標的人生規劃。這是一個沒有夢想的一代。

 

做學生的,會覺得自己很重要,但是,對於能夠為他人,甚至是為公共事務做些什麼,就算是高等教育出身的人,也未必清楚。對大部分的年輕人而言,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念完書,找份工作,夢想呢?誰理會這玩意?

 

幾年前,日本出了一套漫畫「聖堂教父」,點出日本年輕一代沒有夢想的性格。在美國呢?一位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對朋友說:「我在念政治學。」朋友回應:「喔,那你對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有什麼看法?」這位哥大的學生不以為然的回答:「我念的可是美國政治。」所謂一流的大學校園裡,都能出現這種「麻瓜式」的對話,還有什麼希望可言呢?如今台灣還正在推動教改,不斷的刪減教科書的難度,「只求好過」的態度,除了培育出「裝滿空氣腦袋」的學生之外,還有什麼?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