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職業重建電子報
報主:
創刊日期:2012-04-30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57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職業重建電子報報
台灣職業重建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職業重建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06-10 11:00:00 / 報主:tvra
本期目錄
2012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國際研討會
理事長的話
主題文章:身心障礙者生涯諮商-開往幸福的列車
人物專訪:社區化就業服務的先驅者-李基甸老師(上)
好片推薦:海洋天堂
你不可不知:身心障礙手冊核發辦法
職重實務Q&A:我的個案工作總是做不久,那該怎麼辦?
[公益聯播]鸚鵡螺小房子 社區參與工作坊
台灣職業重建電子報
2012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國際研討會
2012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國際研討會

點我連結看詳細內容
理事長的話
理事長的話各位會員,平安。能在此以理事長一職於本會創刊號電子報中與所有會員說上幾句話,除了感到萬分榮幸外,也感到與有榮焉,感謝過去歷屆理事長幸台教授與靜江教授帶領協會成員一步步推動著職業重建專業領域的發展,使現今職重人員的專業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這辛勤耕耘的甜美果實,每位會員都功不可沒。
    
至此,我們依舊要邁開步伐,持續的倡導職業重建專業的核心價值,每位成員的認同都是我們拿起擴音器的力量,我們極為重視會員的聲音,於是我們發展問卷來瞭解會員對於協會的期待,經由彙整過後成為未來推展會務的方針。另外,我們也持續的向教育部、職訓局等進行職重專業人員遴用上的制度修改,期能讓更多職重人員進入屬於我們專業範圍的領域服務。舉辦不定期會議、研討會及教育訓練,提供會員在專業的提升,以使我們的服務使用者所得到的服務品質得到保障。
    最後,電子報的創立代表著我們的會務越趨完備,增加了一個與會員交流的管道,衷心期望此報能受到會員們的喜愛,每期辦報稿源不絕,回應不斷!
主題文章:身心障礙者生涯諮商-開往幸福的列車
    生涯就是追尋人生的道路。身障朋友們在追尋的過程,常較一般人來的艱辛與不易。如何協助身障者找到屬於他們的人生方向,是近年來大家努力的方向。透過個別生涯諮商及團體輔導的方式,協助個體探究自我,發現自我,欣賞自我與他人,搭配實踐的後效等,身障者展現了對自我的肯定與期許,近年來透過大家的努力,逐步看到了初步的成果。本人謹就中部的發展,分享一些足跡與現況。
        彰師復諮所開始直接參與身障者的輔導,始於民國93年,因著八次持續與脊髓損傷者面對面的互動過程(當時的領導者即是目前中區職評資源網的執秘張瑋珊),開始對這群傷友的次文化及其特殊需求有初步的認識,也對這些族群在生活適應、獨立生活、職業重建的歷程有了深刻的體會;台中市於民國94年開始推動就業諮商的服務,委由中山醫大及彰師復諮所的攜手合作,結合相關臨床心理的資源,對身障朋友的個別化就業諮商服務,建置初步的服務架構,目前中部其他各縣市(彰化、南投、苗栗等)也都積極推動。98年度中區職評中心的主題探討則是以生涯探索為主軸,透過不斷的省思、修正、與再出發,初步建立心智障礙者及精神障礙者的生涯輔導團體模式,例如,對智能障礙的朋友,在團體領導中發展出不同層次的話題,使不同認知程度的成員都能充分理解領導者要傳遞的訊息;也大量使用多媒體與增強的方式增加成員參與度及動機;在行動階段,以個別化方式設定個人目標,結合視覺提示及清楚的步驟指引,結合客制化服務模式協助個體逐步實踐個人的目標等。
        目前在團體設計及領導的方式上,已開始逐步加入不同諮商學派的理念與技術,如應用行為分析、焦點解決、現實、及敘事等,讓更多元的理念注入;而團體成員的擴充,如自閉症類族群、感官障礙者、及其他患有慢性生理疾病者的生涯輔導模式,也將開始逐步建置;在團體的主題上,亦將切割成較小的範疇,如聚焦在自我覺察、人際互動、因應策略、自我效能、職場社會技巧等各類團體。主題文章:身心障礙者生涯諮商-開往幸福的列車
        99 年底彰師復諮所十分幸運地獲得文英基金會的捐款,於100年設置應用行為分析研究發展中心,當中設有行為諮商部門,特別針對心智障礙類(含自閉症及亞斯柏格者)族群者提供個別諮商及團體諮商的服務,去年度以個別諮商為主,諮商師採資源連接方式,邀請曾服務過心智障礙者的諮商員共同參與(瑋珊、秀奇、雅儷),共提供三名ASD及二名智障服務使用者,年齡層從15歲到26歲,以生涯探索、人際適應及自我決策為主要服務方向,目前初步的發現為:針對此族群個別諮商的歷程,不同於一般諮商歷程:先探索、再洞察及行動三階段,該族群的歷程將更適合採用探索、行動、及洞察的順序,或是先行動、再逐步進入探索及洞察階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幾位服務使用者在諮商後期,開始對自己的障礙覺察並主動查詢資料,在會談時主動與諮商師討論,對自身障礙的覺察與因應展現積極面對;今年度應用行為分析研發中心的行為諮商部門因應大量需求設置一位專職輔導員(薛雅儷輔導員),除延續去年度的個別諮商外,ASD族群的生涯探索團體也開始啟動,本次團體活動發展重點即採用小範疇方式,依據團體成員的需求,聚焦於人際互動,當中的分享收藏及帶隊高手,讓成員學習設計活動、組織計劃,在團體中並讓成員實際帶領自己設計的活動,透過不斷的合作、分享與回饋,已逐步看到成員的成長,雖然該團體才進入到中期階段,然而令人欣喜的是,這些ASD成員在團體互動的動力已從團體前期的單向互動轉而成多向的互動,成員間開始會對其他成員提問並給回饋,這是ASD族群最困難之處,這樣的突破,著實不易;而在交互遞迴的關係中也開始共構出對此團體的歸屬感及價值感,團體中個人的貢獻不再是獨立存有的,在「給予」與「收受」的過程,團體有了溫暖、支持,開展了不斷前進的方向與力量。
       
能看到現在,才能掌握未來;期待在提供生涯輔導服務的過程中,能以個體需要為主軸,開發潛能為目標,為身障朋友築夢為依歸。期待能有更多夥伴的共同耕耘,為這塊園地紮根、開出亮麗的花朵。
人物專訪:社區化就業服務的先驅者-李基甸老師(上)
    創刊號的職業重建電子報為您們邀請到了「社區化就業服務」的頭號人物李基甸(正雄)老師,邀請李老師與我們聊聊他推動職業重建服務的心得與看法,以及他私底下的一面。
    筆者在跟基甸老師見面前,緊張的坐立難安、如坐針氈,深怕老師一眼就識破了筆者對於職重領域的不專業,於是緊抓著草擬的訪談大綱再次的細讀了一回。
    到了伊甸後,老師一開口我所有的擔憂就被拋到九霄雲外,原來老師早已認真的先行準備受訪資料,接著以瀟灑的口氣說了句:「要問甚麼就問吧!就開始了我們的訪談。縱使小編我預先查閱李老師的經歷及相關資料,我還是想要知道究竟李老師是如何踏進職業重建服務的行列。李老師娓娓道來:
 
「民國70年在一夜之間,我辛苦經營的兩棟四層樓的汽車喇叭工廠發生火災,為了善後,受到很多麻煩,由其是對〝人〞的失望,以前的同業,也同時變傷友。
    在失望之際,回到神面前禱告,妹妹帶我到台北縣八里〝樂山教養所〞的地方〝休息〞。當我看到教養所的孩子時,就很清楚我該走的路」
   
    這樣的人生轉變,對一般人可能需要一段療傷的時間,然而,有著堅定信仰的他,因著禱告,傷痛卻很快轉換為一股力量,似乎是上帝為他開啟了另一扇窗,要他為最小的兄弟們服事。瞭解李老師在人生所遇有如此轉變而使自己找尋到方向後,筆者還是對於李老師之前所從事的地方感到好奇:
 
「以前,我當過生物老師以及開過工廠」
 
    原來李老師在從事職業重建服務前,曾經在高雄擔任過生物老師以及學校主任一職,也曾經承接家中的營造業及喇叭工廠,李老師的經歷如此多元且多彩多姿,那究竟是何方神聖將李老師帶領進職重的行列呢?
 
「當時陳靜江老師、胡若瑩老師和李崇信主任在籌備〝身心障礙者社區化就業服務〞專案的時候,李崇信主任徵詢我的意思,當下即答應參予此項工作。」
 
    在引進社區化就業服務的同時,看著早期從事社區化就業服務的第一批就服員為了身障朋友們東奔西跑,全心投入奉獻,也深深感動著李老師,那李老師本身是否有難忘的服務經驗呢?
 
「有兩個難忘的服務經驗,第一位個案是大專的女同學因為感情的問題而成為精障,後來在文具行就業中碰到了我;第二位個案是曾經在樂山工作的同工,後來就讀神學院當牧師,突然發生視網膜病變而將牧師的工作辭掉,在馬偕醫院擔任清潔工,在一次的訪視中相遇。」
 
    李老師描述本來曾與自己相處過的同學及同事,後來都因為障礙的發生而成為了個案,也都接受著職重服務而與李老師再度相遇,內心的感概、變化及轉折從老師描述此事的語氣中是顯而易見的,也可以窺見李老師對人的慈悲心腸。那麼,如此感性的李老師,對於身邊的夥伴有沒有誰是特別欣賞的呢?
 
    「陳靜江老師與邱滿艷老師,靜江老師是一位很好溝通的人,對於各種的想法他都樂於提出來跟大家討論;滿艷老師以前擔任職訓局科長時對於社區化就業方案大力協助的態度也是令人可敬,李崇信也是一位可敬佩的工作夥伴。
    除此還有在社區化就業實施初期,林世瑛老師和我兩人,每個月至少要到職場一次瞭解案主、雇主的問題及無障礙環境的改善等,當天拿回來看並即時提供意見,也因此打下基礎。」
   
伊甸的同伴、二林愛加倍、慈愛、澎湖照顧服務協會……還有很多工作夥伴無法一一說明。這些都是李老師對於在職重界曾經相遇過的夥伴一份回憶。可見李老師在職業重建服務面向之廣闊與深厚。至於老師拿手服務的障別又是誰呢?
 
「推動社區化就業服務初期以服務智能障礙者較多,密集輔導時間大約是1~2個月的時間,在服務的過程中,李老師特別指出,成功輔導的關鍵在於要能先和智能障礙的朋友建立關係,再加上連結或創造職場的自然支持,一般而言雇主對智障朋友的接受度較其他障別高,案主的配合度也高。
    至於對其他障別的服務經驗,李老師指出其他障別較有自己的想法,須花較多的時間進行媒合晤談,但需要密輔的時間則較短,因此各障別有其特質,服務的方式與策略也不盡相同,社區化就業服務至今已滿16年,台灣的企業界也逐步開放接納身心障礙的工作者,李老師強調這是所有的就服員辛勞努力所得的成果。」
 
    如此身經百戰的李老師,在服務了這麼多的個案,難免也會有感到無力的時候,李老師是以何種方式尋找這件事情的意義呢?
 
「一路走來,看到了初期就服員的投入成為就業服務的尖兵,看得令人感動,就憑著抑惡揚善的精神,盡本分的投入,那剩下來的一切就交給神了,因為〝人〞是極其有限的。」
 
由此可知,信仰對於李老師能夠堅持從事職重服務這麼多年是一個很大的動力,那是否老師私底下有沒有甚麼興趣或休閒呢?
 
「依季節到定點如鄉下、濕地或老街等,將人、事、物拍照留念。周末只要天晴會帶寵物黑妹到公園散步。冬季會往陽明山去泡湯,如果是夏天的話則與固定的友人爬山拍照等。」
 
    李老師的休閒方式令人嚮往,會員們期待的共融及身心靈的舒壓,李老師的休閒提供了不錯的選擇方案。
 
    經由上面的訪問,大家對於李基甸老師是否又多認識了一些呢?在下期電子報中,我們將與李老師一起來看看職業重建的現在與未來以及他未來的規劃囉!

好片推薦:海洋天堂
好片推薦:海洋天堂    
    本期電子報為您介紹由內地影星李連杰、文章主演,描述一位父親王心城因罹患肝癌末期,放心不下獨自扶養的自閉症兒子大福的故事。劇中父親遍尋收養機構可以讓大福在他走之後有地方可以繼續照顧他,幾經波折後,終於找到了適合的地方收留大福,但習慣爸爸照顧的大福怎能一下子就習慣機構的生活,又哭又鬧的大福還是讓不忍心的心城選擇在他人生的最後一程陪伴大福,但他知道,他必須要趁與死神所爭取來的寶貴時間,教會大福一些事。
    教導大福學會自己搭車、能夠將雞蛋煮熟、自己穿脫衣服以及學會拖地,心城運用了工作分析的技巧,將大福需要學習的工作任務拆成了一小步一小步的動作,目的除了以此培養大福能有生活自理能力外,能讓大福有工作技能在他所喜歡且熟悉的海洋館工作是心城最希望的一件事。
    還記得大福因不懂得在應該下車的站牌下車,心城於是給了大福一場特訓,自己模擬司機,不停的喊著”上東路到啦!有沒有人下車啊”,大福原先毫無反應,不斷的經由提示及鼓勵後,才敢喊出”下”這個字,心城再接再厲的運用增強及示範的方式,直到大福大聲的喊出”我下!!”才結束,這場運用社會性增強來促使目標行為的出現,這不就是應用行為分析技巧中的行為塑造嗎?
    劇中演員自然的演出,劇情編排的相當令人感到動容,最後的結局也如同大家所預料的動人心弦。但除了滿滿的惆悵外,也可發現當面對人生的無常時,總是可以利用正向的心情來改變某些無法改變的事實的看法與結果。
你不可不知:身心障礙手冊核發辦法
    九十六年七月十一日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本法)全面修正,其重要修正方向為與國際接軌及依據身心障礙者需求提供服務,故未來身心障礙分類方式,依本法第五條規定將改採世界衛生組織(WHO)頒布「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之「八大身心功能障礙類別」,至於身心障礙者資格判定及各項福利與服務提供,則分別依據本法第六條及第七條規定,先由醫事、社工、特教、職評等人員籌組專業團隊,在ICF分類架構下針對個案之身體功能、結構、活動與社會參與限制等面向完成鑑定,再由各直轄市及縣市主管機關依據鑑定結果、家庭經濟狀況、照顧服務需求、家庭生活需求及社會參與需求等因素進行福利與服務需求評估,據以核發身心障礙證明及提供各項福利與服務。又依據本法第七條第四項規定「…有關評估作業與鑑定作業併同辦理事宜、評估專業團隊人員資格條件、評估工具、作業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爰依本法之授權,檢討修正「身心障礙手冊核發辦法」共計十三條,其修正重點如下:
一、原身心障礙手冊名稱依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修正為身心障礙證明,且其核發程序需納入需求評估相關作業,爰修正名稱為「身心障礙者福利與服務需求評估及證明核發辦法」。
二、本辦法之訂定依據。(修正條文第一條)
三、專業團隊之組成、成員資格及任務。(修正條文第二條)
四、身心障礙手冊名稱修正並臚列申請證明應備文件。(修正條文第三條)
五、身心障礙證明申請、核發程序及相關單位之權責分工。(修正條文第四條)六、需求評估結果之處理方式及評估訪談表、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標準表之格式。(修正條文第五條)
七、需求評估結果之異議及申覆程序。(修正條文第六條)
八、需求評估之辦理地點及限制。(修正條文第七條)
九、到宅辦理需求評估之條件。(修正條文第八條)
十、需求評估人員之資格、條件。(修正條文第九條)
十一、身心障礙證明應記載事項、內容及格式。(修正條文第十條)
十二、身心障礙證明核發、換發、補發、變更、註銷及管理作業事宜。(修正條文第十一條)
十三、身心障礙者戶籍異動通報及資料移送。(修正條文第十二條)
十四、本辦法之施行日期。(修正條文第十三條)
 
更多完整資訊:請上內政部社會司網站
職重實務Q&A:我的個案工作總是做不久,那該怎麼辦?
       此期職重實務Q&A單元要解答來自中部地區實務工作者曾小姐在實務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
       如果個案因工作態度不佳、情緒及人際互動等議題,導致其短時間內反覆進出職場,多次進入職重經由就服員輔導協助仍無法穩定就業者,職管員與就服員應如何分工合作提供個案協助?
       相信曾小姐遇到的問題,也是你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因此,本報邀請到了三位在職業重建領域上,擁有資深實務督導經驗的大師級人物來替遇到相同問題的會員們來做回答,希望能透過專家所給予的意見後,大家都能獲益良多:
  
專家A1:個案因工作態度不佳、情緒及人際互動等議題,影響就業穩定性與持續性,職管員與就服員必須在就業前蒐集與瞭解個案的身心特質、能力與相關成長背景等,以利就業計畫中有關輔導方式與策略的擬定與媒合適切的工作內容與環境。重覆安置失敗,職管員與就服員需記取失敗的經驗,重新評估與思考其職重目標與就業適應助阻力,以及未來安置模式與支持的相關系統與資源。

大師A2:
面對這類個案可以從三面向來處理:
一、就業前評估階段:
(一)確認個案的工作興趣:個案要就業穩定首要是個案要在意這份工作、喜歡這份工作,因此先確認個案喜歡甚麼工作。
(二)找到個案人際正向經驗:人際互動不佳的個案仍會有正向的人際互動經驗,協助從過去經驗探討其與誰互動最好?促進因素為何?來尋找其未來合適之職場類型、人際互動對象,同時可做為建立職場自然支持者的參考。
(三)了解情緒誘發的因子:收集過去情緒失控的事件,了解其事件脈絡,分析誘發情緒的原因,未來可避免或將前事事件與情緒發生連結。
二、就業媒合與輔導階段:
(一)合適的職場類型:避免工作壓力高張、人際互動過度緊密的職場。工作壓力高的職場,通常同事的與氣也較為急躁,易陷入負向經驗的循環。
(二)就服員示範人際社交技巧:密輔期間就服員可以示範與同事之互動,並適時的讓同事知道個案的特質,協助同事能與個案有良好互動,創造個案人際互動之信心。
三、促進就業穩定階段:
(一)建立職場自然支持者:密輔期間觀察與個案較能互動良好的同事擔任自然支持者,並加強後續追蹤,以維持成效。
(二)與家庭同步實施策略:人際社交技巧策略適宜於職場及家庭同步實施,所以與案家有共識,同步實施策略,以免回到家破功了。另外,有些人際技巧不佳,來自家庭初級互動經驗,也可一併處理。
(三)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可藉由角色扮演、問與答方式的社會學習過程提升個案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就服員可以預擬一些問題情境與個案討論解決方法,也可以連結成長團體在團體活動中演練。

先進A3:此個案(以下稱服務使用者)乃面臨穩定就業的議題,建議如下:
一、由就服員將服務過程中所觀察到的議題具體紀錄下來,並評估可能原因,再回報職管員。
二、由職管員再次評估服務使用者的工作態度、情緒、人際互動等狀況,並視需要連結深度評估資源(如:職業輔導評量服務等),或運用服務使用者研討等方式更清楚掌握服務方向。
三、職管員依據評估結果,再次擬定或修正職業重建計畫,可能方向為:
(一)服務使用者之工作態度、情緒、人際互動議題,需要在就業前有一定程度的改變,較有助於就業穩定,可視需要由職管員連結就業前準備資源;
(二)服務使用者之工作態度、情緒、人際互動議題,於就業後同步提供協助亦可能有所助益,可在派案於就服員後,由職管員同時連結穩定就業服務資源。
四、職管員與就服員共同追蹤並掌握服務使用者狀況,作為評估服務成效之依據。
推薦訂閱
連續兩週出現本土病例,登革熱攻入台北市@【快樂好元氣 電子報】
藍莓、葡萄與蘋果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姑嫂玩健康報】
轉寄『台灣職業重建電子報-創刊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