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1.12.28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日圓貶值噓寒風
【左右看】教改碰到什麼障礙﹖
******************************************************
【社論】日圓貶值噓寒風
時正年終歲末﹐不少國內外研究機構咸認為﹐糟了一載的經濟景氣將在次年緩慢復甦﹐所差者祇是各國回升程度高低互見與快慢有別罷了然而﹐連年經濟疲弱的日本卻仍趴在蕭條谷底﹐近幾日更因解藥難求而索性刻意放任日圓貶值﹐意欲藉外銷能力的提昇來填補內需消費的低迷至為清楚﹐日本使出此般手段﹐其結果委實嚴重是以﹐本報茲舉三例拋磚引玉﹐俾以描繪可能的討論面向
首先﹐日圓貶值現象乃結實地搓破了主流經濟學的景氣循環說雖說主流經濟學家精於數理模型的理性預測﹐但事實上該套技術的推演卻往往弔詭地與該社群的先驗信仰共存﹐其後者即是「否極泰來﹑樂極生悲」的景氣循環在該假說下﹐人們秉信時間「終將」解決一切﹐如今日本的長期低迷卻應聲否定了如是先驗信念﹐值得國人警戒
復次﹐日圓貶值導致南韓抗議﹑台灣央行溫和「追隨」等現象﹐也再度印證了類似「亞元」等囈語的不可行當初係因97年亞洲金融風暴肆虐﹐嗣後又受「歐元」啟發﹐故「亞元」呼聲跟著出籠怎奈東亞諸國的資本積累模式著實相差無幾﹐俱以製造為大宗﹐促進外銷為優先﹐亞洲內部的競爭大過合作﹐故貨幣整合的聯保構想宛如奢談
第三﹐既然亞洲範圍內的資本競爭如此激烈﹐則亞洲各國勞工的犧牲作陪遂屬必然在此情形下﹐搭建一個屬於亞洲勞工的對話與團結基礎饒自是重要為難的是﹐客觀情勢就像「亞元」整合一樣﹐似乎也不為這群弱勢者留予太多空間﹐而該如何尋找新的介入點也仍是一個未解的惱人難題
上述三問題﹐兼及了學術社群﹑貨幣整合與階級運動等議題展望吾人立足於亞洲﹐實需對這些新且特殊的情境進行另番問題化﹐否則我們無以有效回應這些切身的困擾﹐殊為可惜
【左右看】教改碰到什麼障礙﹖
【左看】意義喪失 目的茫然
■林深靖
不知所云的九年一貫新制和不知所終的教改方案﹐使我們當前的國民教育陷入空前混亂的局面如今﹐教育主管部門忐忑於內閣改組後的職位去留﹐當初的教改推動小組早已經七零八落﹐竟無人出來為自己的主張說明或辯護負責教育的官員自顧不暇﹐承擔教改的學者清流畏怯退縮﹐竟任由在
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學生和家長茫然失措﹐無所適從﹗
教改的成效令人質疑﹐並不意味著要回到既往的模式﹐也不表示我們的教育沒有改革的空間當前教改的問題﹐並不在其幅度不夠寬廣﹐而是在其深化的程度不足所謂教育﹐無非是組織資源﹐提供學生學習的材料和環境﹐然則﹐要深入探究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可能性﹐我們可能必須回歸到最根
本的問題﹕為什麼要學習﹖學校做什麼用﹖
在國民教育普及化之後﹐上學似乎已是極其自然的事﹐因此已很少有人會去質疑教育的意義和目的然而﹐正可能是因為意義的喪失和目的茫然﹐使得教改失去指標﹐同時也失去了徹底執行的正當性也因為缺乏對意義和目的的認知﹐使得迄今的教改只能隨著政治氣候浮沉﹐學校淺盤地反映社會的動盪﹐無從成為自由自主的主體教改要有效﹐一切得從頭開始思考﹗(文字工作者)
【右看】國家認同有待調整
■于尚白
在現代社會﹐國民受教育的時間越來越長﹐「學校經驗」在個人生命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對個人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學校教育除了為謀求職業和社會分工做準備之外﹐學校同時也是社會公民養成的場所﹐教育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國家認同因此﹐任何一個執政者﹐必然都會依照他的主觀價值或意識型態去導引教育的方向﹐過去在兩蔣時代﹐我們所受的「反共教育」﹐就是最好的證明
目前的教改方案﹐之所以讓大家覺得錯亂﹐其實是政權交替﹑意識型態調整期間的必然現象﹐台灣社會需要有一段時間去適應這不是教改小組負責人李遠哲的錯﹐也不是教育部的錯﹐而是過去在國民黨主政之下﹐我們的教育有太多的偏執和不恰當﹐有太多已經深入為主卻是錯誤的價值觀念如今﹐民進黨已經執政﹐若不即時對教育方向做適當的調整﹐豈不等於是還要運用公權力﹐為國民黨培養他們未來的選民﹖
尤其是國家認同的問題﹐向來是民進黨與國民黨最大分歧之所在﹐而教育正式培養國家認同的最佳工具﹐這一方面的調適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這也正是當前教改困難之所在在教育上﹐相較於國家認同和台灣公民意識的培育﹐其他都只是枝節性的技術問題(文字工作者)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