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詩】.女工悲曲.楊華─每日一詩─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y 13,2010【詩路典藏作品選】女工悲曲/楊華
星稀稀,風絲絲,
淒清的月光照著伊
搔搔面,拭開目睭,
疑是天光時。
天光時,正是上工時,
莫遲疑,趕緊穿寒衣。
走!走!走!
趕到紡織工場去,
鐵門鎖緊緊,不得入去,
纔知受了月光欺。
想返去,月又斜西又驚來遲;
不返去,早飯未食腹內空虛;
這時候,靜悄悄路上無人來去,
冷清清荒草迷離,
風颼颼冷透四肢,
樹疏疏月影掛在樹枝。
等了等鐵門又不開,
陣陣霜風較冷冰水,
冷呀!冷呀!
凍得伊腳縮手縮,難得支持,
等得伊身倦力疲,
直等到月落,雞啼。
------------------------
◎關於楊華
楊華,本名楊顯達,另有筆名楊花、楊器人。1906年出生於屏東,家境貧困,一生潦倒困窘。曾以私塾教師為業,但因體弱多病,時常臥病不起而導致生活無以為繼。即便如此,楊華仍努力創作不懈。1926年時應《台灣民報》徵詩,以〈小詩〉獲得第2名;〈燈光〉獲得第7名,而踏入台灣詩壇。楊華擅長作小詩,語言練達,意象飽滿,近似俳句。
1927年2月5日,楊華因違反治安維持法被捕下獄,於獄中撰寫其代表作《黑潮集》組詩共53首,一直到楊華逝世,文學同志於住處發現後替其整理,發表在楊逵主編的《台灣新文學》第2、3號。其中7首因議題過於敏感,被編者抽去,目前僅見46首。
林載爵分析《黑潮集》中的用詞:「整集詩中,楊華用了沖潰、滴穿、洗滌、驚醒、摧殘、振盪、踐踏、喚醒等充滿力量的動詞,但也用了沉寂、悲哀、悲傷、零亂、飄浮、空虛等失望之語。」藉此傳達出個人面對殖民社會下痛苦生活的無奈悲憤,讀之令人動容。
1932年起開始大量發表詩作,以台語寫成的〈女工悲曲〉一詩,刻畫出當時工人階級的心聲,作品中透露出的憂患意識,反映被殖民社會的困境。1935年於《台灣文藝》發表唯二的兩篇小說〈一個勞動者之死〉和〈薄命〉,而〈薄命〉一篇之後與楊逵〈送報伕〉、呂赫若〈牛車〉一同入選《朝鮮台灣短篇小說集》。此兩篇文章與楊華的小詩一樣,都具有批判現實、關懷弱小對社會發出不平之鳴的特色,也因為這樣的文學風格,楊華被歸入左翼文學的陣營。
1936年,因潦倒病苦而懸樑自盡,時人稱其為薄命詩人,享年30歲。楊華是臺灣早期作家中作品較為豐富的一位,由於曾任私塾教師,中文的底子較同期作家更為優秀。在楊華的詩歌與小說中,著力描寫台灣人民所受的欺凌和侮辱,充分喊出殖民地統治下人民的心聲。而自身悲苦的遭遇,也無疑見證了身在殖民地時期文人無出路的境況及苦悶的心靈。
【詩路活動訊息】雲門2010年「流浪者計畫」徵件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
◇活動地點﹕亞洲國家
◇活動時間﹕2009/6/15~2009/7/15
◇相關網站﹕http://www.cloudgate.org.tw/wanderer/index.htm
◇活動收費﹕獎助8萬至15萬元旅行生活費
◇洽詢電話:02-2712-2102
◇活動緣起﹕
「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是「流浪者計畫」成立的初衷。該計畫於二○○四年,由林懷民先生捐出行政院文化獎獎金設立,在各界持續支持下,迄今已選出五屆共四十一位流浪者,深入亞洲進行兩個月的貧窮旅行。透過流浪,這些年輕人出走看世界,反觀自己,更堅定個人志業。2010年第六屆「流浪者計畫」即日起展開徵選。
◇流浪時間&地點
獲獎者於2010年期間,單獨赴亞洲國家進行60天自助旅行。
◇獎助內容
新台幣8萬至15萬元旅行生活費,來回機票、簽證費及旅遊保險費等。
◇獎助對象
30歲以下,熱愛創作及服務的年輕朋友;
45歲以下,文學、藝術或社會服務工作者。
申請項目包括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學等領域之創作、設計、教學、演出或製作;以及社區工作、公共服務、弱勢關懷、技藝傳承、文史工作、農村重建、城鄉發展等社會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