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電子報
報主: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創刊日期:2010-04-14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36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電子報報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05-29 11:00:00 / 報主: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公益聯播]鸚鵡螺小房子 社區參與工作坊
本期目錄
【老師專訪】社會科學學程 唐曙老師
【師生側寫】蔡傳暉:大學公民教育應向社大取經
【師生側寫】石頭變論文 鄭景隆打造「文山學」基石
【師生側寫】參加社大竟成考古專家 鄭景隆另類圓夢
【老師專訪】社會科學學程 唐曙老師
本學期在木柵校區開設「視野外的亞洲」課程的唐曙老師, 理性與感性兼具,在其精練的外表下蘊藏著的是對社會公義關懷的熱情。他是一位社會運動者,與他相處過的人都會對他清晰的思路、謙誠的態度、與廣博的知識印 象深刻。總是穿著簡便的T恤、牛仔褲與球鞋的他,在文山社大即將邁入第12個學期,他自嘲自己已經到了 走火入魔的地步…

  

1、請說明您的教學理念?

由於從 事社會運動必須要以不同的方式理解、思考這個社會,挑戰社會既定的制度、想法、政策,故而影響了理解世界的角度,而我以此角度切入來理解不一樣的世界。在 社大教書的前幾年是以自己既定的角度出發,後來發現在與他人討論或分享時,他人並非直接接受你的看法,因為不習慣這些東西。因此改以從他人習慣的東西中找 出矛盾,將習慣的東西加入教學,然後再從中挑戰其習慣。這是一種描述事情的方式,例如寫小說,故事必須要有一個吸引人的角度,在切入此角度之後,有讓人耳 目一新的鋪陳,最後回到那個結論時,重新挑戰其既定想法。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很激烈地一次挑戰其既定想法,因為聽者的態度乃源於其所生所長的環境、生活與 社會位置,故要挑戰其既定價值觀的方法就是必須讓他重新審視之。

從前一位學生在聽過我的課之後,陷入一種我們該做什麼來扭轉 這一切的困境,因為認知到的問題如此繁多急迫,卻不能夠有馬上的轉變,這樣恐怕成為說得更多。這提醒了我要更有節奏地從認識第三世界中的過程中認識學員自 己,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生活的環境過於醜陋,必須要給他們一個過渡的過程,因為他們是鏡子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他發現鏡子裡的自己過於醜陋而不願意再照鏡 子了怎麼辦?所以我們要讓他熟悉、認知這個過程,視自己為一部分,然後怎麼樣看自己或從另一個角度端詳自己以後,想出別的辦法來。所以我後來覺得與其講政 治經濟學或社會運動,何不從其他角度切入?所以從第三或四學期我就開始講文學,特別是第三世界的文學。我發現學員對文學的支持度頗高。

透過文 學,我又發現第三世界的文學跟社會歷史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我就立下更大的一個計畫,就是準備介紹第三世界。如今已經進入第三年了,從拉丁美洲、中東、 非洲、到這學期進入亞洲。前面我教得比較快、粗略,後來講得較仔細一些,所以講到非洲時,我就用兩個學期來講,亞洲亦同,甚至在介紹亞洲時發現兩個學期可 能不夠!

我發現透過講故事的方式學員們會更動感情。因此,我認為在講課時應該要加入感情的元素,並且也 開始這麼做了。但其實這樣做有點走火入魔,因為我的感情開始產生很多干擾。

 

2、請問您在教學上遇到的困難?

我一直覺得自己的教學不夠完美,這是最大的困難,而且我不知道該怎麼克服這個困難。因為我想講的事情太多,時間非常有限,而我所能呈現的東西太少。且也必須考量 學生對這個故事感興趣到什麼程度,及我應該如何讓他們感興趣。有時候他們很感興趣的東西卻又礙於課程已經拖得太長,而課程卻因為值得講的東西太多而不得不 拖這麼長。這變成一個兩難的選擇,要不我就捨棄它,要不我就選擇更細緻地闡述它。對我來說知識並非關鍵,知識有一個很重要的養分,就是情感。沒有情感的知 識就宛如乾枯的標本,無法發揮任何動人的作用,所以如何傳達是很重要的。而我因為太忙,必須想的事情太多,所以無法每堂課都做到這樣的程度。


3
、讓您持續教學不輟的原因為何?

因為工 作與政治立場的關係,我比較關心國際間的事,使我必須用國際的角度來看待此時此刻的台灣。而國際間發生的事情的過程或歷史,說難聽一點,就是這些第三世界 或所謂「被壓迫的人民」被欺負的歷史。在頂撞或反彈之中,如果上位者再加諸壓力,往往他們就沉默了。在現實的運動之中遇到很多的挫折與壓力、苦悶,都可以 從這些第三世界的歷史中得到一種慰藉、力量、與情感,而我樂於將這些體會傳達給我的朋友們。這就是我教學不輟的原因。糊里糊塗就已教到第六年了,可能是因 為我一直沉浸在那樣的環境中,所以不太能感知到時間的變化。


4
、如何調整課程內容與學員經驗的差異?

如果我們 能夠克服感情上的問題,即知識裡頭有情感的養分的話,因為人首先是感情的動物,而感情是有共通性的,而此共通性會讓他重新檢驗自己的經驗。因此以感情可以 讓經驗的差距有「統一性」。但此統一並非表示彼此間沒有差異,而是從感情的一致而比較能深刻地反省這種差異。我記得在政大春日打擂台演講的時候,一位觀眾 提問說歧視是很自然的,每個社會都有,會何須要強調?我說,這與其是個結論,不如說是一個新的問題,關鍵是,你怎麼會覺得歧視是自然的?所以必須用不同的 角度、語言來激發這種差異,然後才能繼續探討。


5
、在社大教學對個人工作產生的影響?

社大教學 內容對我的工作產生很大的啟發,因為我必須準備很多的、新的素材來準備講課,在這過程當中會影響我對工作及生活的態度。比如說我會記得很多歷史故事情節, 然後不知不覺間就會以這樣的角度來觀察、檢驗自己的生活。對我而言有好有壞(兩面的),好在我開始這樣觀察,壞在有點走火入魔、不能自拔,尤其當我非常忙 碌時,會造成痛苦。因為那不僅只是資料的準備、消化,還必須動員我的情感。這是個問題。

 


6
、請給想來社大教學的老師一個建議。

知識需要養分,那個養分是情感。在傳遞出知識時一定要保證那 是飽含你千錘百鍊的情感(喜怒哀樂、痛苦、莫可奈何、憎恨),這樣才能吸引學員來重新認識他的知識與社會,重新認識眼前這面歷史鏡子中的自己,重新認識鏡 子中自己的醜陋其實是這個最生動的社會的一部分而重新理解自己的醜陋其實不是醜陋。因為人首先是感情的動物,知識其次,如果我們把感情跟知識作更好的聯合 那我們的理智就會更上一層,胸襟就可以更開闊。但我們必須小心,不要過於濫情,為了飽含情感而飽含情感,因為知識可以讓他合理的包涵在裡面,他們之間有一 個非常微妙的關係,但只有教學才能理解。

【師生側寫】蔡傳暉:大學公民教育應向社大取經
 《原文網址: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4362

新頭殼newtalk 2010.03.24 陳詠/台北報導

社區大學走過第一個10年,社大的解放知識、經驗知識、推廣公民社會等努力,依舊引領了教育界 的發展導向。前文山社大主任蔡傳暉建議,一般大學在知識整合與公民教育議題上應向社大取經。

催生全國第一間社區大學的推手之一,前文山社 大主任蔡傳暉,引領了眾多有教育熱忱的師生進到社大體系,不過他表示一腳踏入410教改聯盟與社區大學皆是巧合。1998年蔡傳暉被410教改聯盟選派代 表參加社區大學推動委員會大會,而後又因教育工作者黃武雄的要求下,開始經營文山社大直至95年離開。

蔡傳暉自嘲離開文山社大前,每天如 便利商店往返於華梵大學與社大。他回憶她的女兒曾在週記上形容她的父親,是一個來往於華梵與社大間教書卻從不領錢的志 工。他澄清只有做了5年義工,不過有能力即幫助他人是給女兒最好的身教。

社區大學自成立以來便一直爭吵著教育部是否應設立一個社大的學士 學位,有人擔憂社大沒有入學資格限制,恐怕只會成為2或3流的一般大學。蔡傳暉認為,社大 的問題不僅在於文憑,但不頒發學士學位,社大絕不能成功。

他 談到社大課程的推廣,光是教師或行政人員設計良好的公民課程還不足以拉攏新的學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研擬的9年一貫課程與社大「經驗知識」理念非 常相近。他舉例,一個核四是否興建的問題,可以從生態、能源等面相去探討,但現今教育體制專業科目分工太細,無法帶領學員統整所有概念,運用在公民參與 核四議題上。

其次,他談到社大認證制度帶動了政府的評鑑機制。蔡傳暉說,社大的認證並不影響任何社大間的資源分配,不過所有社大都是以 一份通過認證的榮譽感做改進動力。通過社大認證的學校,可能在各地縣市政府補助時爭取到較多的資源。

因為社大呈現了多元樣貌,開啟民眾對 於知識的無限可能,蔡傳暉也建議一般大學向社大取經,讓一般大學的知識解放成為民眾皆能自在分享的學習場域。(http://newtalk.tw/) 

【師生側寫】石頭變論文 鄭景隆打造「文山學」基石
 《原文網址: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5115


溫秀熒執導的「十五份遺址現形記」部份內容

新頭殼newtalk 2010.05.03 陳詠/台北報導

本身從事篆刻業的鄭景隆,同時也是文山社大的元老級學員。友人無意間贈與的一批巴圖石器,讓他走上研究十五份遺址的道路,也完成社大第一本畢 業論文。未來 十五份遺址將成為「文山學」的起點。

十五份遺址的位置,位在台北市文山區,2007年十五份遺址因為「文山第19號公 園」興建,而造成嚴重破壞,因為遺址可能只剩下小部份地區留有文物,因此 不考慮大幅開挖。台北市文化局計畫在今年在「文山運動公園」設立紀念碑。

鄭 景隆表示他廣修文山社大的各類型課程。他直言,若是他友人早個3年贈送這批石器,因為當時尚未上過政治大學王雅萍講師在社大開設的課程,也沒有能力質疑 石器是否是原住民使用,也無法透過引荐認識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劉益昌研究員,最後確認這批石器是距今約2000年前植物園文化的十五份遺址文物。

鄭 景隆說,2006年適逢文山社大訂定畢業辦法,與計畫在2008年推出文山社大10年代表作品的時候,同時他為了確認這批出土的巴圖與網墜,被文山社大 的學員與講師「逼迫」走上撰寫畢業論文《台北市文山區十五份遺址與相關器物研究》的道路。

他笑說,因為十五份遺址的研究起點是偶然獲贈 一批石器開始,後來又因各界協助完成該論文,曾被朋友打趣地表示「一點石頭就變出一個論文」。

目前只有鄭景隆一人完成畢業論文,到達畢業 標準。他表示,因為該篇論文是以台大的格式撰寫,也擔心未來學員的論文格式都要依照社大首份論文的完成格式。

未來十五份遺址的研究藍圖, 鄭景隆說希望第一步先整理週邊的遺址內容,第二步設立十五份遺址的紀念碑,再來成立遺址的虛擬文物館,讓完整的十五份遺址能成 為「文山學」的起點。(http://newtalk.tw/) 

【師生側寫】參加社大竟成考古專家 鄭景隆另類圓夢
 《原文網址: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5054

新 頭殼newtalk 2010.04.30 陳詠/專題報導

鄭景隆,41歲成為社大學員,對他來說,這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捩點。 因為,就此他展開了一連串驚人的考古發現,並寫下具有重要貢獻的「十五份遺址」論文; 從一位業餘者成為不可忽視的專業者,社區大學讓他圓了不可思議的夢。

社區大學興起於410教改之後,1998年文山社區大學成立,不但是 社大運動的實行先驅,也在12年的成人教育推廣上引領了社大的學習藍圖。全國社區大學 邁入第12個年頭,今年要在提昇國民再進修風氣下,提出「終身學習學士學位」構想。

自文山社大第一期開課就報名,至今仍學習不輟的鄭景 隆,在2008年達到社大的畢業資格,完成社大的第一份畢業論文《台北市文山區十五份遺址與相關器物研 究》。

對鄭景隆來說,學習是個 不間斷的過程,因為對每一個領域的好奇,博涉差異性極大的課程,如投資、哲學、原住民、東南亞史、非營利組織等課程。

他坦言,撰寫十五份 遺址這篇論文,是在社大講師的期盼與各種機緣促成。2006年鄭景隆獲贈石器包括巴圖6件,網墜19件,在經文山社大講師王雅萍確認不 是原住民使用物品,而與中研院研究員劉益昌等人協力研究過後,發現該物品可能是2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植物園文化器物,最後,將此一批從台北市文山區出 土的器物所在之區域,定名為「十五份遺址」。該研究於2008年完成《台北市文山區十五份遺址與相關器物研究》論文一篇。

文山社大於 2007年6月訂定畢業辦法,學員只要修滿128學分,其中學術課程64學分,即可獲得結業證明;要再獲得畢業證書,必須在完成前述條件後,2 年內做出畢業論文。至今,鄭景隆是文山社大屈指可數自第一期仍在學的學員,且是社大體制內首位做出畢業論文的學員。

對於完成社大畢業要求 是否希望進而獲得社大學士學位?鄭景隆分析,社大前期學員的確懷抱著如此希望進到社大,另一方面也是圓進入大學的夢想,但到後期的學 員,多具備了學習熱忱前來,對於學士學位,並不是考慮選項。

但對於一般民眾而言,除非自己本身即具有學習動力,否則社大即使提供再好的學 習環境也無法提昇成人的進修比例;鄭景隆卻認為,現行體制反倒是一個很好的篩 選機制,只吸納對於教學有熱忱的教師,與對學習有渴望的學員,因此很明顯地許多講師都反應到社大授課反而是教學相長,整體討論風氣比體制內大專院校活潑且 熱烈。

鄭景隆也表示,如果社大成為學士學位取得的一環,那麼課程認證會是一大隱憂。他指出,早期社大的課程十分嚴謹,學員上課必須再 回去整理論點與撰寫報告,但 後期的社大,對他而言「玩耍」的課程居然是學術課程的一環。

對於社大存在價值,鄭景隆認為,社大取代政府 應該施行的社福支出。以文山社大為例,年紀最長的學員有90歲,社大為數眾多的銀髮學員,來到社大不但能聚集 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人陪伴,長期接觸人群身體也比較健康。鄭景隆說,社區大學的經營其實是民間與政府的雙贏。

雖然社區大學至今仍未納入 正規教育體系,但也得以在固有教育體制外,建立獨特且珍貴的公民社會夢想。十五份遺址論文的完成,甚至以科學考古的方式研究,證 明社區大學的學習力並不比一般大學來地差,且文山社大的激勵模式也能成為其他社大永續發展的參考範本。(http://newtalk.tw/) 

推薦訂閱
【最新消息】萌,新青年運動-國家理想&青年論壇燭光晚會@【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102年9月群園會訊@【群園會訊】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電子報
轉寄『台北市文山社大電子報2010年5月第2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