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賴和基金會電子報
報主:賴和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9-05-15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67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賴和基金會電子報報
賴和基金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賴和基金會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1-09-16 16:00:00 / 報主: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
[公益聯播]人本台北、台中及高雄辦公室聯合徵才─校園申訴專案人員〔各一名〕
「第11屆全國高中台灣人文獎」開始收件

各位同學請保握最後時間,9/30截止收件!

「第十一屆全國高中台灣人文獎」競賽辦法


「全國高中台灣人文獎」。台灣唯一社會人文學科大型論文競賽。

過去十年,已有超過180所學校,2000位師生,在這裡發揮所長。

當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教科書,在廣闊的土地上挖掘與生命相連的研究題材,

我們看見了台灣新生代充滿著無限的活力與希望。

今年,人文獎要邁入第十一屆了。

誠摯邀請你的參與,和我們齊聚一堂,聆聽你為台灣這塊土地書寫的記憶。

 一、宗    旨:鼓勵高中學生,熱愛台灣文化,提昇校園台灣人文風氣。

二、參加對象:高級中學、高級職業學校、縣、市、私立完全中學(高中部)等學校在學學生。

三、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

四、競賽範圍:
對台灣文學、歷史、地理、語言、文化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進行調查、整理、研究,提出具體作品者。

本屆競賽範圍分別為台灣語文(文學、語言)及台灣史地(歷史、地理)兩組,特別歡迎對以上範圍,進行在地的田野調查、整理及研究成果等。

五、獎勵及名額:
(1)各組評選出三名正獎及佳作若干名。
(2)各組第一名獎金貳萬元及獎狀一面,第二名獎金壹萬貳仟元及獎狀一面,第三名獎金伍仟元及獎狀一面,佳作獎狀一面。

六、送件時間:2011年9月15日至9月30日。

七、口試時間:2011年12月中旬。

八、頒獎典禮:於口試結束後舉行。

九、注意事項:

(1)每件作品作者至多五人,並有一至二位該校老師負責指導。

(2)參加團隊必須填寫報名表(請向各校教務處或賴和文教基金會索取)。

(3)參加作品需裝訂成冊(A4規格,詳細書寫規定請參考「書寫說明」),
連同報名表、作品四份(若有附件,亦請送件四份,以方便評審作業),掛號寄「賴和文教基金會」500彰化市中正路一段242號4樓。

(4)競賽作品若需退件,請於報名時隨同作品附上等值、大小合宜之回郵信封,並於報名表上註明。

十、評審:
(1)由「全國高中台灣人文獎評審委員會」負責評審。

(2)本屆評審委員召集人
台灣語文組評審委員召集人:陳建忠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台灣史地組評審委員召集人:周婉窈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3)評審方式,分初審、複審、決審三階段辦理。

(4)進入決審作品之作者,必須全員參加作品說明口試。

(5)最後評審結果,除於媒體公佈外,並通知獲獎單位。

十一、本辦法經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會通過後實施,修訂時亦同。

十二、得獎作品,本會擁有集結出版及轉載於數位資料庫的權利。

十三、歷屆得獎作品資料庫

 十四、附件下載:(1)徵獎辦法簡章 (2)報名表 (3)書寫格式說明     

 十五、洽詢電話:賴和文教基金會04-7241664

全面啟動,「究」愛台灣—— 全國高中生「台灣人文獎」十週年記
作者:戴麗桑老師高雄高級中學教師,多屆擔任全國高中生台灣人文獎指導老師) 

【本文刊載於
高中歷史學科中心2011年05月電子報

至今還會常常聽聞學生問: 為什麼要學那麼多次的台灣史(小學鄉土史、國中、高中台灣史)?歷史就是過去的東西,學了有什麼用?可憐的學生啊,這樣的反應,可見學習對他們而言沒有樂 趣,只有負擔;老師們是不是與學生有相同的心情呢?台灣史從小學到高中學了好些遍了,都是這些東西。說實在的,我本人也偶感煩悶…..設法變通,活化深化 課程內容,讓學生學習台灣史,真的有「進化」。

讀了許多次台灣史的課本,就是認識台灣、了解台灣了嗎?其實不然,這些課文陳述雖然都是從 遠古到現在的台灣事,甚至是不久前發生的「新聞」(仍記憶猶新),但卻是空洞的難以想像、虛飄的不易親近,更難去體會感受。這是大家學習台灣史所共有的奇 怪感覺吧。在資訊發達的今日,本土意識普遍,連媒體都搶先探索台灣各方面的資源,只要打開電視,「發現台灣」「筆記台灣」「台灣之光」「台灣演義」……等 特寫台灣的節目比比皆是,加上網際網路暢行無阻,學生生活裡可以接觸而得到訊息知識的管道也多得不得了。這樣的環境與條件教給學生的台灣事物夠周全、完 整,但是,老師們一定可以感覺得出來好像缺少了什麼東西?

˙對,目前台灣史的學習是缺少了某個最重要的學習核心

台灣教育界有一件 讓我們文史的老師們很吃味的事情,那就是每年度舉辦中小學無數的自然學科大拜拜~科展。有的學生從小學一路參加科展到高中,甚至一直到國際性的奧林匹亞競 賽,可見自然科學在台灣社會上之受重視。當然,這樣的努力確實造就不少科技後進,養成電腦、電光等等的科技人才,撐起了台灣的數位經濟時代;台灣農業進化 精緻的成績、也傲視全球;各類的發明年年拿國際大獎,得獎不斷等等,都足以讓世人真正見識到台灣之光。相對來看,整個教育極其重視科學的另一端,就是十足 忽略了人文教養,這不只是讓我們很吃味而已,更是不平、憂心。

˙因為,在學生要成為「科技人」之前,必須先是成為「人」

自然學科 和人文學科在教育上的重要比重是相當的。可是,在學生心目中為了因應現實考試,人文學科一下子被貶抑成了「副科」(國文、英文例外,住要是指歷史、地理、 公民等社會學科),甚至老師們也不敵這樣扭曲的意見,屈就自己,也自我暗示認為自己是「副科」的教師,這是個可怕的心情與現象,卻存在我們之間許久許久 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若要深入完整論究,茲事體大,涉及的層面方向太多太廣,並非幾句簡言可以說得清楚的,我只就我所感知的因素來說明。

我認為社會上一般人觀念錯誤,極其忽略人文教養,長期忽視社會學科的重要性是一因,家長反對學生選讀社會組(誤以為沒出路),學生錯解科技掛帥,真的不能唸理 工,才退到人文類組(污衊了人文類組,成了科學的避難處、收容所);更可怕(可憐?)的是,在此情勢下,社會學科老師們只想到全力在升學、考試上與自然學 科爭頭角,忘了我們的教學主體與目標,這千萬不可啊。我們要清醒過來,正視自身的重要性,切記,學生學習社會學科是自然學科成就的基礎。「科技始終來自於 人性」,這句廣告詞不就已經說明!好好教育學生成為「人」是我們首要任務。

˙放眼全球,要從真正「立足台灣」開始

從歷史科九五 暫綱實施以來至今(九九課綱尚未通過),第一冊台灣史課綱中有「空白課程」的設計,而實際上的執行率有多少?老師們心知肚明,一定是比率很低。我們可以馬 上回應出一大堆理由來證明,就是無法實行啊。於是,我們快快完結台灣史的課程,將剩餘的時間(有的學校竟然可以多空出一個月)來先讓中國史上路。這樣的教 學信念是什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對學生好嗎?是有另外更深刻的教學考量,助於學生歷史能力的培養?還是,只為了把課程上完,對自己及「對學生」有交代 (怎樣的交代)?真該想想。

其實,我自己也這麼認定,真的要實行這些「空白課程」需要大費周章,時間、設計、安排、行文、溝通…能夠一年一度已經 很了不起了。能省則省略吧!?但是,我們想:學生的學習、學生的成長可以省略嗎?不是應該多創造機會、多提供一些資源讓他們接觸、激發他們的能力嗎?這才 是學習的主軸吧!

所以,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呀!課堂之外的教與學,還是重要不可或缺的,哪個環節有阻礙,我們就化解或找替代方式,大活動 可以化成小活動、遠地的可以換成近邊的、全校性可以化約為班級的、整班的可以精要成有興趣的幾個同學……這樣改變可能性就會增加,我們有動力鼓舞學生,學 生就會好奇心感覺新鮮、勇於嘗試。一場收穫豐碩的教與學正要發生。可以放心,我們不是孤軍奮鬥,因為有許多先輩持續努力中,會歡迎我們投入的……

【附加文件】1-10屆人文獎得獎名單
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電子報
出刊日期:2011年9月16日
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編製
賴和文教基金會∥賴和紀念館 網站
http://www.laiho.org.tw

賴和紀念館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六 上午9:00至12:00、下午1:00至5:00
地址:500彰化市中正路一段242號4樓(十人以上參觀,請提早一週預約)
電話:04-7241664 、傳真:04-7271412
E-mail:lai0ho@ms12.hinet.net
捐款帳號(均可折抵扣稅)土地銀行彰化分行 047-001-11244-5
捐款帳戶: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
推薦訂閱
2011年9月號~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 / 歌開始的地方,最感動的天籟之聲!@【風潮音樂獨享報】
528賴和日,林生祥、吳志寧、拷秋勤、張睿銓、鬥鬧熱,文學音樂high彰化@【賴和基金會電子報】
轉寄『「第11屆全國高中台灣人文獎」9/30截止收件』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