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1/12/27》═════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他山之石
◎ 教育論壇 惡法亦法
********************************************************************
◎ 他山之石
編譯/盧永山、實習記者盧君嫚
目前英國學生外國語言學習意願不佳的情形,可以說是一種「語言大災害」。雖然學校最常教的外語是法文(因為有2/3的中學學生一般學歷測驗GCSE都會考這一科),但把法文當作學位課程的學生是如此之少,以致於許多大學學系因招不到學生而關門大吉。生存下來的學系把法文納為共同學位(joint degree),意即使法文成為主修商學或其他學門學生之附加課程。
更糟的是,英國學生不願到法國深造;相反的,法國學生卻對留學英國趨之若鶩。在1999至2000年間,有12,910名法國學生在英國各大學登記入學;在此同時,僅有3,195名英國學生前往法國深造。由安妮柯貝特和希拉蕊福堤特等英法學學者共同參與的一項引人注意的研究「跨越海峽:促成學術人才流動」(Crossing the Channel
: Promoting Academic Mobility)於日前發表,這項研究試圖探討上述現象之成因,以及該如何解決。
即便是願意利用歐盟「伊拉斯模斯計劃」(European Union's Erasmus
Program),而在法國(或歐洲期他地區)的大學選修部分課程的英國學生也快速減少。在2000至2001年間,大約有9千名英國學生參與此計劃,比上年度下滑了10%。
選修語言課程的英國學生得花8或9個月的時間赴海外學習,例如在法國,按照1997年之前所通過的交換計劃,英國學生通常擔任學校的助理。這項研究指出,如果英國學生不想赴海外深造,即便是有「伊拉斯模斯計劃」,也是徒然。
英國學生不願赴海外求學,錢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伊拉斯模斯計劃」並未提供學生赴海外所需的全額費用,而歐陸的大學對這些外來學生也不是很友善。例如,巴黎的每一所大學其規模是劍橋大學各學院的總合,因此教職員和學生之間的接觸很少,外來學生在找尋居住地點時很少獲得協助。這樣的情況經學生口耳相傳,特別是有過類似「慘痛」經驗的學生,難免會被誇大。就某種程度而言,社會和文化之間的鬥爭對人類是有益的,但這種廣為周知的負面印象卻是真實的生活經驗。
與上述情形相反的是,為何有那麼多法國學生願意赴英國進修?當然,有部分原因是,英文在全世界所處的支配地位,以致於法國大報Le Monde部分版面有25%是由英文寫作。另外的原因是,特定的英國大學享有世界性的學術地位。社會學權威達倫多夫曾說過,依照他的經驗,如果要他排名世界前10名最好的大學,有7所在美國,3所在英國(牛津、劍橋和倫敦大學)。其他的原因,也許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英國具有寬闊的文化吸引力。
經濟因素迫使英國的大學不得不依賴海外學生,補充財源不足。並非所有的歐盟學生都可以像英國學生一樣繳那麼高額的學費,但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主要是亞洲或拉丁美洲學生──付得出學費,到英國來攻讀特定科目的歐盟學生也付得起。在最近的演說中,布萊爾首相提議要努力行銷英國的大學,然而,布萊爾想到的只是要怎樣「撈錢」,而非「跨越海峽」這項研究所觀注的以文化來吸引學生。
「跨越海峽」研究建議英國大學英採取更積極的跨國策略。擔任大學委員會(Universities Council)當代語言部主編的富提特指出,跨國動員目標應該和各大學動員學生參與學校事務一樣重要。歐陸的大學經常發現,英國的大學怪異的像隻無人看管的野獸,難以應付,一般而言,這些學校缺乏運作中心,也沒既定的政策。
然而,這種特質難道不是一項優勢,而非弱點?英國是否該改變政策,以促使更多學生前往歐盟其他國家進修?歐陸的大學開始積極行銷大學,不也是一個很好的想法?目前,只有以國立為主的法國大學沒有半點動機去吸引外國學生。
根據研究,以全歐洲為範圍,理工科系學生較願意赴海外就業(大多到美國),他們之間形成了智慧共享的文化。在教育娛樂性節目「明信片」(Postcards)中,詹森教授就回憶他在留學法國的快樂時光。詹森說,在法國,他感受到與英國迥然不同的智識活動。
筆者也非常幸運有機會在法國待上1年,儘管這是在大學畢業之後。筆者在法期間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Ecole Normale Superieure)擔任英語講師,並以法國公民身分支薪;該校的畢業生多半從政,擔任政府高職。而在筆者之前擔任同一職位的是貝克特(Sammuel Beckett,『等待果陀』一劇作者),他是在1928至1930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授課。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期間,筆者學到很多有關法國的種種和認識自己。筆者觀察法國新英才教育制度(oligo-meritocracy)所累積的成果和各項優點。筆者開始領略到法國政治和政治人物耐久的一面。某些倫敦的政治人物常自誇英國是歐洲的心臟,但法國媒體除了對英國政治人物向英國皇室的忠誠進行謾慢外,它們幾乎是忽視英國的,它們只有慎重地報導德國、美國和中東,而這樣的忽視將會持續下去。
筆者在法國有所收獲,包括身體和智識上的,也許是因為筆者擁有一份支薪工作,即便該工作沒有太沉重負荷。在「跨越海峽」研究中,一名受訪的商法律師說:「在自己的國境,我們可以隨心所欲使用自己的語言,但在他國,你就得說他國語言。」將職場環境國際化而非將大學課程國際化,也許是改變英國學生不願出國的動因。若英國本地的職場環境比其他歐盟國家更自由開放,英國學生會判斷他們應儘快完成學業,離開校園,好在職場上謀得一份高薪工作。
(取材自英國衛報)
(本文作者為巴克﹝Paul Baker﹞為新社會雜誌﹝New Society﹞前任編輯,目前擔任社群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Community
Studies﹞資深研究員。)
◎ 教育論壇 惡法亦法
惡例亦例
我在課堂上談璩案
陳徵毅
疑似璩美鳳性愛盜拍光碟事件,自案發至今已逾兩週,仍天天上頭條;據TVBS統計,已有130萬人看過光碟。在媒體推波助瀾之下,我看500萬人都跑不掉,要想避諱已不可能。
無庸置疑,此一事件在教學上為一負面教材;但正如俗語所謂惡法亦法,負面教材也可發人深省。由於我在大學教的是哲學、詩詞和新聞編採學,不由得想起胡適之名言:「凡研究人生切要問題,從根本上去著想,尋求解決辦法的學問,便是哲學。」我便將璩案搬到課堂上來討論,雖有某些保守的女生對我嗤之以鼻,我不介意。
我先在詩詞課與同學討論出兩首近體詩,一為七律,一為七絕:
一、七律
政壇今日佈陰霾,韻事突傳遍港台。
艷史撩撥眾傻眼,璩美鳳隱秘大公開。
嘿咻百態皆盡現,鉅細靡遺懾心扉。
莫謂女流好欺負,動機何在費疑猜。
二、七絕
轟動邇遐口耳傳,璩美鳳情史八方聞,
商人重利輕情義,假借自由蓄意深。
為何中文系師生常出紕漏
由於此一事件令我產生聯想,為何桃色案件常發生在中文系的師生身上,難道都犯了管仲所謂:「不拘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的毛病?30年前某國立大學中文系杜姓教授因拍女生屁股而造成軒然大波,後來以轉調故宮博物院當秦孝儀主秘而不了了之;十多年前,師大國文系出現7匹狼,某涉案學生被罰50萬元,7位狼教授全都提前退休,也是息事寧人予以了結。
另一位曾任師大文學院長及國文系所主任的周姓教授境遇最為悽慘。乃妻多年前即攜子赴美當小留學生,藉以避開聯考的摧殘,行前刻意委託大學好友代為照顧周某的起居;殊不知人是感情動物,相處日久成為床第上的儔侶,此女城府甚深,頻頻要求周某與妻離婚,否則公開兩人秘聞,周某不願屈從,她便設計暗藏針孔攝影機將兩人燕好情景錄成影帶,交由周刊發表,導致周某師大待不下去,轉任考試委員。此時該女又要求周某將房子讓渡給她,周某不從,她又向考試院舉發,迫使周某不得不離開是非地──台北,南下另覓教職;幸虧有一昔日門生,自願委身於他,否則恐將寂寞終身矣。
此案之璩美鳳與沈野同為政大中文系校友,而幹出此一驚動社會之大案,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是否中文系學生感情較為纖細也較敏銳,常易鑽牛角尖,遇事無法全憑理智去考量,因而頻出紕漏也未可知。
有關璩案之子題
我列舉5個子題與班上同學討論,探索出他們的心聲:
一、疑似璩美鳳性愛盜拍光碟事件對社會造成何種衝擊?
多數同學認為最可憐的是璩美鳳,她的隱私及人權全被剝奪,誠如黃越綏所云:一片光碟害死三代女人:璩母、璩美鳳、璩美鳳未來的女兒,將來如何躲得過人們的有色眼光。
當然,她的私生活不檢點和不正常的人際關係,造成社會的不良示範,也使女性的社會角色大打折扣,值得痛切反省。
偷窺慾是人的天性,此後將使人心惶惶不敢隨意出入公共場所。而璩美鳳在自宅被偷拍,顯示治安的敗壞以及朋友的不可信賴。如果帶子拍成只在小圈圈看,傷害還可容忍,偏偏媒體傳播全國皆知,原本處處溫情的台灣完全走樣,好友可以一夕變臉,靈修團體也可有陷阱,今後誰敢開放心門接受心靈的慰藉?從前俞國華夫人慨嘆:「政治太可怕」,今後可能改為「朋友太可怕」。
當然璩母在電視上說光碟是合成影片,似有睜眼說瞎話之嫌。她在叩應節目泣訴8分鐘,指責沈野的道歉已無濟於事,並表示如果女兒無法承受而尋短,她這做母親的也活不下去,似嫌不夠成熟,面對「大劫」當前,理應理性面對,豈可仰仗眼淚來洗刷。
多數同學擔心社會文化將趨於鄙俗,名人將無隱私權可言,人人都害怕成為針孔下的受害者。新聞局能否在此事件戰勝獨家報導,將決定今後媒體的走向,如果各家雜誌跟進,將使社會秩序大亂。
二、獨家報導隨書附贈璩美鳳性愛盜拍光碟是否合宜?
咸認極不合宜,應加以譴責。沈某應將心比心,如果被拍的是他的女兒,他作何感想,難道也說是新聞自由嗎?
俗語有云:「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璩美鳳說她的心已死,兇手就是沈某。他侵犯他人隱私權,純為圖利,一本90元,5萬本就能賣到500萬元,但深夜捫心自問,能睡得安穩嗎?
有同學說,獨家報導是因受到壹周刊的威脅才出此下策,但他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難道是正人君子所應有的作為?讀聖賢書所學何事,難道沈某不明「為人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的道理嗎?
以新聞自由做藉口,遂行其牟利的行徑,可說缺德到家,曩昔羅曼羅蘭有云:「自由自由,多少罪行假汝之名以行?」正是沈某人寫照。
三、性愛光碟究為何人所偷拍,動機何在?
多數同學認為偷拍者可能是璩之好友,單純為了報復。
有些同學從畫質及聲音的清晰度,應屬擁有高度精密器材的徵信社人士所為,動機可能涉及感情糾葛,男方可能為有婦之夫,乃妻刻意僱用徵信社調查。
換言之,可能與璩美鳳交歡的男人的老婆所為,為的是捉姦在床,讓他們賴不掉,由於存心報復,讓璩美鳳身敗名裂,故而寄發給媒體。
從前台視有位女主播,也因與男友分手後,男友將燕好時的裸照寄給各媒體,當時各媒體基於良知與道德的考量,未予刊登,也就無疾而終。
四、璩美鳳今後何去何從?同學認其可能出國散心暫避風頭,也可能倣效2、30年前翁慨毀容案的女主角林翠松之削髮為尼,藉木魚孤燈長伴下半生。
五、男性政客風流無人過問,女性則窮追猛打,是否顯示對女性的歧視?
多位同學以黃義交為例,他在數年前藉職務之便,拈花惹草,卻照樣在政壇活躍,兩度當選立委,璩美鳳則受到撕裂般的傷害,被輿論界壓得透不過氣來。可能受到孔子所謂「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的名言作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